第69章 困頓

(感謝書友童歡的粉紅,o(∩_∩)o~)

天鄴王朝弘帝二十五年夏,是弘帝繼位以來,對外最順意的一年,對內卻是最艱難的一年。

對外,與金薩國的通商倒是進行的很順利,朝廷光是賦稅這一塊就比往年多了兩成利潤。只是拆東牆補西牆,又因爲周邊小國的不斷騷擾而花了出去,雖有金薩國相助,解了燃眉之急,可是領土問題到現在也沒紛爭清楚,總歸是弘帝的一塊心頭刺。

與金薩國的文化交流活動,因爲派遣使團的迴歸告一段落。千人學子在金薩國受到皇帝康帝的親自接見,不到三天就各就其位,真正履行了當初的承諾。二百名和親女子更是受到禮遇,其中皇室宗室女子十人中,有兩人被康帝選入後宮,一爲才人,一爲美人。三名送入皇子府,兩名婚配文武大員,一名婚配宮廷侍衛,兩名婚配三品以上官員。其餘皆照應着天鄴王朝當初甄選和親人選的品階,也在三天內婚配完畢,派遣使團對金薩國的安排非常滿意,帶着康帝特意讓人備好的厚禮,很快回國覆命。

弘帝有些洋洋得意起來,更加確定金薩國極力想與本國修好是有一定誠意的,要不是天鄴王朝這些年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他還真有些懷疑,金薩國是不是有什麼聚寶盆,爲何每次都會在天鄴王朝最危急的時刻跳出來幫忙。不過,等三年後,千人學子學成歸來,金薩國的技術和優勢,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天鄴王朝的優勢。而三百名和親女子源源不斷送來的情報 ,也預告着金薩國最終會真正成爲自己面前的一盤菜。

對內,就要從去年開始算起。

去年年底國庫收糧總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懲辦了幾個主事官員,最終卻因爲災年難收爲由,又放歸其位。

四五月間,傳來西到巴州、象州、滕州、睦州、洪州,北到威州、沙洲等地傳來旱情,許多地方收成銳減,到了五六月僅僅收割了六成糧食。去年年底就有管理農事的官員上摺子,請求弘帝撥款興修大型水庫,以便來年應急之用,可是糧食虧空,邊境不斷受到滋擾,本就花費不菲,弘帝思量之下,下旨讓各州發動百姓自救,允諾成績突出者,來年可減半成糧食的稅賦,倒也激勵了一些地方官員和百姓的積極性。

只是民間有一句俗話:久旱必有久雨,大旱必有大澇。剛剛經歷了因爲久旱而收成大減打擊的百姓,又因爲連日來的雨水,而致使過渡的短季節農作物收成化爲泡影,這還不算,有些人家甚至連房屋都被大水沖毀,無法得以生存,只好賣身爲奴,賣地換命。

沒了房屋,沒了土地的百姓,有些踏上了逃荒的路,有些連同自家土地一起賣給了新東家。只不過後者一直是秘密進行的,不在其中不知其事罷了。

如今,還沒將派遣使團帶來的好消息完全消化掉,又聽聞巴州、象州、滕州等地的災民發生暴動,搶完當地官府的糧倉之後,又涌進了睦州和洪州,造成州城多出商鋪和房屋被搶,要不是當地官員防禦一直做得好,恐怕又會落得如巴州和象州一樣的下場。

荒年多災難,有了流民就會有刁民,有了刁民就會有匪類,面對滋擾生事的匪徒,朝廷只好做了兩手準備,一邊派人招安,一邊對睦州和洪州等地增加兵力,畢竟那兩處又和巴州、象州等地不同,那可是接連邊境諸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的弘帝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之上,看着不斷呈報各地旱情、水澇、兵亂的官員,終於動怒了:“我養了你們這麼多年,到了關鍵時刻,沒有一個站出來辦實事的。每年撥到地方財政的真金白銀,你們要是真的用到地方防務上,怎麼會有旱情、水澇的發生?”

工部尚書上前稟奏:“啓稟陛下,微臣自接任工部一來,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每一筆撥到地方的防務專款都有詳細記載,只是這旱情和水澇,本來是可以提前預知的,若是欽天監的官員多用一些心思,這些災難最起碼有一半都能避免,望陛下明察。”

弘帝冷笑一聲,這些個老奸巨猾的臣子們,到了這個時候還敢推卸責任。

時任欽天監最高長官的監正大人顧不得擦拭額頭黃豆大的汗滴,上前跪拜:“請陛下明鑑,欽天監早就在去年冬天就向陛下稟明今年恐有大旱大澇之災,也向工部提前發出預警,讓他們早做準備。”

弘帝心裡跟明鏡一樣,自然知道欽天監監正說的都是事實,況且欽天監歷來直接歸屬皇帝管轄,沒有多少油水,弘帝很容易就站在了欽天監監正這邊,在工部尚書還想爲自己爭辯時,弘帝當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旨:“今有大旱大澇隨屬天災**,但工部日常監督防禦疏於管理,不懲難以服衆。先罰工部尚書一年俸祿,其餘按照等級逐一遞減,以儆效尤”

工部尚書心裡雖有不甘,可是好歹保留了官位,只好跪拜謝恩。

欽天監監正大人低垂眼瞼,沒人看見裡面帶着一種譏諷的笑意。

要是光用懲戒之法就能解決問題,弘帝也就不用這麼愁了,可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流民,就像是一根導火索一樣,隨時等待引燃,讓弘帝再無往日的意氣風發,人也瞬間蒼老的好幾歲。

現在,禮部又呈上鄰國三個國家有意結盟的文書,於他而言,正是一種新的考驗。決策對了,可以度過這次難關,決策錯了,將會落入萬劫不復之地,何去何從,就在他的一念之間。

思量了良久,在隨侍太監屏氣凝神就要睡着時,弘帝急招六部官員進宮面議,共同商議一件決定天鄴王朝生死存亡地大事…………

(草稿,稍後修改)

第115章 拜壽(下)第86章 暖牀第14章 解毒(中)第54章 七夕——謀劃第147章 查封第6章 洗三第114章 鋪墊第50章 秘藥第22章 問安(下)第6章 美男第11章 掌嘴第29章 三爺第60章 歸來第14章 解毒(中)第70章 昏睡第60章 歸來第31章 添堵(中)第10章 送湯第67章 茶樓(上)第56章 七夕——非禮第68章 茶樓(下)第86章 暖牀第46章 妃事第108章 挖坑(中)第104章 試探(下)第26章 心思第97章 失蹤(中)第43章 壽誕(三)第115章 拜壽(下)第67章 茶樓(上)第139章 互動第124章 啓程——(五)第116章 呼喚第93章 請罪(下)第100章 迎新第28章 巧遇第59章 無果第91章 人手第83章 被劫第一七十章 逃責第9章 禁足第10章 送湯第89章 表情(五)第26章 商量第15章 生日(中)第106章 過年——笙歌第89章 表情(五)第104章 試探(下)第69章 困頓第25章 好心第80章 春情(下)第28章 結仇番外一我是吉祥第10章 報復第55章 見面(中)第102章 攪局(上)第64章 瀉火第34章 回程第1章 穿越第90章 荷花第107章 錢莊第50章 分流(中)第11章 宴後(上)第156章 秘辛第一四十章 聚首他的兄弟第26章 商量第92章 賜粥第164章 招聘(下)第11章 宴後(上)第86章 表情(中)第33章 挖坑第54章 見面(上)第21章 新婚(下)第100章 各方第68章 撥雲第69章 點心第122章 風潮(下)第29章 扎堆第6章 洗三第115章 冥冥第86章 遭襲(中)第1章 林家第51章 痊癒第114章 拜壽(中)第30章 婉拒第115章 和親第85章 表情(上)第76章 治病(下)第5章 衆人第24章 南下第29章 來了第118章 及笄第22章 回門第18章 旖旎第5章 孤兒第3章 醒來第72章 疑竇第58章 七夕——圓滿第68章 茶樓(下)第51章 疑心
第115章 拜壽(下)第86章 暖牀第14章 解毒(中)第54章 七夕——謀劃第147章 查封第6章 洗三第114章 鋪墊第50章 秘藥第22章 問安(下)第6章 美男第11章 掌嘴第29章 三爺第60章 歸來第14章 解毒(中)第70章 昏睡第60章 歸來第31章 添堵(中)第10章 送湯第67章 茶樓(上)第56章 七夕——非禮第68章 茶樓(下)第86章 暖牀第46章 妃事第108章 挖坑(中)第104章 試探(下)第26章 心思第97章 失蹤(中)第43章 壽誕(三)第115章 拜壽(下)第67章 茶樓(上)第139章 互動第124章 啓程——(五)第116章 呼喚第93章 請罪(下)第100章 迎新第28章 巧遇第59章 無果第91章 人手第83章 被劫第一七十章 逃責第9章 禁足第10章 送湯第89章 表情(五)第26章 商量第15章 生日(中)第106章 過年——笙歌第89章 表情(五)第104章 試探(下)第69章 困頓第25章 好心第80章 春情(下)第28章 結仇番外一我是吉祥第10章 報復第55章 見面(中)第102章 攪局(上)第64章 瀉火第34章 回程第1章 穿越第90章 荷花第107章 錢莊第50章 分流(中)第11章 宴後(上)第156章 秘辛第一四十章 聚首他的兄弟第26章 商量第92章 賜粥第164章 招聘(下)第11章 宴後(上)第86章 表情(中)第33章 挖坑第54章 見面(上)第21章 新婚(下)第100章 各方第68章 撥雲第69章 點心第122章 風潮(下)第29章 扎堆第6章 洗三第115章 冥冥第86章 遭襲(中)第1章 林家第51章 痊癒第114章 拜壽(中)第30章 婉拒第115章 和親第85章 表情(上)第76章 治病(下)第5章 衆人第24章 南下第29章 來了第118章 及笄第22章 回門第18章 旖旎第5章 孤兒第3章 醒來第72章 疑竇第58章 七夕——圓滿第68章 茶樓(下)第51章 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