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沒有太過糟心
“反正只要不出現在我跟前,我就不信。”沁柔嘀咕道。
出現在她跟前了,她還要考慮一下,究竟是精怪作亂,還是‘有心人’借精怪之名作亂。
二十多年的馬克思主義從不是白學的,哪怕她不信仰唯物主義,也絕不會去信無稽的鬼怪之談。
這也是沁柔選擇封閉自己、堅決不融入這方世界的原因。一個世界裡,可能存在幾個明白人,但全部人皆愚的情況下,那幾個明白人反而是‘瘋子’。
人是不能與世界作對的。也不能與歷史進程作對!
不然只會是被歷史的車輪碾爲塵泥的下場,也只會死在那全部人的推手下。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而沁柔說話,也沒有太認真,她的信仰,也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若是需要,她也不會默自過了那麼多年。
信不信精怪也無妨,說起來天下間也沒有多少人信,就是朝堂上那些翻手雲、覆手雨的大臣,又有幾個是信了精怪的。
他們手上沾的血腥,他們自己都數不清。只是從來沒人敢正大光明地說這句話。他們心裡不信,面上卻也有幾分信。
“精怪之說,本就神鬼莫測,信者極誠;不信者也自然不信。”皇帝道。皇帝若說多信鬼神之說,是不可能的;不然他這個帝王也不至於這麼辛苦,那些年的戰戰兢兢、殫精竭慮,皇帝又不健忘,現在想起來,都還歷歷在目。
他這個天子的權柄,是他自己殫精竭慮奪過來的。神鬼可曾助了幾分,皇帝對神鬼信任都沒幾分,更遑論是精怪之說,康熙是個務實的皇帝。
康熙專注地給沁柔捂着手、時不時捂着臉,“不過,朕倒是頭一回聽人這麼說。”
宮裡便是皇瑪嬤、皇額涅,也未必有多信鬼神之說。能掌控權柄的人,也絕不會太把一個無稽之說放在心上。這算是上位者的通病。
即便是現在信的,從前亦是不信。
仔細想想,還當真是這個道理。
李德全在一旁候着,瞧着伺候的皇帝忙活。這是帝妃之間的情趣,他一個奴才摻和進去,回頭還有他的排瑄吃。
沁柔笑笑,本來就是這個道理,好多精怪,都是人爲杜撰出來的。爲了達到某種可顯於世的、不可見人的目的!
康熙廢了好大一會兒功夫,沁柔的手總算沒那麼涼,瞧着沁柔的臉,耳垂也是通紅,摸上去冰冰涼涼的,皇帝皺了皺眉頭,擡手去觸碰了一下,“朕還是叫一個太醫給你瞧瞧。”
別凍出病來!冬日裡,因寒氣侵體的,一貫不少。
說不準就病了。
“沒事兒,奴才不過一時凍着了,哪裡需要這麼興師動衆的。”沁柔阻攔道:“奴才自認身體好,哪裡這麼輕易就會生病。”
沁柔說話自信滿滿,完全不見心虛。她不想見太醫,尤其不想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見太醫。
宮裡什麼都傳不快,唯獨消息傳得快。皇上今日宣了太醫,不必一個下午,半個時辰的功夫,就能傳遍了全後宮。
這是恩寵!後宮裡不知又要有多少酸言酸語,沁柔不愛聽,她也不喜這麼張揚,聽着實在是心煩。
康熙帝不贊同,直接吩咐了李德全道:“去召王煦法來。” 他壓根信不過沁柔的身體素質。就這身子,單薄瘦弱,就是太醫說她身子好,皇帝心中都要存有幾分疑慮。
平常時候可能會有所忽略,但皇帝越想越覺得有理。越發能肯定,就該召集一個太醫來。
“嗻!”李德全趕緊應道。皇上的吩咐,他豈有不照做之理,他瞧着,皇上這是心疼庶妃了呢?
他可不敢攔,回頭庶妃若是身子不好,生病了,那可怎麼好。他豈不是攔出罪過來了。
皇帝的旨意,永遠都是第一要務,不然李德全怎麼保持聖心長顧。
沁柔也攔不住。李德全只會聽康熙的,要不然人家也不會是幹清宮的大總管。
皇帝近身伺候的奴才,可不能是兩姓家奴、或是多姓家奴。
李德全還回過身去,與殿內伺候的小太監交代了兩句,而後纔出了門。
也不知道交代了什麼。
康熙帝回過頭來,一把抱起沁柔往塌上走,安撫道:“太醫來瞧瞧也不打緊,身子好不好也不妨礙,身子好,就當叫太醫來請一個平安脈了。”
百利而無一害。
這種事,還需要做決定嗎?
不患寡而患不均。後宮裡那麼多女人,誰沒有自己的小心思,她不太想把恩寵展示於人前,就是不想她們嫉恨增多,使絆子、暗處出手害人。
她懶得搭理,也不想去費心思。能免則免!
“皇上忘了,皇后娘娘恩典,才進入冬月裡,就特地宣召了太醫來替後宮衆妃嬪請脈,這纔過去了多久。”沁柔提醒了一句。皇后賢惠,尤其是這種有事實、有證據的賢惠,沁柔當然也不會刻意規避。
皇后纔是正統。她與皇帝是名正言順的夫妻。就是她做些什麼,捍衛自己的權位,那也不奇怪,畢竟人皆有私。
但不得不說,沁柔不能確定皇后私下如何,但面上,卻是做得極好的。至少她承寵這麼久,雖然有些糟心,但也沒有太過糟心。
況且,說起太醫來,就說沁柔進宮來,都瞧了幾次太醫了。所以沁柔覺得沒必要興師動衆。
又看不出結果來,且,不知怎的,沁柔今日忽地有些排斥太醫。並不太想太醫來替她診脈。
“皇后賢惠,”康熙帝雖然遺忘了,但不過一點的提醒,皇帝也記起來了。“無妨,平安脈,太醫來瞧一瞧,身子沒有異常,也就不必吃藥!”
皇帝還是明白是藥三分毒的道理,倘若身子好,他也不會強壓着她吃藥!
眼瞧着帝王與庶妃皆過來了,一旁伺候的幾個小太監,趕緊過來,極有眼色地把火爐擡到了貴妃塌前。
“皇上這幹清宮的奴才調教得真好!”沁柔感嘆道。就這眼力見兒,用心勁兒,他們不上都沒道理。
兩個小太監再是蠢,也能聽出來庶妃在誇他們。放下了爐子,這納喇庶妃真是個好性子。
關鍵誇得真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