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1)

德國,威廉港。

戰爭的不斷獲勝讓德國人民動力十足,軍港口內的工人不顧疲倦的日夜趕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大選帝候”號、“奧爾登堡”號等戰艦修理和維護工程的工期由30天縮短到22天,這些曾在大西洋上叱吒風雲的戰艦全部煥然一新,磨損嚴重的炮管均得到更換。

在享受了爲期15天的休假之後,軍官和水兵們全部按時回到艦隊,緊接着調試大炮、檢查設備、裝運彈藥燃料,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很快,啓航的日子到來了。

1915年2月10日,陰。

低厚的雲層給人一種不悅的壓迫感,碼頭上不論行人還是車輛都顯得很匆忙,觀禮臺附近冷冷清清,前來歡送艦隊啓航的只有少數軍人和家屬,他們中極少人知道這支艦隊將要前往何方。

在那些停靠在各個碼頭上的軍艦中,六艘身軀最爲龐大的戰艦格外顯眼,威武的艦體、雄壯的大炮,還有那桅杆頂部那一面面在風中洌洌作響的德意志海軍旗,這一切都讓人感到戰意盎然。

戰艦的甲板上,水兵們認真而忙碌的進行着啓航前最後的準備工作,所有的登岸踏板均已被撤去。

“大選帝候”號的艦橋上,穿着嶄新上將軍服的希配爾默默注視着這些肩負重要任務的戰艦。除了旗艦“大選帝候”號和之前就隸屬於這支艦隊的“奧爾登堡”號,希配爾的艦隊中這次又多了幾個新成員。

首先是同爲國王級的戰列艦“威廉王子”號,作爲國王級的最後一艘,“威廉王子”號於本月初正式納入現役,至此國王級的四艘戰列艦“國王”號、“大選帝候”號、“邊境總督”號和“威廉王子”號全部進入德國海軍的作戰序列。

“威廉王子”號之後是新近修復的戰列巡洋艦“毛奇”號和“塞德利茨”號,這兩艘戰艦在北海海戰中表現英勇但也因此而遭到重創,經過5個月的大修之後,它們終於重新迴歸海軍作戰序列。其中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毛奇”號排水量2.3萬噸,主要武備爲10門45倍徑280毫米主炮、12門45倍徑150毫米副炮和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航速25.5節,續航力4120海里;“塞德利茨”號是毛奇級地改進型,該艦以18世紀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普魯士的著名將領弗里德里希,威廉·馮·塞德利茨男爵命名。塞德利茨號艦體比毛奇級長,在裝甲和水密防護上做了一些大的改進,其側面裝甲防護水平可以與噸位類似的戰列艦相媲美。該艦排水量2.5萬噸,安裝的同樣是10門經過驗證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倍徑主炮、12門45倍徑150毫米副炮和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航速26.5節,續航力4200海里。

這支艦隊最後一艘戰列艦“興登堡”號。在英國海軍中服役時艦名爲“前衛”號,1914年9月被德軍擊傷並俘獲,此後德國海軍對其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修理和改裝,其中水線、炮塔和指揮塔部位的裝甲都得到加強,主炮仍爲10門50倍徑地305毫米火炮,排水量2萬噸,最高航速20節。

除了以上6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之外,希配爾艦隊中還有5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2艘中型水上飛機母艦、3艘煤船和11艘大型運輸船,從規模和噸位上看,這完全稱得上是一支“龐大”的艦隊。

上午8時。通訊官向希配爾轉交了德皇發來的電報。

接過電報仔細看了一遍之後。希配爾隨即下令:“啓航!”

同一天上午,在柏林南郊的閱兵場,辰天在奧利將軍的陪同下檢閱了由15個步兵團、2個裝甲團、3個獨立重炮團組成的新軍團。這些部隊除了奧利從土耳其帶回的5個步兵團和1個裝甲團之外。其餘都是從德國第4集團軍中抽調的精銳兵團。在柏林政變結束之後,符騰堡公爵遭到軟禁,他指揮的第4集團軍也成爲德國陸軍中第一支大規模復員的部隊,大量戰前徵召地預備兵被解散,剩下地常備兵大部分被分散派駐到法國,戰績最突出的才被編入這支剛組建的軍團。

德國遠征軍指揮官、德土聯軍司令奧利中將受命指揮這支新建地軍團,剛從非洲召回的隆美爾少校則成爲軍團副參謀長。此外,原本駐守在法國北部的空軍第19戰鬥機中隊、第33攻擊機中隊、第51轟炸機中隊和第59轟炸機中隊也劃入奧利軍團,值得一提的是空戰王牌曼弗雷德馮裡奇特霍芬上尉已經升任第19戰鬥機中隊的中隊長。

面授機宜之後,辰天叮囑奧利務必替德國“打開地中海的大門”。

檢閱結束之後。奧利軍團登上了南下的火車,他們前往奧匈帝國最大的軍港——普拉港,在那裡再登船前往非洲的突尼斯港集結。飛機則被拆解裝箱,零部件、彈藥和飛行員、技師也一同啓程,在抵達突尼斯之後這些飛機都會被重新拼裝。

意大利,塔蘭託軍港。

這個位於亞平寧半島南部的軍港之所以聞名於世,很大程度上得利於它所處地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形:意大利半島就像踏進地中海的一隻靴子,塔蘭託就深藏於意大利靴形半島的底部。在這隻‘皮靴’的鞋跟和鞋掌之間,有一個向內彎曲的鞋弓弧。這就是塔蘭託灣。它面對着浩瀚的東地中海,與西西里島共扼地中海的咽喉,以塔蘭託爲基地的意大利艦隊進可威脅地中海航線,退可在憑藉港口進行嚴密防守。

塔蘭託分爲內港和外港兩部分,內港名爲皮克洛,完全爲陸地所包圍,僅有一條狹長地水道與外港相通。外港稱格蘭德,港闊水深,是大型戰艦的主要停泊地。聖皮埃特羅島和聖保羅島猶如哼哈二將把守住入口。數千米長的防波堤從這兩座島嶼延伸到岸上,像兩條玉臂,將整個塔蘭託港擁入懷中。在外港唯一的入口處。意軍多年經營構造了堅固的工事,部署有重型大炮的要塞和炮臺、嚴密的防潛網使得任何人想要從海上攻入港內都須三思而後行。

在1914年12月22日地亞得里亞海戰中,意大利艦隊與以奧匈海軍爲首的同盟國艦隊不分勝負,但顧慮到同盟國的航空部隊,意大利人主動將主力艦隻撤回到塔蘭託港,此後這些戰艦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再參加任何大規模行動。

維也納和約簽訂之後,整個意大利死氣沉沉,唯有塔蘭託港愈發熱鬧起來。

“這邊是意大利艦隊的戰列艦分隊。除了3艘在船臺上維修之外,剩餘的7艘都在這裡了!”在軍港的碼頭上,一位穿着黑色軍服的海軍上校用右手指着不遠處停泊的那些旁然大物,他旁邊的則是一位穿着同樣顏色軍服的將軍。雖然意大利海軍的軍服也以黑色爲主色調,但這兩位軍官軍帽上的鷹形帽徽卻顯示了他們截然不同的身份。

“很好!看來意大利人還是很熱愛和平的!”年長一些的將軍用諷刺的口吻評價着乖乖履行和約的意大利人,這裡可沒有人打算進行什麼自沉行動。

“將軍,那兩艘還沒有升旗的就是條約中劃歸我國地意大利戰列艦,左邊一艘是‘達芬奇’號,右邊一艘是‘儒略·愷撒’號!”之前那位上校繼續向旁邊地將軍陳述這裡的情況。

“噢,奧地利人、土耳其人和俄國人都很積極嘛!”將軍依然只是一句話的評價。但地確很到位。不遠處那7艘戰列艦上已經有4艘升起了奧匈帝國海軍的軍旗,最旁邊一艘則升起了土耳其的月亮旗(不曉得土耳其人爲什麼特別喜歡彎月形的符號,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旗幟上就有這樣的符號。只是整體樣式和現在的土耳其國旗有一些區別)。

在前來接收意大利艦隻的4國代表團中,德國代表團是最後抵達的一支。

“將軍,事實的確如此!維也納和約簽訂後地第二天,之前在亞得里亞海域徘徊的奧匈帝國和土耳其海軍艦隻就駛抵塔蘭託港外,俄國人也不甘落後,他們從國內派來的海軍代表團和談還未結束就來到奧匈帝國的普拉港,並且租用了一艘奧匈帝國的貨輪。和約一簽訂,他們便在那艘貨輪上掛起俄國海軍旗幟,接着從普拉港一路急趕而來。不過,直到這裡的意大利海軍獲得意國王的正式命令之後。奧匈帝國、俄國和土耳其的代表團才被允許進入塔蘭託。簡單的戰艦移交儀式之後,這三國地代表團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接管了條約中劃歸本國的戰艦,若不是需要進行檢修和補充燃料,那些將軍們恨不得馬上將它們開回國內。”之前那位上校的話語中似有不屑之意,雖然德國也派出了一支由百餘名軍官和3千多名水兵組成的代表團前來接管劃歸本國的13艘戰艦,但他們的行動要有風度得多。在奧匈海軍來到這裡的第三天,以海軍中將本克爲首的德國代表團纔不慌不忙的來到塔蘭託,隨後與意大利的指揮官託內多將軍進行了“友善”而“禮貌”的交接儀式。

這個時候,德國水兵們正在意大利海軍官兵的陪同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艦隻移交。

“雷德爾上校。想必他們的皇帝和總統並沒有告訴他們,意大利人的膽量註定了他們會很老實的履行和約!”說話的這位將軍就是年逾五旬的本克中將,他原本負責着德國的基爾海軍基地,這次受德國威廉三世之託出任突尼斯海軍基地司令,之後他將帶着這批劃歸德國的意大利戰艦直接前往突尼斯港。

本克旁邊這位雷德爾上校全名叫埃裡希·雷德爾,今年59歲,與大多數德國海軍將領不同,他臉上颳得非常乾淨,只留着不算濃密的一字胡,給人一種文弱書生的感覺。實際上,埃裡希·雷德爾的確更像一個學者而不是軍人,他通曉英、法、俄、西班牙四國語言,極有音樂天賦和文學創作能力,而且言行溫文爾雅。不過,這一切絲毫不能掩蓋他的軍事才能。雷德爾的家鄉在海邊,從小愛海。加入海軍後,在隨艦隊向海外擴張的過程中,特別是隨艦隊遊戈到東亞、強佔中國青島後,他心中逐漸升騰起愈來愈濃烈的“海軍主義”情節:沒有海軍就沒有強大的德意志!於是他開始刻苦鑽研海軍學術,陸續撰寫了大量論文和專著,從而很快引起推行“世界政策”、企圖藉助海軍力量與英國一爭雌雄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注意並得到重用。新德皇登基之後,雷德爾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以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前來接收意大利艦隊,之後他將隨同本克中將一道前往突尼斯並出任地中海艦隊參謀長。

隨後,在意大利艦隊的巡洋艦駐泊區,本克一行看到了即將劃歸德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布魯內蒂”號和輕巡洋艦“馬爾米”號、“薩拉里亞”號、“彼得拉拉”號,這四艘戰艦都是1910年以前下水的,從外觀上看意大利人對艦隻保養工作做得還算不錯,這幾艘戰艦的性能和火力也足以應付在地中海區域的一般軍事行動。目前除了在亞得里亞海戰咱中輕度受損的“彼得拉拉”號還需要進行一些修理之外,其餘三艘補充燃料和彈藥後都可以進入戰鬥狀態。

“意大利人的戰艦還真是不錯!照我看來,和戰前英法的地中海艦隊抗衡都足夠了!”本克有些無奈的搖搖頭,如果意大利人履行德奧意三國同盟協議,奧意海軍聯手對付英法地中海艦隊綽綽有餘,那麼開戰之初德國公海艦隊也不會被迫縮在港內了。

對於這一點,雷德爾也有着相同的見解,尤其是他們隨後看到的那些意大利驅逐艦,其性能要比同級的法國驅逐艦更好。用新德皇的話來說,“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和裝備水平總是成反比!”

當第一艘掛着奧匈帝國旗幟的戰艦駛出塔蘭託軍港的時候,希配爾艦隊謹慎而平靜的穿過了英吉利海峽,英國政府通過部署在歐洲大陸的間諜得知了這一情況,但他們並沒有把這支艦隊和直布羅陀聯繫起來。不過,英國間諜卻從西班牙人那裡得到了一個不妙的消息:西班牙政府極有可能對英宣戰!

實際上,西班牙與德國之間的秘密會談正在柏林進行,而西班牙陸軍和海軍也在悄然做着戰爭前的準備。

第16章 迴光返照第50章 我的世界我作主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113章 飛彈計劃第11章 計劃,變化第21章 憨人第8章 馬德里街頭第20章 橋(3)第3章 出招第24章 不列顛的黃金第46章 潛流第27章 馬特拉齊式防守第92章 決戰之地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81章 飛過華盛頓的鷹第32章 忠義之師第34章 華沙,我來了第118章 生化危機?第20章 何塞第136章 人造英雄(中)第24章 不列顛的黃金第32章 暴雨前的微風第73章 孤獨的傘兵第13章 空之主宰者(6)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8章 獵犬之鼻第46章 先行者第15章 啓航第8章 馬德里街頭第28章 如此凡爾登第129章 利矛與堅盾(上)第14章 勝利的信心第12章 紅色海豚第3章 月夜惡魔第140章 時代的分界線(下)第14章 我是間諜我怕誰第3章 月夜惡魔第17章 維也納之夜第13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27章 國訓第54章 緊箍咒第43章 女皇的決斷第105章 偉人墓第13章 空之主宰者(6)第63章 令人生畏的海軍第38章 暗夜精靈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88章 名將對決第33章 合擊第9章 來自哥尼斯堡的鄉下人第17章 大西洋攻略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22章 夜遇敵寇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30章 金剛第26章 貢比南騙局第20章 漁網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43章 不經意之間第120章 化學武器的威力第38章 黑色藍天第110章 慣例第39章 虎狼之鬥第41章 海戰之王第4章 中路殺手第9章 戰場第35章 勳章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66章 相會第4章 知足第24章 好日子第3章 馬蜂窩第18章 黑海霸主第1章 逃無可逃第37章 重現輝煌第59章 冷血動物第11章 年級對抗第1章 左腳右腳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39章 時代的分界線(中)第37章 重現輝煌第110章 慣例第33章 血債血償第25章 梟雄還是鳥人第18章 軍團整編第22章 葬禮第26章 走向抗戰第20章 盟約第29章 帝俄崩潰第11章 梳理第35章 決戰波蘭第7章 小麻煩大問題第67章 絕地1919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22章 最可愛的人第90章 坦克大會戰第11章 梳理
第16章 迴光返照第50章 我的世界我作主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113章 飛彈計劃第11章 計劃,變化第21章 憨人第8章 馬德里街頭第20章 橋(3)第3章 出招第24章 不列顛的黃金第46章 潛流第27章 馬特拉齊式防守第92章 決戰之地第94章 世紀海戰之序幕第81章 飛過華盛頓的鷹第32章 忠義之師第34章 華沙,我來了第118章 生化危機?第20章 何塞第136章 人造英雄(中)第24章 不列顛的黃金第32章 暴雨前的微風第73章 孤獨的傘兵第13章 空之主宰者(6)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8章 獵犬之鼻第46章 先行者第15章 啓航第8章 馬德里街頭第28章 如此凡爾登第129章 利矛與堅盾(上)第14章 勝利的信心第12章 紅色海豚第3章 月夜惡魔第140章 時代的分界線(下)第14章 我是間諜我怕誰第3章 月夜惡魔第17章 維也納之夜第13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27章 國訓第54章 緊箍咒第43章 女皇的決斷第105章 偉人墓第13章 空之主宰者(6)第63章 令人生畏的海軍第38章 暗夜精靈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88章 名將對決第33章 合擊第9章 來自哥尼斯堡的鄉下人第17章 大西洋攻略第33章 邱吉爾對希佩爾第22章 夜遇敵寇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30章 金剛第26章 貢比南騙局第20章 漁網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43章 不經意之間第120章 化學武器的威力第38章 黑色藍天第110章 慣例第39章 虎狼之鬥第41章 海戰之王第4章 中路殺手第9章 戰場第35章 勳章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66章 相會第4章 知足第24章 好日子第3章 馬蜂窩第18章 黑海霸主第1章 逃無可逃第37章 重現輝煌第59章 冷血動物第11章 年級對抗第1章 左腳右腳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39章 時代的分界線(中)第37章 重現輝煌第110章 慣例第33章 血債血償第25章 梟雄還是鳥人第18章 軍團整編第22章 葬禮第26章 走向抗戰第20章 盟約第29章 帝俄崩潰第11章 梳理第35章 決戰波蘭第7章 小麻煩大問題第67章 絕地1919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22章 最可愛的人第90章 坦克大會戰第11章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