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崛起

沐容憶起隋唐歷史上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他們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曾光耀一時,歷史的成敗,是她可以借鑑之故。

她近來亦是經過反覆的思量,方決定在勢力不夠強大之時,以穩求進,但有時候確有出奇制勝之效,攻下了洛城、鹹城,守養比佔據更難。

申半仙凝眉道:“在下以爲,洛城乃我總舵之根本,一旦取下,必會暴露總舵。暫不取!攖”

張老儒道:“要取洛城,說難也難,說易也易,洛城有不少我宗門的弟子,一旦起事,就得快,可待十二世家回過神,一旦引起他們的抵抗,亦有可能失城。”

沐容微微點頭,“穩中求進,先奪南安,切入西北。西涼、大周已成水火之勢,若李冠登基,他不會忘先前被剜雙眼之恨,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再有大周沈皇后必不會與西涼求和……”

他們勢成水火,就有了他們的機會。

義軍先奪大周的西南,再奪西涼的晉地,兩邊皆得,不過是想在這亂世之中佔據一席之地。

天下,已經亂了。

無論大國小國,都捲入這一場戰爭之中償。

趙國,在崛起。

西南的義軍,亦正在壯大。

戰火紛飛,百姓們都在期盼着早些結束這場戰爭。

沐容與樑宗卿等人議完事,兩人相對而坐,又下了一盤棋。

樑宗卿靜默地看着棋盤,她的棋藝越來越好,他們二人時常是勝負參半。

“取南安,你啓用沐盛昌、沐十郎兄弟……”

“沐家是西涼武將世家,我相信他們的能力。下次,我會給樑宗均、樑宗城兄弟同樣的機會。”

機會是同等的!

她手裡有沐、樑兩家的兒郎,這是世家名門的公子,文武兼備,缺乏的就是實戰經驗,在她決定重用沐盛昌時,就想到了先磨練樑宗均。

樑宗卿道:“巾幗樓主說,沐家、樑家又有人前往軍中效力,陳留鐵家軍已有七萬人馬,蜀中黃豹軍五萬,再有新組的沐家軍三萬。”

沐容道:“我已下令,鐵家軍中分出二萬人馬劃入沐家軍,蜀中尚未安寧,黃豹軍不動。”

戰火越來越旺,天下都在打仗,今日他勝了,明日你敗了,沉沉浮浮。

*

兩年後。

晉陽城,大年將至,前兒剛下過一場大雪,街上的行人很少。

老太君坐在花廳,看着大殿裡的太太、奶奶們,不由得微微蹙眉:兒孫們都出門了,早年一家團聚的情景很少見,家裡留下的皆是婦孺。

沐盛昌當年帶着兒子逃難,至今未歸,倒是陸續寫過幾封家書,晉陽城被義軍所佔,聽聞對方的領將正是沐盛昌。

後來,沐五郎、沐六郎、沐七郎相繼離家,在外建功立業,他們說亂世天下,正是男子揚名立萬之時,自打一年前沐曼華寫回家書,說她現在已經是義軍裡赫赫有名的飛羽女將,沐秀華與樑七娘、胡二孃等晉陽城中會武功的姑娘們離家出走,兩個月後,就聽說她們尋到了沐曼華,加入了沐曼華的隊伍,也在外打仗。

雷氏聽到時,氣了個半死,“一個女兒家,不在家學女紅廚藝,主持中饋,也跟着跑外頭去,全亂套了,亂了!”

老太君閉着雙眼,在腦海裡尋覓着早前沐家熱鬧的情形。

李樂昌道:“祖母、母親,不是說夫君領兵麼?整個晉地都是義軍的,他是不是快要回來了?”

春寧稟道:“老太君,二老爺回來了!”

沐元浩一身寒衣,進得屋中,楊姨娘迎了過去,將一盞熱茶遞給他,“二老爺暖暖胃,剛下過雪,外頭冷得緊,今兒是除夕,卻見着二爺了?”

沐元浩擺了擺手,“三弟與盛昌在說話,盛昌接了消息,未名宗宗主、樑軍師等一行人已至晉地,最遲一個時辰後會來我家拜訪,三弟讓家裡備宴款待。”

沐秀華雙眸一跳,驚道:“父親,是宗主來我們家?”

沐元浩肯定地道:“不會有假!”

未名宗宗主……

傳說中,未來的天下之主。

着實是,此人太過厲害:實力強,各國因連年征戰,入不敷出,可唯有未名宗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大家都說此人宛如一胡神助,出道以來,幾乎是運氣好得爆棚。

雷氏道:“有貴客臨門,我令下人準備酒宴。”

沐家上下忙碌開來。

近三更時分,沐容衣着一襲男裝,身後跟着沐冬、沐夏二人,樑宗卿不離左右,兩年的朝夕相處,每遇大事,她與他共同決斷,他不僅是她的軍師,亦是她的良友。

兩年路漫漫,說快亦快,說難亦難,她也曾爲銀錢發愁,也曾爲糧草憂心,但到底是過去了。

義軍還在壯大,西涼卻已勢弱,從曾經的三大國,淪爲小國。

十月初,西涼遞來國書,請求聯姻,願將西涼皇室中最美麗的公主嫁給沐容,沐容身邊的侍女因此大笑了一場。

沐容離開沐家已經兩年有餘,她時常掛念着家裡的人,卻一直未曾歸來,近家情怯,她放緩了腳步,她的容貌被一張金色面具所遮,她雖是女子,卻身得比尋常女子要高挑,身上穿着冬襖,又披了斗篷,行止若風。

沐盛昌恭謹地道:“宗主,裡面請!末將家中已備下酒宴!”

他們這些人的前程,全都掌控在“溶月公子”的手裡,沐家見過宗主的,相傳只得沐曼華主僕,可二人只說沒瞧見過宗主的真容,只知道他是一個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就連沐曼華的侍女晚竹一提起宗主就讚不絕口。

沐元澤面帶敬重地道:“宗主、樑軍師,請!”

沐元浩聽聞溶月公子至,領了兩個庶子十八郎、十九郎立在路口靜候,沐家年輕體健的兒郎都在征戰沙場。

沐容淡淡地道:“晉國公、沐將軍,請——”

沐盛昌哪能失禮,謙讓道:“宗主請!”

沐容走在前頭,不再推讓,“老太君在慈寧院罷?”

父子二人凝了一下。

沐元浩道:“稟宗主,沐家在會客廳備下酒宴。”

“我先去拜見老太君!”音落,她側身往慈寧院方向而去。

沐家的人很快就發現,宗主似乎對沐家後宅的路很熟。

難不成,宗主知道沐府的佈局圖?

未名宗掌握着天下第一的消息網,而且各地的生意無數,人才無數,難道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她知道沐府佈局。

沐盛昌心裡暗道:如此強大的宗主,未來的天下還不得她囊中之物?

沐容在前走着,不多時近了慈寧院。

老太君還未睡,春寧、秋寧亦侍候在側。

沐容對守門的婆子道:“通稟一聲,溶月公子磕拜老太君!”

沐元澤忙道:“公子,萬萬不敢!”

“晉國公多禮了!在下原就是晚輩,與老太君磕個頭算什麼?”

在婆子通稟後,沐容入得花廳,擡手示意,一干下人快速退去,沐容撩袍一跪,深深一拜,“容容給祖母請安!一別兩年,祖母近來可好?”

容容?

他在說什麼?

這明明是個男子,居然自稱容容。

沐容緩緩摘下臉上的面具,露出一張精緻美麗的面容,這張臉很美,熟悉的五官,與當年離家時有八分相似,當年帶着幾分稚氣,而今歸來,稚氣全無,更多的是上位氣的霸氣、貴氣。

沐盛昌扭頭看着樑宗卿:沒弄錯吧?沒弄錯吧?

樑宗卿微微頷首:“沐九娘正是溶月公子!”

老太君定定地打量着沐容,快走幾步,一把扶起沐容,“容容回來了……”

“祖母,是容容不孝,當年我創下未名宗,曾許諾,要經宗門弟子一份安寧,既然說出,就不能有負他們。今日容容歸來,有要事與祖母、二叔、三叔與衆兄長商議!”

商議……

難不成沐家還真要出一個女皇帝。

還是赤手雙拳自己打下江山的女帝。

未名宗有兩支女軍,一支由袁青娥所領,一支由沐曼華所領,一個愛着青衣,一個愛着紫衫,又稱青衣軍、紫衫軍,兩人在天下已頗有名氣。

沐元浩、沐元澤被這個事實驚得久久回不過神。

衆人在老太君屋裡寒喧了一陣。

沐元澤令雷氏帶着心腹下人將酒宴移到老太君屋裡,一家人歡歡喜喜地用飯。

吃得差不多時,沐容拭着嘴兒,“此次容容歸來,着實是宗門弟子請求立國稱帝的聲音頗高,容容是個女子,昔日創建未名宗,就是爲了解百姓於苦難,保一方百姓安寧,並無登帝之心。西南、西北之地已被我義軍所佔,需得建國定名……”

她不想做皇帝,但沐家總有人有登帝之心。

沐盛昌心下大喜,誰能想到,從不曾謀面,卻讓他敬重幾年的溶月公子居然是自家的妹妹,妹妹不做皇帝,總不能便宜了旁人,讓其他人來做皇帝,未名宗是妹妹的,換言之說,這就是沐家的啊。

沐元浩垂着頭:如果沐家出了皇帝,他怎麼也是個親王、皇族,這真真是意外之喜。他是做不成皇帝的,沐家三房有好幾個兒子在義軍軍中效力,就連兩個姑娘也都在軍中,論軍功與勢力,就他們的最大。他不爭,做個親王也不錯。

沐容言罷,道:“祖母、二叔、三叔與二哥如何看此事?”她無奈一笑,“昔日起義,沒想會走到這一步,曾想着,如果天下有明君問世,就投了他去。曾想過投了趙熹,可軍師與衆幕僚不同意,以我義軍今日之勢,與趙熹相衡。

未名宗所有弟子的未名宗,我不能不顧他們的看法,他們的意思是由我們自己登帝。若將未名宗衆弟子交予旁人,容容還真不放心。今日歸來,就想與家人商議,沐家可有登帝、統一天下之心,若有,誰人堪登九五?”

老太君有些頭昏,這丫頭忙乎一場,居然沒有貪戀權勢之心。

她不放心將這麼大的權勢交給旁人,方想到扶沐家人登基。

沐盛昌心下一轉,總不能直接說他可以,“九妹扶世寧如何?”

沐容搖頭:“開國之君方十歲,太年幼難以服衆,自古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尤其是開國之帝,責任重大,必須恩威並濟,賞罰分明。容容以爲,還得尋個壓得住鎮,能讓文武大臣信服的人才好。”

老太君暗裡觀察:沐元澤眼睛透亮,這幾年就沒如此亮過。要說他無登帝之心,連她都不信。

沐家突然要出一個皇帝,就像上天要派一枚金元寶給一個乞丐,端端就砸在了他頭上。

這是驚喜,這更是意外。

老太君道:“元濟與盛榮是忠君之臣,若讓世寧爲帝,一旦追封就違揹你父親的忠義之名。你父親這兒,最多追封一個親王。”她瞄過兩個兒子,故意道:“老二太過憨厚老實,老三圓潤有餘,果決不足。”

老太君是準備拆臺嗎?

總不能讓這大好的事落到旁人頭上。

沐元澤當即道:“母親,我小時候,你最說我太武斷、急燥,這只是在你面前圓潤。”

樑宗卿不語。

沐容與他商量過此事,早前還試探過他“樑大哥,若想做皇帝,我可以讓你做。”

樑宗卿自小喜雲遊天下,若非爲報搭救樑家之恩,再報大周滅門之仇,他不會襄助未名宗。做皇帝的責任太重,他沒有登帝之心。

沐容創建未名宗,那是因她是沈容,想離開沈家,就得有個安身立命之處,最早創未名宗,就是想做一番事,讓世人看看,天下的女子也能幹些事,只不想,越走越遠,竟擁有角逐天下之勢。

沐容福福身,“祖母、二叔、三叔、二哥,未名宗那邊,屆時,我會說成是奉長輩之命創立未名宗,我只是面上的宗主,真正的宗主是新帝。未名宗年後會有大仗,而這個大仗,容容是留給未來新帝指揮的,奪佔大周京城的軍功,也必須是未來的新君或未來的太子。我先回明珠島休憩,那邊安靜,我會在家中小住幾日,家中儘快商議出一個法子來。”

沐元澤大呼道:“告訴三太太,送宗主、軍師去明珠島安頓,派人小心服侍。”

雷氏一直立在院子外頭,一道的還有兩房的姨娘、奶奶,未名宗主、未來的天下之主到訪,不能不侍候,就算不能見人,遠遠靜立也是敬重,況且沐家兒郎有好幾個在未名宗效力。

雷氏親自送沐容、樑宗卿上了明珠島。

明珠閣內,燒了幾盆銀炭,屋內春意融融。

沐容與樑宗卿四目相對,她淡然一笑,“這幾年,因你襄助,我走得很順。玉郎,你不會怪我將機會給了沐家,卻不能給樑家?”

樑宗卿心裡明白得很,沐盛昌兄弟在義軍的勢力太大,着實是沐家人會做事,個個文武兼備,短短兩年,其兵力、實力成爲義軍裡首屈一指的。

鐵狼、黃豹軍功頗大,但二人原就出身殺手,武功好,在指揮用兵佈陣上,遠不及沐家兒郎。

樑家雖也是出身武將世家,軍功不少,尤其在西北作戰之時,也屢立戰功,只得樑武業父子三人,一旦新君登基,樑家封候晉爵是跑不掉的。

樑家敢與沐家爭,那不是送上理由給砍頭,自古以來,就算再好的帝王,也不會輕饒與他爭奪帝位之人。

沐容與樑宗卿說了一會兒話,各自回屋歇下。

慈寧院內,老太君與三個兒孫說了一宿的話,快近天明時,沐五郎、沐六郎聽說宗主到沐府作客,也都回了家中,然,老太君發了話,任何人不得去明珠島打擾宗主與樑軍師,兄弟倆急得團團轉。

*

大年初一。

沐容一襲女裝打扮,帶着沐夏、沐冬乘船到慈寧院給老太君拜年,樑宗卿則在未名宗影衛的護送下回了樑府。

雷氏、李樂昌等幾個女眷聽說沐容回府了,嚇了一跳,“九姑娘回來了,幾時的事,爲何我現下才知?”

待女眷們奔往慈寧院時,沐容正俏生生地坐在老太君身邊,老太君面有倦容,拉着她的手正一臉疼惜地低聲說話。

沐思蕊快步奔了過來,驚道:“一大早,就聽婆子丫頭們議論,說九姑姑回來了,我還不信呢?”

李樂昌笑道:“真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幾時回來的,一點消息都沒聽到呢。”

沐容起身,與雷氏、奶奶們福身行禮。

雷氏取了個大封紅出來,“幾年沒見,容容長高了,亦是大人了,來!來!昨兒你沒在,這是三嬸給你的封紅!”

沐容笑嘻嘻地接過。

老太君喚了春寧,不多會兒就捧着個托盤,上面齊整地放着幾十個封紅,“思蕊、思婷、思嫺,這是你們九姑姑賞的!一人一個。”

沐思蕊接過封紅,用手一捏,裡頭是兩個一錢的金錁子,實心的都製成了“鯉躍龍門”的式樣,很是喜慶,上面的鯉魚也是栩栩如生。

一屋子的太太、奶奶們說笑了起來,“世”字輩的公子、姑娘們人人都得了封紅,慈寧院裡喜樂融融。

近晌午時,便在老太君屋裡擺了酒宴。

沐元浩、沐元澤、沐盛昌兄弟幾個過來湊趣,又是一陣歡聲笑話。

沐容在家住了兩日,正月初二夜裡,老太君喚了沐元浩、沐元澤、沐盛昌、沐五郎、沐六郎卻說話。

老太君正容道:“家裡商量過了,讓你三叔爲帝,但晉地不能失,就由你二叔執掌晉地。晉地原是我沐家氏一族的家鄉,容容不必憂心此地平安。”

沐五郎、沐六郎倆覺得這話有些奇怪,老太君話裡流露出對沐容的敬重,而沐容對老太君卻是乾淨純粹的孺慕之情,含着淺笑,笑眼微微。

老太君拉着她的手,“爲了沐家,這幾年讓你辛苦了。”

“祖母,容容能守護全家,是容容最大的快樂。”她說得真誠,半點不似敷衍,“我只是個女兒家,我能做的不多,往後的路,就要看叔父兄長們的。”

她垂首,擡眸時,“祖母和二叔、三叔、兄長們是如何決定的?”

老太君想了片刻,“你三叔承大任,你二哥爲相輔,晉地安寧交給你三叔負責。”

沐容微微點頭,早前她就曾私下分析過此事,這與她所想倒是一樣,“三叔幾時離開晉陽?”

沐元澤想到自己要當皇帝,這幾日都處於亢奮之中,反而是沐盛昌倒處之泰然,“我與容容一道離開。”

沐容點頭,“如此也好,總舵那邊,我需要給個說法。要接掌未名宗,沐家僅我一人不成,還得有其他人相輔。”

沐盛昌道:“總舵有九妹,沐家其他人不接掌也好。”

如果讓他的某個兄弟進去,萬一把總舵的人給收買了,這不是他自己給自己找了麻煩,雖然沐家軍功最多的是他,也不得不防備其他的人,沐元浩堅定地表示:他太過憨厚老實,着實不是做大事的料,還得看沐元澤父子。

沐盛昌卻知自己的本事,論文才,他不如沐七郎;論武功,也不及沐五郎、沐十郎;這沐五郎早年在飛龍軍中磨礪,是個能帶兵打仗的。沐五奶奶也是名門之女,頗有看法,他信得過沐容,這到底是個女兒家,若她有爭權奪勢之心,就不會將到手的帝位讓出來。

他進入未名宗,也曾聽人說過,未名宗主一直在等明君問世,明君未等到,卻讓未名宗的勢力越來越大。

翌日一早,沐元澤讓沐十郎同行前往總舵。

沐盛昌則領沐五郎、沐六郎前往陳留待命,準備接下來攻打鹹城、洛城等地。

*

未名宗總舵。

沐容介紹了沐元澤,稱他纔是未名宗真正的宗主,而自己幾年來只是聽他行事代爲打理,最後請沐元澤說話,並將副宗主夜龍、各位樓主介紹給他。

沐容早前與夜龍通過氣,說了自己不可能登基爲帝的想法,但若將未名宗交給代人,又擔心兔死狗烹,就算他知真相,也要讓更多的樓主、堂主相信沐元澤纔是真正的宗主,而他只是少宗主,是代宗主行事,掌舵人,拿大主意的是沐元澤。

因沐容是女子,又年輕的真相一露,未名宗裡真有不少人相信沐元澤纔是宗主的“事實”,一些幕僚、門客、能人異士很快就開始討好巴結沐元澤。

沐元澤一路過來,早就整理好心態。他不是二三十歲的人,是年近五十的男子,處事成熟、沉穩,並未被幾句甜言蜜語給哄住。

第191章 燒書樓第283章 開天眼第345章 禁仙術第214章萬家求助第331章再不能愛第33章 整人第204章 沈寶嫁人第73章 〔下〕猜謎第一第365章 木胤殞第93章 生病第308章 忘恩負義第53章 排揎第208章 人選第283章 開天眼第127章 尋寶物第248章 真相1第19章 露餡第208章 人選第9章 戒行第198章 媳婦本第112章 兄污弟媳第93章生病第338章 有緣得仙丹第54章 長姐厲害第373章天河有聖魂第339章 偏鳳九第228章 天女臨(沐容卷結局)第137章 拜會第115章 心腹侍女第230章 月凰復傻第325章 回擊第345章 禁仙術第20章 逛街第128章 靈物第278章 性命之危第8章 道長設局第18章 飽嗝第168章 懷疑第5章 兩世緣第202章 治眼第223章 搶婿第13章 被盯上第131章 意料內外第303章 入魔宮第273章敘舊第267章 驗血脈第119章 管用好招第124章 退親第188章 勸祖母第148章 各有謀劃第205章 沐家立國第304章 贈醉蓮第139章 入寺靜修第362章 贖妖第121章高人第2章 真相第52章 沈府第69章 皇親坐莊第382章 前世因第138章 選十二釵第298章 尋寶第86章 貴女訓練第371章 重生第298章 尋寶第75章 天命貴人第36章 最狼狽第146章 杖斃大姨娘第218章義女第311章 情傷人第78章 長姐心計(8000+)第181章 詭詐第274章 失物是火族聖殿第102章 借名第157章 參賽才女第260章 託夢留言第297章宿命蓮第169章 沈宛落敗第48章 冬寒第185章局勢第339章 偏鳳九第181章 詭詐第127章 尋寶物第244章 換臉第310章 懷疑第294章 佛冥帝第4章 貴女歸來第289章 誰更失望第20章 逛街第285章 永恆傳說第320章 鳳九是九音第371章 重生第149章 狠毒的算計第65章 設局第160章 人越長越小第65章 設局第254章 條件第97章瘋抽第128章 靈物第327章 渡仙
第191章 燒書樓第283章 開天眼第345章 禁仙術第214章萬家求助第331章再不能愛第33章 整人第204章 沈寶嫁人第73章 〔下〕猜謎第一第365章 木胤殞第93章 生病第308章 忘恩負義第53章 排揎第208章 人選第283章 開天眼第127章 尋寶物第248章 真相1第19章 露餡第208章 人選第9章 戒行第198章 媳婦本第112章 兄污弟媳第93章生病第338章 有緣得仙丹第54章 長姐厲害第373章天河有聖魂第339章 偏鳳九第228章 天女臨(沐容卷結局)第137章 拜會第115章 心腹侍女第230章 月凰復傻第325章 回擊第345章 禁仙術第20章 逛街第128章 靈物第278章 性命之危第8章 道長設局第18章 飽嗝第168章 懷疑第5章 兩世緣第202章 治眼第223章 搶婿第13章 被盯上第131章 意料內外第303章 入魔宮第273章敘舊第267章 驗血脈第119章 管用好招第124章 退親第188章 勸祖母第148章 各有謀劃第205章 沐家立國第304章 贈醉蓮第139章 入寺靜修第362章 贖妖第121章高人第2章 真相第52章 沈府第69章 皇親坐莊第382章 前世因第138章 選十二釵第298章 尋寶第86章 貴女訓練第371章 重生第298章 尋寶第75章 天命貴人第36章 最狼狽第146章 杖斃大姨娘第218章義女第311章 情傷人第78章 長姐心計(8000+)第181章 詭詐第274章 失物是火族聖殿第102章 借名第157章 參賽才女第260章 託夢留言第297章宿命蓮第169章 沈宛落敗第48章 冬寒第185章局勢第339章 偏鳳九第181章 詭詐第127章 尋寶物第244章 換臉第310章 懷疑第294章 佛冥帝第4章 貴女歸來第289章 誰更失望第20章 逛街第285章 永恆傳說第320章 鳳九是九音第371章 重生第149章 狠毒的算計第65章 設局第160章 人越長越小第65章 設局第254章 條件第97章瘋抽第128章 靈物第327章 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