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返故國8

身返故國(8)

此語一出,堂中立時靜的好似一座墳墓一般。

張浚呆了半天,怎麼也難以相信,這樣的話是出自眼前的皇帝之口。他期期艾艾勸道:“陛下萬金之軀,怎可行此冒險之事,萬萬不可!”

其餘諸將亦道:“陛下坐鎮西京即可,待咱們打敗了金兵,奉安東京號召萬民,不可親身赴險。”

沈拓也早知衆人必定會如此反應,卻也不慌,只又緩緩道:“北狩,嘿,其實身爲俘虜奴隸,其中苦楚,唯朕自知。”

“陛下!”

衆人哪經的起他如此,都是臉上變色,齊聲相勸。

沈拓卻是不管,只站起身來,慢慢踱到窗前,凝視窗外。

碧空如洗,白雲片片。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如此說開始他尚有些做作,待到此時,詞中之美卻是深深打動了沈拓自己,吟哦到最後,已是悲不自勝。

“陛下節哀,靖康年事,臣等亦無能無用,非陛下一人之過!”

張浚等人再也把持不住,自己的皇帝做如此亡國之君悲泣之聲,而李後主被俘後,境遇還遠超過沈拓當日被金人侮辱的慘況,沈拓如此,各人心中如何能不感同身受。

他們苦苦相勸,沈拓卻是突然收了悲容,目視羣臣,淡然道:“昨日之恥,亦去了朕昨日之非。今日之朕,卻再也不會畏怯懼戰!既然要與女真人大戰,那麼朕身在此處,怎可不親赴戎機,以鼓士氣?當日寇準抗擊契丹,真宗皇帝什麼也不必做,只是親臨前線,禁軍將士便奮勇十倍,朕雖不及真宗皇帝,卻也願爲將士們擊鼓邀戰!”

張俊等人尚在遲疑,吳玠卻搶前一步,向沈拓道:“臣等感愧,陛下如此,臣等敢不效死!”

由他帶頭,其餘諸將亦齊道:“陛下親征,必可獲勝!”

張浚無法可想,亦只得相隨施禮,以贊同沈拓親征之舉。

此事議定,沈拓心中有如一塊大石落定,無論如何,他也要相機處斷此次陝西大戰,爲宋朝保留元氣。

此役,除非是打的慘敗,不然對他則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沈拓初至,各人卻也並沒有與他多說細物,只由張浚又問候了幾句起居便罷。

見沈拓面帶疲憊,各人知他萬里奔波,此時好不容易安頓下來,精神必然疲憊,當下由張浚帶頭,衆人向沈拓辭出。

張浚臨行,兀自不安,向沈拓道:“陛下,此地官舍太過簡陋,臣一會下去,便着人前來修補增益,伺候的下人才數十人,亦嫌不夠,臣行文各地,精取良家女子到陛下身邊,可以稍稍補上不足。”

沈拓連連搖頭,只道:“一瓦不動,一人不增。”

張浚知他在東京時就很減省,這樣的回答卻也並不意外,只又勸了幾句,見沈拓意思堅決,便也不再勸他,告辭請出。

沈拓卻也不便相送,只在堂前看着各人亂紛紛離去。放眼看去,這小小涇州刺史府外,此時竟是大軍雲集,甲冑鮮亮,刀矛耀眼。

張浚及諸將唯恐皇帝再出意外,他們無法對天下人交待。各人心知情況複雜,卻旁人卻也不能完全放心,因此盡全是將自己的心腹親兵留下。於是這府衙四周,除了沈拓自己的三百蒙古騎兵外,竟是留有過千甲兵,將這府邸圍的水泄不通,連只蒼蠅也別想飛的進來。

沈拓看了心中暗笑,對趙構小子,他自然別有打算。只是現下他不會對趙構動手,趙構也不會傻到立刻對他動手。

張浚剛至府門,張俊卻是迎上前來,向他道:“相公,官家要親征之舉,恐其中自有深意,請相公謹慎。”

“哦?”

“相公負川陝重任,財權人權皆有,況且手綰兵符,指揮提調數十萬西軍勁旅,如此責任,不可輕率而放棄。”

張浚搖頭嘆道:“我何嘗不知陛下要親征,其中亦有奪權之意。然而,我們做臣子的,難道能和陛下相抗?”

一時間兩人相對無言,半響過後,張俊方道:“我與你相交莫逆,你以腹心待我,是以剛剛如此說話。其實若是陛下當真奮勇,克復山河指日可期,做臣子的還能有什麼二心不成。”

張浚連連點頭,卻仍是愁道:“卻不知道如何給揚州稟報,不論如何,天無二日,兩位陛下如何相處,卻愁死我了。”

“若是此處的陛下願爲太乙宮主,豈不更好?”

雖然白日當空,光線明亮,張俊此時的臉色,卻是有些陰森。

“不可。陛下當日北狩,雖有處置不當失之柔弱之處,卻仍然是太上嫡子,名正言順。若是行此逆臣之事,天下人如何看咱們?揚州又如何以威德大義制御天下!如此一來,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

張俊不敢置答,半響過後,方道:“只是咱們……唉,我總覺此事有負揚州所託。”

張浚神色嚴峻,道:“二帝不相爭,臣子皆效命,天下事還有希望。我看這裡的意思,也不是要爭,只是人皆善變,將來若有反覆,方是咱們力爭的時候。”

“對!若是官家待揚州不公,雖然他是嫡長,咱們也要力爭。”

“正是此理。”

兩人計較已定,卻是回府各自修書,至於如何對趙構陳明此事,側重的角度是否不同,那就不足爲外人道了。

沈拓駕臨陝西一事,瞬息間傳遍天下。金人原本還欲遮掩此事,一面在河東河北加大搜索,一面派人在草原各部中大許好處,期望各部能與金兵一起進擊乞顏部合不勒,以弄清沈拓是否還在蒙古部中。

只是合不勒得了沈拓十六字決,原本含糊不清的草原部落的騎兵遊戰法,竟立時變的層次分明,有章有法。十萬各族聯軍深入草原,糧道漫長,屢被襲擾,想尋着合不勒主力決戰,卻是蹤影不見。想燒殺搶掠一下,以損傷乞顏部的實力,卻連一頂蒙古帳篷也沒有見着。

如此一來,金兵被拖的苦不堪言,再加上要對宋朝用兵,種種器械人員俱有不足之處,沒奈何,卻只得由吳乞買主動低頭,派了使者向合不勒宣詔,以示既往不咎。

合不勒已經得了諾大好處,繼續和金人鬥下去也有些吃力,當即便受詔領命,表示不再與上國對抗。

至於使者問起沈拓一事,合不勒卻是光棍,直接道:“蒙古人沒有出賣朋友的習慣。”

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73章 戰場搏奕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77章 燈如幻夢第172章 殘陽映血第72章 破敵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二十八章第60章 雪夜夜話第四十五章第85章 長安道第119章 罷相第50章 潼關大戰(1)經略關陝22第72章 破敵第96章 岳家軍第三十七章第64章 出巡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第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7章 論劍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十七章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98章 大道淵深第12章 安撫江南第7章 學習班(2)第9章 講四講第1章 秦檜南歸第十七章第150章 陣斬萬戶第106章 初見岳飛經略關陝6經略關陝11第161章 攻心爲上第138章 接戰第65章 出巡第135章 進擊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111章 秦檜還京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141章 血色戰場經略關陝12第72章 破敵經略關陝11第80章 往事可追第138章 接戰第146章 精忠岳飛第57章 傳令第三十章第98章 大道淵深經略關陝12經略關陝14第12章 安撫江南第102章 政改第126章 上京風雲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50章 潼關大戰(1)第76章 上元夜經略關陝22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經略關陝7第55章 李顯忠第四十四章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77章 燈如幻夢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4章 戰勝第一 卷蒙塵北國11第二十六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27經略關陝11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56章 將軍無義第166章 真定經略關陝8第85章 長安道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三十八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56章 大勝經略關陝10第二十五章第60章 雪夜夜話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101章 坐而論政第一 卷蒙塵北國19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17章 論劍第101章 坐而論政
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73章 戰場搏奕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77章 燈如幻夢第172章 殘陽映血第72章 破敵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二十八章第60章 雪夜夜話第四十五章第85章 長安道第119章 罷相第50章 潼關大戰(1)經略關陝22第72章 破敵第96章 岳家軍第三十七章第64章 出巡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第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7章 論劍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十七章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98章 大道淵深第12章 安撫江南第7章 學習班(2)第9章 講四講第1章 秦檜南歸第十七章第150章 陣斬萬戶第106章 初見岳飛經略關陝6經略關陝11第161章 攻心爲上第138章 接戰第65章 出巡第135章 進擊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111章 秦檜還京第155章 當者辟易第141章 血色戰場經略關陝12第72章 破敵經略關陝11第80章 往事可追第138章 接戰第146章 精忠岳飛第57章 傳令第三十章第98章 大道淵深經略關陝12經略關陝14第12章 安撫江南第102章 政改第126章 上京風雲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50章 潼關大戰(1)第76章 上元夜經略關陝22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經略關陝7第55章 李顯忠第四十四章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77章 燈如幻夢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44章 戰勝第一 卷蒙塵北國11第二十六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27經略關陝11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56章 將軍無義第166章 真定經略關陝8第85章 長安道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一 卷蒙塵北國7第三十八章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56章 大勝經略關陝10第二十五章第60章 雪夜夜話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101章 坐而論政第一 卷蒙塵北國19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17章 論劍第101章 坐而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