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只爲承諾

當范雎離開邯鄲城時,仍不放心子楚的安全問題。自打他上了呂子的賊船以後,算是跟這位留在趙國的質子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爲了回國大讚子楚,他也囑咐子楚平時在家要勤奮讀書。若是大王一時興起派人偷着過來考察幹部,起碼也能給紀檢組留個好印象不是。

通過這一點,便可看出范雎果然是老謀深算的。他此次過來見過子楚,若是回國說得太多必然會引起秦昭王的懷疑。這權臣跟王孫勾結,事可大可小。說大了那就是滅九族的買賣,說小也是個革職查辦的下場。畢竟當前的天下太亂,任誰都會小心在意。尤其是有人試圖控制秦國未來的王權,這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

此時的秦王已經過了六十的高齡,早已修煉成人精。手底下一班大臣說話前都要認真琢磨半天,有時寧願什麼都不說也好過說錯話。問心無愧的尚且如此,更何況心裡本就疙疙瘩瘩的這些說客。

范雎自然相信他自己對秦國秦王問心無愧,扶持王孫登基又不是謀逆。可有成就秦強國夢想的公孫鞅在那擺着,問心無愧都被五馬分屍。就算自己對秦國的功勞再大,跟那位商丞相比也是九牛一毛的。若是再不知道輕重,活着就能給你五馬分了!

趙國果然極其重視秦國國相的安全問題,趙王也不出范雎所料派平原君護送。此時的護衛部隊序列,不僅挑選所謂的最好的疇騎營加入,還派出快馬沿途通知各守城部隊負責接應。嚴令接應中間不得出現斷鏈現象,雙方兵馬務必在交界辦理完交接手續方可撤回。各駐守部隊可考慮派出千人隊接應,酌情出兩千也可。

這倒不是趙王重視秦國的緣故,而是因爲此時的邯鄲城有太多諸侯國的人。唯恐天下大亂的好人有之,唯恐天下不亂的壞人也不少。若是趁此半路截殺使臣並嫁禍給趙國,那感覺就跟吃個蒼蠅差不多少。

之所以用最好的疇騎營這個詞,也是因爲趙國最好的騎兵部隊都抽調給了趙括。也多虧趙王有這道命令下達,這才讓沿途各駐守部隊的將軍認真重視。

爲了將大王的旨意執行徹底,臨時僱些羣衆演員也是可以的嘛!等秦國的丞相途經此地時,所看到的果然是雄糾糾氣昂昂的疇騎部隊。其中的紕漏,甚至連王翦都沒有看出端倪來。假如當時就有小金人獎,相信這些羣衆演員也是能獲此殊榮的。

閒話少敘。

當范雎看到邊界上出現秦軍時,便知離別的時候到了。在對遠道相送的平原君表示衷心的感謝的同時,終於還是忍住邀請他以後去秦國的說辭。畢竟有上次不堪回首的經歷,恐怕更多的會是睹物思情吧。

多虧平原君的心大,此時見范雎話到嘴邊支支吾吾便知道對方想說什麼。我趙勝如何能看得兄弟受如此難爲!?於是接話過去,表示若是以後有機會必然會去咸陽看望國相大人的。

暗歎平原君爲人的范雎連忙表示,自己剛纔其實就是這麼個意思。拋去昔日的不快,展望未來纔是吾輩最應該做的。說完後,也請平原君看着兄弟的份上多加費心照顧那位秦國公孫。不管將來的秦趙兩國走到何步田地,這份照顧之情仍是沒齒難忘的。

若是這話是秦王說出來的,只重兄弟情義的平原君當場就能變下臉來。可這話是恩公說出來的,自然是無不應允的。正所謂,受人點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只要我趙勝還活着,就沒人敢把子楚怎麼樣!

君子的話就是如此,即使是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仍然值得信任。范雎要的就是平原君的這句話,因爲他堅信趙勝的承諾是有效的。於是如釋重負,這才與平原君灑淚而別。

時光本就匆匆,一回首也許早已是滄海桑田。兄弟自此一別,也不知何時何地才能相見。平原君在此時的離別是真情流露,一邊用衣袖擦拭着眼淚,一邊目視着范雎消失在天地的盡頭。等再也看不到了,這纔回身上車返回邯鄲。

事實證明,平原君最終實現他的承諾。不管是趙國經歷過長平之戰以後,還是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他都出面保護秦國王孫並且在最關鍵的時候力排衆議。至於後人如何去看待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經有一位真正的君子立於這個人世間。他向全天下的人們證明,人無信不立的道理到底有多重要。

假如有一天,如果連承諾都能變成謊言。人!又該以何立於這個世界!?

范雎回國後便如實彙報了在邯鄲城的所見所聞,牽扯到王孫子楚的話題自然是撿好的說。秦昭王也只是印象裡有這麼一位王孫而已,此時聽說子楚身爲質子仍不忘學習也是暗暗點頭。

我大秦從來不缺謀士勇將,唯獨決定秦國未來命運的就是那個秦國未來的繼承者。只要這位繼承者懂得勵精圖治,便是秦國之福!

范雎來到秦國之前,派往趙國做質子的子楚便已經在邯鄲定居。說來道去,兩個人根本沒有機會認識。就算在邯鄲城內打過幾天交道,恐怕也只是個水過地皮溼的交往。至於密報裡面的水分,相信還是有的!秦昭王想到這,便勉勵幾句讓范雎回去休息幾天。如果沒有大事,這幾天就不用上朝了。

參與選秀競價這事,可是在衆諸侯國面前搞得大陣仗。瞞是肯定瞞不住的,與其等消息傳到秦王的耳朵還不如提前承認錯誤掌握主動!

得到放假通知的范雎並沒有馬上離開,跪倒謝恩的同時請秦昭王責罰。然後在不知所以然的秦王面前,坦言自己在邯鄲城參與了選秀。因當時的事情出於緊急,所以獨斷專行了一次。

聽到自家的國相跟着參與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秦昭王還是忍不住皺皺眉頭。但出於信任,他相信當時的范雎肯定有不得不爲之的理由。再說,這事兒都已經做了,就算當場罵死跪在下面的這位也無法改變事實。於是決定,乾脆做個順水人情得了!

聽話聽音,范雎知道秦王可能誤會是自己跑去趙國都城搶媳婦。於是再次嚴重表示,此次其實是替大王找的孫媳婦。

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馬金戈第二十三章 給你希望第六十三章 呂總舵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第一十八章 機密檔案第八十二章 兄弟聚首第七十三章 暫時停戰第八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九十八章 浚恆貞兇第八十七章 孟婆的湯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九十五章 聽覺感知第八十六章 撥動心絃第九章 渠丘黍酒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第六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七十九章 各負其責第五十四章 囚籠計劃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四十四章 觀察哨所第一百零四章 曾幾何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二章 朱門酒肉第七十三章 夢裡乾坤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三十四章 犧牲之意第五十七章 伴君如虎第一百六十章 征戰天下第三十九章 六爻無咎第九十一章 手勢交流第六十三章 細微之處第三十章 君子協議第十章 泅渡行動第七十七章 牢城營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者之氣第一百三十四章 躍馬飛崖第五章 秦軍突擊第七十三章 暫時停戰第一十九章 天地之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偃月牙陣第五十七章 伴君如虎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二十六章 龍族侍衛第五十五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三章 競價現場第六十二章 事發當時第六十七章 金丹作坊第二十九章 戰鼓戰鼓第五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策馬揚鞭第六十六章 遊山玩水第八十七章 覲見趙王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一十一章 江湖習氣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九章 趙國新軍第九十九章 到底爲何第三十八章 三昧真火第八章 將軍威武第三章 全球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冒煙突火第八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四十一章 難民來襲第二十七章 五色彩虹第一百章 僱傭兵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高望遠第九十五章 聽覺感知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蓮花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一百二十七章 偃月牙陣第五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防陣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二十三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五十章 補給問題第五十八章 密室密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兩軍對陣第一百零六章 百萬大軍第五十七章 楚國大將第八十五章 再次倒戈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五十八章 原地待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馬識途第一百五十一章 趙軍會議第二十二章 停火協議第三十五章 守城主將第三十八章 天兵天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糧囤底座第九十二章 秘密行動第一十三章 夜行衣靠第一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三十八章 刀光箭影第七十章 秦昭襄王第一百二十章 秦軍箭陣第七十八章 將軍甲冑第六十九章 賬單拖欠第九十一章 國有諍臣
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馬金戈第二十三章 給你希望第六十三章 呂總舵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第一十八章 機密檔案第八十二章 兄弟聚首第七十三章 暫時停戰第八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九十八章 浚恆貞兇第八十七章 孟婆的湯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九十五章 聽覺感知第八十六章 撥動心絃第九章 渠丘黍酒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第六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七十九章 各負其責第五十四章 囚籠計劃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四十四章 觀察哨所第一百零四章 曾幾何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二章 朱門酒肉第七十三章 夢裡乾坤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三十四章 犧牲之意第五十七章 伴君如虎第一百六十章 征戰天下第三十九章 六爻無咎第九十一章 手勢交流第六十三章 細微之處第三十章 君子協議第十章 泅渡行動第七十七章 牢城營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者之氣第一百三十四章 躍馬飛崖第五章 秦軍突擊第七十三章 暫時停戰第一十九章 天地之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偃月牙陣第五十七章 伴君如虎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二十六章 龍族侍衛第五十五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三章 競價現場第六十二章 事發當時第六十七章 金丹作坊第二十九章 戰鼓戰鼓第五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策馬揚鞭第六十六章 遊山玩水第八十七章 覲見趙王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一十一章 江湖習氣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九章 趙國新軍第九十九章 到底爲何第三十八章 三昧真火第八章 將軍威武第三章 全球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冒煙突火第八十九章 棋逢對手第四十一章 難民來襲第二十七章 五色彩虹第一百章 僱傭兵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高望遠第九十五章 聽覺感知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蓮花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一百二十七章 偃月牙陣第五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防陣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二十三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五十章 補給問題第五十八章 密室密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兩軍對陣第一百零六章 百萬大軍第五十七章 楚國大將第八十五章 再次倒戈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五十八章 原地待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馬識途第一百五十一章 趙軍會議第二十二章 停火協議第三十五章 守城主將第三十八章 天兵天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糧囤底座第九十二章 秘密行動第一十三章 夜行衣靠第一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三十八章 刀光箭影第七十章 秦昭襄王第一百二十章 秦軍箭陣第七十八章 將軍甲冑第六十九章 賬單拖欠第九十一章 國有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