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箭雙鵰

據戰後的統計結果,趙軍投入上黨的全部精銳以及中後期跟隨趙括的諸侯國軍隊盡沒於上黨。因爲各諸侯國對此次秘密出兵採取了諱莫高深的態度,秦國方面自然也不想對外界過多提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好象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秦軍主將白起在指揮秦軍作戰中身負重傷,整個戰役還沒正式結束就被提前送回國養病。只不過這位戰神將軍並不是在兩軍對壘中受傷,而是在巡視軍隊過程中被半路突然出現的殺手射傷的。

趙軍主將趙括被秦卒的弩箭射中,考慮到秦國弩弓的穿透力,估計這位年輕的將領是凶多吉少。卻因戰後並未找到他的屍體,故被按照常規處理的秦軍列爲失蹤人員。

御駕親征的秦昭王帶領秦第十軍團在西壁壘抵禦趙國援軍期間也遇到刺客,多虧姬喜捨身相救這才化險爲夷。五名刺客當場被殺,還有兩名成功逃脫。

替秦昭王擋箭的姬喜中了毒傷,幸得神農氏的後人小雨兒及時出手解毒。雖然無可避免地驚駕,但相比白起那邊也算是有驚無險。

從前線返回的呂子是隨後知道的這些事情,卻因爲沒有獲取到刺客的口供也只能將此案暫時擱置下來,待日後捋順線索再另行處理。

隨後的幾天,捷報頻傳。由此可知,大破趙軍的秦軍已經正式進入收尾階段。等到陰曆八月初一,用時達三年之久,秦趙兩國投入總兵力人數超過百萬的上黨戰役正式結束。自此,秦國方面以傷亡過半的代價最終取得了上黨的歸屬權。

自從呂郡守的提議被秦國軍方接受,再加上嚴格的審查複覈和傷亡兵卒撫卹金制度的建立,秦軍也不象從前那樣以首級論戰功。這個被世人所不齒的行爲被杜絕,殺俘的現象也就極少發生。

戰後的呂郡守陪着大王登上城頭,徵求關於趙軍戰俘的處理意見。秦昭王擡頭看看藍天白雲後,表示此事已經不必再替古人擔憂了。

不明所以的呂子聽出話裡有話,忙詢問這是何故。在他看來,完善的撫卹金已經確保了軍烈屬的生活保障。而秦軍當初的行爲就是爲免除後顧之憂。既然這個問題已經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再搞這一套可就不妥了。

心情極好的秦昭王並未打算對誰隱瞞真實情況,因爲被困於包圍圈之中的趙軍大多已經戰死。打仗必然會有傷員的,關於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隨後打掃戰場的結果,出乎所有秦軍的意料。

可能是趙軍擔心秦軍破陣以後會虐殺他們的傷員,所以在大軍正式突圍之前令其集體自殺殉國。所以秦軍在大涼山展開收尾工作之時,期間並未尋找到幾個活口。

不過,就在一座山洞之中,打掃戰場的秦軍還是從裡面找到了幾十名趙卒。

聽到這個答案,呂子當場驚得目瞪口呆。在他的認知範圍內,幾十萬趙軍不可能最終鬧出個全軍覆沒的結果來。但這話可是從大王的口中說出,自古就有君無戲言之說!

秦昭王的眼中浮現出當時掏洞的秦軍掏出的幾十名趙卒的場面,那是一羣乳臭未乾的孩童。戴着用帶子勒緊的頭盔還在左右晃動,明顯是重新縫製的軍服也顯得極不合身。稚嫩的臉孔早已滿是塵土,卻仍掩飾不住對死亡的恐懼。

看到這幫童子軍裡面最大的也就十二、三歲,剛纔還磨刀霍霍的秦卒無不淚落。戰爭本該是大人的死亡遊戲,卻讓這些孩子來此親身體驗!

到底是人在作孽,還是天在作孽!?

秦昭王想到這,仰天長嘆一聲。“寡人已經命人將他們送往邊界了!戰場上只有死去的勇士,從沒有活着的懦夫!難道只有我全體秦軍知勇,而他趙軍就不知此身報國!?哼!既然世人皆傳我秦軍喜歡殺俘領功,那就讓這些孩子們去跟天下人說出事實的真相吧!”

跟着秦昭王身後的呂郡守回想起親自率領秦一師打阻擊時的慘烈場面,頓時明白大王此話的意思。不錯!戰場上只有死去的勇士,從沒有活着的懦夫!

面對幾乎是無望的突圍,全體趙軍表現出極大的勇氣!正是在勇氣的鼓舞下,生不畏死的趙軍用全體戰死的代價最終換來三十多萬秦軍將士死傷。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還有什麼纔可以說明的呢!?

雖然是秦國勝出,但就以這個傷亡代價而言,其中並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而在上黨戰役初期,那個時候的秦軍還是驕傲的。秦軍出現重大傷亡的時候,就在馬服君趙括正式執掌帥印以後開始的。至於世人皆言,紙上談兵的趙括,恐怕還有待商榷。

自三家分晉,華夏大地便出現了七個強盛的諸侯國,也就是被後人稱爲戰國七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隨着各諸侯開始面臨內憂外患,隨後逐漸崛起三個諸侯國。

經過幾代君王勵精圖治的後起之秀秦國,通過由趙武靈王發起的胡服騎射而戰力激增的趙國,以及那個被田家重新掌握並其後再沒有發生對內對外戰爭而得以休養生息的齊國。

這三個諸侯國的崛起,大有三足鼎立之勢。

本就有問鼎天下之志的秦國審時度勢,又豈能允許這種局面的發生。及時將齊國牢牢控制在手,隨後通過武力和計謀徹底瓦解了正在茁壯成長中的趙國。

發動上黨戰役,可謂是一箭雙鵰的計策。接收上黨之地,就可以將一山一湖正式納入秦國疆域。待各諸侯國明白其中的真意,已爲時晚矣。

隨着內陸最大的鹽城湖的鹽和中條山豐富的礦產資源源源不斷送往積極備戰的秦國,爲未來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還可引誘趙王出現判斷上的失誤,藉此就可以吃掉正在不斷壯大的趙軍幾個軍團。

準備網大魚的秦昭王怎麼也沒想到,此計竟然會引趙軍主力前來,而且參與的趙軍人數已經與此時的口袋陣的秦軍數量相等!

什麼叫包圍戰!?當然是大軍團包圍小兵團!若貪多嚼不爛,還有可能把肚皮撐破!

無奈的秦昭王本打算及時抽身,以確保秦軍主力不會被拖死。卻在秦國一班良臣猛將的一再堅持下,最終決定正式啓動一箭雙鵰計劃。

第五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一百零九章 傷口處理第八十四章 袍澤之誼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前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族派系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前線第二十三章 給你希望第八十一章 小金絲猴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七十四章 多大點事第二十三章 營地被襲第六十四章 探求夢想第二十五章 棘手目標第三十四章 觸類旁通第三十八章 天兵天將第四十章 將軍回城第七十八章 誰的歷史第六十二章 事發當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九十二章 等你千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策馬揚鞭第三十九章 交換人質第四十七章 楚國黃歇第四十五章 糧草儲備第七十四章 與子偕行第三十四章 用兵一時第七十章 秦昭襄王第四十五章 一卯一釘第二十六章 龍族侍衛第五十九章 爲了秦國第六十九章 震巽之木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無常勢第八章 特種雛形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五十五章 夜長夢多第二十五章 追殺部隊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五十八章 男兒有淚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者之氣第七十一章 情報部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作戰命令第八十一章 小金絲猴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七十七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七十四章 荒棄村莊第一百一十章 生不畏死第二十章 絕地防禦第八十六章 造化神秀第六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六章 四菜一湯第七十章 嫣然一笑第三十七章 帶兵虎符第七十章 絕不放棄第一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九章 地利人和第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章 僱傭兵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七章 楚國黃歇第一百三十三章 花落成雪第三十九章 六爻無咎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季來臨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四章 十里酒樓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義之戰第八十一章 固守待援第一十七章 埋鍋造飯第五十九章 鄉土口音第一章 強渡丹水第三十六章 遊說之利第八十七章 返回壁壘第八十一章 追隨光明第四十章 籠中之鳥第一百零二章 傳承分支第五十五章 不得而知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六十七章 並非偶然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界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六十章 水來土掩第七章 兩隊巡哨第一十一章 偶遇官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處事第十章 一聲嘆息第五十一章 天命難違第四十章 私下覲見第三十一章 就事論事第三十二章 軍功獎勵第二十八章 爲誰而戰第四章 只爲承諾第二十九章 軍心不穩第九十一章 兩個印記第八十章 一支羽箭第八十三章 九穗稻穀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
第五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一百零九章 傷口處理第八十四章 袍澤之誼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前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族派系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前線第二十三章 給你希望第八十一章 小金絲猴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七十四章 多大點事第二十三章 營地被襲第六十四章 探求夢想第二十五章 棘手目標第三十四章 觸類旁通第三十八章 天兵天將第四十章 將軍回城第七十八章 誰的歷史第六十二章 事發當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九十二章 等你千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策馬揚鞭第三十九章 交換人質第四十七章 楚國黃歇第四十五章 糧草儲備第七十四章 與子偕行第三十四章 用兵一時第七十章 秦昭襄王第四十五章 一卯一釘第二十六章 龍族侍衛第五十九章 爲了秦國第六十九章 震巽之木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無常勢第八章 特種雛形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五十五章 夜長夢多第二十五章 追殺部隊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五十八章 男兒有淚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者之氣第七十一章 情報部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作戰命令第八十一章 小金絲猴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七十七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七十四章 荒棄村莊第一百一十章 生不畏死第二十章 絕地防禦第八十六章 造化神秀第六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六章 四菜一湯第七十章 嫣然一笑第三十七章 帶兵虎符第七十章 絕不放棄第一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四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九章 地利人和第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章 僱傭兵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四十七章 楚國黃歇第一百三十三章 花落成雪第三十九章 六爻無咎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季來臨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四章 十里酒樓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義之戰第八十一章 固守待援第一十七章 埋鍋造飯第五十九章 鄉土口音第一章 強渡丹水第三十六章 遊說之利第八十七章 返回壁壘第八十一章 追隨光明第四十章 籠中之鳥第一百零二章 傳承分支第五十五章 不得而知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六十七章 並非偶然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界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六十章 水來土掩第七章 兩隊巡哨第一十一章 偶遇官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處事第十章 一聲嘆息第五十一章 天命難違第四十章 私下覲見第三十一章 就事論事第三十二章 軍功獎勵第二十八章 爲誰而戰第四章 只爲承諾第二十九章 軍心不穩第九十一章 兩個印記第八十章 一支羽箭第八十三章 九穗稻穀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