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計

餘額不足

“達胞,你來了。”

石達開到來的時候,韋昌輝正在仔細地研究地圖,試圖從目前錯綜複雜的局勢下找出一條明路,決定太平軍下一步重點進攻的方向。

“六兄,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來,你過來。”韋昌輝將石達開叫到身邊,指着桌面上攤開的中國地圖,蹙眉道,“如今的局勢十分複雜,滿清政府已經開始凸現主弱僕強的頹勢!你看閩浙的塔齊布還有湖廣的秦漢,已經根本不將咸豐妖頭的聖旨當回事,咸豐妖頭的中央集權正被急劇削弱,滿清對中華大地的統治已經是搖搖欲墜了。”

石達開道:“是這樣,不過滿清王朝統治中華大地近兩百餘年,其殘餘勢力也相當可觀,眼下看起來雖然搖搖欲墜,可一旦被他們緩過氣來,也大有可能起死回生。”

“嗯。”韋昌輝點頭道,“這點,達胞和本王的看法一致,滿清政府始終是我們聖國最大的敵人,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推翻滿清政府!今天,深夜將達胞請來,就是想聽聽你對下一步用兵計劃的意見。”

石達開直直地盯着韋昌輝,沉聲道:“南守北伐!”

韋昌輝道:“說具體些。”

石達開道:“在南面,塔齊布、曾國藩以及秦漢三人氣候已成,三人手裡皆掌握了一支頗有戰鬥力的武裝,如果他們聯起手來,實力只怕不會弱於我們聖軍!因此,聖軍斷不可輕啓戰端,一旦迫使三人聯手應對後果將不堪設想,我們應該主動撤出一些地區,設法激化三人中間的矛盾,令他們自相殘殺,最少也要讓他們相互牽制,難以坐大。這樣,我聖軍主力就可以放心北伐,趁着滿清政府危難之際,一舉推翻之!滿清政府一旦垮臺,到時候必然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我聖軍實力最強,一統河山的機會也最大。”

“嗯,達胞分析得有道理。”韋昌輝道,“但秦日綱乃是聖國燕王,不可不救,跟曾妖頭的這一仗怕是避免不了啊,如之奈何?”

“綱胞當然要救!”石達開道,“但和曾國藩這一戰並非必打!相信曾國藩也同樣清楚此戰的利害得失,他所圖者不過九江,我們以九江換取綱胞及麾下兩萬聖軍將士,曾國藩不會不答應的。”

“曾國藩老奸巨滑,此舉無疑與虎謀皮。”

“曾國藩雖然奸滑,但沒有實力做後盾再厲害的計謀也沒用!到時候,小弟將率五萬大軍前往安慶接應,擺出大舉進攻的架勢,迫使曾國藩不敢輕舉妄動。”

韋昌輝道:“好!南守北伐的大計就這麼定了,現在的問題是,派誰率師北伐?誰留守天京?”

石達開道:“北伐任重,非六兄親征難以勝任!留守天京的任務就交給小弟好了,天京雖屬四戰之地,強敵環伺,但小弟只需精兵六萬足矣。”

韋昌輝道:“好,蘇南皖境的防務就交由達胞了,綱胞的兩萬聖軍也一併留守,待南方局勢稍平,本王將親起十五萬大軍北伐,一戰定乾坤。”

石達開道:“如此,小弟預祝六兄旗開得勝了。”

1857年7月,韋昌輝與曾國藩達成絕密協議,秦日綱及兩萬太平軍將士空手撤出九江,九江城裡所有糧草軍械一律不準帶走!

曾國藩獲得九江城裡屯積的大量軍械糧資,終於如願收復江西全境,開始在長江沿岸構築堅固防線,以備即將到來的鉅變。石達開也收縮防線,將太平軍的兵力撤回皖境蘇南,重點在蘇南上海一帶佈防。

1857年8月,韋昌輝率十五萬太平軍精銳對外則號稱五十萬,大舉北伐,並在邯鄲一帶一舉擊潰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兵敗的僧格林沁僅率十餘騎如喪家之犬般連夜逃回科爾沁草原。

9月,直隸總督善琦戰死保定,太平軍兵鋒直指北京,咸豐一面緊急撤離北京,一面下旨天下藩鎮出兵北上勤王,但以塔齊布、曾國藩、秦漢爲首的地方藩鎮皆靜觀其變,無一人出師北上勤王。

10月,北京陷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弈訢被韋昌輝在午門外凌遲活剝。

隨着北京城的陷落,滿清王朝維持二百餘年的統治終於宣告壽終正寢,咸豐皇帝也在出逃奉天的路上病逝,年僅兩歲的同治即位,肅順等八大臣同列顧名大臣,此時滿清的統治已經僅限滿洲一隅,從中央政府一降而爲地方勢力。

1857年12月,逃回科爾沁的僧格林沁在沙俄的夫植下成立大蒙古國,自稱天可汗,正式宣佈獨立。

1858年1月,西藏的達賴在英國的扶植下宣佈自治,自稱活佛。

1858年2月,新疆回民大舉暴亂,成立東突厥伊斯坦國。

連鎖反應之下,各地總督、提督紛紛宣佈獨立,成立臨時軍政府,天下豪雄紛紛揭竿而起,真正的亂世來臨了。

1858年元旦,秦漢宣佈成立湖廣臨時軍政府,自任大督軍,併發出號召,希望全國各地的藩鎮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談判,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臨時軍政府,並推選出大總統處理政府,大元帥主持軍務,齊心協力對付太平教亂匪,平息全國內亂,保境安民。

對外發出號召的同時,湖廣臨時軍政府對內的政治經濟改革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臨時軍政府成立當天,秦漢便在長沙召集了湖南、湖北兩省所有要員召開第一次行政大會,商定今後施政綱要。

湖南省主席黃冕和湖北省主席張亮基首先簡單介紹了兩省的現狀。

由於太平軍和清兵在湖廣地區連年交戰,導致兵禍橫行、匪患叢生,許多百姓選擇了舉家逃難,整個湖廣地區的人口已經從五年前的五千萬銳減至三千萬,其中湖北省人口損失較大,現今僅剩一千兩百餘萬人!

人口銳減導致大量耕地荒蕪,耕地面積也從五年前的近八千萬畝銳減至不足六千萬畝。

唯一值得慶祝的好消息就是,在秦漢的大力扶植下,湖廣地區的商貿業已經初具規模,僅1857年的12月份,就替湖廣臨時軍政府的財政貢獻了厘金二十萬兩白銀。其中鹽、鐵業貢獻最大,佔到近六成之多。

由於武漢軍械製造局鍊鋼廠的建成,對鐵礦石的需求激增,湖廣地區的採礦業逐漸開始興盛起來,黃石大冶露天鐵礦的開採規模一擴再擴,然後又是邵東市祁東鐵礦的開採,礦山的大肆開採不但解決了大量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運輸業、服務業的興盛,大治、邵東兩地以及連接武漢市的官道兩側,勾欄妓院迅速繁榮起來,商業嗅覺十分靈敏的黃冕馬上對勾欄妓院進行政府化的行政管理,又替臨時軍政府增加了一大筆可觀的財政收入。

據不完全統計,湖廣地區境內,皮肉生意每天的營業額在一萬兩銀子左右,以十抽三計算,每天可得三千兩銀子,每月就是九萬兩白銀。

根據臨時軍政府財政司司長黃冠華的報告,湖廣臨時軍政府每月的常規財政收入爲將近40萬兩白銀,販賣洋貨、茶葉、絲綢以及軍火的湖廣商貿總局每月盈利20萬兩白銀左右,臨時軍政府可分得紅利12萬兩。這樣計算下來,不計算年底收繳的田稅,湖廣臨時軍政府每月的財政收入在50萬兩左右。

財政支出方面,其中20萬兩用作軍費,15萬兩用來購買軍火物資,3萬兩用來發放官兵的餉銀,還有2萬兩拔給湘楚軍校日常教學之用。

聽完黃冠華的財政報告,秦漢道:“看起來,湖廣地區也沒有想象當中那麼窮嘛,我們還是挺有錢的嗎?每月15萬兩銀子哪,可以購買五千支步槍、五十門火炮以及相應的彈藥了,這些裝備差不多可以裝備一個整師了,呵呵。”

秦漢的打趣引來大家一陣輕鬆的笑意。

“不過,有一個問題大家可能沒有想到。”秦漢話鋒一轉,接着說道,“我們湖廣地區的財政收入,有近八成就建立在商貿基礎之上的,商貿就必須要有商道!將湖廣地區和外界聯通起來的主要商道就兩條,一是長江水道,二是過郴州、韻關南下廣東的官道。眼下長毛水師基本被湘軍水師消滅,湘軍又沒有和湖廣政府撕破臉皮,問題還不是很大,可一旦局勢有了變化,湘軍水師封鎖了長江水道,湖廣地區的商貿必然大受影響!財政收入極可能銳減至不足現在一半水平。”

對此,黃冕提出不同意見道:“湖廣商貿總局雖然依賴長江水道,可前來湖北做買賣的都是洋人商船,曾國藩再大膽也不敢攔截洋人的商船吧?我看問題不大。”

黃冠華忽然雙手一拍,欣然道:“我還有個好辦法,不但可以讓曾國藩乖乖地開放長江水道,還得千方百計動用他的水師替我們肅清長江水道的長毛水師,替我們湖廣政府保架護航!”

第11章 立威第12章 首戰第3章 陰謀第33章 遊擊第11章 慘烈第1章 孔學第27章 佳人第35章 軍威第26章 大義第8章 新軍第3章 制衡第32章 遭遇第13章 陷阱第25章 仇恨第10章 震動第10章 佈局第29章 空虛第4章 貨幣第10章 不動第2章 工商第6章 準備第31章 機斷第16章 教訓第16章 壯烈第7章 驚險第28章 大捷第1章 時勢第49章 傀儡第18章 肢解第28章 偷襲第16章 亂戰第19章 蟄伏第34章 血戰第26章 大義第32章 遭遇第16章 誘敵第20章 災難第17章 密謀第23章 狹路第28章 大捷第2章 命運第21章 重工第22章 慘敗第25章 冒險第40章 調整第3章 整風第21章 情義第15章 活捉第2章 驃悍第4章 攻克湘潭第19章 血腥第11章 消長第5章 出路第11章 立威第27章 俘虜第18章 肢解第19章 打劫第17章 出兵第5章 糜爛第15章 密約第36章 軍民第25章 冒險第5章 猜忌第19章 蟄伏第22章 慘敗第33章 亂戰第26章 大義第17章 斬首第3章 君命第29章 破軍第7章 決策第42章 奇計第7章 縱虎第34章 血戰第19章 蟄伏第31章 機斷第2章 糾紛第12章 誘殲第27章 佳人第25章 冒險第16章 誘敵第21章 情義第9章 妥協第27章 佳人第28章 大捷第9章 妥協第13章 黑手第19章 血腥第27章 屠殺第2章 轉型第22章 擴軍第28章 偷襲第8章 通訊第18章 苦練第8章 戰敗第14章 移民第16章 壯烈第2章 治國第20章 災難第3章 整風
第11章 立威第12章 首戰第3章 陰謀第33章 遊擊第11章 慘烈第1章 孔學第27章 佳人第35章 軍威第26章 大義第8章 新軍第3章 制衡第32章 遭遇第13章 陷阱第25章 仇恨第10章 震動第10章 佈局第29章 空虛第4章 貨幣第10章 不動第2章 工商第6章 準備第31章 機斷第16章 教訓第16章 壯烈第7章 驚險第28章 大捷第1章 時勢第49章 傀儡第18章 肢解第28章 偷襲第16章 亂戰第19章 蟄伏第34章 血戰第26章 大義第32章 遭遇第16章 誘敵第20章 災難第17章 密謀第23章 狹路第28章 大捷第2章 命運第21章 重工第22章 慘敗第25章 冒險第40章 調整第3章 整風第21章 情義第15章 活捉第2章 驃悍第4章 攻克湘潭第19章 血腥第11章 消長第5章 出路第11章 立威第27章 俘虜第18章 肢解第19章 打劫第17章 出兵第5章 糜爛第15章 密約第36章 軍民第25章 冒險第5章 猜忌第19章 蟄伏第22章 慘敗第33章 亂戰第26章 大義第17章 斬首第3章 君命第29章 破軍第7章 決策第42章 奇計第7章 縱虎第34章 血戰第19章 蟄伏第31章 機斷第2章 糾紛第12章 誘殲第27章 佳人第25章 冒險第16章 誘敵第21章 情義第9章 妥協第27章 佳人第28章 大捷第9章 妥協第13章 黑手第19章 血腥第27章 屠殺第2章 轉型第22章 擴軍第28章 偷襲第8章 通訊第18章 苦練第8章 戰敗第14章 移民第16章 壯烈第2章 治國第20章 災難第3章 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