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密約

PS:這幾天一直出差出外,耽誤了更新,向更大讀者抱歉,還有幾天就回公司了,將恢復正常更新,今天特在網吧趕寫一章,聊表歉意,最後,多謝大家鼎力支持,謝謝。

京都,毛利家。

毛利敬慶正在宴請土佐藩藩主山內容堂和薩摩藩藩主島津齊興兩人。

酒過三巡,三人都已經喝得臉紅耳赤,毛利敬慶揮手示意陪酒的藝妓下去,開始步入正題,說道:“山內君,島津君,上次我提的事,不知道你們考慮得怎麼樣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再這樣猶豫下去,錯失了良機,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山內容堂和島津齊興對視了一眼,沉聲道:“毛利君,恕我直言,就如今而言,機會還不成熟,倉促行事怕是要壞事。”

毛利敬慶不悅道:“機會怎麼沒有成熟?如今我們三家聯軍已經完全控制了京都的警衛,德川家已成我三家聯軍砧板之肉,只要有了天皇的支持,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誅除德川家,將王政返還天皇,如此一來,你我三家就是恢復王政的重臣,嘿嘿,將來必須參與軍國大事,榮華富貴、享受不盡啊。”

島津齊興皺眉道:“問題就在孝明天皇那,天皇的態度很是不明朗啊,雖然表面上極力支持我們的尊攘運動,但內心裡仍然決心不足,不敢貿然和幕府決裂啊,一旦你我倉促起事,成了倒也罷了,如若敗了,只怕頓時就會惹來天下諸侯的同聲討伐,那就大禍臨頭了。”

毛利敬慶沉聲道:“如此畏首畏尾,如何能成就大事?”

島津齊興反駁道:“這不是畏首畏尾,這叫謀定而後動。”

山內容堂道:“好了,你們就別爭了,毛利君,我聽說長州的水軍在京都灣海戰失利,損失慘重,如今京都灣的海防已經鬆動,可有此事?”

毛利敬慶臉色一變,心忖還是來了,但還是老實地點頭道:“確有此事,由於情報有誤,長州水軍慘遭伏擊,水軍十不存一,再不足以擔負封鎖京都灣之重任。”

島津齊興拍着桌子道:“這就壞事了,我們成事的可能就更低了!一旦事急,大阪的幕府首腦們大可以登船從京都灣溜走!我們的聯軍雖然控制了京都的防務,可百里之外的大阪卻仍然控制在幕府的武士手裡啊。”

山內容堂也失色道:“當務之急,是趕緊從三藩調集水軍前來,京都灣海面一定要控制在我們手裡,否則,一旦和幕府撕破臉,我們就大禍臨頭了。”

島津齊興道:“山內君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勢屬尊攘,你我還佔着大義,可將來的事情誰知道,一旦風向變了,你我三人喪失了大義,手裡又沒有人質,只怕立時要有性命之憂啊。”

毛利敬慶卻不以爲然,冷哼一聲道:“縱然天下諸侯羣起討伐又何懼之有!先祖以一州之地最終得天下十之六七!如今你我三家以三州之地起事,何愁大業不成?”

山內容堂和島津齊興相顧駭然,如今早已不是戰國羣雄時代,毛利敬慶卻還沉浸在祖上的榮光當中,無時無刻不在幻想着恢復毛利家的輝煌,這無疑是十分危險的!如果不是幕府歷來排擠兩家,兩家始終不得進入幕府的權力核心,兩家也是絕不會跟毛利家走到一起的,可即便是這樣,也不代表山內容堂和島津齊興就願意跟毛利敬慶走上造反的絕路。

山內容堂急急起身,告辭道:“毛利君,此事容日後再行商議,告辭了。”

島津齊興也跟着起身,說道:“毛利君,我也告辭了。”

看着兩人先後離去,毛利敬慶的臉色逐漸陰沉了下來,這兩個膽小鬼,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毛利敬慶三人密議之時,百里之外的大阪,另一場歷史性的見面也在進行。

幕府將軍德川家福親自接見了來自中國的使者——張大河。

出乎張大河的預料,德川家福居然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兩人之間的交流根本就不需要翻譯,一問才知道,德川家福果然從小對漢學感興趣,其父專門從中國聘請了老師教他學習漢文化。

“自唐以來,漢文化就流入日本,漢學在日本可謂源遠流長。”德川家福謙恭地說道,“我數次欲起程前往中國,觀摩漢學發祥之地,可惜俗務繁忙,每每擔誤,不想今日竟盼來上國大使,真是倍感榮幸。”

德川家福的謙虛倒讓張大河頗爲不好意思,但這不足以改變張大河執行秦漢命令的決心!就算這位幕府將軍再怎麼謙虛,再怎麼仰幕中華的文化,也改變不了一個現實,中國即將要對日本實行掠奪的現實。

張大河道:“德川君閣下謙以待人,深得大漢禮學之道,倒也頗爲難得。”

……

兩人又說了一大通毫無營養的屁話,最後才轉到正題上來。

張大河首先挑起話題道:“德川君,如果我沒有看錯的吧,幕府好像是遇上麻煩了?”

德川家福嘆息道:“如今的日本,幕府中央的實力江河日下,各地諸侯紛紛裂土割據,幕府的威信早已經今非昔比了。就算是在幕府內部,也由各地藩主推舉出來的老中行使實權,將軍只是名義上的最高職權罷了,唉……”

張大河道:“果然如此,德川君就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現狀,恢復祖上的榮光嗎?”

德川家福道:“如何不想,無奈時局所限,欲振乏力爾。”

張大河道:“願聞其詳。”

德川家福道:“要想集權,必然要有武力的保障,可眼下直屬幕府指揮的各級武士僅有千餘人,用以保衛將軍府自然是綽綽有餘,可若要用來對付各地藩主卻是遠遠不夠,如之奈何?”

張大河道:“既然各地藩鎮林立,總有兩百餘家,何不利用各藩之間的矛盾,使之互相傾輒,幕府或可從中漁利,逐漸收復中央集權?”

德川家福道:“此計雖好,可真要執行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各藩封地形成已久,很難挑起之間的戰亂,再說在幕府之上還有天皇,最近幾年,恢復王政的苗頭死灰復燃,一旦局勢失控,只怕將軍幕府立時便有垮臺之憂啊。”

說罷,德川家福和張大河兩人皆陷入沉默。

德川家福是不好意思開口向張大河求助,張大河卻是不敢貿然開口相助,唯恐引起德川家福的警惕和誤會,反而會壞了大事,兩人就這樣僵持着,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

還是平田次郎靈機一動,插進話來,以生硬的漢語說道:“將軍,我們何不請求中國出力相助?”

德川家福彷彿眼前一亮,擡頭以希冀的眼神看着張大河,張大河心中暗喜,臉上卻擺出爲難的表情道:“德川君,我國雖願意鼎力相助,無奈新朝初立,國家的統一尚且未能完成,實在抽不出太多的力量來支援貴國。”

德川家福和平田次郎聞言失望不已。

張大河語鋒一轉,接着說道:“不過,在下倒有個辦法,或許可以改變幕府如今不利的局勢,不知德川君感不感興趣?”

德川家福心中重新浮起希望,說道:“願聞其詳。”

張大河道:“德川君,幕府的當務之急是將直屬的武士軍隊控制在手裡,然後利用這一支武士軍隊爲基礎,進行擴軍!”

德川家福聞言大失所望,嘆道:“我何嘗不想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奈何藩庫並非掌握在我手裡,沒有糧餉要想招兵談何容易?”

張大河猶豫再三,還是咬牙道:“在下倒是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德川君想不想聽?”

德川家福道:“大河君請講。”

張大河道:“眼下我國新朝初立,由於久經戰亂,民生凋弊,缺乏壯年勞力,如果德川君能夠動員國中壯年前往我國務工,則不但立時可得一筆訂金,更可以從外出務工人員身上獲得紅利,若以十萬勞工計,每年可獲得紅利當在萬金以上。”

德川家福和平田次郎聞言對視一眼,兩人的眸子裡都掠過一絲喜色。

眼下的日本島,由於連年和平,人口急劇膨脹,業已經讓整個島國不堪重負,尤其是事關國計民生的糧食日見短缺,張大河提出要從日本引進壯年勞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之事,一來緩解了日本四島的人口壓力,二來還可以從中國獲取大筆務工銀子,何樂而不爲?

頗有眼光的平田次郎更是進一步想到,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勞務輸出將成爲將軍幕府用來對付天下諸侯的一張王牌,只要運用得當,將可以成功地完成幕府的中央集權亦未可知……

平田次郎壓抑住心下的狂喜,臉上竭力裝出一副猶豫的模樣,說道:“大河君的建議雖好,可要讓戀家的日本人背井離鄉去中國務工,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呀。”

第20章 火線第6章 運籌第21章 得逞第20章 海軍第7章 立威第11章 消長第13章 營官第2章 命運第20章 海軍第19章 默契第18章 勞工第11章 慘烈第14章 酒肉第10章 不動第1章 危局第4章 重兵第11章 立威第27章 屠殺第18章 制肘(二)第32章 遭遇第10章 不動第1章 思想第21章 犧牲第23章 大捷第15章 雄心第15章 密約第29章 空虛第15章 序曲第15章 序曲第13章 營官第1章 時勢第16章 密約第30章 美事第1章 要務第11章 兵變第4章 東征第7章 驚險第17章 密謀第48章 圍點第13章 搶攻第34章 血戰第24章 斬首第5章 戰火第18章 亂麻第14章 懸殊第10章 禮教第6章 邂逅第10章 不動第4章 大戰第25章 仇恨第23章 狹路第16章 大計第9章 舞獅第9章 歲入第20章 意志第3章 湘勇第7章 驚險第18章 制肘(一)第15章 密約第9章 妥協第29章 爲將第42章 奇計第3章 整風第23章 複雜第20章 紀律第11章 錯誤第20章 戰略第27章 屠殺第11章 料敵第10章 鮑超第17章 捷報第2章 剿匪第19章 打劫第44章 前奏第20章 惡戰第13章 忠告第9章 歲入第23章 狹路第33章 遊擊第4章 膽略第14章 懸殊第13章 營官第5章 醞釀第20章 戰略第13章 陷阱第31章 機斷第4章 貨幣第45章 悲壯第17章 捷報第9章 妥協第12章 告狀第18章 勞工第5章 醞釀第14章 移民第6章 邂逅第18章 勞工第18章 勞工第7章 懷疑第28章 形勢
第20章 火線第6章 運籌第21章 得逞第20章 海軍第7章 立威第11章 消長第13章 營官第2章 命運第20章 海軍第19章 默契第18章 勞工第11章 慘烈第14章 酒肉第10章 不動第1章 危局第4章 重兵第11章 立威第27章 屠殺第18章 制肘(二)第32章 遭遇第10章 不動第1章 思想第21章 犧牲第23章 大捷第15章 雄心第15章 密約第29章 空虛第15章 序曲第15章 序曲第13章 營官第1章 時勢第16章 密約第30章 美事第1章 要務第11章 兵變第4章 東征第7章 驚險第17章 密謀第48章 圍點第13章 搶攻第34章 血戰第24章 斬首第5章 戰火第18章 亂麻第14章 懸殊第10章 禮教第6章 邂逅第10章 不動第4章 大戰第25章 仇恨第23章 狹路第16章 大計第9章 舞獅第9章 歲入第20章 意志第3章 湘勇第7章 驚險第18章 制肘(一)第15章 密約第9章 妥協第29章 爲將第42章 奇計第3章 整風第23章 複雜第20章 紀律第11章 錯誤第20章 戰略第27章 屠殺第11章 料敵第10章 鮑超第17章 捷報第2章 剿匪第19章 打劫第44章 前奏第20章 惡戰第13章 忠告第9章 歲入第23章 狹路第33章 遊擊第4章 膽略第14章 懸殊第13章 營官第5章 醞釀第20章 戰略第13章 陷阱第31章 機斷第4章 貨幣第45章 悲壯第17章 捷報第9章 妥協第12章 告狀第18章 勞工第5章 醞釀第14章 移民第6章 邂逅第18章 勞工第18章 勞工第7章 懷疑第28章 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