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函谷關

第15章 函谷關

趙佗坐在副使的軺車上,看着道路兩旁急速退去的風景,忍不住搖搖頭。

坐車哪有駕車爽。

看着前方御手位上,橫全神貫注,操轡駕馬的模樣,他反倒生出羨慕之情。

自從那一日林間惡鬥,趙佗在荊軻逼迫下殺死秦舞陽,出了竹林後搖身一變,他反倒成了車隊的副使。

至於秦舞陽。

他作爲燕國世家子弟,因爲家族在督亢之地有大量田地資產,不願燕王以此地向秦人乞和。

再加上他和秦國降將樊於期交好,胸懷爲其報仇之心。

爲此秦舞陽和身負國仇的遊俠韓南勾結,私通代王嘉襲擊車隊,欲破壞燕秦和談。

此事被樂成探知,就出現了那一夜樂成被殺,韓南欲嫁禍趙佗的事情。但沒想到趙佗機敏,當場將其戳穿。

韓南死後,秦舞陽按捺住破壞之心,繼續尋找動手的機會。但隨着車隊進入秦國境內,機會越發渺茫。

秦舞陽終究無法再忍耐下去,就在今早竟欲刺殺正使荊軻,希望讓這次的燕秦和談失敗。

幸有御者趙佗察覺,讓秦舞陽陰謀敗落,被荊軻當場斬殺。

諸國邦交,必有正使副使兩人,荊軻臨時決斷,趙佗年歲雖小,但智勇雙全,可擔負副使重任。

……

以上就是荊軻關於此事的說辭。

此番燕使入秦,以荊軻爲正使,秦舞陽爲副使,按理說是不能隨意更換的。

但實際上是出了燕國後,整個車隊都由荊軻說了算,他纔是老大。

護衛的燕國精銳只聽正使號令,他們的任務就是守衛樊於期首級和督亢地圖,除此之外,一概不管。

至於那些招募來的遊俠,荊軻本就是遊俠出身,在燕國得太子丹看中拜爲上卿,從此聲名鵲起,遊俠們都會賣他的面子。

反倒是秦舞陽,素來高傲,仗着世代貴族從不將遊俠們放在眼中,如今從車隊中消失,倒讓人拍手稱快。

秦舞陽變成了一具屍體,車隊更是成了荊軻的一言堂,他說誰做副使,誰就是副使。

哪怕有人在心裡起了懷疑,但至少明面上無人敢提出異議。

趙佗開始還挺忐忑,但很快就適應了下來。

當車隊的副使,和做趕車的御手,差距可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僅可以出行坐車,不用幹活。

還能頓頓食肉,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對重生以來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的趙佗來說,這福利比什麼都好。至於後續的生死問題,只能再從長計議。

趙佗將橫從後方輜車,調到副使軺車上給他做御手。

一個原因是富貴了自然不能忘記好兄弟,讓橫跟着自己吃肉喝湯,不用再去嚼那難嚥的乾飯。

二來則是橫和自己一樣都是趙人,關係不錯。橫駕車的技術雖然不太好,但技術不行可以慢慢練,對自己忠心纔是最重要的。

趙佗很清楚,車隊裡依舊有不少人對他心懷惡意。

比如騎陽。

……

車隊西進,半日後前方出現了一座宏偉巍峨的關城。

函谷關!

“果真是天險之處!”

趙佗仰頭觀看,見關城夾於兩山之間,地勢險要,真有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這裡是秦國最重要的關卡,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深險如函,故稱函谷。

秦國依靠函谷關之險,曾數次大敗關東諸侯。

所謂六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函谷關以外,是爲關東。

函谷關以內,則稱作關中,也就是後世俗稱“老秦人”之土。

車隊行至函谷關門,城中已有人外出迎接,與一路護送的秦軍將領交換文書記錄。

秦法極其細密,身負任務的秦軍每日行動都必須要有嚴格的記錄,一日行多少裡,至於何處,是否有人員損失,全都得書寫在冊,並且要有相關的交接記錄。

“荊卿,末將使命已成,在此告辭。”

秦軍將領於關城處交接完畢,駕馬而來,與荊軻告別。

這支秦軍是由上將軍王翦指派,一路從中山大營護送至此,保證燕國使者車隊的安全。

到了函谷關,車隊有關中之人接應,他們就會返回中山大營覆命。

沒有咸陽的詔令,所有秦軍都不能擅自入關。

秦將與荊軻告辭完,率領手下騎士準備離去,行至副車處,他亦略微拱手,向趙佗行了一禮。

“見過將軍。”

趙佗連忙還禮。

這位秦將大概二十五六的模樣,大眼濃眉,頜下有短鬚,甲冑下的身軀魁梧壯碩,像是一頭成年壯牛,十分的威武。

趙佗知道,這支秦軍騎兵是王翦挑選出來的精銳,裝備優良,而且紀律嚴明。

他們自中山大營將使者車隊護送到函谷關,一路上只管護送導引之責,從不與燕國車隊的人私自搭話,但趙佗很肯定,他們對於車隊在路上發生的事情很清楚。

特別是秦舞陽身死,自己頂替擔任副使的大事,這絕對是藏不住的,只是不知,荊軻的說辭是否能隱瞞過去。

不過這位秦將並未盤問此事,只是對趙佗點點頭,便欲帶隊離去。

趙佗心中一動,他覺得這個秦軍將領行事頗爲沉穩,不該問的事情絕不會去過問,將來必有成就。

他不由問道:“尚不知將軍名號,可否告知。”

秦將回頭,微笑道:“吾名蘇角。”

蘇角?

趙佗看着那支護送的秦軍遠去,若有所思。

蘇角。

這名字他前世聽過。

秦末楚漢之際,鉅鹿三秦將。

王離,涉間,蘇角。

……

負責在函谷關接應燕國使者的,是秦國五大夫蒙裕。

此人年約四旬,瘦高個,頭戴高冠,身穿玄色深衣。姿態高雅,目光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個精明人物。

果然,在和荊軻交接完畢後,蒙裕一邊客氣的請車隊入關,另一邊則開始發難了。

“聽說貴國副使於路中物故,新任使者是個十多歲的少年,如此年紀,何以擔當副使重任?”蒙裕看了一眼趙佗,面帶笑容的說道。

他並未在秦舞陽之死上糾纏,而是以趙佗年齡相擊,似乎是想給燕國使臣一個下馬威。

聽到這話,荊軻沒有作答,轉頭以眼神示意趙佗。

趙佗知道荊軻的意思。

他挺胸擡頭,朗聲道:“蒙大夫此言差矣,佗有一言,還請大夫聞之。”

(本章完)

第751章 穿雲箭第497章 諸姬通婚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841章 制度第562章 戰局已定第685章 海東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308章 刺客出沒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0章 處置第774章 喜信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735章 推辭第24章 荊軻刺秦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492章 入宮相見第632章 趙佗暴病第810章 召見第63章 孤信第327章 火牛衝陣第776章 雨季第78章 公輸第195章 歸詔第288章 陽夏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120章 宮中第49章 斬將第89章 截擊第716章 近親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78章 公輸第485章 老匹夫第531章 關東大徵召第679章 李兄第69章 高漸離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365章 請君一戰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738章 惡化第760章 羽弟第383章 劉項潛龍第54章 升爵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671章 死國可乎第234章 壽春城第165章 民心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802章 勸諫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84章 破城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722章 徵越第275章 李信閉門第724章 盟友第257章 公主憂第716章 近親第753章 反目第68章 善後第815章 刺佗(上)第698章 太子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163章 軍令第217章 淮陽第534章 義渠故地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746章 劉羽第217章 淮陽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41章 沛地三傑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410章 趙佗賜氏第350章 楚王啓第54章 升爵第770章 內亂第22章 鹿鳴第56章 攻心第81章 質疑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107章 扶蘇第301章 上將軍愛我第97章 爵制第504章 黑龍幣第753章 反目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175章 名利第166章 陳餘第40章 巡營第771章 擒王第721章 戰將第122章 嬴陰嫚
第751章 穿雲箭第497章 諸姬通婚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841章 制度第562章 戰局已定第685章 海東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308章 刺客出沒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0章 處置第774章 喜信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735章 推辭第24章 荊軻刺秦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492章 入宮相見第632章 趙佗暴病第810章 召見第63章 孤信第327章 火牛衝陣第776章 雨季第78章 公輸第195章 歸詔第288章 陽夏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120章 宮中第49章 斬將第89章 截擊第716章 近親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78章 公輸第485章 老匹夫第531章 關東大徵召第679章 李兄第69章 高漸離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365章 請君一戰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738章 惡化第760章 羽弟第383章 劉項潛龍第54章 升爵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671章 死國可乎第234章 壽春城第165章 民心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802章 勸諫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84章 破城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722章 徵越第275章 李信閉門第724章 盟友第257章 公主憂第716章 近親第753章 反目第68章 善後第815章 刺佗(上)第698章 太子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163章 軍令第217章 淮陽第534章 義渠故地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746章 劉羽第217章 淮陽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41章 沛地三傑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410章 趙佗賜氏第350章 楚王啓第54章 升爵第770章 內亂第22章 鹿鳴第56章 攻心第81章 質疑第622章 請兄歸去第402章 齊使田衝第107章 扶蘇第301章 上將軍愛我第97章 爵制第504章 黑龍幣第753章 反目第417章 刺殺趙佗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175章 名利第166章 陳餘第40章 巡營第771章 擒王第721章 戰將第122章 嬴陰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