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鹿鳴

第22章 鹿鳴

咸陽宮,大鐘轟鳴,一連九響。

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爲這次的燕使朝拜,早早就準備好了一整套的禮樂流程。

太樂丞一聲令下,三百名身穿絳衣的樂官們立馬叮叮咚咚的敲了起來。

先是一排排編鐘發出聲音,緊接着鼓、笙、琴、瑟等樂器也開始奏響,共同演奏出悅耳動人的古老曲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

曲聲悠揚,充滿了歡快和樂之意,正是被稱作《小雅》之始的《鹿鳴》。

此詩本是周天子宴會羣臣賓客時所作的樂歌,如今在秦王接見燕國使臣時使用,是爲了顯示其懷柔之意。

只要你誠心歸附,我便將你當做賓客接待,好吃好喝招待你。

但如果伱要負隅頑抗,與我爲敵,那下次演奏的便不是這《鹿鳴》之音,而是《無衣》、《采芑(qǐ)》、《出車》之類。

此曲,既是懷柔燕國,更是演奏給魏、楚、齊三國所聽。

趙佗的心思全然不在悠揚樂歌中,他雖面色從容,但此刻即將見到那位“千古一帝”,心情豈會沒有起伏。

“燕使覲見!”

“燕使覲見……”

負責接待賓客的司儀大臣和傳聲的侍從發出一波波聲浪。

昌平君亦微笑指引。

荊軻整了整衣衫,在殿門前脫下鞋履。

趙佗也跟着脫鞋,腳上只留潔白的足衣。

所有人入殿都必須脫下鞋履,所以腳部的衛生很重要,若是在這種重大場合,出現什麼奇怪的味道,那可是極其要命的。

荊軻面不改色,懷抱盛裝了樊於期首級的銅匣邁入殿中。

趙佗則捧着捲起來的督亢地圖,跟在其後。

咸陽宮的正殿宏偉壯麗,足有上百米的進深,裡面金裝銀飾,珠玉鑲嵌,自有一番華麗氣象。

特別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用以支撐宮殿穹頂的大柱,不僅數量有上百根之多,而且根根粗壯,起碼要兩人才能環抱。

“怪不得荊軻會失敗,給我一根這樣的柱子,我也不懼任何刺客。”

趙佗心中嘀咕,腦袋裡冒出兩人繞柱轉圈的場景,心情放鬆不少。

這時候,隨着樂曲演奏完畢,殿上的謁者高喊道:“趨”!

荊軻和趙佗立馬小步向前,向殿中快走。

按照禮儀,與地位尊貴者見面時,必須要趨,也就是邁開腳小步快走,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若是走的慢了,那就是不敬,是不講禮。

所以“入朝不趨”常常和“劍履上殿”相聯繫,是隻有頂級權臣才能擁有的待遇。

自從呂不韋死後,秦國似乎就沒聽過有人享受過此等殊榮。

趙佗低着頭,捧着地圖跟着荊軻快步進入殿中深處,同時他用眼角的餘光掃視站在大殿兩側的秦國臣子。

站在殿內靠前位置的大多數都是些中老年人。

趙佗估摸着,歷史上有名的尉繚、姚賈、馮去疾、王綰等人肯定在裡面,只是趙佗分不清誰是誰,他唯一認識的也就是昌平君、蒙裕、李斯了。

“殿內的武將很少啊,怪不得歷史上荊軻刺秦近乎成功。”

趙佗若有所思,如今的秦國對外征戰頻頻。

秦王政十七年滅韓,十八年王翦楊端和攻趙、十九年王翦滅趙。

今年上將軍王翦更帶着辛勝、李信、楊端和、羌瘣等一干大將屯軍中山,隨時可能渡過易水伐燕。其子王賁亦率軍防備楚、魏。

可以說秦國的武將大部分都在外面征戰,殿上武人自然稀缺。

文臣雖多,終歸少了些武勇血氣,面對刺客突襲,全都慌了神,這才被荊軻找了個空當,一顯身手。

不對。

趙佗眼睛微眯,他看到一羣老臣中站了兩個青年,他們雖穿着文臣服飾,但身材壯碩,目中泛着精光,一看就是血勇銳士。

似乎是感應到趙佗的目光,其中一人竟露出淡淡的笑容。

不等趙佗深思,贊禮者已呼道:“燕國使者荊軻、高佗,拜見大王。”

“外臣荊軻,拜見大王。”

“外臣高佗,拜見大王。”

趙佗跟着荊軻行拜見之禮,他頭顱低垂,做出恭敬之態。

但眼光不停上瞥,想要看一看那位千古一帝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秦王跪坐於帝榻上,身姿端正,腰部挺的筆直,身上負着一柄劍,但被身體和銅案所擋,看不清具體的長度。

他的身上穿着莊重的繡有日月星辰的王服,頭上冠冕垂下細細的珠旈,擋住他大半容貌,以趙佗的角度,只能看到他頜下長長的髭鬚。

突然,這位王者似有所感,珠旈後,那雙明亮銳利的眼睛看了過來。

四目相對。

趙佗連忙低下腦袋,避開那威嚴的雙眸。

在這種莊嚴肅穆的大殿上,任誰也不敢直視王者的眼睛。

好在拜見完畢,趙佗起身,雖不敢直視,但目光還是將秦王珠旈後的面容看了個大概。

面無表情,不怒自威!

趙佗不自覺的想起剛入咸陽時,所見的美麗少女。

他忍不住腹誹:“這長得不太像啊,看來容貌是隨母親了。”

就在趙佗胡思亂想間,荊軻已開口道:“外臣燕國上卿荊軻,奉燕王之命出使秦國,今獻上逆賊樊於期首級,以及督亢之地地圖,還請大王勘驗。”

帝榻之上,秦王肅然開口:“燕國既知天時,願臣服於秦,獻人獻地,寡人心中甚慰。賜使者座。”

謁者亦宣示“請燕使入座”。

荊軻捧着銅匣,趙佗持着地圖,按照指引落座。

如同荊軻所料,他們兩人的位置在最前列,與右丞相昌平君相對,光是這座位的安排,就可看出秦國朝野對燕國使臣的重視。

但這恰好爲荊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只要圖窮匕見,荊軻就近刺殺,趙佗亦掀案而起,只需三步就能奔至秦王身側。

屆時,秦國諸臣定會震驚當場,來不及做出反應。

血濺三步,天下縞素!

入座禮節完畢,秦國重臣無人開口,皆將目光放在荊軻和趙佗身上,等待王命宣示。

很快,謁者高宣:

“燕國進獻叛臣首級。”

感謝書友酒醒何處的打賞,謝謝啦!

(本章完)

第681章 後怕第536章 皆爲利益第75章 攻薊第330章 戰後賞罰第60章 鄉邑第374章 秦王臨楚第563章 貴女抉擇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794章 徵西第176章 菑縣第745章 產蟲第232章 八山之戰第301章 上將軍愛我第762章 南越王第231章 雲中君第316章 四方之謀第602章 包抄頭曼第782章 懷疑第725章 工農第726章 物理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167章 地勢第223章 潁水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82章 開砲第681章 後怕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198章 李戶將第127章 範義第641章 刺客歸來第723章 核心第33章 購物第299章 這不是歷史第679章 李兄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431章 冒頓王子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813章 血仇第75章 攻薊第210章 對手第187章 救援第579章 千里鏡第226章 下蔡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53章 燕策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4章 荊軻第194章 投壺第259章 泗水畔第355章 投桃報李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783章 組隊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762章 南越王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719章 皇家第559章 貴霜政變第130章 韓王死第347章 楚王出降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380章 見熊啓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164章 秦寇第15章 函谷關第770章 內亂第362章 楚軍夜奔第255章 屈明獻策第844章 事變第480章 法家治國第511章 書同文字第11章 此乃肉也第588章 玩弄大將第728章 戰略第698章 太子第822章 餘孽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203章 娶妻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358章 羌瘣類陀第721章 戰將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842章 託孤第450章 王離軍候第577章 計劃開始第572章 大興土木第259章 泗水畔第49章 斬將第379章 越王降第75章 攻薊第798章 餘衆
第681章 後怕第536章 皆爲利益第75章 攻薊第330章 戰後賞罰第60章 鄉邑第374章 秦王臨楚第563章 貴女抉擇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794章 徵西第176章 菑縣第745章 產蟲第232章 八山之戰第301章 上將軍愛我第762章 南越王第231章 雲中君第316章 四方之謀第602章 包抄頭曼第782章 懷疑第725章 工農第726章 物理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167章 地勢第223章 潁水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82章 開砲第681章 後怕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198章 李戶將第127章 範義第641章 刺客歸來第723章 核心第33章 購物第299章 這不是歷史第679章 李兄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431章 冒頓王子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813章 血仇第75章 攻薊第210章 對手第187章 救援第579章 千里鏡第226章 下蔡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53章 燕策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4章 荊軻第194章 投壺第259章 泗水畔第355章 投桃報李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783章 組隊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762章 南越王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719章 皇家第559章 貴霜政變第130章 韓王死第347章 楚王出降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380章 見熊啓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164章 秦寇第15章 函谷關第770章 內亂第362章 楚軍夜奔第255章 屈明獻策第844章 事變第480章 法家治國第511章 書同文字第11章 此乃肉也第588章 玩弄大將第728章 戰略第698章 太子第822章 餘孽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203章 娶妻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665章 刺客行蹤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358章 羌瘣類陀第721章 戰將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842章 託孤第450章 王離軍候第577章 計劃開始第572章 大興土木第259章 泗水畔第49章 斬將第379章 越王降第75章 攻薊第798章 餘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