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

太子病癒回宮後,朝堂上一度風起雲涌,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一片歌舞昇平,海面下卻隱藏着無數的驚濤駭浪。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那些在背地裡站隊支持各位有意爭儲的宗室子的朝臣們。原本正鬥個不亦樂乎呢,忽然晴天一個霹靂下來,告訴他們沒戲了,無論他們支持的是哪一位,都不會有好結果,他們自然要蔫了。若是誰從前爲了爭權奪勢曾經得罪過別人,還要提防對手趁機攻擊報復。而支持皇帝與太子這一邊的人,例如黃家或是太子妃唐氏的父兄以及唐家的門生黨羽,也要趁機刷一把存在感,對太子歌功頌德一番,好重新確立東宮的威望。

雙方明裡暗裡過了幾回招,各有得失,皇帝又在雙方之間和着稀泥,朝堂局勢慢慢地穩了下來。但太子的地位是重新得到穩固了,也不會再有人提什麼過繼皇嗣的事,曾經有意爭儲的比如遼王世子、晉王長子等等,都紛紛上書表明了對皇帝與太子的忠心,以及對太子病癒的“欣喜”,太子自然也順勢向這些堂弟們表達了謝意。

至於蜀王幼子?他年紀尚小,還未到入朝參政的時候,平日裡也就是到後宮給太后請個安。但如今他有孝在身,無法進宮,自然要先忙活母親的喪事,連外祖塗家都不叫他分心去管外祖母塗大夫人的葬禮,更別說是上什麼奏本表忠心了。蜀王府上下所有屬官都換了人,從前的幕僚因被太后以疏忽職守的罪名責罰,個個都捱了板子,傷得重的隨時都會斷氣,傷得輕的也還在養傷呢,沒個心腹人替蜀王幼子操心上書之事,只由蜀王府的新任屬官循例依照標準格式上了本,代替蜀王以及蜀王世子恭賀太子病癒,誰也沒問過他這個蜀王幼子需要在奏本中寫些什麼東西。

蜀王幼子的處境很快就落入了曾經與他相爭的人眼裡。遼王世子趙碩一直以來都視蜀王府爲平生大敵,在蜀王勾結遼王父子企圖陷害他之後,他對蜀王府上下的怨恨就更深了,如今還不趁機落井下石麼?他繼續拿蜀王妃與塗家派人去金陵報復他兒子的話柄說事,非要皇帝治了蜀王府上下的罪不可。反正他現在已經皇位無望了,幸好曾經在長子的勸說下,事前就上過表忠心的奏本,如今正好可以幫着東宮痛打落水狗,搏個好感,日後也有望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親王。

他察覺到太后對蜀王幼子的態度變得微妙,不再那麼維護了,就趁機向皇帝進言,說蜀王妃新喪,其子無法說親,留京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正該把人送回蜀地去守孝。這種事本來不需皇帝與太后發話,蜀王幼子就該主動上本請求的,他卻悶不吭聲,分明是留戀京都繁華,不想回藩地守孝了,有不孝的嫌疑。

若是皇帝接納了他的這個奏本,蜀王幼子就立刻會被冠上“不孝”的罪名,處境只會越發雪上加霜。別提什麼入繼皇家,只怕連個略好些的宗室爵位,他都沒資格得到了。雖說他如今已經遭到了皇家的厭棄,但因爲年紀小,還有洗白的希望,而且外人也不知道他母親到底幹了什麼缺德事,暫時還不會對他產生惡感。但若是頂着那個不孝的罪名,他就怎麼洗都洗不白了。遼王世子趙碩此舉,是要徹底將他踩到泥地裡去,叫他再也翻不了身。

趙碩如此積極地上竄下跳,又是向東宮表忠心,又是想方設計擠兌蜀王幼子。蜀王幼子被他逼得苦不堪言,可是一直沒法進宮見太后,太后與皇帝又不再派人來蜀王府看望慰問,蜀王幼子畢竟只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孤立無援,又能拿趙碩怎麼辦呢?只能靠自己起草些乾巴巴的奏摺,上書自辯。但皇帝也好,太后也好,並沒有對他的自辯做任何反應,只是命他專心處理亡母的喪事。而遼王世子趙碩,卻已經不止一次得到皇帝與太子的賞賜了,太子召見他的時候,態度還格外親切些。

趙碩自認爲自己的做法合了皇帝與太子的心意,可見他選的這條路是對的,越發不肯放過蜀王幼子了。他堅持要以苦主的身份追究蜀王府的責任,即使蜀王妃與塗大夫人先後死了,也不肯罷休。

偏偏在這個時候,朝野間開始流傳蜀王妃與塗大夫人當初派人去暗算的,其實不是遼王世子的嫡長子趙陌,而是太子殿下的傳言。傳言中,太子殿下病情沉重,太醫們卻束手無措,東宮御用的湯太醫提及江南有數位名醫,其中有人擅長調理先天不足身體虛弱的症狀,勸說皇帝傳召這些名醫上京來爲太子診治。但由於他拿不準哪一位江南名醫醫術最高明,最終就變成了太子殿下南下求醫的結果。

太子南下,確實把身體給治好了,但同時也在途中遇上了不少危險。由於行蹤泄露,蜀王妃與塗大夫人才會派出死士欲行刺於他的。蜀王妃與塗大夫人固然是大逆不道,但太子白龍魚服,也有置自己安危於不顧的嫌疑,太過輕浮了。

流言才傳出,就有御史上書進諫,勸太子不要再做這種事,他是一國儲君,身份貴重,他的安危關係到江山社稷的穩固,不該輕易讓自己陷於險地。勸完太子,那御史又參了湯太醫、東宮侍衛統領、東宮屬官等一衆太子身邊的人一本,指他們未能阻止太子出行,又在途中輕易讓太子陷入危險,大大地失職了,不但沒有資格再待在太子身邊,還得要追究他們的責任,重重地處罰纔是。

這御史什麼話都敢說,半點沒給太子留面子,把本來只是在暗下流傳的傳言拿到朝堂上來討論,還直接對準太子身邊的人開懟。太子坐在朝堂上,真是尷尬得很。他可以爲自己的輕忽出行而向皇帝請罪,但不能真的讓身邊人受罰。他們一路護着他,勞苦功高,若不是有他們在,他只怕早就不存於世了,又怎會因爲御史的幾句話,就寒了功臣的心?

皇帝也無意採納這名御史的建言,並且替太子做出保證,表示他今後絕不會再行輕率之舉,讓自己陷於險地了。皇帝一心要護着太子,那御史雖然不滿,很想要繼續追究下去,但他的同僚卻不是蠢的,暗中扯了他一把,擠眉弄眼地暗示了半天,終於把他給摁了下去。

但這個流言的傳出,還是給朝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首先,趙碩那所謂苦主的控訴就顯得有些可笑了。既然蜀王妃與塗大夫人派人暗算的根本不是趙陌,趙陌只是爲太子做了擋箭牌,那趙陌的父親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是苦主的,他也沒有了理由揪着蜀王幼子不放。

但與其同時,本來蜀王妃的罪名只是尋宗室小輩的晦氣,如今卻變成了意欲行刺太子。這是十惡不赦的重罪!即使蜀王妃已死,也不能輕易饒過了。蜀王與蜀王世子都要受她牽連獲罪,蜀王幼子同樣如此。蜀王妃本來就已經很冷清的葬禮,恐怕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因爲她的王妃名頭很快就保不住了。蜀王府上下攤上這種謀逆重罪,能不能存在下去,還是未知之數呢。

蜀王府中的孫先生等幕僚自打聽說了流言的事之後,就知道此事不能善了,只得硬撐着傷勢,掙扎着與蜀王幼子商量,草擬出一份請罪的摺子來,由後者遞進宮中。他們只盼着太后對蜀王幼子的疼愛不是假的,蜀王幼子年紀又還輕,還能拿“不知情”三個字搪塞過去。但能有多少效果,還要看皇帝的心情。

孫先生如今真是恨已死的蜀王妃入骨。倘若不是她自作聰明,又怎會讓蜀王府陷入如今的境地?他咬牙勸說蜀王幼子:“小公子不要爲孝道所限,眼下乃是生死存亡之際,顧不得許多了,千萬要咬緊了牙關,將事情全都推到王妃身上!還有劉敢那邊遲遲沒有消息,只怕也是凶多吉少。爲防萬一,小公子還是將那莊上的人先行遣散了吧。若是不放心,也可以給他們發些銀子,讓他們先回蜀地躲藏起來,等事情平息下去再說。”

蜀王幼子目光微微一閃,抿了抿脣:“我知道了。先生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退出房來,他心中一嘆,知道有些事情恐怕只能先放棄了。他的母妃怎的就那般愚蠢呢?先是瞞着所有人闖下了大禍,死到臨頭了,指望她能把最後一件事做好,結果還是失敗。早知如此,他還不如不指望她呢!

且不說蜀王幼子如何應對危機,太子南下的秘密被泄露出去,朝中又是一番明爭暗鬥。曾經支持宗室子入繼皇室的幾方人馬不約而同地聯合起來,打算拿這件事作文章,轉移世人的注意力,好讓黃家、唐家等人不再咬着他們不放。而黃家、唐家等人,又將目標轉移到蜀王府頭上,一心要將這家亂臣賊子給踩下去。朝中似乎又亂了起來。

秦柏聽趙陌說完,臉上的表情已經麻木了。事情會有這樣的變化,實在是出人意料得很。到底是誰泄露的消息呢?這絕對不是皇帝與太子的本意。

秦含真在窗裡聽着,也覺得古怪得很。知道太子南下的人不少,知道蜀王妃與塗大夫人派人來暗殺太子的人就更少了,但這當中有誰會泄露消息呢?這秘密一傳出來,太子尷尬了,東宮一脈的支持者們也沒有得到什麼明顯的好處,而蜀王府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們都沒有理由說出去。秦家的人是不會說的,秦簡連家人都沒提呢,剩下的人不是太子身邊的死忠,便是還留在金陵,客觀上來說,也不象是會泄密的人。

那麼泄密的又會是誰?

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三百零六章 糾結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腦補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六百五十二章 茶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五十章 春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祈福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一百章 怨恨第六百五十章 交接第五章 課程第十三章 生隙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禮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四百一十章 線索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五十八章 野心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二百五十八章 辭別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二百零四章 接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蹤第一百二十章 手指第十八章 定名第五章 裡短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七十七章 怨恨第二十一章 生波第四十六章 唐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勸撫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七十章 賞賜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五章 無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兒第二十三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八章 威脅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五十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七章 可悲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十四章 追問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親密第五章 課程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五百八十七章 做媒第八十四章 高興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七十二章 鬱悶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八章 吹柳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十四章 膈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背後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四百章 轉變第六十二章 彌補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五百零五章 煩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一章 天津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第一百七十五章 直面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五百零六章 穿幫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五十章 意外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兒第四十三章 差別
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三百零六章 糾結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腦補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六百五十二章 茶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五十章 春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祈福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一百章 怨恨第六百五十章 交接第五章 課程第十三章 生隙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禮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四百一十章 線索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五十八章 野心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二百五十八章 辭別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二百零四章 接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蹤第一百二十章 手指第十八章 定名第五章 裡短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七十七章 怨恨第二十一章 生波第四十六章 唐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六十四章 勸撫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七十章 賞賜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五章 無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兒第二十三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八章 威脅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五十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七章 可悲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十四章 追問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親密第五章 課程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五百八十七章 做媒第八十四章 高興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七十二章 鬱悶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八章 吹柳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十四章 膈應第四百二十六章 背後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四百章 轉變第六十二章 彌補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五百零五章 煩心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一章 天津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第一百七十五章 直面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五百零六章 穿幫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五十章 意外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驗第七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兒第四十三章 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