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津

乘船走水路,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辛苦。

秦含真從通州碼頭上船開始,一路順流而下,除了剛上船那一小會兒不大習慣,稍有些頭暈以外,後面一整天都是穩穩當當的,一點兒不適都沒感覺到。她想,要不就是她的身體素質經過幾個月的鍛練後大有提高,要不就是她的體質是那種會暈車不會暈船的類型。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她不暈船,實在是一大福音。這一路南下,應該不會吃太多苦了。

相比之下,牛氏就慘一點。她坐車坐了半天,坐船又坐了一整天,幾乎有大半天的時間在嘔吐,人都恍惚了。幸好有一位太醫同船,送了她一瓶專治暈船的丸藥,十分見效。秦柏又事先配了清心安神的香藥,在船艙裡點燃,牛氏方纔漸漸緩過氣來。否則她這樣撐不到江南,到了天津,就會被秦柏放下了。

那位同船的太醫,姓沈,叫沈維瑛,三四十歲年紀,據說是太醫院裡極得重用的名醫。秦家跟他打交道不多,秦柏與他壓根兒就沒見過。不過周祥年從前在內務府時,據說跟他有過來往。秦家人在通州碼頭上船的時候,沈家下人認出了周祥年,找上門來,才知道是永嘉侯要回鄉祭祖。沈太醫這回是在太醫院告了假,要回江寧探親,得知與永嘉侯同路,便十分熱情地找上門來,請求同行。

秦簡年少,自覺是晚輩,有責任一路幫着三叔祖秦柏打點路上的庶務,因此總是拉着趙陌一起給周祥年幫忙。他覺得那位沈太醫素來與秦家不熟,忽然找上門來很奇怪,不大樂意讓他隨行。若說對方租了船,跟在秦家船隊後面趕路,借一借永嘉侯的威名,給自己減少點麻煩,倒也無妨,可沈太醫擺明了是想上秦家的船,就有些不妥了。船上雖然老的老,小的小,還是有不少丫頭媳婦子的,怎好招呼外男?

但秦柏一聽說是沈太醫想同行,連人都沒見過,就一口答應下來了。等沈太醫過來相見時,他也待對方十分客氣。

秦簡心中疑惑不已。等到沈太醫下船去招呼下人帶行李登船時,秦柏給他做了解釋:“你叔祖母與妹妹身體都弱,有一位太醫同行,我們也能放心些。”秦簡這才明白了。

秦含真倒是覺得這樣很好,那可是位太醫呢!跟着一起上路,無論是誰有個頭疼腦熱的,都不用愁啦。反正沈太醫只帶了一個老僕和一個藥僮,行李也不多,秦家的船很大,多住他們主僕三人也沒什麼。

事實證明,沈太醫還是挺有用的。有了他給牛氏準備的丸藥,牛氏少受了不少罪。

秦家的船隊走了一天水路,就在天津停靠下來。他們預備在這裡過一晚。本來秦柏是急着要趕路的,但不知爲何,到了天津,他反而不急了,還對妻子說:“你且歇一歇吧。若是明日你緩過氣來,不如到岳父他老人家墳前上炷香?難得來了天津,我們也有多年不曾來看過他了。”

牛氏聽得有些失神。確實,自打三十年前,還未成親的小兩口護送牛老太爺的靈柩回到天津安葬,這麼多年來,她就沒來給老父掃過墓,只是在家中的牌位前祭拜而已,想想都覺得有些不孝。

牛老太爺的墳自然不是無人維護的。昔年他帶着女兒離開天津老家時,正是人生最落魄的時候,與族人也翻了臉。但在家族中,卻有一位族兄與他交好。那時他也不是真得罪了什麼人,只不過是生意做得太好,惹得別人眼紅,要貪了他的家財,趕他上絕路罷了。可家族卻生怕得罪了權貴,竟對他不聞不問,甚至還有人提議將他逐出家族,連他父母的墳都掘了,徹底與他斷絕關係。他那時候剛埋葬了亡妻,對族中的決定又驚又怒,心中絕望無比。正是那位族兄在族中爲他分說,言道此舉只會讓其餘族人寒心,實在太過。最終牛老太爺父母的墳墓得保平安,他自己卻被除了族。

是偶然路過天津的老永嘉侯救了他,又替他保住了大半家產。牛老太爺對老侯爺感激涕零,也起了離開天津的心思。他曾經建議那位族兄與自己一起去西北闖蕩,但族兄上有老母,下有嬌妻弱兒,家中也有不少田地,沒有拋家棄業的打算,所以就婉拒了他。但對方的恩情,牛老太爺還是銘記於心的。

牛老太爺臨終前,曾經留下話,說想要落葉歸根,但不求葬回家族墓地,只盼着能在父母墳寢附近安葬就好。牛氏與尚未成婚的未婚夫秦柏扶靈還鄉,遵照亡父遺願,在牛氏家族墳地附近尋了一處地勢較高,又風水不錯的地方,埋葬了父親,讓他能清楚地看到父母的墳地所在,接着,又將亡母的墳遷了過來,與亡父同葬。考慮到牛老太爺與族人的恩怨,牛氏當時並未驚動牛氏族人,只聯繫了亡父那位族兄而已。

牛老太爺的那位族兄,當時處境不是很好。不知何故,他家業日漸衰敗,日子過得大不如前了。但對於牛老太爺,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心中也爲族弟之死而難過不已。秦柏爲牛老太爺挑選墳地,他也幫了許多忙,否則秦柏一個外來人,萬萬不可能那麼快就把岳父的後事給辦好了。

秦柏當時與牛氏商量過後,決定拿出一筆銀子,在當地買了八十畝中等田地——不敢買上等田,也不敢買得太多,怕有人眼紅要奪了去——充作祭田,交給那位族兄的家人代爲管理。這八十畝地每年的產出,就用於牛老太爺夫妻與他父母每年的祭祀支出,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多出的部分,就算是對那位族兄的貼補了。對方對此十分感動,答應了一定會好好照顧牛老太爺與他父母的墳地。

這三十年來,牛氏與這位族伯保持着每年一兩封的家書來往。對方果然是信人,每年祭田的產出,他總會記賬,十分詳細的附在書信後面,報給牛氏知道,連自家得了多少銀子貼補,也不忘說明白。等到他去世,他的兒子接手八十畝祭田,也依舊如此行事。因此秦柏與牛氏夫妻對他們一家非常信任。

今年秦柏與牛氏一家返回京城,在京中定居下來。牛氏掛念老父的墳寢,曾經打家人到天津來看過,順道給族伯的後人——也就是她族兄一家送些禮。家人親到四位先人墳上看過,據說維持得很好,族兄一家的日子雖然只是小康,但也過得不錯。得知牛氏在京城定居,他們也挺高興的,還讓牛氏有空迴天津看看。

如今牛氏聽丈夫提議,也不由得心動了。她確實應該親自去父母墳前上一炷香。既然人都來了,又怎麼好錯過呢?就算明日早起,她仍舊覺得身體不適,也要掙扎着去一回。

她一點頭,秦柏就立刻命人安排下去。今日天色已晚,一行人便先到碼頭上的客棧安頓下來,也好歇一歇。同時派人前往牛氏族兄牛七爺家中報信,讓他們有個準備。明日一早,秦柏就會陪着牛氏往牛老太爺墳上去拜祭,一應物事自有下人採買。等祭拜完了,他們再往牛七爺家裡拜訪一回,或許還要用一頓飯,傍晚之前回到客棧,再歇一夜,後日正好出。

這一日的時光,想必也足夠等到皇上提到的那位大人前來與他們會合了吧?

秦柏留下週祥年在船上照應,便帶着家人往客棧去了。

秦含真在上京路上住過客棧,只覺得天津運河碼頭上的這家客棧挺乾淨的,規模也大些,各種服務看起來比較上檔次一點,與上京路上住過的客棧相比,要舒服不少。但對秦簡來說,這樣的條件就太過簡陋了。他的丫頭都有些埋怨,說話叫秦含真聽見了。

秦含真便勸秦簡:“大堂哥,出門在外是這樣的了。這座客棧是天津運河碼頭上最好的一家,咱們還是包下了一整個院子的,已經很不錯了。你且將就一下吧。今後咱們還要經過更多不如天津繁華的地界,那時候的住宿還未必有這個條件呢。”

秦簡睜大了雙眼:“真的?”

秦含真點點頭,有些好奇:“大堂哥沒出過遠門嗎?”

秦簡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小時候回過南邊老家,想必也曾經住過客棧。可那時候我還小呢,好象也就是三四歲大吧,什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在船上待了好久,晃悠得厲害,還記得在族裡被堂兄們帶出去玩,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額頭給磕破了,哭了一場。”

秦含真聽得笑了。

趙陌過來安撫秦簡說:“表妹的話說得再對不過了,這客棧真的已經很不錯。我當日從大同逃出來的時候,風餐露宿,也一樣撐下去了。我也算是王孫公子了吧?我都能忍受,你如何不能?”

秦簡頓時勇氣大增:“你說得不錯,你們倆年紀比我小,都能忍受這家客棧,我如何就不能?況且這地方也算是乾淨,不過就是簡陋些罷了。”回頭就訓斥了他的丫頭,安安心心地打了熱水來洗澡,吃飯時也沒再抱怨了。

一夜無事。

興許是因爲前一天在路上折騰得厲害的關係,秦柏一行人夜裡都睡得很好。清早起來,衆人圍坐着吃了一頓頗有天津風味的早飯。秦含真一邊可惜現在還沒有狗不理包子,一邊又覺得這家客棧的廚子廚藝挺好,煎餅餜子做得很是地道,老豆腐和麪茶味道也不錯。

吃過早飯,秦柏就要帶着牛氏與秦含真前去掃墓了。秦簡想了想,也要跟着去。牛老太爺當初救了老侯爺與他祖父秦鬆性命,對秦家是有大恩的,他身爲秦家子孫,怎能不去拜祭一下恩人?

秦簡要去,趙陌自然也要跟上。有這個朋友擋在前頭,他要求同行是再合理不過了。

沈太醫留在客棧裡,笑着說:“我就在這裡等人好了。侯爺只管放心地去。”

秦柏微笑着點頭:“那就拜託了。”

秦含真扶着祖母牛氏上了馬車,回頭看看沈太醫,總覺得很奇怪。他與祖父秦柏的對話,似乎在暗示些什麼?

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五章 裡短第七十七章 現行第五十九章 原因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二百零一章 “母女”第一百四十一章 謙虛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十六章 苦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疑第一百一十八章 輿論第三十章 態度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七章 牛氏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七十三章 匯聚第二百九十六章 辯解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七十章 賞賜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老父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九十八章 口角第二百三十九章 放雷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二百章 含珠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六百七十七章 班師第八十八章 藥方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四百一十章 線索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六十二章 彌補第五十八章 疑雲第十一章 內情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八十三章 夾道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一百三十三章 撲空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一百三十四章 泄露第七章 牛氏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十二章 嫉恨第九十三章 避嫌第一百一十五章 迴避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詭異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二十二章 詭異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七章 籌謀第二百零五章 承諾第二章 牛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茶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三十一章 討好第四百六十五章 三方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二十二章 詭異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懼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服第五十章 分析第十七章 惱怒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懇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館第九十四章 初提第二十七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定
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五章 裡短第七十七章 現行第五十九章 原因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二百零一章 “母女”第一百四十一章 謙虛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十六章 苦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疑第一百一十八章 輿論第三十章 態度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七章 牛氏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七十三章 匯聚第二百九十六章 辯解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七十章 賞賜第二百三十八章 發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老父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九十八章 口角第二百三十九章 放雷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二百章 含珠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六百七十七章 班師第八十八章 藥方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四百一十章 線索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六十二章 彌補第五十八章 疑雲第十一章 內情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八十三章 夾道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一百三十三章 撲空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一百三十四章 泄露第七章 牛氏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十二章 嫉恨第九十三章 避嫌第一百一十五章 迴避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報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二百七十五章 詭異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二十二章 詭異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七章 籌謀第二百零五章 承諾第二章 牛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茶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三十一章 討好第四百六十五章 三方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二十二章 詭異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懼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服第五十章 分析第十七章 惱怒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懇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館第九十四章 初提第二十七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