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宋更化的第一步

???趙佶大爲欣喜,他看到的是一筆大大的財富,不要說別的,單單市舶司就能留住二百餘萬貫。

儘管他身爲天子,可以說是富甲海內,但天子也有暗處啊!錢是沒有人嫌少的。最合他心思的是,王秀提出設立總理各國事務公署,有一股子天朝上國的氣象,原先是‘統’,他大筆一揮改成了‘理’,更符合萬邦來朝的心態。

看到了上國的風範,聽到了錢串子的響聲,他恨不得立即在全國各路實施。但他又不是笨蛋,明白得罪人的事還是一步步來,蔡京恰當好處地成爲一把槍。

話又說回來了,西北和党項的不斷戰爭,朝廷財政吃緊,民間怨聲載道,一向小心謹慎的戶部侍郎判部事唐格也開始訴苦,說什麼戶部國庫空虛,太府寺的錢又不能動,他這個戶部二管家實在難以做人。

太府寺也頻頻上書,說什麼戶部管理不善,每次挪用太府儲備,造成太府錢庫空虛。

兩大中央財政衙門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敢說趙佶大手大腳花錢,竭澤而漁。不得不說,朝廷財政面臨枯竭,連官員的俸祿發放也不太及時,還真有不少重臣希望開源,條件是不截留。

唐格很不合時宜地道:“陛下,王秀奏章上的銀行盤剝民利太甚,設立總理各國事務公署又把市舶司、打套局權力分走,似乎有點不妥。”

趙恆並沒有回答,而是高高在上,一副君臨天下的道君派頭,嗯,他就是天子,長生大帝陛下。

蔡京眉頭微蹙,不滿地瞥了眼唐格,淡淡地道:“王秀的奏章條陳都是開源的好法子,至於市舶司、打套局,也該整治、整治了。”

衆人心中一凜,有幾個心裡有鬼的不免踹踹,那麼大的利益,那些市舶司、打套局的官吏能不孝敬一二,除非你不想混了,天下哪有吃獨食的鳥。

“王秀的法子不錯,在卿家手下算是妙筆生花。”趙佶輕輕一點,提到王秀,也順便煞煞蔡京,這就是帝王的用人之道,權臣依然是他的臣子,永遠不可能脫離他的控制,就是蔡京這般位高權重的四朝元老也不能。

蔡京哪能不明白趙佶用意,恩不專人,這是趙官家一貫的御下之道,功勞不可能由他一人所得,當下說道:“陛下聖明,臣與王秀不過是爲大宋社稷着想。”

讓王秀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中,畢竟是人家王秀的首唱,再說他很欣賞王秀,趁勢費費口舌接個善緣。

“卿家用心社稷,朕心甚慰,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統一管轄對外貿易及工商銀行事務,衆位卿家意下如何?”趙佶說的很溫雅,但態度極爲明確,那就是朕已經決定了,衆位卿家給個面子,不然朕也不給你面子了。

在場老狐狸哪個不心知肚明,尤其是吳敏、趙野等蔡京心腹連聲附議。

一旦設立提領總理各國事務的官職,必然降低西城括田所的地位,僅靠強佔民田不是那麼光彩的事,也不會支撐多久,地方上民怨沸騰,足以讓一些清醒之人引起警覺。

這個恰當的時候,王秀的奏章得到趙佶認可,成立銀行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將民間合法的質庫和不合法的地下借貸,一股腦地徹底合法化,讓皇室和官府能以入股或官辦的形式來收刮民間財富,最要命的的是榷場和海事的暴利。本章節由薌`忖`暁`説`網免費提供閱讀,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這是大好事啊!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是有利可圖的好事,銀行不同於西城括田所赤裸裸的強取豪奪,儘管所能收刮的錢財,肯定不低於西城括田所,卻做的更隱秘更容易讓人接受,附上一層溫情脈脈的外衣,不會激起太大民憤。

王黼感到蔡京此意用心頗深,甚至可以說在消減他的權力,增加蔡家的政治勢力。

但是,趙佶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重臣們各自打着小九九,他要是在這件事上力爭的話,那可就正中蔡京的下懷了。如若附議,這天大的功勞又是蔡京的,必然更受趙佶恩寵,原本就不如蔡京資歷、勢力的他,肯定又會落了下風。

不過他到底是混跡官場的老牌政客,瞬間千百個念頭飛閃而過,慢悠悠地說道:“陛下,開設銀行利益甚佳,民間放利往往高於官府,大相國寺是佛門清淨地,竟然也開設‘長生庫’謀利,讓這些利慾薰心的人胡作非爲,不如全部納入官府掌控下。不過,總理各國事務一行事權勢太重,干係重大,必須用重臣兼任,臣以爲蔡學士才能卓越,可擔當此任。”

話說到這裡,殿內這羣老狐狸對王黼的意圖,算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了,都意味深長地向他投去複雜的目光。不說這廝翻臉把佛老賣了,單憑翻臉不認人的卑鄙心事,就讓人鄙夷不已。

人家王黼打的盤算的好啊!既然不能與蔡京正面對抗,那就順水推舟,在爲時不晚之際,趁機加入其中分一杯羹,總是好過意氣用事得罪了天子。

其實,推薦蔡攸領公署,真是王黼的絕妙神筆,蔡京和蔡攸雖爲父子,但這幾年蔡攸的勢力上升,隱隱有與蔡京分庭抗禮之勢,蔡家內部分化到了白刃相加的程度,父子隔閡啊!

讓王黼拋出這樣香甜誘餌的最主要原因,蔡攸正在千方百計的尋機將蔡京趕出朝廷,蔡絛是首當其衝。

一旦蔡攸執掌總理各國事務,一則其實力和寵信可飛速上升,雖然有一頭獨大的弊端,但可以和蔡京分庭抗禮斗個兩敗俱傷,正是王黼樂於旁觀的。二則王黼首倡推薦之恩,蔡攸必然會領這個人情,他王黼也好日後慢慢消受。

至於分市泊司、打套局的權力,他提也沒提,反正趙官家都做出決策了,得罪人的事還是讓蔡京一人擔當吧!

蔡攸悠悠地看了眼王黼,也明白這廝的用心,更看不上王黼的爲人,但他對提舉總理各國事務很感興趣,儘管只是在部分區域試行,卻也看到這其中的大好前景,最不濟也要強過神霄上清宮。

第736章 蔡易的誠懇第51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4第380章 王秀的路第667章 無可奈何了第1276章 血色驕陽之犧牲第761章 事態惡化第399章 觀兵陳州第33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221章 忽圖剌第1517章 河西的輝煌2第955章 王秀和高升第481章 錦衣夜行5第829章 薄章第948章 份量太輕第445章 趙構的被動第946章 靈活和強硬第62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6第9章 文會第8章 事有突變第976章 夏國前景和任家前途第1474章 西事第476章 無悔有悲第316章 東京保衛戰5第911章 高升的悲哀第256章 你的主子也要死第292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1第106章 東京第28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2第121章 太子聘婦第1334章 大德高僧第1192章 戰爭主導權爭端第1280章 血色驕陽之潰敗第917章 各人的算計第198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20第1267章 血色驕陽之不妙的局勢第1274章 血色驕陽之封元的選擇第913章 機速使臣的分歧第145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第34章 沈默的疑問第648章 王秀論兵2第386章 轉折時刻6第1170章 再作計較第884章 南北的策略1第1657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229章 利國風雲9第106章 東京第1176章 宮變3第1510章 闖大禍了第1325章 秀女書院第1266章 血色驕陽之虜人反擊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1068章 最後決戰5第73章 狡猾的張啓元第806章 王秀反擊的開始第548章 謀劃杭州4第482章 錦衣夜行6第89章 張啓元的算計第450章 南遷3第245章 東京保衛戰34第410章 人之情第1168章 壞了規矩第133章 李婆子害人第880章 張啓元的縱橫第1062章 利益妥協第1668章 王門子弟的心思第1373章 高升慘敗第1066章 最後決戰3第1532章 王秀要去前線了第709章 對二元君主制的想法第58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6第1657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1223章 大勢第1499章 撥亂反正的序曲第884章 南北的策略1第373章 再作打算第1080章 最後決戰17第1654章 南北勾心鬥角第1451章 河西的局勢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206章 回鄉4第226章 利國風雲6第1080章 最後決戰17第1187章 虞允文第711章 營救撻懶1第669章 徐淮戰事的結束2第925章 各忙各的第91章 商水縣的博弈2第971章 王秀的觀風第80章 新時代的雛形第347章 東京保衛戰36第953章 張啓元的殺招第1187章 虞允文第139章 秉燭夜談2第333章 東京保衛戰22第736章 蔡易的誠懇第1336章 易縣開國候第1583章 盛宴下的凋敝第56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8第654章 再次醞釀決戰第972章 王秀的手腕和強勢決斷
第736章 蔡易的誠懇第51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4第380章 王秀的路第667章 無可奈何了第1276章 血色驕陽之犧牲第761章 事態惡化第399章 觀兵陳州第33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221章 忽圖剌第1517章 河西的輝煌2第955章 王秀和高升第481章 錦衣夜行5第829章 薄章第948章 份量太輕第445章 趙構的被動第946章 靈活和強硬第62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6第9章 文會第8章 事有突變第976章 夏國前景和任家前途第1474章 西事第476章 無悔有悲第316章 東京保衛戰5第911章 高升的悲哀第256章 你的主子也要死第292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1第106章 東京第28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2第121章 太子聘婦第1334章 大德高僧第1192章 戰爭主導權爭端第1280章 血色驕陽之潰敗第917章 各人的算計第198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20第1267章 血色驕陽之不妙的局勢第1274章 血色驕陽之封元的選擇第913章 機速使臣的分歧第145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第34章 沈默的疑問第648章 王秀論兵2第386章 轉折時刻6第1170章 再作計較第884章 南北的策略1第1657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229章 利國風雲9第106章 東京第1176章 宮變3第1510章 闖大禍了第1325章 秀女書院第1266章 血色驕陽之虜人反擊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1068章 最後決戰5第73章 狡猾的張啓元第806章 王秀反擊的開始第548章 謀劃杭州4第482章 錦衣夜行6第89章 張啓元的算計第450章 南遷3第245章 東京保衛戰34第410章 人之情第1168章 壞了規矩第133章 李婆子害人第880章 張啓元的縱橫第1062章 利益妥協第1668章 王門子弟的心思第1373章 高升慘敗第1066章 最後決戰3第1532章 王秀要去前線了第709章 對二元君主制的想法第58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6第1657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1223章 大勢第1499章 撥亂反正的序曲第884章 南北的策略1第373章 再作打算第1080章 最後決戰17第1654章 南北勾心鬥角第1451章 河西的局勢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206章 回鄉4第226章 利國風雲6第1080章 最後決戰17第1187章 虞允文第711章 營救撻懶1第669章 徐淮戰事的結束2第925章 各忙各的第91章 商水縣的博弈2第971章 王秀的觀風第80章 新時代的雛形第347章 東京保衛戰36第953章 張啓元的殺招第1187章 虞允文第139章 秉燭夜談2第333章 東京保衛戰22第736章 蔡易的誠懇第1336章 易縣開國候第1583章 盛宴下的凋敝第56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8第654章 再次醞釀決戰第972章 王秀的手腕和強勢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