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

更新時間:2007-1-11 16:19:00 字數:5550

紫蘇的身體並沒有那麼好,倩容晉見時便發覺她的臉色隱隱發黃,間或還有些許疲憊之色,第二天,慈和宮便傳出太后抱恙的消息,朝廷內外又是一番震動,這彷彿預示着接下來,不好的消息將接踵而至。

紫蘇病了,皇后自然是衣不解帶地在慈和宮服侍,陽玄顥對母親素來孝順,除了那段時間的迴避之外,朝夕定省從未缺過,但凡母親稍感不適,他都會陪在左右,這次也不例外,除了處理政務之外,他都在慈和宮陪紫蘇休養。

軍政大事在慈和宮是無人提的,紫蘇不提,皇帝不說,后妃不幹政,慈和宮上下便彷彿無人知曉戰事變化一般沉默着。

葉原秋有幾次幾乎要忍不住,都被趙全攔了下來,他只在第一次對她說:“葉原秋,太后娘娘心意已決的時候,便是順者昌,逆者亡!”之後只需一個眼色,一個手勢便讓她再不敢輕動,再如何善良,她終究是自私的。

胡興嶺外的戰況已是慘烈,面對衆志成城的周揚守軍,樑永恩選擇了固守,亦無其它選擇了,北疆大軍沿着胡興嶺一線駐防,卻是一兵一卒不準馳援懷慶前線,永寧王的軍令之下,縱是骨肉至親也不敢妄動,只能看着那二十萬大軍孤軍奮戰。

納蘭永對永寧王說:“樑將軍雖然不善戰法,但是貴在有自知之明。如今懷慶城在我軍手中,但如楔子一般紮在周揚邊防之中,只要守住,便立於不敗之地,況且,周揚聯軍如今雖然是同心協力,但是,畢竟派系重多,久必生變。樑將軍此舉確是上策。”

夏承正對此搖頭:“亦同,你並不瞭解陛下!若是本王或者康大將軍領軍,都可以將此局面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但是,樑永恩是無法在陛下的旨意麪前堅持一個月的!”

“屬下以爲,陛下並不是將從中御之人!”納蘭永愕然,他入永寧王幕府以來,北疆軍務盡由永寧王決斷,除了每月一奏上報朝廷之外,並不曾見陽玄顥有旨意干涉軍務。

“那是本王坐鎮的緣故!”夏承正搖頭嘆息,“亦同,陛下終究……”

“所以,殿下才命北疆大軍嚴陣以待!”納蘭永這才明白他爲何做出那般令他費解的安排,“只是,如此一來,那二十萬大軍豈非……”再如何那也是二十萬人的生死,不只是戰報上的一個數字。

夏承正默然。

註定了!

樑永恩與那二十萬人在這一局中已註定是棄子了!

“丟卒保車!”平南大將軍行營,康焓接到朝廷邸報之後,便對康緒冷笑着感慨,“只是陛下的一個決定……”

“兄長!”康緒打斷他的話,“北疆有永寧王坐鎮,無論如何也不會動搖根本的!你何必操心!眼下的事情還不夠多嗎?”他擔心兄長說出不敬之辭,禍從口出。

“你的想法怎麼樣?”收攝心神,康焓專注於案前的地圖。

“速戰速決方可!三天不能成功必須收兵!朝廷沒有能力兩面開戰。”康緒言簡意賅地說明,“其實,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若是可能,此時還是避戰爲上。”

“避戰?”康焓搖頭,“阿緒,你可知南北邊防有何不同?”

康緒迷茫地搖頭,聽康焓緩緩道來,爲他解釋:“易州是夏氏的根基所在,燕州軍民一體,古曼與周揚從不曾討到半點便宜,因此,北疆邊防雖然壓力甚大,但是,雙方都極爲剋制,可以說,真正的大戰是很難出現的;南疆本就不是朝廷最在意的地方,但是,因爲兆閩的強大與活躍,這裡從來就不安全,‘欽治之難’至今,南疆的戰略主權都不在我們手中。”

“也就是說,我們非戰不可?”康緒對這些不是很懂,但是,他的意思還是明白的。

“是的!”康焓目光閃動,冷冽之色一展無遺,“避戰只會讓兆閩得利,我們在南疆其實毫無優勢可言,戰與不戰皆不自由!”

“可是,金橋堡並非……”康緒仍有異議。

康焓從地圖上收回目光,對康緒一字一句地道:“當年湘王殿下有一句話——北疆爭的不是一城一地,南疆爭的不是一兵一將。永寧王殿下可以不在乎地撤軍百里,爭取主動,南疆卻不行,只能寸土必爭……”頓了頓,“金橋堡的確不是兵家要地,但是,南疆地形迴旋餘地太小,失去金橋堡,我們便再無力威脅瀾滄江了!”

手握成拳頭重重地砸在地圖上,“就是這兒!兆閩想拔釘子,我們就從這兒反擊!”康焓一聲令下,平南大將軍府的幕僚開始謀算,軍令如雪片般傳下。

這是康焓督鎮南疆以來,第一次與兆閩正面交鋒。

儘管康焓說得慷慨激昂,康緒心中仍存穎慮,只是,當着幕府衆人的面不便明言,直到夜間兩人獨處時,他纔再次提及此事。

正在翻看文書的康焓苦笑:“你就是太細緻了,這些事何必知道手得那麼清楚。”

“你並不是好戰喜功之人,也從不讚出兵用奇,可是這次明顯兩樣都佔了!”康緒對軍務不熟,對這個兄長倒是十分了解,說得很肯定。

康焓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因爲現在需要一場勝利。”

康緒沒有想到這個答案,不由發了一會兒呆才反應過來:“朝中有密旨?”

“怎麼可能?”康焓訝然失笑,“我們的皇帝陛下似乎並沒有想到這些?”

“難道是你自作主張?”康緒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邊防大將最忌擅開釁端,自聖清開始,至略的邊關將領未得旨意即出擊的,勝亦斬!元寧雖然給予大將很大的自由,卻也不允許其擅自攻擊他國軍隊。

康焓安撫了他一下,解釋:“我自有分寸。”

說到這份上,康緒也問不下去了,只能作罷,卻沒不放心,第二天,他終問出口:“是有人給你出主意了?”

康焓沒有回答,但是,沉默本身就是回答。

這是康焓一生用兵最險的一次,南疆大軍置金橋堡的險境不顧,兩萬大軍從陵山隘口偷襲瀾滄江三大渡口,一舉切斷兆閩大軍的供給線,將三萬兆閩軍圍在瀾滄江北岸的狹窄地帶,危險不僅在於軍力的對比,更在於,從一開始,爲了掩飾戰略意圖,南疆所有軍隊都在原地駐防,那兩萬大軍僅僅是康焓親軍與駐防南郡的衛軍,戰力根本談不上精銳二字,可是,他們卻承擔着最艱鉅的任務,不僅要圍團住口袋裡的三萬大軍,還要抵抗兆閩援軍猛烈的攻擊,爲了爭取時間,康焓要求他們必須堅持七天,七天的時間,讓康焓動用海軍水師,一舉摧毀了兆閩在瀾滄江兩岸的要塞,兆閩苦心經營的瀾滄江防線對元寧大軍再無任何阻礙,而那兩萬大軍生還的不及百人。

在這場棋局中,人命再次成爲了棄子。

大勝、慘勝,至少是勝了!

南疆的勝利減輕了懷慶失守所帶的衝擊,與南疆那場“百不還一”的勝利相比,北疆的敗並不太刺目,至少,樑永恩用自己與五百將士的性命換回了二十萬大軍的撤回,永寧王礪兵秣馬,嚴陣以待,周揚大軍雖挾勝,到底未敢輕進。

朝廷大臣自尹朔以降都鬆了一口氣,陽玄顥卻大發雷霆,甚至忘了正身處慈和宮,而非他自己的太政宮,紫蘇仍未大安,倚在牀上冷眼看着皇帝憤怒地拿手邊的一切發泄,直到謝紋終於不安地開口:“皇上,母后娘娘病體未愈,皇上還是不要用朝堂上的事擾母后的清靜吧!”

陽玄顥沒來及開口,紫蘇便出言趕人了:“皇上回太政宮吧!哀家受不起你的孝心!”

冷言一出,葉原秋就打了個激淋,趙全眼看着紫蘇的神色不對,攔住要請罪的陽玄顥,邊勸邊拉地將帶出殿:“皇上,您先回去定定神!”

陽玄顥到底沒有回太政宮,而是直接就跪在紫蘇的寢殿長寧殿前請罪,紫蘇也是一時氣急,畢竟心疼自己的骨肉,沒多久就讓葉原秋傳諭:“朝廷正值多事之際,陛下爲人君,豈可因孝道負天下?天下承平便是皇上的孝心了!哀家無事,皇上自去處置朝務吧!”

長寧殿在皇帝離開之後便靜得可怕,隨侍的後宮噤口不言,謝紋也只是垂手靜立在一邊,紫蘇也不看她們,閉目沉思,直到趙全接到內官的稟報,走近牀榻,低聲道:“太后娘娘,皇上正在殿外請罪,請您示下!”

紫蘇猛地睜開眼,冷冽的目光讓趙全一驚,跟着就聽到她輕釦榻邊硬木的聲音,心又是一跳。

“罷了!”半晌,紫蘇淡淡地道,“葉尚宮,你去告訴皇帝,哀家無事,不必請罪了,國事爲重,讓他回去處理朝政吧!”於是葉原秋出去勸走了陽玄顥。

本以爲這件事就此結束,葉原秋正鬆了一口氣,就見趙全站在殿前飛檐之下,面上是高深莫測的神情,心下不由咯噔一下。

趙全卻沒有與她說話,只是輕輕頜首,便離開了,心腹宮女上前解釋,說是太后憐恤趙公公大病初癒,不必他在面前伺候了。

葉原秋只是在心底冷笑一聲,暗暗思忖:“太后到底如何打算呢?”

第二天,宗正遞上彈劾表,彈劾皇上悖逆母后,違孝道,“何以爲萬民之表”?尚書檯譽錄奏表時,消息就傳了出去,皇帝在慈和宮失儀的事情引起軒然大波,朝臣的彈劾奏表立刻絡繹不絕地呈至尚書檯。

至略的禮法並非一成不變,但是,孝道是特例,即便是謀反也能從聖賢典章中找到理據,唯有不孝,是從來沒有藉口的,比如說忠孝不能兩全,因爲國事而被“奪情”,也同樣不能作爲理由,這樣的臣子除非有重整江山的功勞,否則是得不到很好的諡號的,皇帝如此同樣是大忌,光看元寧成宗皇帝就知道,再如何雄才大略,史書上也沒他說個“賢”字。

陽玄顥面對那小山樣的彈劾表,縱然是惱羞成怒也只能先下罪己詔再說,朝廷這才平靜下來,畢竟,皇帝已經向太后請過罪了,又下了罪己詔,作臣子再苛刻也不能再說什麼了。

等齊朗接到這個消息,已是幾天後了,他正在祭掃父母墓園,心腹沒敢耽擱,當時就悄聲稟報給他,齊朗只是點頭表示知道了,直到祭掃結束,才叫過人來細細詢問。

“好了!你退下吧!”問明所有的情況,齊朗讓那人先離開,自己上了馬車默默思索這件事。

夏茵叮囑奶孃照顧好小姐,轉身正要上馬車,卻見丈夫一臉冥思的樣子,便又悄不作聲換了輛車。

回到齊府大宅,管家已經在門口候着,看那故作鎮定的樣子也知道家裡來了不得了的人,夏茵的動作再次慢了一拍,等齊朗與管家說過話,才抱着女兒走到齊朗身邊。

“來了幾位世伯,你安排一下午膳。”齊朗淡淡地吩咐,也不等她回答,便徑自地進了府門。

既然有客人,夏茵便將女兒交給乳孃,理了一下妝容,才進門,先到大廳給幾位世交見禮,之後才退出來,安排下人做事。

“世侄孝心可嘉,結廬守孝竟是連我們這些老東西的門也不上了!”

“世伯過譽了!”齊朗笑笑便頂了回去,反正按制也是如此,並不能算他失了禮數,只當是被誇讚了。

幾位老人都是江南世家的掌權人,這點涵養還是有的,更何況,此時他們尚需借重齊朗,自然無一人挑刺,反而個個頜首不言。

他們不急,齊朗更不急,與他們有一句沒一句地搭着話,這種漫不經心於他現在的身份來說,是允許的。

“雖說喪不加兵,但是,國事爲重,世侄可接到南疆的戰報了?”終於有一個人先說到正題,卻也已經是繞了七八彎之後的話了。

齊朗挑眉,不在意地道:“朝廷的邸報,在下有收到。”

“世侄怎麼看?”

“平南大將軍處置得宜。”在齊朗看來,能掃除兵臨瀾滄江的障礙,付出再多將士的命也是值得的。

所有人鬆了一口氣。

“齊相也是這麼看的?老夫等也以爲大將軍功在社稷,正想聯名送賀表,不是齊相以爲?”

齊朗皺了眉頭,目光在衆人身上轉了一圈,才悠悠言道:“諸位世伯此舉未免有蔑視君上之嫌吧?”

明是送賀表,暗是告誡皇上南方世族對康焓此舉的支持,加個嫌字都是給他們留面子了。

幾個老人都成精了,聽了這話,沒一個變臉色的,反而笑得更舒坦了。

“世侄說笑了,老夫等怎會有那般不敬之心?平南大將軍這一戰讓我南方上下從被兆閩兩面夾擊的危險中解脫出來,我等不送賀表,豈非寒了駐邊將士的心?”

“倒是在下口拙了!”齊朗微笑,“世伯說得有理,既是南方上下的一片心意,齊家自然不敢落於人後,就隨諸位世伯共進吧!”

“如此甚好!”

“世伯難得過來,就在舍下用頓便飯吧!正在孝服,只有清淡素齋,各位世伯勿怪。”沒有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齊朗直接攔了話頭,請他們用膳。

送走客人,齊朗便冷下笑容,對管家吩咐:“找個妥貼人到我書房來!”

管家明白地退下,不一會兒,就領了一個家人到書房,齊朗正在寫字,寫好之後才擡頭:“你馬上就走,到京中謝府,將這個交到謝相手裡。”

“是!”那個家人也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並不多問,應了一個字,接下齊朗親自鎖好的函匣,便低頭離開書房。

“你是家裡的老人了,規矩……”齊朗看着老管家,收住話頭。

“老奴明白,直到少爺發話,老奴都不會離開這個小房間的。”

齊朗點頭:“也不必那般,有一個月就行了!您老受委屈了!”那封信關係重大,不然,他不會讓這個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受那份罪。

江南世族對陽氏的忠誠是有限的,聖清末年,大批衣冠高門舉族南遷,他們一方面向大正皇朝表示臣服,一方面資助,甚至直接組織反抗活動,可以說是至略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些家門在元寧大軍南征之後得到了世族待遇,但是,他們中有很多人都認爲陽氏出身卑賤,不配爲至略皇帝,這種心態下雙方自然衝突不斷,永寧貞王用血腥手段打擊、分化南方世族,便建議世祖將一部分元勳家族遷至南方,雖然加強了朝廷對南方的控制,可是也使南方的情況更爲錯綜複雜。

齊氏家族就是在那個時候遷來南方的,因此,南方世族對齊家的態度十分曖昧,從不會主動結交,像今天這種事也不會主動上門,畢竟,要聯名上表只要問一聲,得到齊朗的書面答得就可以了,何須那麼多老頭子親自過來?

“看來南郡真的是塊大餅!”齊朗默默在心裡冷笑,對那些人的想法一清二楚。

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
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