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

更新時間:2006-5-15 21:37:00 字數:5831

《元寧史記•湘王世家》

崇明六年二月初,湘王以疾終,時帝將行元服之禮,聞訊大慟:“先帝留王叔輔朕,今未見服禮即薨,他日朕請求何人?”

“娘娘,奴婢剛纔打聽到一件事!”謝紋正在用早膳,一個宮女衝了進來,連聲大叫,尚儀氣急,正要發落,就聽見謝紋笑問:

“什麼事?你怎麼總是這麼冒失?待一會兒,徐尚儀又要罰你了!”

那個宮女吐了一下舌頭,卻很自信的說:“不會的,娘娘,這件事可以讓我將功折罪。”

“你還不快回婕妤娘娘的話!素清,你是越來越沒規矩了!”徐尚儀更惱火地瞪着宮女。

“皇上今天給中和殿遞了請安箋!”不敢再拖,素清放低聲音,很神秘地對謝紋說。

話音一落,就聽啪的一聲,謝紋竟然摔了手裡的銀箸,臉色大變。

“娘娘……娘娘……”見謝紋一言不發地愣着,素清有些擔憂地喚她。

“你確定?”謝紋回過神,立刻激動地問她。

“……當然了,娘娘!奴婢認識昭信殿的一個內侍,他親口告訴我,就是他把請安箋遞過去的!別人還不知道呢!”素清很肯定。

謝紋平靜下來,卻再次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她微笑着拿起銀箸,繼續被打斷的早膳。

“娘娘……”這次出聲的是徐尚儀。

“這麼久,終於可以安心用次膳了!”謝紋笑着說道。

同一時間,尹韞歡也接到了同樣的消息,不過,她沒有繼續用膳,而立刻吩咐:“更衣,本宮要去中和殿給太后請安。”

尹韞歡選的時間正好,朝臣的晉見剛結束,紫蘇還沒有開始批閱奏章,自然也就一路暢通無阻地進了中和殿。

“慧婕妤用過早膳了嗎?”紫蘇正在用膳,隨意地問了一句。

尹韞歡恭敬地回答:“臣妾用過了,謝太后娘娘關心。”

“坐吧!有什麼事嗎?”紫蘇沒有太在意,葉原秋讓宮人挪了一張椅子,尹韞歡謝恩坐下。

“臣妾只是來給娘娘請安的,並無其它事。”尹韞歡乖巧地回話。

紫蘇放下銀箸,示意宮人撤去早膳,目光這才轉向尹韞歡,笑着道:“慧婕妤的孝心,哀家領了!哀家早吩咐過,你們不必過來請安,也只有你十天半個月地還過來一趟。”

“前幾次,臣妾來得不巧,今天才真正給您請安,臣妾惶恐。”尹韞歡低頭回答,聲音柔雅。

紫蘇站起身,尹韞歡也跟着起身,隨即聽到紫蘇溫和的聲音:“孝心到了就行,慧婕妤退下吧!哀家也要看奏章了。”

“是,太后。”尹韞歡有一瞬的訝異,卻沒在臉上流露出來,平靜地回答,行禮退出。

紫蘇看着她退出殿門,轉身離去,面上露出一抹冷淡的笑容,卻一個字都沒說,隨後便靜靜走進書房,開始批閱當天奏章。

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對尹韞歡沒能封后的猜測很多,但是,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順宗的皇后是由母后直接提出的,這一點從冊後詔書上就看得出,也就是說紫蘇並沒有提出謝紋之外的其他人選,而當時,無論是朝廷,還是後宮,都認爲已經冊爲昭儀的尹韞歡是後位的不二人選。

與後位失之交臂是尹家敗亡的開始——研究元寧歷史的學者在這一點達成了驚人的共識。

“原秋,你說湘王的病真的嚴重嗎?”看着一本奏章,紫蘇忽然出聲問道。

葉原秋愣了一下,因爲,這是紫蘇第一次這麼稱呼她,回過神,她連忙回答:“奴婢不知。”

“是嗎?”紫蘇執筆在手,卻沒有下筆,似乎有些猶疑,好一會兒,纔出聲:“你代哀家去看看湘王殿下吧!”

“是!”葉原秋沒有猶豫,立刻躬身領命。

“讓宗人府儘量滿足湘王的需要!”紫蘇又補了一句。

葉原秋再次低頭領命,退出中和殿。

看着葉原秋退下,紫蘇才彷彿下定決心一般,在奏章上寫下硃批:“下都察司,與宗人府、刑部共議。”

這是湘王世子的第五份奏章,內容沒有變化,仍是說湘王已在彌留之際,請賜恩典,讓湘王歸家。

湘王的封地在江南,但是,從未就藩,王府也在京中,湘王謀逆後,紫蘇並未罪及家人,也沒有裁降王爵,越是這樣,越顯出湘王之案的禁忌度,沒有朝臣敢提及之件事,也只有湘王的家人,纔會一再地上書,尤其是在湘王病重之後。

湘王的病已經拖了半年了,太醫院的奏章上早已說明,湘王絕對拖不過今年三月,世子此舉也屬理所當然,可是,之前,紫蘇一直留中不批,直到這次,才真正發下審議,這已經是鬆口的表現了。

葉原秋聽到紫蘇的命令,已經明白紫蘇之意在兩可之間,一時有些拿不準,前思後想之際,馬車便到了宗人府。

湘王的確是彌留了,但是,葉原秋髮現,即使已經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湘王的神智仍是清醒的——見到葉原秋,湘王的第一句話是:“皇上……太后……不和了嗎?”

葉原秋驚訝極了,一時說不出話來了,剛回神,就聽到湘王的下一句:“現在……現在……怎麼樣?”

“陛下已經遞了請安箋,太后諭示禮部、少府與宗人府準備元服禮。”葉原秋恭敬地回答。

“那就好……”湘王似乎放鬆了些,神色不再那麼緊繃。

葉原秋低着頭,靜靜地等待着湘王的下一句話,可是許久都沒有動靜,直到她擡頭,看見湘王那交雜着欣慰與傷懷的目光,才猛然一震,跪倒在榻前。

“殿下,原秋辜負了您。”她無法不愧疚。

“不怪……你!”湘王很費力地說出這三個字,“你……不……只……咳!!”

劇烈的咳嗽讓湘王的話無法繼續,鄭雲顏上前伺候,在他的目光示意下,爲葉原秋解釋:“王爺的意思,尚宮您並不是王爺的屬下,而是太后的掌印尚宮,無論您怎麼做,都談不上辜負二字!”

“是!”湘王模糊地道了一聲。

葉原秋無言以對。

葉原秋無言以對。

鄭雲顏送她出門,溫柔地安慰仍在自責中的葉原秋:“葉尚宮,您大可不必如此自責,王爺並非矯情之人。”湘王何等人物,向來都不會掩飾自己的好惡。

“殿下字字誅心,我如何……”葉原秋低嘆。

“葉尚宮,您誤會了,對王爺而言,太后娘娘是對手,是政敵,但是,永遠不會是仇人的,您不必看得過重,只怕連王爺自己都說不清,他是不是真的要對付太后。”鄭雲顏搖頭感嘆,笑得很無奈。

“鄭夫人?”葉原秋不解她爲何如此說。

鄭雲顏微笑:“是妾身逾矩了!這些只是我的猜測,葉尚宮不必放在心上。”

葉原秋要相信她這話纔怪,湘王雖然不曾給鄭雲顏側室的身份,但是,誰不知道,自隆徽十六年納她爲妾之後,湘王便不曾讓其他妻妾近身服侍。——湘王的心思,她會不知?

鄭雲顏卻沒有再開口,只是行禮恭送葉原秋,葉原秋也無奈,只能低頭回禮,離開宗人府。

“葉尚宮若真想明白,請將這些話轉告太后娘娘,也許會得到答案。”鄭雲顏忽然出聲,葉原秋一驚,轉身看去,只看到鄭雲顏修長的背影,她不由暗暗皺眉。

出了囚室,自有跟隨的宮女上前爲葉原秋遞上披風,隨後一同離開宗人府,身份所限,葉原秋的馬車並不能進宗人府。

一行三人剛出宗人府,就有一個親隨打扮的人上前一步,向葉原秋行禮。

“什麼人?”葉原秋不解地皺眉,也有幾分不悅,雖然戴着披風,看不出她們是宮中之人,可是眼前的馬車有明顯的宮廷標記,怎麼有人敢上前。

內官不與外臣相交,在元寧是禁令,宮外之人等閒是不會與宮廷之人結交的,一旦被御史彈劾,可是三族流放的刑罰。

“我家主人有請尚宮一敘。”那人不卑不亢地答了一句。

“你家主人是……?”葉原秋試探地問道,心中有數,除了三位議政大臣,沒人有膽量在宗人府前攔人。

“尚宮去了就知道了。”那人並不露口風。

“如何去?”葉原秋知道避不過這種邀請,只能答應。

“尚宮請上車。”那人恭敬地請三人上車,隨後駕車而去。

兩名宮女都是葉原秋的心腹,雖然面面相覷,卻沒有出聲,葉原秋閉目養神,也是一言不發。

“齊相?!”

馬車停在一個夾道中,葉原秋沒讓宮女下車,自己獨自下車,按車伕的指示,向前走,轉彎就見一個人身着天青色袍服的人背對着自己,但是,那背影已經足夠葉原秋認出是何人了,她不由驚呼。

不能怪葉原秋太過驚訝,在她想來,尹朔、謝清都有理由找她,唯有齊朗,是不可能找她的,一來,齊朗不需要;二來,她並不涉朝政,不像趙全,可以在朝政上影響太后,手中也很大的權力。

“葉尚宮去宗人府見湘王?”齊朗聞音轉身,淡淡地問了一句。

“是,奴婢奉太后娘娘之命探望湘王的病情。”心下有一絲瞭解,不過,葉原秋底氣很足。

齊朗揚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纔再次出聲:“湘王說了什麼?”

葉原秋之怔,下意識地道:“湘王已在彌留之際,哪裡能說什麼?”

“那就說說你將要回報太后的話吧!”齊朗冷淡地要求。

“齊相,您逾越了。”葉原秋大驚失色,她怎麼能將要回稟的話先告訴他呢?

“本相自會向太后娘娘請罪,你不必操心!”齊朗冷冷地迴應。

葉原秋猶豫了一下,也感覺到齊朗勢在必得的威壓,心中不由苦笑,暗道:“難怪趙全說齊相最難對付!根本不留一絲餘地嘛!”

心下這麼想,面上,葉原秋也只能一臉爲難地將宗人府內的事重說一遍,眼角瞥見齊朗的臉色不變,眼中的冷意卻越來越深,心中不禁慌亂。

“葉尚宮選定自己的陣營了?”聽完她的話,齊朗漫不經心似地問了一句。

葉原秋一震,不知他如何竟一語中的,直指關鍵,只能苦笑:“奴婢之前拒絕了殿下,背叛之名是洗不掉了。”

齊朗盯着她的眼睛,似乎要確定話中的真僞,好一會兒,才淡淡地說了一句:“尚宮拒絕不只是殿下吧!”

說完也不管她的臉色如何,齊朗冷漠地說了一句:“你回稟湘王的事之前,先代本相稟報太后,湘王的事,本相會處理的,娘娘不必費心了!”

“是!奴婢會稟告娘娘的。”葉原秋雖然不明白,但是,也不敢違逆齊朗的話。

“你回宮吧!”齊朗揮袖,轉身離開夾道。

無論齊朗與紫蘇的關係如何,在後世史書上,齊朗都是作爲元寧的一代名相來記錄的,雖然並非都是褒辭,但是,元寧一朝能與之並肩的臣子的確是屈指可數,而對於同時代的人來說,齊朗是最低調的一位議政大臣,與尹朔和謝清相比,他似乎也沒有很明顯的人脈與勢力,可是,很明顯,沒有人敢於挑釁這位內閣宰輔的權力。

儘管資料零散,後世學者仍不得不承認,齊朗看似溫和的處世手腕,實際是棉裡藏針,在對手尚未發覺時,他往往已經給予致命一擊,尹朔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不過,對後來的很多主君而言,齊朗一樣的臣子是他們最想得到的,智謀才華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齊朗在很多時候,會先一步將主君不便處理的事妥善處理好,只是這樣的臣子是需要得到絕對的信任才能揮灑才智的,這一點就註定這種人可遇而不可得。

紫蘇是信任齊朗的,因此,她很平靜地聽完葉原秋的稟報,一言不發地坐回書桌前。

“那就這樣吧!”紫蘇沒有多說什麼,自然也沒有異議。

葉原秋也不再言語,默默地侍立一旁,直到趙全進殿,她才行禮退下。

“有什麼要緊事?”平時這個時候,趙全是不會進殿的,紫蘇並不喜歡宮人近身侍奉,趙全也有自己的職責,侍奉的時間就更少了。

趙全並不意外紫蘇的問題,不解思索地回答:“三司正堂接到匿名投書,說南疆軍資大多爲劣質,軍械司官商勾結,草菅人命。”

“什麼?”紫蘇不由大驚,失聲質問。

趙全也是一頭冷汗,惶恐不已:“奴才知道茲事體大,封口之後就來稟報了。”

三司正堂也下了封口令,趙全接到回報就扣住了線報之人,嚴令屬下不得接觸,隨即就回來稟報了。

紫蘇大驚之後,聽到“封口”二字,便冷靜下來了。

對於所有的君主,雖說是君如舟民如水,但是,君主最怕絕非民變,而是軍變,民變可以安撫,可以剿滅,上位者有的是辦法讓那星星之火熄滅,軍變卻是燎原的火種,一旦點着,再想撲滅就難了,聖清與大正兩朝都是因軍變而亡,足以令後人警視。

元寧皇朝的太祖皇帝有句名言:“當君主失信于軍之時,便是其失位之時。”因此,元寧皇朝對將士的撫卹不謂不厚不優,軍功之賞不必說,軍用物資的優先保障也是寫入法典的,曾有位戶部尚書戲言;“戶部的新年第一大事就向兵部撥款。”

南疆正在做戰,紫蘇不可能不擔憂,但是,轉念一想,只是匿名投書,可信度上要打個折扣,而且,康焓也沒有上書,此事屬實與否尚未可知。

“今天議政廳誰當值?”鎮定下來,紫蘇轉臉問葉原秋。

想了一下,葉原秋很快回答:“回太后娘娘,是謝相。”正因如此,齊朗纔會在宮外攔到她。

“宣……算了!”紫蘇收回出口的半句話。

三司尚未奏報,她難道用趙全的秘報與謝清說,再說,趙全也沒有更詳細的情況,還是再等一下吧。

“太后娘娘,大司憲、大司諫、大司察三位大人求見。”說誰誰到,紫蘇話音剛落,外面就有通報。

“宣!”紫蘇揚聲吩咐,順手合上剛批了一個字的奏章。

吳靖成他們三人聯袂晉見當然不會是爲其它事,行過禮,三份一模一樣的信就呈到紫蘇面前,飛快地瀏覽了一下,紫蘇皺眉吩咐:“請齊朗和謝清立刻過來。”

“是!”趙全與葉原秋同時應聲。

沒有尹相?

兩人心中同時一驚,連吳靖成他們三人也是驚駭無比。

“尹相要回避。”彷彿看出他們的疑問,紫蘇淡淡地道了一句,卻不是對他們任何一人解釋,只是自言自語而已,但是,江槿卻是眼角一跳——他是兵部尚書的親弟,是否也該回避啊?

葉原秋去議政廳,趙全出宮去齊府,自然是謝清先到,紫蘇沒說話,直接把信給他。

“這不可能!”謝清第一反應就是這麼一句驚呼,隨退纔想到失儀的問題,緩下語氣,對紫蘇說:“太后娘娘,雖然兵器由軍械司查驗,但是,歷來兵部尚書都會抽驗,尤其是南疆開戰以來,據臣所知,每一批軍資,江尚書都是親自抽驗,軍械司不可能有機會做假。”

紫蘇略略放心了些,可是,仍有些擔憂,兵部的事,自然是齊朗最清楚,可是,他卻遲遲未到。

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
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三章 任重道遠(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八章 針鋒相對(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六章 美人如玉(下)第十二章 吳鉤霜明月(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九章 驚鴻照影(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三十八章 隨風而逝(中)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四章 美人如玉(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