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朝聞名天下驚

對於閱卷室的情況晉心安已大致瞭解,隨後他也特意看了看荀攸的文章。

如一**日懸停於蒼天之上,雄偉壯麗,讓人只能心生敬仰於感嘆卻無力去接近於他。

相對於楊文鋒的文章來說,荀攸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暴風驟雨撲面而來,一眼看過去就有一種逼人的氣勢撲面而來。

初讀便讓人不由折服於那些聖人之言與經世之語之中無法自拔,再而觀過又如一道閃電劃過江河山川,還未細細咀嚼便已經直擊人心。

那是風雨蔚然的大氣象,雖然僅僅是大段大段的借鑑運用聖人道理與流芳百世的文辭經典,但其中穿插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往往能夠一針見血。

點竄太古諸聖文字,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這樣的文章絕不會有人說是平庸之作,至於此中真意細細咀嚼之下也值得反覆回味,如飲幹霖。

而楊文鋒的文章則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概念,相較於荀攸的氣勢巍峨而言,楊文鋒的文章絕不是那種蒼天在上的大家之言,也不是文辭驚細雕琢如羊脂美玉,他的文章看一眼其實很平凡,平凡的似乎絲毫沒有亮點。

但是繼續讀下去,不用多久,幾乎每讀一句便有一道不一樣的風景。有大漠蒼茫的天涯一眼看上去一無邊際,遼闊而寂寥。也有春風撫楊柳,小河水叮咚,生機盎然心嚮往之。

其實更多的像是淡淡月夜之中一道寂寞的身影緩緩在夜色之中散步,溶溶月色,慼慼鳥鳴,夾雜着蟲鳴與枯枝斷裂的聲響,沒有什麼特殊卻又是最大的特殊。

自然輕柔雖聲明不顯卻讓人流連往返。如果荀攸的文章中有日月天穹,有山河大川,有百世經綸,那麼楊文鋒的文章中就有月色稠水流,有青草綠蔞蒿和江河魚蝦戲,有兒歌民謠山歌徜徉。

其實對於孫東陽和晉心安等人來說,自然不會如凡夫俗子一般看到那些壯麗波瀾就覺得此等文章就是好文章。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楊文鋒還是荀攸的文章都讓他們欣賞乃至敬佩。

自古文無第一,也正是因此纔有瞭如今的爭論,對於晉心安來說,其實從客觀角度去考慮,他還真分不出兩者之間孰強孰弱。

“晉大人,依你所見如何?”國子監的年長祭酒看着這位也以文辭響譽玉陵朝堂的侍郎大人開口詢問對方的意見。

晉心安被對方看的心裡直髮慌,如此情形他如何能去做出個判斷?於是他有些無奈的看向年紀與資歷最爲深厚的孫東陽。

“侍郎大人別看我,你不是被我訓斥的看到我小腿都發抖嗎?如今我們可都等着侍郎大人說話呢?”孫東陽冷笑了一聲捏了捏花白的鬍鬚。

得了,讀書人就是他孃的記仇,剛纔說的話如今孫東陽還記着呢,這讓晉心安齜牙咧嘴心裡直犯嘀咕,他不過是一時說了心裡話而已。

咳咳!晉心安乾咳了幾聲隨後滿臉苦笑:“得了得了,算晉小子錯了還不行嗎?諸位如今怎麼看,反正我是看不出個好壞!”

晉心安環視了一下週圍諸考官攤了攤手錶示無可奈何。而聽到他的話除了孫東陽之外,其餘幾人又開始竊竊私語互相討論。

“好了,別吵了,別說是現在,就算是給諸位幾天時間你們也吵不出個所以然來,我說諸位你們是不是想太多了啊!”就在這個時候柳青林打了個哈切有些興致缺缺。

“別看我孫老頭,還有你也是如此,這麼大年紀了還操心個什麼勞什子,這榜首與否我們都只不過有個建議而已,具體爲難的人是禮部諸位大人!”柳青林搖了搖頭隨後隨手拿起一份卷子繼續去批閱,他輕抿了抿嘴角顯然看到了衆人的表情。

果然,聽到柳青林的話衆人不由爲之一愣,這個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無論他們如何評論二人,無論他們有何種理由,最終覈定的一定是禮部衆人,如此一來他們是不必操心,只需要提供名單備註即可。

“話雖如此,但是不說上一說,實在是心裡有些不舒服啊!”孫東陽嘆了口氣心裡有些不舒服,其實老人心裡已經猜出個大概結果,所以纔不由感嘆。

“確實,不說上一說,是有些不得勁,”那位年長的國子監祭酒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倒是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單純覺得既然來評判諸位士子的文章那就應該說真話說實話,不管有沒有用都應該說一說。

晉心安雖然嘴上沒說但是他的心裡卻又開始糾結。名單送入禮部,這樣一來他幾乎可以預料到楊文鋒的結局,即便是對方可以上榜,但是榜首這個位置,他楊文鋒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了。

想到這些晉心安的心裡就不是個滋味,如果沒有禮部尚書家中一行或許還要好點,但是那一行之後如今再翻過頭來看感覺就太不一樣了。

沒有那一行有個荀攸和楊文鋒分庭抗禮或許他晉心安如今不會站在楊文鋒這邊去考慮,畢竟他們兩個的文章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分伯仲。可是有了禮部尚書的參與,晉心安無論如何都不覺得兩者之間是公平競爭。

越想越苦悶,在閱卷室待了片刻之後他晉心安實在是忍不住,最後只好一個人抱了本書將自己關起來。

這是晉心安的習慣,這些年沒當他心中難安的時候他都喜歡伴着聖賢書一個人沉默不語,只有這樣他纔會覺得自己還是那個少年時候乾淨的晉心安,而不是如今這個不擇手段渾身透着污穢的晉心安。

被人叫做翰林院馬屁精的時候如此;入朝初爲官的時候因爲自己的決定最終被人譏諷他晉心安晉公子最會當官,深諳爲官者該以上爲尊,那一手好文章如今正好用來爲諸位黃紫公卿歌功頌德,這個時候他更爲如此閉門自居。

後來越來越頻繁,直到不知道哪一天開始次數又開始越來越少,如今他晉心安幾乎不會獨自於聖賢書相伴,今日如此,不知道是同情那個藩王世子,還是同情他自己。

這幾日會試閱卷還在繼續,當然也陸續發現有不錯的才子文章,其中唯一能媲美楊荀二人的還有一位江南的士子。

對方叫唐寅,在江南早已聲名鵲起,然後真正讓玉陵衆人有所耳聞的並不是對方的文章,而是對方的畫。

這唐寅的畫承繼古人之大成,然後狂放不羈筆法自成一脈,和之前古人的畫作完全不同,這樣的畫流入市井巷弄之後因爲特殊而忽然走紅,於是唐寅也跟着迅速出名。

有趣的是他的文章和他的畫作一樣,文章構思和脈絡全都無跡可尋,就像是一縷狂放不羈的野草隨風飄蕩,落於哪裡便在哪裡生根。這倒也還好,真正讓衆人認爲他的文章足矣媲美楊荀二人的原因另有其它。

對方的文章在幾人看完之後畫面感太過沖份,無論是經史還是策論,整體讀來就像是一副經典畫作。閱卷這幾人雖然都是飽讀詩書見慣種種文章但是卻第一次見到這種文辭,完全是一種新的文體出現。

當讀到唐寅的詩之後他們這一認知更爲強烈,詩中有畫,畫中似乎有詩,繼往開來自成一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的人未來在文壇成就無人能說的清楚。

當然有人曾反對說是唐寅此人的文辭太過狂放不羈恐怕此人也是如此,怕不能入朝爲官,但是最終被柳青林否定。

按照柳青林的說法,年少輕狂誰又沒有過,因爲這個原因就將一位才子拒之門外實在是太過偏頗。

柳青林還特別強調,他們的科舉雖然主要是爲朝廷選拔官場人才,但是卻不僅僅如此。狂放不羈可以在官場磨練磨練看看,實在不行還能爲天淵國的文脈辦學添磚加瓦,可以來翰林院,可以去國子監,都不妨事。

最後柳青林笑着開口:“像我和孫老頭這種脾氣都在翰林院待了十來年,難不成他還能比我倆更橫?”這話一說出口不由引來幾人的大笑和翰林院孫東陽的白眼。

不過孫東陽並未否定柳青林的說法。在他看來,他對新朝科舉最爲滿意也是最爲得意的就是這一點。

不同於舊朝與其它諸國,天淵的科舉不是扼殺天下士子風流,不是獨尊一家之言。天淵的科舉是要天下桃李盡入天淵,是要百家爭鳴各有千秋的。

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前除了經史策論之外還有詩詞作爲參考,不過詩詞一向是參考而已,可即便是如此他們還是發現了一些驚喜。

除了楊文鋒的真切自然與荀攸的厚重滄桑不必多說之外,玉陵曹子安,宋祁以及唐寅三人的詩都做的格外出衆,甚至於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楊荀二人,如此一來又陸續有人入榜,零零總總下來他們幾人也終於擬定了榜單。

這屆榜單相較於以往人數最多,文辭格調也最爲複雜活絡,拿着手中的榜單孫東陽不由有些感嘆,他手中這榜上之人用不了多久就會流傳於玉陵街頭巷尾,而其中幾人幾乎可以預見,不僅僅是玉陵,整個天淵都會流傳着他們的名字。

一朝聞名天下驚,只是最後能有幾人保持着這份出衆,他孫東陽不知道,但是他卻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不是因爲這天淵有他孫東陽,柳青林,徐博溫等人,而是有這些源源不斷的年輕人,生生不息活力永駐。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奪魁,兩人古怪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十五章 經史文章筆落驚風雨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十章 世人於我如鏡花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縱虎便殺虎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屬,南楚之南第四章 嬉笑胡鬧風起時第二百零七章  路見山村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楊府楊文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頤的傳承第一百五十六章 仙人不敢胡鬧第三章 往事如煙欲登樓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楊文鋒第六十八章 各自歸位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間齊齊登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頤的傳承第一百四十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脫的是心第三十八章 要挾第一百一十一章 楊家有子露崢嶸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八十五章 真人攔聖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十一章 府依舊,人依舊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四十六章 往昔流年似雲煙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攜帶世界攔路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九十三章 科舉之中有人閒庭信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一百七十章 戰國舊事(三)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勢第四十九章 就是有銀子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一百四十六章 往昔流年似雲煙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七十九章 不知是否天上來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殺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領其職第七十四章 一點見芒破陣第一百四十七章 唯有良知爲約第一百一十章 一張卷子引起的轟動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爲生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勞第一百七十九章 攔路之人是楊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三十章 出塔不可同日而論第一百二十章 問道第一百零二章 師兄弟相逢於書本之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爲生存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壓仙人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問心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四章 嬉笑胡鬧風起時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三十五章 願持你所持之劍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人奪魁,兩人古怪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十五章 經史文章筆落驚風雨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十章 世人於我如鏡花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縱虎便殺虎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屬,南楚之南第四章 嬉笑胡鬧風起時第二百零七章  路見山村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楊府楊文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頤的傳承第一百五十六章 仙人不敢胡鬧第三章 往事如煙欲登樓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楊文鋒第六十八章 各自歸位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上人間齊齊登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頤的傳承第一百四十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木刀少年的往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對三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脫的是心第三十八章 要挾第一百一十一章 楊家有子露崢嶸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八十五章 真人攔聖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十一章 府依舊,人依舊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四十六章 往昔流年似雲煙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攜帶世界攔路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九十三章 科舉之中有人閒庭信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一百七十章 戰國舊事(三)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勢第四十九章 就是有銀子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一百四十六章 往昔流年似雲煙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七十九章 不知是否天上來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殺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領其職第七十四章 一點見芒破陣第一百四十七章 唯有良知爲約第一百一十章 一張卷子引起的轟動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爲生存第一百三十三章 相看兩相厭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勞第一百七十九章 攔路之人是楊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三十章 出塔不可同日而論第一百二十章 問道第一百零二章 師兄弟相逢於書本之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些事記在了心裡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爲生存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壓仙人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滿城揚我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十三章 陽謀,亢龍有悔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問心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四章 嬉笑胡鬧風起時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第三十五章 願持你所持之劍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