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

自楊文鋒揚名之後整個玉陵城關於他的留言就沒有停息過,加之這幾日翰林院士劉彥和那幾位年輕翹楚的推波助瀾使這股風波愈演愈烈,但無論外界如何楊文鋒始終不曾理會。

這幾日他致力於完善他的武道將之前所走的路推翻重來,雖然已經將全身的氣力融入血肉之中但是這條路卻僅僅是開始,這是屬於他的武道,也只能由他一個人獨自走下去。

無數次的嘗試和改變之後此刻他的武道已然面臨一個關隘,他需要一個契機去突破,這個契機他不明白是什麼只能等待。另外最爲重要的是接下來的路如何去走,既然他不想走大多數人修道的那條捷徑他就必須自己開拓出另外一條。

既然他不想養氣於體內就只能想辦法將那些天地元氣以另外一種方式融合於他的武道,他的想法本身是將那些元氣不斷融入血肉強化己身,但是如今他還未踏入感知一境,無法感受吸納元氣。

另外,就算是他踏入感知一境這條路也不見得能走得通,畢竟這是一條誰也沒有走過的路。

既然決定了要在武道上走出一個天下第一來那麼按照老路來走又如何能超越那些早已深諳此道的老不死們?如果無法超越他們,如果無法做到天下第一那麼這武道對於楊文鋒來說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最終在妥善理清自己的狀態之後楊文鋒現在最爲重要的便是突破立基踏入感知,只有踏入感知他的武道纔算真正開始起步,而這個突破的契機可能是心境也可能是其它,此刻他着急也無用。

這段時間閒來無事之時楊文鋒也曾關注過一些人和事,除了那亡國公主之外還有先前那紈絝愛馬的巡防營統領的兒子,只是兩者都沒有什麼動靜。

另外還令他分神的就是那所謂的“才學交流。”劉彥號稱是翰林院最恪守聖人禮制的院士,但是看其出身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劉彥出身於江北淮安,和當朝禮部尚書是同鄉,而禮部尚書是太子一方的勢力,這樣一來對方發難於楊文鋒就情有可原了。

看這劉彥的一些著書對方確實博學而通理,除此之外那些聯名的翹楚有那麼幾個人也絕非泛泛之輩,但是僅僅憑藉他們就想要將楊文鋒壓死那也太過想當然。

讀書明理,翻書看書都不過是自己的一番心路歷程,心中有道持之以道,皆一往無前矣。

我輩讀書人,若是連自己的道理都不敢堅持下去,若是沒有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所讀所明的道理也都不過是別人嗟來之食。

對方定了地點是“六裡亭”,這六裡亭在玉陵也算是一處聞名之地。當年天淵立國尚儒,這六裡亭便是當年武皇所建,之後天淵各地都有六裡亭,爲的就是代表儒家的“六德。”

這一日楊文鋒按時赴約,本來赴約之前是有楊府暗中佈置的高手護衛但是卻被楊文鋒制止,就像之前他想引蛇出洞一般。

這些時日的修行楊文鋒隱約感覺到那個他突破的契機必須將他置於一種真正的死地或許纔可能會有機會,這種機會幾乎可以說是拿他楊文鋒的命去換,他不得不換。

這便是楊文鋒的性格,他若是執意於某件事必然要將他執着的事辦到完美,上輩子讀書如此,這輩子修道亦如此。

他如今必須面對那些強於他數倍的敵手,若是可以對敵而活便多一分突破的機會,他寧可拿命去換那個機會也不甘心停滯不前。

六裡亭顧名思義,六裡之內有六亭相連,六亭之內有曲徑想通。楊文鋒入第一亭的時候等待他的是一名年輕公子,這名年輕公子於亭內獨自讀書飲茶,自有一番風雨巍然不動的氣勢。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若你也是讀書人,當通曉聖人之禮,我所觀所讀你可曾讀過?”年輕公子將手中的那捲書置於石桌之上,那分明是《禮記》中的修身篇。

“聖人云,修身治國平天下,你連修身都做不到,又何曾會通曉聖人之禮,又何曾能有真才實學?”對方咄咄逼人步步緊逼,楊文鋒還未開口對方便已經攻心。

聽到對方的話楊文鋒灑然一笑:“真是愚蠢,你口口聲聲聖人如何如何,我又未說我想做聖人,也未曾想過追尋什麼聖人之道,你聒噪這些作甚?”

楊文鋒一句話便讓那公子頓時面臨訝異之色。事實上他和那華飛,宋祈兩人也有些交情,來這裡之前他已經相信那詩賦確實是對方所作,本來按照他的理解對方既然身負才氣必然和他一樣都是儒學之人,但是卻想到這全然是他的一廂情願。

“還有,我看你也沒必要讀什麼《禮記》了,修身治國平天下和身負才學又有什麼關係?我就算是醉生夢死但我就是才氣勝於你,你若是不服也可學我醉生夢死啊!”楊文鋒很不懷好意地盯着對方。

這幫人想要在儒家道義上羞辱折損楊文鋒這點小心思楊文鋒又如何看不出來?從對方選這六裡亭就足矣說明問題。但是他們這一套對別的讀書人來說有用,但是對於楊文鋒來說卻無關痛癢。

他敬佩於那些高風亮節恪守道義的儒家風範,也讀過無數的儒家經典,但是他卻並不是那些儒學的狂熱追隨者。儒家那些看的比性命都重要的那些東西在他這裡不過是無數過往美景,能得到算幸運,若是得不到他也不會去強求。

如此,這些飽讀儒學的大儒和才子那些手段對於他楊文鋒來說都將是鏡花水月,他來之前便已然立於不敗之地。

“我從未見過你這樣厚顏無恥之人,難道這些聖人之禮在你這裡全然不重要嗎?若是如此你還算什麼人?”對方氣急敗壞,原本氣定神閒的樣子早已不復存在。

“迂腐不堪,聖人就不是人?不遵從他們所說的禮制就不是人?若是有一聖人說人應和狗同食同寢你也照做?還有,修身尊禮,你可看到邊關那些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窮苦百姓他們生活的多麼卑微骯髒?他們的生命中只有活下去二字哪裡有你所謂的禮,或許他們在你眼中也不算是人吧!”楊文鋒一連問了對方几個問題,這樣一來這儒生頓時面紅耳赤隨後張了張嘴像是想要反駁些什麼。

“你信不信,今日你再說一句我便給你一劍,聖人不是講究捨生而取義?今日我就讓你名動玉陵,成全你捨身頑抗我這紈絝子弟的大義,你敢不敢再多說一句?”楊文鋒很瀟灑的將背後負着的那柄無塵連鞘拍在對方的肩頭,他嘴角含笑的盯着對方眼中卻說不出的冷漠。

手中的無塵稍稍用力便將令對方彎腰屈膝,楊文鋒手中的力道並未停下,生生將對方壓的跪倒在地上不能起身。

地上狼狽不堪的男子渾身冷汗直流,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樣胡鬧而膽大包天的一個人,原本他覺得靠言辭和道義便能讓對方無地自容但是卻沒想到無地自容的是他自己。甚至他覺得今天便是被對方折辱但是隻要抵擋了對方便是一樁美談。

可惜,可惜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以爲而已。當失去性命的恐懼和威脅來臨之時他才曉得以往通曉的所有大義在此刻都化爲一背冷汗,此刻他不由渾身顫抖連一個字都不敢多說。

“放心,殺你這種人。會髒了我這好劍!”看到跪地渾身抖若篩糠的年輕人楊文鋒輕蔑一笑而後負劍轉身,他離開亭子走向另外一亭。

一亭連一亭,亭亭皆有人攔路。可惜,可惜無論是那些年輕儒士還是翰林院中的翹楚所針對楊文鋒的無非就是儒家那些君子六德還有什麼道德大義之類的東西,而這些在楊文鋒這裡絲毫沒起半分作用。

比言辭鋒利楊文鋒自然不會差於他們,何況楊文鋒還有一股子蠻不講理和一劍了之的昏招,這樣一來這些攔路人對其都是一副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

一路走來很輕鬆,每亭不過盞茶功夫便已結束,最終楊文鋒走到了這六裡亭的最後一亭。

這次亭中是一中年儒士,這中年儒士盤腿坐於亭前,男子身前鋪了一張雪白宣紙和兩枝狼毫兩方墨硯。

“敢問公子,這一路所走可有道否?”中年儒士正襟危坐出聲便滿是正氣。

“不論有無道否都是要走下去的,敢問先生,如今人人言中有道,腳下可有道否?”楊文鋒眯眼看了看這擋道於前的中年儒士反問一句,對方顯然不是那翰林院的劉彥,但是看其風采也非凡夫。

“人人言道便至少眼中有道,可喜亦可贊,”對方氣定神閒朗聲開口。

“人人言道,人人卻無道,可悲亦可嘆,”楊文鋒向前邁了一大步,幾乎便要踏在那中年

儒士身前的雪白宣紙之上。

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之後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人文章難分高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脈氣運爲一斗第九章 不知朝中風雲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楊府楊文鋒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攜帶世界攔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煩憂第一百三十章 有人惱羞成怒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壓仙人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問心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九十章 天地正氣流於朝堂第一百四十章 陳年舊事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零三章 儒聖一脈兩三人第七章 無知是把殺人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十八章 一人破甲三十萬第一百八十八章 掌中法第九十四章 筆下萬千氣象生第七十六章 一撫一刀散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脈道統第七十章 平靜之後再起波瀾第一百零三章 儒聖一脈兩三人第五十一章 一言驚起千層浪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羲頤的傳承(三)第五章 痛之爲痛視至痛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齊上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六十章 各方猜忌第九十二章 千萬人爭相而上的科舉第四十八章 端坐於此,靜候佳音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六十九章 悠悠之口保命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殺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二十六章 一劍斬天龍第一百七十八章 態度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朝聞名天下驚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脫的是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位變局之人第三十二章 一劍便是一品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九十章 天上地下唯我一人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六十六章 感知不感知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五十一章 一言驚起千層浪第一百七十一章 羣臣無力又無奈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六十五章 高手盡出第六十八章 各自歸位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與我無關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縱虎便殺虎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八十二章 與天上地下對弈一局第二十七章 相望淚兩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三十五章 願持你所持之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一百二十章 問道第九十章 天地正氣流於朝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縱橫廟第一百七十三章 困龍昇天的契機第九十五章 經史文章筆落驚風雨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四十八章 端坐於此,靜候佳音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五十六章 一指不知第五十四章 我來不代表輸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脈道統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二百章 人間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國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二百零五章  有人關天門
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之後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人文章難分高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脈氣運爲一斗第九章 不知朝中風雲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楊府楊文鋒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攜帶世界攔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煩憂第一百三十章 有人惱羞成怒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壓仙人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人問心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九十章 天地正氣流於朝堂第一百四十章 陳年舊事第四十二章 山頂風景大好第一百零三章 儒聖一脈兩三人第七章 無知是把殺人刀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十八章 一人破甲三十萬第一百八十八章 掌中法第九十四章 筆下萬千氣象生第七十六章 一撫一刀散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脈道統第七十章 平靜之後再起波瀾第一百零三章 儒聖一脈兩三人第五十一章 一言驚起千層浪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王羲頤的傳承(三)第五章 痛之爲痛視至痛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齊上殿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六十章 各方猜忌第九十二章 千萬人爭相而上的科舉第四十八章 端坐於此,靜候佳音第一百四十八章 與楊家更近一些第六十九章 悠悠之口保命第四十四章 仙人一指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殺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零九章 千篇文章一人驚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八十一章 與天上地下講道理第二十六章 一劍斬天龍第一百七十八章 態度轉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朝聞名天下驚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脫的是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位變局之人第三十二章 一劍便是一品第十四章 楊王扶搖朝天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九十章 天上地下唯我一人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零八章 天上人與人間事第六十六章 感知不感知第二十八章 身化飛仙種子第五十一章 一言驚起千層浪第一百七十一章 羣臣無力又無奈第八十八章 書生入城 少年讀書第六十五章 高手盡出第六十八章 各自歸位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與我無關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不能縱虎便殺虎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八十二章 與天上地下對弈一局第二十七章 相望淚兩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國舊事(二)第三十五章 願持你所持之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一百二十章 問道第九十章 天地正氣流於朝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縱橫廟第一百七十三章 困龍昇天的契機第九十五章 經史文章筆落驚風雨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四十八章 端坐於此,靜候佳音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舊事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五十六章 一指不知第五十四章 我來不代表輸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脈道統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二百章 人間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國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二百零五章  有人關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