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

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

蔡瑁仗劍而立,眼中已經沒了對劉表這個姐夫的尊重,語氣冷冽:“劉景升,你跟蔡氏之間本就是因利而合,如今因利而散,也談不上背叛。”

“蔡氏,不過是選擇了一個更好的合作對象罷了。”

“你能給的,曹司空能給;你不能給的,曹司空也能給。”

劉表緊盯蔡瑁:“你就這麼肯定,曹操不會在得了荊州後,再將你拋棄掉?你以爲曹操就是個良善之輩嗎?”

“背叛舊主而投新主,你以爲曹操能容得下你?”

還未等蔡瑁開口,曹昂卻是搶先道:“景升公,你好歹也是一方豪傑,這種拙劣的離間計就不要再用了。”

“正如蔡叔父之言,你們之間本就是因利而合、因利而散,這世間萬物萬事,皆爲利來,亦爲利往。”

“而曹氏跟蔡氏,亦是因利而合。”

“父親能否容得下蔡氏,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曹昂,能容得下蔡氏,容得下張繡,也容得下張羨。”

“昂亦能給荊州的諸位,一個更好的前程,而這些前程,又恰恰是景升公你給不了的!”

劉表驚駭的看向曹昂,在曹昂身上,劉表彷彿看到了曹操的影子。

而比起曹操而言,曹昂似乎又更坦率?

“不,不是坦率,曹昂跟其父曹操一般,同樣的奸詐。”

“將老夫的質問引申爲離間計,又以此來向荊州諸將展現器量。”

“這羣蠢貨,完全被曹昂給矇騙了!”

“比起曹昂,琦兒除了孝順外,其餘的本事是一個沒學會。”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劉表看向曹昂:“你想如何處置老夫?”

曹昂依舊是一副和煦的微笑:“談處置就見外了。令郎娶了蔡叔父的侄女,巧了,昂也納了蔡叔父的另一個侄女。”

“這樣論,我跟景升公也算是沾親帶故了。”

劉表冷哼一聲,眼神中多了不屑。

曹昂無視了劉表的嘲諷,道:“宗正劉艾,年事已高,父親早有另謀宗室賢才的考慮。”

“原本是屬意青州牧玄德公的,只可惜玄德公要在青州抵擋袁逆,父親也只能無奈放棄。”

“景升公正值壯年,又有海內名望,亦是宗親中少有的俊傑,不如隨昂一起返回許都,出任宗正如何?”

劉表眼中閃過幾絲訝異,隨即又明白了曹昂的用意:“曹子修,你果然跟你父親一樣奸詐,讓老夫出任宗正,朝廷就可以順理成章的任命一個新的荊州牧。”

“只要封鎖消息,統一口徑,那就變成了德珪未曾背叛老夫,曹司空之子助老夫退了張羨之兵。”

曹昂撫掌而笑:“想必景升公也不希望荊州再起動亂吧?久聞景升公仁德愛民,若因今日這小小的私怨而讓荊州萬民陷入戰禍之中,景升公於心何忍呢?”

“陛下年幼,也缺少景升公這樣的漢室俊傑悉心教導。”

“不知昂的提議,景升公可還滿意?”

雖然說是詢問,但曹昂的眼神卻多了幾分不容置喙的狠辣。

劉表若同意,那就皆大歡喜。

若不同意,那等待劉表的就只有死路,還得斷了子嗣。

“老夫不同意又能如何?”劉表冷笑:“若不同意,你必然也能捏造老夫的罪證。曹子修,你就不怕留下老夫,今後會遺留禍患嗎?”

曹昂笑容依舊:“相比殺了景升公引起的荊州動亂以及青州玄德公的仇視,昂以爲,讓景升公擔任宗正,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劉表將身上的佩劍丟下,雙手垂下,以示放棄抵抗。

“曹子修,你不愧是曹司空的兒子,奸詐大膽,富有心計,在名門公子中,恐怕唯有康成公之子才能勝過你了。”劉表的語氣平淡,但言語卻有挑撥之意。

曹昂眼一眯,但很快又恢復常態:“景升公說笑了,昂才疏學淺,豈能比肩康成公之子。”

“蔡叔父,勞煩你親自護送景升公走一趟許都,可不要在荊州文武面前,走漏了消息。”

蔡瑁輕笑:“這關係蔡某的聲名,蔡某又豈會大意?昂公子妙計,蔡某欽佩!”

在曹昂的部署下,劉表和蔡瑁在外人眼中,依舊是和睦相處的姐夫和小舅子。

而蔡瑁假傳劉表的命令,對外公開表示要跟劉表去許都覲見天子。

張羨也隨之退回了長沙。

曹昂擒劉表,知道的人本來就少。

在外人眼中看到的則是:曹昂助蔡瑁破宛城降張繡、張羨反叛、蔡瑁作戰不利、曹昂助劉表擊退張羨、劉表跟蔡瑁去許都覲見天子,僅此而已。

至於死掉的劉琦,劉表雖然心有掛念,但也沒時間多想。

許都。

曹操得到曹昂的戰報,又驚又喜。

本來曹操都採納郭嘉的建議,讓樂進借征討汝南黃巾之名前往汝南了,目的就是去給曹昂善後的。

結果曹昂卻給曹操送來了厚禮。

“不愧是曹家麒麟兒,不僅生擒了劉表,還妥善的處置了劉表。”

“於外人而言,劉表依舊是以荊州牧身份來許都覲見陛下。”

“子修之才,不亞於世間名將了。”

畢竟是自家兒子,又是私底下誇,曹操自然是能猛誇就猛誇。

就差直接說曹昂可以比肩鄭平了。

曹操興致勃勃的將這個好消息給郭嘉分享,郭嘉亦是驚歎曹昂的處事水平。

“雖然讓劉表出任宗正,會遺留後患,但相對於整個荊州的穩定,這後患暫時可以忽略。”

“當務之急,是要遣賢才前往荊州,穩定大局。”

郭嘉靜靜分析。

曹昂雖然生擒了劉表,但曹操要擔的風險也挺大的。

如果不能儘快穩住荊州局勢,曹操今日有多高興,來日就有多痛苦。

“奉孝以爲,誰可出任荊州牧?”曹操凝聲詢問。

郭嘉搖頭:“既然劉表來了許都,荊州就不能再有州牧了,可委任一人出任荊州刺史,然後派遣太守駐守各郡,儘可能的將荊州各郡的權力分散,由朝廷直接統轄各郡。”

曹操斟酌了一陣,道:“若只是荊州刺史,可直接讓子修擔任,至於其餘各郡的太守,卻要仔細考慮。”

另一邊。

山陽人伊籍奉劉表之命,在襄陽靜待劉琦歸來。

時間一久,伊籍就覺察到不對勁。

不論劉琦是否抵達揚州,也該返回襄陽了。

“琦公子怎麼還未返回?”

“奇怪,最近爲何總有人尾隨我?”

覺察到不對勁的伊籍,喬裝出了襄陽城,向揚州而去。

不論劉琦是生是死,伊籍都得去揚州確認。

“伊機伯跑了?”

得知伊籍不在城內的蔡勳,頓時有些心慌。

蔡瑁臨走前,千叮囑萬囑咐,一定要留意伊籍的行蹤,避免伊籍去探查劉琦的蹤跡。

結果伊籍卻忽然消失了!

“該死,立即傳令,封鎖襄陽去揚州的旱路和水路。”

“張貼告示,伊籍偷盜蔡氏珍寶,畏罪潛逃,若見伊籍,格殺勿論。”

若是蔡瑁在,絕不會讓蔡勳如此張貼告示。

蔡勳平日裡驕矜自大,如今劉表又去了許都,曹昂又去安撫張羨去了,目前在這襄陽,蔡勳最大!

自然也變得張狂。

伊籍本來還只是疑惑劉琦爲什麼沒有返回襄陽,如今卻見蔡勳張貼告示緝拿自己,頓時驚駭不已。

“我只是去尋琦公子,蔡勳竟然張貼告示要殺我?”

“怪不得最近總是被監視,必然是蔡勳聽聞使君叮囑我尋找琦公子,所以監視我的行蹤。”

“莫非琦公子已經——”

伊籍忽然有了個不好的猜測。

劉琦一向被蔡氏敵對,蔡勳趁亂殺了劉琦也不是不可能。

“逃!”

伊籍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好在伊籍少年時就跟隨劉表,來荊州已經五年了,對荊州的各處水路旱路都頗爲熟悉。

幾經周折,伊籍逃到了廬江郡。

聽聞劉備正在廬江郡皖城,伊籍連忙來見劉備,詢問劉琦的下落。

“未曾聽聞有人來揚州求援,伊先生,你確定劉琦來了揚州?”劉備被忽然問及劉琦的下落,有些疑惑。

陸康也道:“廬江郡挨着江夏郡,琦公子若要求援,必然會先來皖城,老夫可以確定,劉琦並未來過皖城。”

伊籍見陸康也是這般說,不由顫抖的退後兩步,緊握拳頭:“遭了,琦公子定然被奸人加害了。”

劉備吃了一驚:“伊先生,爲何這般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伊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兩個月前,張羨忽然反叛,大軍直往襄陽。蔡瑁不能敵,叛軍圍了襄陽。於是使君一面遣琦公子往揚州求援,一面又向皖城的曹昂求援。”

“琦公子尚未返回,曹昂就先率兵南下,張羨跟曹昂打了一仗,就撤回了長沙。”

“叛軍撤退後,使君就跟蔡瑁一起前往許都覲見天子,留籍在襄陽等待公子。”

“奇怪的是,籍在襄陽的時候,就一直受到人監視,而籍喬裝出城後,蔡勳就發了告示,詐稱籍偷盜了蔡氏珍寶,畏罪潛逃,若見籍面,格殺勿論。”

劉備疑道:“這蔡旭莫非跟劉琦有仇,爲何非得殺劉琦?”

伊籍點頭,忿忿不平:“琦公子跟蔡氏歷來不和,蔡氏又對劉琮十分寵愛,蔡瑁甚至將侄女也嫁給了劉琮。”

“籍以爲,必然是蔡勳趁着張羨反叛,故意殺了琦公子!”

“可惡!”

劉備沒有多想,輕嘆道:“又是嫡庶長幼的禍事啊。”

而一旁的陸康,卻是蹙眉問道:“伊先生,你剛纔說,張羨跟曹昂打了一仗,就撤回了長沙?”

伊籍點頭:“曹操的兵馬的確驍勇善戰,僅一次就衝散了張羨的軍陣,張羨一路敗退,只能無奈退回長沙。”

陸康冷笑:“張羨能敗蔡瑁,又兵圍襄陽,卻被曹昂一戰擊退,擊退後竟然不思反擊,反而倉皇返回長沙。”

“伊先生,你不覺得你說這話,過於天真了嗎?”

“老夫打了一輩子仗,平了不知多少叛軍,從未見過如此判若兩人的叛軍。”

劉備也反應過來:“贏了蔡瑁,遇上曹昂的兵馬卻一觸即潰?曹操的兵馬,什麼時候這麼精銳了?”

“難道曹昂麾下,皆是曹操的百戰精兵?”

伊籍頓時愣住:“這,籍也不清楚。”

陸康又問:“曹昂如今在何處?”

伊籍如實道:“劉使君跟蔡瑁去許都後,曹昂就在荊南四郡巡視。”

陸康和劉備紛紛變了臉色。

“巡視荊南四郡?曹昂就不怕被張羨給活剮了?”陸康冷哼,拔劍指向伊籍:“伊籍,你來老夫的廬江,到底意欲何爲!”

伊籍呆立當場,不知道陸康爲何憤怒拔劍。

“季寧公,且慢!”劉備攔住了陸康,道:“備觀伊先生乃實誠君子,必然不會有險惡之心。”

“此事蹊蹺,伊先生恐怕也被矇在鼓裡,季寧公,煩請派些機靈的斥候,去荊南四郡打探消息。”

“伊先生,你遠來疲頓,不如先在驛館歇息一晚如何?”

劉備柔和的聲音,讓伊籍暗暗鬆了一口氣,拱手道:“左將軍,陸太守,籍之言,句句屬實,來這皖城也只是爲了打探琦公子的下落,並無他意。”

待伊籍退下,劉備的眼神多了幾分凝重。

陸康亦是凝重:“左將軍,荊州極有可能,易主了!”

劉備點頭:“備亦是這般猜測,如今連伊籍都不知道實情,必然是景升兄身邊人反叛了。”

“季寧公,備得儘快返回青州,將此事告知顯謀。”

劉備本來在曲阿,想到陸康的從孫陸遜在青州,於是又來皖城跟陸康敘舊。

畢竟吳郡陸氏也是揚州名門,多跟陸康敘舊也能增加些情誼。

卻不曾想意外遇到了襄陽而來的伊籍。

陸康點頭:“左將軍但去無妨,揚州的錢糧籌備,老夫及各郡太守,都會盡心竭力的。”

劉備由衷地道:“有勞季寧公了,北伐之事,任重道遠,若無錢糧支撐,備亦難以討伐袁逆。”

“不知季寧公可有書信,備也好捎帶給阿遜?”

陸康搖頭:“書信就不寫了,左將軍可給阿遜帶句話。陸氏的興衰,老夫就託付了。”

求月票啊求月票

(本章完)

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2章 兵不厭詐,一策驚退黃巾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第33章 白水草蓆,鄭平設宴立威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今天沒有第三更,容我花時間調整下後面的劇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
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64章 策馬揮刀,安天下復漢室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必看)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2章 兵不厭詐,一策驚退黃巾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96章 幽州驚變,劉備面臨抉擇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296章 曹操中計,君疑臣則臣死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第33章 白水草蓆,鄭平設宴立威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42章 入平原縣,羣英薈萃之地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今天沒有第三更,容我花時間調整下後面的劇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