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

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

溫縣。

司馬氏。

司馬朗正跟司馬懿對弈論勢。

作爲溫縣最有權勢的世家大族,司馬氏要開口,溫縣都能抖三抖。

別的小家族,都是家族誰誰誰當了什麼大官而自豪。

對於司馬氏而言,哪怕司馬家的人都賦閒在家,這河內郡的大小官吏,也沒人敢在溫縣司馬氏面前賣弄官威。

這便是世家大族的底蘊。

“方今局勢動盪,司馬氏理當明哲保身,以讀書養望爲主,切勿輕易踏足各方勢力之爭。”

“若有勢力征闢兄長,兄長切記,只可裝病,不可出仕。”

雖然排行老二,但司馬懿的眼光見識,並不弱於兄長司馬朗。

司馬朗鄭重點頭:“若非二弟前番提醒,爲兄必然會接受曹操的徵辟,此刻估計已經陷入了許都的權鬥漩渦之中。”

“只可惜,二弟有經世之才,卻只能韜光養晦,在這溫縣埋沒了才華。”

司馬懿冷笑:“善獵者,必藏蹤逆行,一擊致命,在這之前,不可與虎豹豺狼相爭。只待這些兇惡之獸自相殘殺,重傷垂死之時,再忽然出現,便可獲得最大的利益。”

“觀勢如經商,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利。”

司馬朗撫掌而贊:“二弟所言甚是。虎豹豺狼之間的爭鬥,司馬氏又何必去攪合,只等他們都傷了敗了,再去補上一刀,則無人能撼動司馬氏。”

“二弟能觀大勢,可知這天下大勢,誰能主宰沉浮?”

司馬懿捻子而道:“如今靈帝二子皆亡,曹操已經無法再挾天子以令天下,雖說曹操尚有兵將,但沒了天子的曹操,形同廢物,已經失去了角逐天下的資格了。”

“天下大勢,南北二分,北有袁紹主宰,南由劉備職掌,若懿預料不差,劉備必將被推舉爲新的帝王,繼承漢統,於袁紹決戰。”

“劉備勝,則可如光武帝一般,掃清寰宇,中興大漢;袁紹勝,則可如高祖一般,滅諸王而立新朝。”

司馬朗微微吃驚:“二弟竟認爲,劉備有光武之姿?”

司馬懿輕笑搖頭:“劉備有沒有光武之姿不重要,而是劉備的麾下,有如雲臺諸將一般的人物,想讓劉備走光武帝的路。”

“只可惜,其主導者雖然有元侯(鄧禹)之才,但也僅限於此了。”

“即便劉備如光武帝一般中興大漢,也不過是讓大漢繼續苟延殘喘。”

“待劉備逝去,其子年幼,既無征戰之功,也無亂世磨礪之苦,即便當了皇帝,也只是權臣手中的棋子罷了。”

“最多五十年,天下該亂依舊會亂,只有我等世族,纔是真正能長存不衰的。”

“屆時,以司馬氏的底蘊,即便是皇帝,也得好言拉攏。”

司馬懿語氣平淡,卻如看透世間道理一般。

中興大漢又如何?

這天下,還不是得靠如司馬氏一般的世家才能安穩?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皇帝也不過是權臣的傀儡罷了。

或許劉備能勵精圖治,但劉備的兒子呢?能鎮得住這天下嗎?

司馬懿暗暗冷笑。

司馬氏不出仕,是因爲現在活躍的人物如劉備袁紹曹操,都是當世梟雄,如鄭平荀彧許攸等人亦是當世人傑。

可這些人,終究會因爲時間而衰老、死亡。

當老一輩的梟雄人傑都亡了,便是司馬氏真正出仕的時候。

“可悲啊,縱然你們能在亂世揚名,可這盛世,依舊需要我等世族。”

“懿尚年幼,而你們已經老了。”

“天下,是我等世族的天下。”

司馬懿的雙眸中閃過睿智和狡黠,作爲司馬氏年輕一輩最傑出的俊傑,司馬懿謙遜的同時亦是自傲非常。

亦或者,這根本不是謙遜,只是單純的看不起旁人的格局。

正商議間。

小僕來報:“大公子,二公子,門外有一年輕小將,率了千餘騎兵,說是要來司馬氏借糧。”

司馬朗有些不耐煩:“這等小事也需要稟報?給點糧草打發了就行了。”

存於亂世,又有錢糧,司馬氏不是第一次被借糧了。

小僕有些畏懼的看向司馬朗:“大公子,那小將,開口就要二十萬石!”

“二十萬石?”司馬朗愕然起身,語氣憤怒:“他怎麼不去搶!”

雖說司馬氏富有錢糧,但一次性給出二十萬石,也是不可能的。

小僕弱弱的道:“那小將說,若不給,他就明搶。”

“欺人太甚!那小將是誰人麾下?”司馬朗瞬間怒了,在這河內郡,還沒哪個官吏麾下的兵將敢如此小覷司馬氏。

小僕搖頭:“小人不知,只知那小將姓孫。”

“孫?”司馬朗蹙眉:“河內郡有姓孫的將軍嗎?”

司馬懿斬釘截鐵道:“兄長,來的不是河內郡的將軍。二十萬石糧雖然多,司馬氏也不是給不起。就應他的要求吧。”

司馬朗吃驚道:“二弟,那可是二十萬石!不是二萬石!”

司馬懿輕笑:“那又如何呢?對方擺明了是來找司馬氏麻煩的,若不給糧,必然給對方動武的藉口。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今日給出去的,來日能十倍拿回來。”

“淮陰侯尚且能受胯下之辱,司馬氏傳承多年,難道還不如淮陰侯看得明白?”

司馬朗陰沉着臉,最終同意了司馬懿的提議,對小僕道:“那就給他二十萬石糧,讓運糧的盯緊點了,本公子要知道,是誰敢來尋司馬氏的不快。”

然而小僕去後不久,又返回來了:“大公子,那姓孫的改主意了,說司馬氏連待客之禮都沒有,讓,讓,讓諸位公子都去作陪。”

“還說,若是少了一位,就滅了司馬氏全族。”

司馬朗握緊了拳頭:“竟敢如此囂狂!”

見司馬朗動怒,司馬懿再次攔住司馬朗,語氣多了疑惑:“奇怪,司馬氏不曾與人結大仇,這姓孫的武將,怎會如此咄咄逼人?”

“兄長,我等還是先見了這位姓孫的武將再議。”

司馬朗想了想,也覺得奇怪。

畢竟司馬氏最近幾年都在韜光養晦,很少將手伸到河內郡外。

兩兄弟來到府外,卻見一身材魁梧如獅虎一般的小將,持槍策馬而立,正是孫策。

還未等司馬朗和司馬懿開口問禮,小將就已經喝道:“都說司馬防有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怎麼就兩個?瞧不起本將嗎?”

司馬朗強忍怒氣,拱手道:“將軍,朗弟年幼,還在學禮的年齡,若是冒然出來,恐怕丟了禮數。”

孫策冷哼:“誰家的稚童沒玩過泥?本將豈會跟稚童一般計較?不肯出來,便是最大的無禮!”

這下,連司馬懿都有些忍不住怒火了。

玩泥?

司馬防的兒子,竟然被人跟泥腿子的兒子相提並論?

這是在打司馬氏的臉!

“來者不善啊!”司馬懿拉住司馬防的衣袖:“兄長,且忍片刻。”

不多時。

司馬防的其餘六個兒子也跟着出來了。

“跟本將小時候,也沒什麼區別。”孫策掃了一眼,故意問道:“誰是司馬懿?”

司馬懿努力平復內心的情緒,上前拱手:“在下便是,不知將軍有何吩咐?”

孫策眯着眼:“二十萬石糧草,司馬氏真願意給?”

司馬懿不假思索:“既已應諾,自然會給。”

孫策撫掌而笑:“不愧是軍師稱讚的人物,面對本將的羞辱,竟然還能沉穩如此。”

“司馬懿,你來好運了。本將奉軍師之令,徵辟你隨軍聽候,給你半個時辰交代家事,半個時辰後,隨本將去見軍師。”

司馬懿面色大變:“不知將軍口中的軍師,如何稱呼?”

孫策冷笑:“軍師贊你頗有才略,你卻連軍師是誰都猜不出來,本將瞧你也不怎麼厲害。”

猛然間,孫策臉上一變,喝道:“再敢打探機密事,哪怕軍師器重你,本將也會將你斬殺此地!”

錚亮的槍尖,讓司馬懿內心有些發毛:“孫將軍,容懿去交代家事。”

返回內院。

司馬朗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二弟,你真的要去隨軍聽候?司馬氏可以忍,但也不是誰都能羞辱的。”

司馬懿卻是無比的冷靜:“兄長勿急。懿已經猜到那個孫將軍口中的軍師是誰了。”

“誰?”司馬朗雙眸一寒:“敢對司馬氏無禮,便是司馬氏的敵人。”

司馬懿語氣凝重:“左將軍麾下,軍師將軍鄭平!”

司馬朗瞳孔緊縮:“康成公之子鄭平?這怎麼可能?這裡是河內!”

司馬懿輕輕搖頭:“兄長可還記得,高幹前陣子揮軍南下,然後又急匆匆的返回幷州?”

司馬朗點頭:“聽說是黑山軍寇略幷州,高幹不得不返回。”

司馬懿看穿了端倪:“黑山軍可沒這個能耐,能擊破高幹留守在幷州的兵馬。”

司馬朗吃驚道:“二弟的意思,黑山軍寇略幷州,跟鄭平有關?”

司馬懿點頭:“若非如此,這姓孫的將軍又豈會來溫縣?這些騎兵全都白袍銀鎧,極有可能是劉備麾下的騎兵營白袍營,懿若料得不差,此人應該是孫堅的長子孫策!”

“白袍營來到了河內,而劉備也在許都,鄭平率軍南下,也是合乎懿的猜測。”

“只是懿不解,鄭平爲何要讓懿隨軍。”

司馬朗道:“不管那軍師是不是鄭平,二弟都不可去隨軍。”

司馬懿搖頭:“避不開的!懿若隨軍,兄長在溫縣,可要多約束司馬氏的族人,切勿被人殺雞儆猴。”

司馬朗面色再變。

而在另一邊。

鄭平同樣在思考,如何將司馬氏給連根拔起。

若鄭平效力的是曹操,直接就讓孫策將司馬氏給平了,反正曹操的惡名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但鄭平輔佐劉備,行事就不能太明顯,否則有損劉備的名望。

“明的不行,就只能來陰的了。”

“雖說對尚未犯事的人歸責有些不妥,但沒奈何,這私心,讓我容不下溫縣司馬氏的存在啊。”

鄭平起身,眼中已經多了冷冽。

不論如何,司馬氏都要被剷除的。

不過現在不是剷除司馬氏的時機,鄭平需要布計,才能避免司馬氏的覆滅影響了劉備的名望。

“軍師,策幸不辱命!”孫策興致勃勃的返回軍營,然後彙報任務的結果:“二十萬石糧草會陸續送達,司馬懿也隨軍聽候了。”

二十萬石,司馬氏還真捨得啊!

鄭平嘴角微微泛起笑意,讚道:“伯符辛苦了,你親自負責押運,將二十萬石糧草運到許都。記住,若有人問起,就說是河內郡的士民,贈給左將軍的!”

“將司馬懿也帶上,這些話由他這個司馬家的二公子來說,更有信服力。”

“若司馬懿有疑問,就給他透露點消息,就言司馬家有人曾羞辱過本軍師,然而冤家宜解不宜結,讓其好自爲之!”

孫策忿忿道:“軍師,到底是誰羞辱了你啊,不如讓末將去砍了他!什麼冤家宜解不宜結,末將不信這個!”

鄭平胡謅道:“那人自稱司馬昭,跟司馬懿關係匪淺,但極有可能是假名。伯符,我的個人恩怨,不能壞了左將軍大事,你也權且忍耐吧。”

見鄭平不願殺人,孫策也只能怒哼一聲,自去尋司馬懿。

“司馬昭?將軍明鑑,懿以性命擔保,司馬氏絕對沒有司馬昭這個人!”饒是司馬懿奸詐多智,也難以猜到,居然是一個自稱跟自己關係匪淺又自稱司馬昭的司馬氏子弟,曾經羞辱了鄭平,故而引來禍事。

孫策冷哼:“軍師說了,那個司馬昭極有可能是假名,否則本將早就將你們司馬氏全砍了。想證明清白,這次去許都就老老實實的辦事。”

“軍師是想要冤家宜解不宜結,但本將卻不想軍師受辱。”

“若讓本將知道,那個自稱司馬昭的,就是你們兄弟中一人,別怪本將不客氣!”

“司馬懿,你要好自爲之!”

司馬懿冷汗直冒,連連表示會按照孫策的指示行事,但內心已經將自稱司馬昭的人給恨死了:

“該死的司馬昭,若讓懿知道你的真實身份,必將你祖輩三代,挫骨揚灰!”

(本章完)

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30章 魅魔劉備,智驅先登討董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咳咳,新書發了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83章 劉備親至,假途兵指劉岱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93章 驅虎吞狼,劉備高光時刻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69章 上架感言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
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30章 魅魔劉備,智驅先登討董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咳咳,新書發了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92章 反客爲主,劉備凜威漸長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259章 將計就計,荀攸反說荀諶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纔回來,今天沒時間寫了,汗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23章 論策黃巾,君必以民爲本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39章 生擒袁術,鄭平再施詭謀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83章 劉備親至,假途兵指劉岱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93章 驅虎吞狼,劉備高光時刻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227章 呂布勤王,曹操兵戮呂縣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74章 運兵神勢,彼之矛攻彼盾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250章 分兵之計,曹操兵敗回豫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69章 上架感言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