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劉備幵府

劉備的顧慮,那是很有道理的。

這年頭,天下九成的知識、財富,都掌握在士族的手中,查舉這些制度,在讓士族佔了最大便宜的同時,讓他們其實也還是要點臉的,所以在舉薦的時候,除了大多數時候舉薦的是自己人之外,很多時候還是留了通道給寒門、豪強甚至是良家子的。

倒是後來的九品中正的制度,就好像絕戶網一樣,把所有的好處都吃幹撈盡,什麼都沒有給其他人留--所以也真不怪後來五胡亂華的時候,王猛這樣的漢族文人會去給胡人苻堅出謀劃策,因爲在兩晉那種門閥制度下,他這種出身貧寒的人,是一點機會都不會有的。

而現在,如果在選拔人才情況下,和士族習慣的方式相違背,往往就會帶來很多的壞處。

歷史上在將來,曹操頒發求賢令,表示不管你的出身德行,只要有才能,都可以得到重任,那還是在他統一了北方,權威近乎一言九鼎的情況下,可是卻依舊遭到了無數的反對。

甚至導致了魏國兩大集團--河東士族集團和兗豫軍事集團之間的對抗,最終形成了司馬氏代曹的局面,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爲這道求賢令,讓士族們感覺到了危機,所以哪怕是後來曹丕選擇了九品中正制,給予士族空前絕後的壟斷特權,最終曹魏政權還是被士族推翻了。

這就是動了士族本質利益的後果。

劉備當然不知道後世的情況,然而他卻本能地知道,如果不管其他的,只看才能求賢的話,那麼士族們會不滿,而強調德行,讓各地舉薦的話,那和之前,又有什麼區別呢?

“少使君說,求賢令的詞彙,可以用得委婉一點,比如徵辟三州的名士進下邳,如自認德行才能都上佳的,也可以自行前來,在下邳修建招賢館一座,對這些自薦的人才,進行定時考覈,這樣不會影響到士族的利益,只是多一個用人的渠道而已。值此亂世,士族未必願意出來做官,畢竟做官是有危險的!在表面上不動他們利益的情況下,就好得多了。”太史慈道。

劉備點點頭:“如此甚好。接下來,我會宣佈接到朝廷的任命,然後開府,給

諸位也都安排好的官職,以免帶兵理政,名不正言不順。”

太史慈和張飛自然不會對此有什麼意見,雖然他們未必在乎自身的富貴,可是這代表了劉備對他們的看重!

如果自己跟在身邊最久的老部下都不給高官厚祿的話,那麼其他人憑什麼來投奔你?

再說現在劉備的權力已經很大了,手下的官職很多,真不夠分的。

接下來,下邳城就開始準備了。

對外,劉備只說王易關羽等人別有任務,無法趕回來,可是對他們的任命,卻是不會少的。

對於劉備即將接受朝廷任命這個結果,徐州上下都很高興,雖然劉使君升官了,對徐州老百姓沒太大的影響,可是不管怎麼說,劉使君升官了,還管三個州,咱們徐州不就成了三個州里最牛的那個了嗎?

而下邳城,也就成這三個州里最重要的地方了!

所以消息傳出來之後,下邳城內那是張燈結綵,反正徐州民間富庶,下邳城又是沒受到什麼戰爭波及的,當時就變得很熱鬧了起來。

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劉備在下邳城內,無數百姓的見證下,領了聖旨,然後宣佈開府。

而劉備的府邸,也從之前的鎮東將軍府,變成了現在的左將軍府。

按照東漢官制,開府之後,就可以任命下屬了,這些官職和朝廷互不干涉,卻相互彌補,放在劉備這邊,就是他任命的官職,就等同了有朝廷任命的效力,可以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名正言順地行使劉備賦予的權力。

而對於劉備來說,這些官職,他不可能一口氣全部都封出去,開府之後,官職就開始內外有別,級別重要,職務同樣重要。

正式開府之後,劉備就開始給自己的手下們封官了。

陳登正式接任廣陵太守,兼將軍府參軍,秩六百石。

簡雍爲東曹掾,統管人事,秩六百石。

糜竺爲西曹掾,統管庶務,秩六百石。

孫乾爲從事中郎,負責外交,秩六百石。

糜方爲倉曹掾,負責糧米入倉,秩四百石。

這是現在還在徐州的文官的封賞,其他的位置不是沒有,劉備特意空着,畢竟他手下現在能用的人才確實不多。

各地的太守縣令什麼的,都是屬於朝廷的官職,沒有特別好的其他選擇的話,劉備倒也不想隨意的動他們,反正現在各地太守縣令的權力已經被壓縮到極限了,也就能管管當地的治安什麼的,軍隊屯糧這些權力,全部都被收到劉備手上來了。

而現在沒有出現的其他人,也都各有封賞。

在東漢的時候,中郎將、校尉這些都是非常高的官職,中郎將和校尉基本上都是秩比兩千石,是僅次三公九卿這種朝廷重臣的大官,可是亂世起之後,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中郎將和校尉都淪落成低級武官了,也就比軍司馬曲長屯長這些要高一些,不如雜號將軍,只不過劉備這個左將軍,能封的軍職,最高的也無非就是這些中郎將和校尉了。

不過對自己的部下將領,劉備倒是比較大方的。

關羽,左中郎將;張飛,右中郎將,都是秩千石。

太史慈,虎賁中郎將,秩千石。

這也是現在劉備手下掌軍的武將中,最高地位的三人了,不過以他們的功勞和地位,這也正常,關羽張飛跟隨劉備最久,太史慈晚一點卻地位超然。

新加入的徐晃升級成爲羽林中郎將,徐盛是校尉,僅次於四位中郎將,而陳到周倉裴元紹劉闢龔都這五人,則是軍司馬,也算是躋身了劉備軍的中層將領之中。

這些人的官職,都好安排,哪怕像周倉他們這些才加入的前黃巾頭領,畢竟他們是帶兵來投的,也都算是不小的功勞,又是在軍中,直接升成軍司馬就很正常了。

然而徐庶的安排,卻讓劉備有些頭疼。

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16章交織第616章投靠第100章初次殺人第232章大島第68章他們沒有明天第240章三代之治第213章英雄下第102章土雞瓦犬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28章當然要管飯第198章分兵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135章追逐第180章爭奪第224章長沙三傑第605章最重要的一點第366章確實很冒險第573章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種念頭第84章在下王易第557章非常痛苦的第30章腦補過多徐元直第332章皇上您這是坑人啊第106章嚴白虎的怒火第15章誰的命第245章鹿門學子第101章自信的喬蕤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252章劉表與諸葛亮第569章怎麼回去交代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19章和平與戰爭第73章再難也要辦第210章雄兵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455章有些感動了第121章準備收網第282章劉表授權第441章心生嚮往第600章做準備了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512章叛變第492章不夠盡興第28章當然要管飯第157章平手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157章平手第396章喉部一涼第136章不想當猛將啊第60章今晚破城第137章成爲歷史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464章根本差別第574章來者不拒第508章熱血沸騰第155章腦子進水第689章不是一件好事第352章憋壞了的關羽第178章牽制第258章聯盟第471章志在必得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207章準備第215章不好說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323章揭幕第11章勾引徐晃第438章許多人樂於看到的事情第321章軍校第41章門閥第629章越來越不耐煩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433章食慾大漲第37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4章給我笑一個第389章局勢第596章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309章郭圖設謀第538章堅韌不拔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101章自信的喬蕤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482章要定了第628章順風順水第485章樂不思蜀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483章授受不親第74章送上門來別放過第418章王易凱旋而歸第701章大難不死了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650章發揮作用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
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16章交織第616章投靠第100章初次殺人第232章大島第68章他們沒有明天第240章三代之治第213章英雄下第102章土雞瓦犬第78章肅清淮南這個呢?第28章當然要管飯第198章分兵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135章追逐第180章爭奪第224章長沙三傑第605章最重要的一點第366章確實很冒險第573章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種念頭第84章在下王易第557章非常痛苦的第30章腦補過多徐元直第332章皇上您這是坑人啊第106章嚴白虎的怒火第15章誰的命第245章鹿門學子第101章自信的喬蕤第16章生子當如劉明世第252章劉表與諸葛亮第569章怎麼回去交代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19章和平與戰爭第73章再難也要辦第210章雄兵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455章有些感動了第121章準備收網第282章劉表授權第441章心生嚮往第600章做準備了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512章叛變第492章不夠盡興第28章當然要管飯第157章平手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633章精準度和力度更好第157章平手第396章喉部一涼第136章不想當猛將啊第60章今晚破城第137章成爲歷史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464章根本差別第574章來者不拒第508章熱血沸騰第155章腦子進水第689章不是一件好事第352章憋壞了的關羽第178章牽制第258章聯盟第471章志在必得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207章準備第215章不好說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323章揭幕第11章勾引徐晃第438章許多人樂於看到的事情第321章軍校第41章門閥第629章越來越不耐煩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433章食慾大漲第37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4章給我笑一個第389章局勢第596章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309章郭圖設謀第538章堅韌不拔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101章自信的喬蕤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482章要定了第628章順風順水第485章樂不思蜀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483章授受不親第74章送上門來別放過第418章王易凱旋而歸第701章大難不死了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650章發揮作用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