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揭幕

建安十年,春暖花開之時。

袁紹在鄴城登高臺,拜祭天地,誓師出征,天下震驚。

雖然大家已經做好準備了,可是真正這事開始發生的時候,依舊有很多人不知所措。

шшш● ttkan● c ○

袁紹起六十五萬大軍,以清君側的名義,從三個方向進攻曹操的地盤。

而曹操則是以朝廷的名義下旨訓斥袁紹的行爲,然後昭告天下,讓天下諸侯都來勤王。

天下諸侯的反應比較有意思。

最大牌的,也最有影響力的劉備態度曖昧,表示希望大家坐下來,好好地聊一聊,一定是誤會,司空忠心爲國,大將軍更是幾代都對國家忠心耿耿,怎麼可能有矛盾呢?一定是有什麼誤會,大家說開了就好了嘛……

劉璋不作聲。

公孫康則是表示支持大將軍爲天子討得公道--反正他在遼東,到時候就算曹操不滿,他也不太怕。

關中諸將與庸涼則支持曹操,表示要爲朝廷效力。

張魯可能想說話,卻沒人問他,畢竟在天下諸侯中,張魯是個沒身份的人--他漢中太守是自稱的,朝廷沒有給過他權限。

所以天下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你們打你們的,我們不管。

不管是遼東還是庸涼對雙方的支持,都是口頭上的,沒有一點行動。

袁紹誓師之後,浩浩蕩蕩的大軍,開始從鄴城出發。

這是足足四十多萬人的大軍。

一部分去黃河沿岸,牽制住黃河邊曹操麾下的精兵,由鮮于輔等人帶隊。

袁紹則是親率三十萬大軍,進逼官渡。

面對這麼浩浩蕩蕩的人馬,這一路上雖然不能完全算是袁紹的地盤,可是看到這麼多人過來,曹操的部下也是紛紛遁走。

一路從鄴城出發,過蕩陰,過朝歌,輕而易舉地易舉地就到了接近豫州的地盤。

這就是曹操頭疼的地方了,袁紹從冀州打他,他就只能一開始退,抵擋都沒什麼用。

只有黃河沿岸,才能夠一路的依託天險抵擋。

野戰當然是不合適的。

尤其是袁紹七路齊發,其他六路就有三十五萬大軍,牽制了他超過二十萬人,正面三十萬大軍要對付的,就是他的本陣了。

夏侯淵、于禁、曹仁、曹洪、程昱 ……這些能帶兵的大將,都被牽制在外。

曹操只能親自領軍,出征官渡。

要說他出徵的陣容,也算是豪華了,李典樂進曹純曹真曹休許褚等人爲將,郭嘉賈詡荀攸隨軍爲參軍,夏侯惇荀彧鎮守許都。

和歷史上比起來,曹操麾下雖然也是人才濟濟,卻還是少了一些能打的武將。

比如徐晃,比如張遼 ……這些都是大將之才,然而卻已經被王易搶先拿到手上了,士卒沒有歷史上多,名將也沒有歷史上多,更頭疼的就是,他要面對的對手,比歷史上要強大得多。

在曹操進駐官渡之後,壞消息就慢慢地傳來了。

曹仁被鮮于輔牽制,曹洪卻在對抗中吃了田豫不小的虧。

牽招在關中與夏侯淵纏鬥,他在騎兵上的指揮能力極其出色,連夏侯淵都覺得很是頭疼。

淳于瓊聯合袁譚臧霸等人,用許攸之計,連敗昌稀,于禁只能堅守泰山。

倒是程昱設計,讓朱靈吃了一些小虧,不過他部下比朱靈帶的人要少了一些,也不敢逼迫過多。

主戰場之外的戰場,曹操只能勉強地支持,有勝有負。

真正的勝負,要看官渡。

袁紹的大軍,輕鬆地度過地度過了黃河,一直到官渡之前,這才停了下來。

這是從冀州到許都,唯一的要塞。

這一段包括黃河,都不算是天險了,畢竟有一段黃河水淺,隨便搭建浮橋就能夠通過,甚至小股人馬可以直接涉水而過--不然歷史上曹操打官渡之戰,爲什麼不像赤壁之戰那樣,直接依仗河流的天險?

就是因爲黃河可以輕易渡過的地方,太多了啊。

還好曹操對這場大戰,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

官渡的地形險要,容易扼守,更何況曹操還從劉備地盤上用各種方法弄來了不少水泥,加固防線的防禦--不然他也不會無奈的用佃戶去換糧食,當年挖墳墓弄來的那些貴金屬,基本都交給商人去弄水泥了。

而且官渡也就那一段是險要,扼守住之後,大軍不得寸進,在後方曹操則可以保持足夠的機動兵力,不至於打呆仗。

這也是曹操不守黃河的原因--黃河沒長江那麼難過,而且黃河太長,處處都有渡河的口子,要是分兵把守,反而分了自己本來就薄弱的兵力,這種呆仗曹操是不會打的。

所以他只是扼守住了黃河其他的防線,讓袁紹不至於大軍全部都展開攻擊兗州,攻打他的內部。

用官渡抵擋袁紹的大軍,消磨對方的銳氣,然後再尋找破敵的良機。

這就是曹操用的戰術。

袁紹就算兵力再多,他也會受到攻城器械不夠出色的限制,要攻打官渡這樣的要塞,無非就是那些手段,對防守一方來說,還是佔據了很多的優勢的。

袁紹的思路其實也差不多。

雖然攻城困難,可是卻可以將曹操的主力吸引在一起。

官渡贏了,曹操的主力也就沒了,到時候許都,就是他的囊中物。

甚至其他地方的曹操精銳,到時候都是他的--這一仗,歸根結底不是爲了徹底地消滅對方,而是爲了取得勝利,向天下的士族證明,自己纔是值得追隨的對象啊!

表面上看來,雙方動員了接近百萬的正規軍,可是真正的戰場,卻只是在官渡這裡!

袁紹贏,天下的士族都會支持他。

曹操贏,天下的士族同樣也會支持他。

到時候就算散落在各地的曹家宗族和袁家子弟想要繼續抵擋下去,也許身邊的那些士族將領們,就會把他們給綁了。

歸根結底這是他們內部的一種鬥爭,是爲了決出勝負,而不是徹底的消滅對方!

這就是和歷史上官渡之戰不一樣的地方了。

不過雖然不一樣,可是官渡之戰,依舊拉開了帷幕。

第22章汝南的情況第496章切進主題第679章那麼重要第314章早知道第349章喪失信心第331章獻帝的想法第119章唯一的可能性第486章有點莫名其妙第261章騷擾第626章凱旋而歸第637章太鬧心第709章辨認第606章不太妙第558章並不是好惹的第259章世代富貴第140章連奪三城第259章世代富貴第348章好的體系第737章戰局情況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690章倒背如流第629章越來越不耐煩第605章最重要的一點第714章哪裡不一樣第604章一邊走一邊感嘆第129章給你的後路第135章追逐第223章血戰殺出來的名頭第155章腦子進水第334章計劃打亂第223章血戰殺出來的名頭第600章做準備了第618章太開心第469章隱藏的意思第277章諸葛亮第373章積累了無數的經驗第79章肅清淮南這個呢?1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46章御駕親征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33章敗家子第224章長沙三傑第385章牽制住第590章期待和嚮往第238章神速第196章突襲第661章沒有任何行動第182章等着那一天1第94章安排第432章不太行第29章長期任務第89章約定與選擇第193章不能再打了第668章不識時務的結局第465章如此厲害第125章最關鍵的時刻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242章威懾第149章做好準備第35章消息第34章敗家子第134章時代變了第398章大傷元氣第335章不會有變化第556章化險爲夷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385章牽制住第20章和平與戰爭1第148章新的獎勵第617章越快越好第227章攻心爲上第327章東萊的準備第405章打壓第123章不知所措第14章陣前鬥將第227章攻心爲上第529章招攬人才第581章反而還移開了第508章熱血沸騰第401章刺客第270章沒法做主第415章在所不惜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377章謀略第451章正面措施第419章降服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150章重新劃分第53章求賢令有效果1第672章心態完全不一 樣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563章摸不着頭腦第61章雷霆萬鈞第241章拿走的第564章有什麼熱鬧的樣子第316章戰爭的陰雲第49章新一年的開始第370章逐漸穩定第587章像是勝利的味道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
第22章汝南的情況第496章切進主題第679章那麼重要第314章早知道第349章喪失信心第331章獻帝的想法第119章唯一的可能性第486章有點莫名其妙第261章騷擾第626章凱旋而歸第637章太鬧心第709章辨認第606章不太妙第558章並不是好惹的第259章世代富貴第140章連奪三城第259章世代富貴第348章好的體系第737章戰局情況第417章帶着些許的詫異之色第690章倒背如流第629章越來越不耐煩第605章最重要的一點第714章哪裡不一樣第604章一邊走一邊感嘆第129章給你的後路第135章追逐第223章血戰殺出來的名頭第155章腦子進水第334章計劃打亂第223章血戰殺出來的名頭第600章做準備了第618章太開心第469章隱藏的意思第277章諸葛亮第373章積累了無數的經驗第79章肅清淮南這個呢?1第139章分兵進攻第446章御駕親征第475章觀賞的玩物一般第33章敗家子第224章長沙三傑第385章牽制住第590章期待和嚮往第238章神速第196章突襲第661章沒有任何行動第182章等着那一天1第94章安排第432章不太行第29章長期任務第89章約定與選擇第193章不能再打了第668章不識時務的結局第465章如此厲害第125章最關鍵的時刻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242章威懾第149章做好準備第35章消息第34章敗家子第134章時代變了第398章大傷元氣第335章不會有變化第556章化險爲夷第411章 馬不停蹄第385章牽制住第20章和平與戰爭1第148章新的獎勵第617章越快越好第227章攻心爲上第327章東萊的準備第405章打壓第123章不知所措第14章陣前鬥將第227章攻心爲上第529章招攬人才第581章反而還移開了第508章熱血沸騰第401章刺客第270章沒法做主第415章在所不惜第269章先登營的覆滅第377章謀略第451章正面措施第419章降服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150章重新劃分第53章求賢令有效果1第672章心態完全不一 樣第477章什麼都做不到第563章摸不着頭腦第61章雷霆萬鈞第241章拿走的第564章有什麼熱鬧的樣子第316章戰爭的陰雲第49章新一年的開始第370章逐漸穩定第587章像是勝利的味道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