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規劃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掌握了自己的家底,呂鵬不顧勞累.讓吳濤招來山寨裡一羣宿老,準備向他們瞭解現在的農業事情,也宣佈一些事項。

吳濤出去,好一會才招來十個莊稼老把式,也就是現在的所謂農技師,後世能被稱爲磚家的老人。

十個老人戰戰兢兢的進來,給迎出來的呂鵬磕頭,百姓怕官,雖然不知道現在呂鵬是什麼官,但只要是高高在上的,都必須敬畏。

呂鵬一一攙扶起老人,安排了座次之後,還命人上來茶湯點心,這讓老人們更加誠惶誠恐。

呂鵬好言安慰一陣,鄉老們也發現自己的這個主公,寬和厚道,待人和藹可親,也就慢慢放鬆了精神,於是大家開始進入話題。

“諸位鄉老,我們的根據地需要發展,生活水平需要提高,糧食的產量需要提高,但我們這裡不適合小麥播種,只能出產穀子和蕎麥這兩種作物,而這兩種作物產量相當低,不能夠適應我們未來海量的糧食需要,因此我想向諸位詢問一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高產?”

這時候中國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業大國,但是種植的五穀雜糧,卻沒有一個是高產的,所以才很難養活很多的人口,尤其這些莊稼還要看天吃飯,中國北方,是個十年九旱的氣候,所以糧食歉收已經成爲一種常態,現在呂鵬就想改變一下大家的種植模式,至於高產的東西在味道上不可口這個定律,呂鵬已經顧及不上了,爲了將來招攬來的大量人口填飽肚子,必須放棄口味。

鄉老們被問到這個問題,大家就都開始交頭接耳,但是卻怎麼也想不出一個能比穀子還要高產的莊稼。

就在這時候,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小心翼翼的提道:“小老兒倒是想到一個莊家,很是高產,一畝地侍弄好了,都能打上上千斤,如果風雨調和,產量更高。”

呂鵬聞聽,天下竟然有這樣的作物,當時大喜,連忙問這是什麼東西?

這個老人說道:“這東西叫山藥(不是山藥蛋)。”

呂鵬就恍然大悟,這東西的確是高產,而且澱粉還高,山藥在中國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據說還是一個名人將它推廣開來的,這個名人就是大大有名的美女西施,他發現常吃山藥能美容,於是就有了名人效應。

“既然有如此高產的東西,爲什麼大家不耕種它呢?”

這個老者就道出了原因:“這個東西高產是高產,但卻不能作爲主食食用,人吃多了會脹肚,只能喂牲口,而喂牲口的東西,根本就不需要用珍貴的土地來種植,山上野草遍地,割回家餵了也就是了,所以大家就沒有人種這個東西。”

知道了原因,呂鵬卻不這麼認爲,一味的吃山藥的確會脹肚,但是和其他的糧食摻在一起,就可以避免這個現象出現,半糧食半山藥,就可以用一畝地,代替十畝地的產量。而多出來的產量,都可以用它們來餵豬,如此一來可以增加肉食的出產,肉食多了,其實也可以降低糧食的消耗量,一個人一天若是能吃上一兩肉,就可以頂替三兩到四兩的糧食,這樣雙管齊下,就可以讓自己這片谷地有限的土地面積,養活更多的百姓,只要有老百姓,自己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軍隊兵員,如此就等於有了征戰天下的資本,所以呂鵬心中決定,準備在自己的領地裡大面積推廣這個高產作物。

談起糧食,十個鄉老興趣盎然,說到糧食增產上面來,紛紛感嘆,現在大家只能開墾低窪的平地,由於天氣大旱,那些高坡上的土地,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確是無能爲力。

呂鵬就笑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對於山坡上的土地開發的問題,我建議我們在坡地,開始打造梯田,將坡地變成平地,這樣不但能增厚土層,提高蓄水量,而且也能擴大我們土地的面積。”

對於梯田,即便是這些鄉老也是茫然無知,於是紛紛探出腦袋,等待呂鵬講解。於是,呂鵬將梯田的建造辦法,詳細講解了給了在座的諸位聽,大家紛紛叫好叫絕。

但這時候,又一個鄉老提出了關鍵的東西,即便現在土地再好,天旱無雨,也是沒有辦法。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呂鵬準備剽竊後世的經驗,準備利用那些奔騰在谷底的大小河流,打造荷蘭的風車。這個風車好哇,荷蘭就用這個辦法,抽出海水,開闢了大片的國家土地,據後來統計,就是用這種辦法,蘇格蘭硬是將自己的國土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現在這時候的腳踏水車,怎麼能和荷蘭風車相提並論?

於是信心滿滿的道:“諸位在這一點上放心,某倒是有一件神器,打造出來之後,可以不用人力畜力,就可以日夜澆灌土地,山地更是不在話下。”

對於呂鵬有什麼樣的神器,大家都已經不再驚奇,因爲在呂鵬程出不窮的點子上,大家已經習慣了,再加上呂鵬的出身,人家可是神仙的後代,拿出點兒神器來,那不還是正常的再也正常不過了嗎?要不主公怎麼是神仙的後代呢。

《大明督師》不錯的官鬥文,敬請兄弟們指正

</br>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506章 志得意滿曹阿蠻第504章 挖坑埋曹操第671章 對付徐晃第097章 窮苦的州府第689章 羣雄聞風而動第869章 佛心與殺人第100章 升官第034章 洗腦 對小弟洗腦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347章 焚琴煮鶴的主意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598章 家族的野望第430章 穩定軍心民心第885章 大家都是慢性子第237章 對世家的政策第746章 揮師南下第570章 還是三國嗎第742章 徵召聯軍第771章 天下大變第637章 共贏的盟約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687章 全局震動第284章 突然改變第172章 呂鵬的野望第836章 兵發雁門第045章 救援青州第089章 貴客臨門第665章 吐血的周瑜第915章 給孫劉挖坑第578章 難兄難弟第168章 體查民情第407章 戰爭的經濟帳第352章 巨箭暴雨第529章 井陘之戰6第919章 衝入徐州第028章 沒有希望的出征第453章 審配的下場第393章 層層阻擊第377章 文姬歸漢2第969章 揮淚斬馬謖的真原因第944章 戰與不戰第370章 呂鵬和烏延的抉擇第112章 奪門第861章 死戰第520章 衣錦還鄉第968章 誘殲馬謖第222章 戰鬥第376章 文姬歸漢1第538章 何以解民心第534章 穩定第839章 三人的目標第328章 騎兵對決第764章 諸葛亮出馬第433章 攻城第876章 各自的道理第358章 繼承選擇第617章 打呂鵬七寸第179章 預謀反撲第623章 徐庶的理由第519章 外號與玄學第202章 調整策略第271章 獎勵與懲罰第249章 獨佔幽州第064章 黑吃喝到吃幹喝淨第126章 破城第677章 一路向北第582章 金錢與屠刀第359章 田疇現身第608章 少廢話,開打第210章 殺出一個潘鳳第873章 徐晃出擊第403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553章 接待信使第299章 貪腐背後的慘劇第483章 幽州之喜第871章 戰略調整第361章 鼓動再戰第241章 百姓的祈求第784章 摧枯拉朽第545章 徐晃的舉措第275章 鳩佔鵲巢第430章 穩定軍心民心第282章 一種思路第840章 素利的進退之想第811章 呂鵬的仁慈第616章 以利誘之第074章 分道揚鑣第780章 王直再出馬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071章 一刀揚名第173章 溫暖趙雲第085章 納稅的新辦法第393章 層層阻擊第789章 龐統張鬆第652章 組建水師第551章 天堂太遠 惡鄰在旁第660章 聯合艦隊的增援第937章 呂鵬的進攻
第506章 志得意滿曹阿蠻第504章 挖坑埋曹操第671章 對付徐晃第097章 窮苦的州府第689章 羣雄聞風而動第869章 佛心與殺人第100章 升官第034章 洗腦 對小弟洗腦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347章 焚琴煮鶴的主意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598章 家族的野望第430章 穩定軍心民心第885章 大家都是慢性子第237章 對世家的政策第746章 揮師南下第570章 還是三國嗎第742章 徵召聯軍第771章 天下大變第637章 共贏的盟約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687章 全局震動第284章 突然改變第172章 呂鵬的野望第836章 兵發雁門第045章 救援青州第089章 貴客臨門第665章 吐血的周瑜第915章 給孫劉挖坑第578章 難兄難弟第168章 體查民情第407章 戰爭的經濟帳第352章 巨箭暴雨第529章 井陘之戰6第919章 衝入徐州第028章 沒有希望的出征第453章 審配的下場第393章 層層阻擊第377章 文姬歸漢2第969章 揮淚斬馬謖的真原因第944章 戰與不戰第370章 呂鵬和烏延的抉擇第112章 奪門第861章 死戰第520章 衣錦還鄉第968章 誘殲馬謖第222章 戰鬥第376章 文姬歸漢1第538章 何以解民心第534章 穩定第839章 三人的目標第328章 騎兵對決第764章 諸葛亮出馬第433章 攻城第876章 各自的道理第358章 繼承選擇第617章 打呂鵬七寸第179章 預謀反撲第623章 徐庶的理由第519章 外號與玄學第202章 調整策略第271章 獎勵與懲罰第249章 獨佔幽州第064章 黑吃喝到吃幹喝淨第126章 破城第677章 一路向北第582章 金錢與屠刀第359章 田疇現身第608章 少廢話,開打第210章 殺出一個潘鳳第873章 徐晃出擊第403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553章 接待信使第299章 貪腐背後的慘劇第483章 幽州之喜第871章 戰略調整第361章 鼓動再戰第241章 百姓的祈求第784章 摧枯拉朽第545章 徐晃的舉措第275章 鳩佔鵲巢第430章 穩定軍心民心第282章 一種思路第840章 素利的進退之想第811章 呂鵬的仁慈第616章 以利誘之第074章 分道揚鑣第780章 王直再出馬第935章 馬良的良苦用心第071章 一刀揚名第173章 溫暖趙雲第085章 納稅的新辦法第393章 層層阻擊第789章 龐統張鬆第652章 組建水師第551章 天堂太遠 惡鄰在旁第660章 聯合艦隊的增援第937章 呂鵬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