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垂死掙扎(3)

漢初平九年八月初十,劉備軍張飛軍團援軍抵達濡須口,軍力大增,在總兵力上超過董卓軍,聲勢無倆,但康鵬指令董卓軍江南軍團不得動用二線的預備役兵力,繼續堅守不戰,用拖延戰術消耗劉備軍最後一批軍糧,奔騰不息的長江幫了董卓軍的大忙,在無法取得水面優勢的情況下,劉備軍不敢貿然進攻,加上劉備軍寄希望於禰衡能激怒康鵬,讓康鵬命令江南軍團與劉備軍決戰,兩軍便在長江兩岸對峙十餘日,直到禰衡失敗的消息送到劉備手中。

初平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禰衡被康鵬羞走的消息終於送到劉備手中,劉備和諸葛亮大爲懊惱,幸得在同一天,曹操派人快馬送來消息,曹操軍已經於八月十六日傾巢出動,劍頭直指鄴城屏障黎陽,向董卓軍冀州軍團發動全面進攻,有力的牽制了董卓軍的軍力。劉備聞信大喜,立即命令大軍出動,向董卓軍防線發動猛攻。

時逢大雨傾盆,劉備軍四千餘艘戰船藉着大雨掩護,冒險從巢湖搶出,向董卓軍南岸發動強攻,董卓軍沒料到劉備軍敢在風雨正劇之間冒險強攻,措手不及之下,幾處灘頭陣地接連失守,大批劉備軍登上南岸,危急時刻,魯肅與龐統親臨前線督戰,魏延和孫策兩人率軍浴血奮戰,將劉備軍死死壓在灘頭陣地,甘寧、黃蓋和蔡瑁也率領水軍冒險出戰,一場鏖戰下來,董卓軍付出損失兩艘母戰艦和八餘艘大小戰船的代價,將劉備軍水軍擊退,南岸的劉備軍被分割包圍後除了小部分逃回北岸外,餘者被董卓軍全殲。

“我軍消滅和俘虜劉備軍共計六千二一十五人,擊沉戰船四餘艘。”當夜,司馬懿向魯肅等人彙報統計,“但我軍士兵戰死八千六餘人,失蹤兩千八多人,母戰艦漢中號被擊沉,江陵號被敵人包圍後俘虜,其餘戰船損失八一十艘。”

“就算劉備軍也有落水後失蹤的士兵,我軍這次仍然算是輸了,而且首次損失母戰艦,對我軍士氣打擊很大。”魯肅沉重的總結道:“儘管造成我軍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劉備軍是事先沒有警告的冒險突擊,諸葛連弩威力大,我軍尚且沒有剋制連弩的有利武器,劉備軍也擁有母戰艦和五牙戰艦,氣候和風向也是我軍損失過大的原因,但輸了就是輸了,我不會諱敗隱過,我這就向大王請罪。”

“加上我,我也有責任。”龐統也垂頭喪氣地說道:“身爲軍師,沒能預料到敵人的動向,罪過無法推委。”

“大都督,軍師,你們不必過在意。”與垂頭喪氣的魯肅和龐統相反,司馬懿顯得意氣風發,“這一戰我們不但沒有輸,恰好相反,這一戰我們實際上贏了。”

“此話怎講?”龐統狐疑道:“我軍各方面的損失都遠在劉備軍之上,如何能算是?”

“我在長安求時,義父曾經教導過司馬懿,戰爭打的是綜合實力,不能從一戰一陣之勝敗判斷得失。”司馬懿朗聲道:“我軍的士兵雖損失比敵人,但我們的預備役兵力有多少?人口基數有多大?我軍統轄的人口已經超過兩千萬,損失一萬多士兵,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劉備的徐豫兩州總人口僅有十萬,僅有我軍的六分之一還弱,我們就算是二換一也非常划算,戰船也是同理,我軍的戰船總數遠在劉備軍之上,人力物力也遠遠超過劉備軍,二換一,仍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這是打仗,被你說得象做生意一樣。”魯肅啼笑皆非,忍不住教訓司馬懿,但讓魯肅大吃一驚的事,康鵬竟然也抱着和司馬懿相同的看法,對這次戰鬥失利並沒有過斥責,還在給江南軍團的電報上特別加上一句,“孤本錢厚,你們就算換一,孤也不虧。”但康鵬在戰術指揮上就沒有那麼通情達理了,仍然拒絕了魯肅調江南軍團五萬預備役部隊增援前線的請求,並且再強調不得過江決戰,只准死守。

戰鬥失利的董卓軍這邊魯肅和龐統自我檢討,勝利方劉備軍卻更加苦不堪言,儘管了俘虜了一艘母戰艦,但劉備軍的戰船一下損失了十分之一,實際上劉備軍的水上運輸能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許多。劉備軍的鎮軍之寶諸葛連弩的消耗量也非常恐怖,必須在後方製造的箭矢在這一戰中消耗了超過十萬支,而劉備軍遭到董卓軍經濟封鎖後物資稀少,連弩上的毒藥配製的藥材在劉備軍後方都不多了,更別說缺少牲畜必須用人力運輸補給又要浪費多少人力和糧食。還有斬馬刀因爲是全鋼製,每損失一把就少一把,不僅製造困難,而且鋼鐵也嚴重不足了。

“我軍冒險渡江,表面上是大勝。”第二天的劉備軍會議上,劉備沉重的向屬下說道:“可實際上呢,我軍是大敗,損失大了,我軍唯一的收穫,就只是鼓舞了士氣而已。”

“不能再冒險渡江了。”昨天就反對冒險的諸葛亮建議道:“我軍必須讓敵人渡江,與我軍決戰,我軍纔有機會真正取勝。”說這話的時候,諸葛亮眼睛中完全沒有了往日胸有成竹的自信光芒,劉備軍的軍糧最多還能堅持四十天,四十天以內不能打破董卓軍江南大營,奪取董卓軍江南糧倉,那劉備軍可就徹底玩完了。

劉備不說話了,被劉備寄以厚望的禰衡激將康鵬失敗,劉備已經沒有辦法再激董卓軍出戰。倒是張飛大叫道:“大哥莫急,這事情包在我張飛身上,從今天起,我天天到董賊大營門前罵戰,我老張就不信把那些縮頭烏龜罵不出來。”

劉備和諸葛亮無計可施,只得死馬當活馬醫,讓張飛去董卓軍大營前罵陣。好個張飛,果然當天就帶着一支船隊衝到南岸附近,親自帶領劉備軍士兵對董卓軍江南軍團諸將般辱罵,從魯肅的十八代祖宗罵到蔡瑁新納的第十五房小妾,但董卓軍諸將早已接到魯肅的嚴令不得出戰,只是江南迴罵,兩軍近萬人互相問候對方的老母,倒也算是壯觀。

張飛也知道留給大哥統一天下希望的時間已經不多,罵了天見董卓軍始終不肯出戰,張飛心生一計,率領戰船在江南大營外佈下水陣後也不罵了,只是坐在船樓上飲酒,命令士兵在自己面前表演相撲,贏的士兵可以獲得一碗酒的獎勵,從早上到下午,不歇不休。

早有小船飛報董卓軍諸將,甘寧、孫策和魏延等脾氣暴躁的董卓軍大將大怒,甘寧大叫道:“醜陋的張飛竟然敢如此藐視華麗的甘大爺,甘大爺我絕對饒不了他!”

“對,乘大都督還不知道,我們這就點起戰船,去砍了張飛的狗頭。”孫策仗着是董老大的女婿,拍着胸口說道:“出什麼事,有我在大都督那裡一力承擔。”董卓軍衆將轟然叫好,正要下去,身後卻傳來魯肅冷冰冰的聲音,“傳大王令,有言出戰者,斬!”

衆將回頭,見魯肅手中拿着大都督的金牌令箭站在身後,見衆將氣呼呼地要說話,魯肅擺手道:“不用說了,我都知道,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不可出戰。”壓下衆將請戰的請求後,魯肅又叫來幾名士兵,吩咐了幾句,讓他們下去照辦。

“真是好酒啊。”張飛仰頭將一碗酒灌進口中,眯着環眼偷瞄江南,心中無比焦躁,敵人怎麼還沒引出來,這時,長江南岸突然駛來一艘小船,打着白旗靠近張飛的船隊,以爲魯肅來下戰書的張飛大喜,忙命令放小船過來。誰知那小船駛近張飛大船時,張飛卻驚訝的看到董卓軍的小船裡竟然裝滿了酒罈。

“張將軍,小人奉大都督之命,給張將軍送來十罈好酒。”一名董卓軍小校指着剛搬上張飛戰船的十壇酒,對目瞪口呆的張飛說道:“大都督還讓小人轉告張將軍,大都督他知道貴軍糧食稀少,用來釀酒的糧食肯定更少,從今天開始,只要張將軍每天到我軍營前飲酒,大都督就每天送張將軍十罈美酒,請張將軍喝個痛快。”

張飛目瞪口呆良久,半晌才反應過來,大笑着抓起一罈董卓軍送來的酒,一掌拍去泥封,仰頭灌入口中,直到那壇酒喝下大半後,張飛才放下酒罈大笑道:“回去告訴你們大都督,多謝他的美酒了,我軍軍中糧食堆積如山,酒也不少,不過大都督只要送張飛,張飛就一定笑納。”

那董卓軍的小校回去的時候,張飛看着他的小船發呆,剛纔他說的不過是一些面話,劉備軍如果不是缺糧,也不會孤注一擲的進攻江南,爲的還不是董卓軍囤積在江南那座糧倉。現在魯肅給張飛送酒,擺明是不會上張飛的當,張飛心中無比迷惑,如果董卓軍繼續這麼老虎不出洞下去,那劉備軍還能堅持多久?

在同一天,也就是初平九年的二十五日,曹操軍的十萬大軍也殺到黎陽城下,和劉備軍相比,僅有一個青州的曹操軍情況更加糟糕,不僅兵力遜於劉備軍,糧食也只夠一個月之用,好在董卓軍冀州軍團不光要面臨曹操軍的壓力,還要抵禦北面烏丸、鮮卑和匈奴的威脅,可以用於抵抗曹操軍的兵力不足八萬,曹操軍尚有一線取勝希望。

在曹操軍兵臨城下之前,做爲董卓軍冀州軍團主帥的董崇收到消息,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找他的幕僚田豐拿主意,田豐聽取了董崇的敵情彙報後,迅速制訂出兩個戰術應對,第一是放棄黎陽,收攏姓與糧食堅壁清野,憑藉城池堅固的鄴城死守,待曹操軍糧用盡自然退去;第二個戰術是增兵黎陽,逐次抵抗,最終目的仍然是拖延戰役時間,等曹操軍糧食用盡。

“第一個戰術的好處是我軍損失較小,但堅壁清野的時間緊張,民間損失較大,也不能大量殺傷敵人。”田豐知道董崇的能耐,便耐心給董崇講解兩個戰術各自的優劣點,“第二個戰術的好處是時間充裕,民間損失小,還可以有效殺傷敵人,相應的,我軍軍隊損失肯定會大上許多。”和江南軍團不同,康鵬給冀州軍團的指令是便宜行事,所以田豐才向董崇獻出主動迎擊的主意。

董崇暗暗琢磨,一仗不打就放棄黎陽,名聲上不好聽不說,在大哥那裡也不好交代,雖然逐次抵抗軍隊損失大,殺的敵人也會很多,自己在大哥在那裡也有面。想到這裡,董崇很快下定決心,決定派將領增援黎陽,主動迎擊曹操軍。結果在董崇在會議上宣佈自己的決定時,出乎意料的得到幾乎所有將領的擁護,尤其是張遼和徐晃還當場立下軍令狀,保證堅守黎陽十天,給董卓軍騰出足夠的時間聚攏姓,完成堅壁清野的計劃。

曹操軍先鋒殺到黎陽城下時,張遼和徐晃己經率領萬大軍佈置到黎陽城內四天,聞得曹操軍到,張遼找徐晃商量道:“敵人以步兵爲主,長於攻打城池,我軍以騎兵爲主,長於野外衝鋒,如果據城而戰,我軍實以己之短攻敵之長,不如乘敵人立足爲穩,主動出戰,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因爲被康鵬長期擱在潼關閒置,求戰心切的徐晃那有不答應的道理,馬上點頭答應。

不一刻,黑騎軍準備完畢,張遼和徐晃計議一番,僅留千士兵守城,便率全軍殺出城去,城外十里曹操軍還在安營紮寨中,聞得張遼和徐晃軍到,擔心董卓軍對自己也玩烏龜戰術的曹操大喜過望,急令夏侯敦和張郃領一軍迎擊,又令曹仁曹洪各領一軍左右出擊,繞過徐晃張遼軍去襲黎陽城,企圖乘城中兵力空虛,拿下鄴城的屏障的黎陽城,順便接收黎陽城中的董卓軍糧倉。

第11章 朝議屯田第26章 劫持獻帝(下)第17章 爲殺你而救你第27章 荀家叔侄第14章 鬼神奉先第54章 洛陽民心第2章 儒將練水軍第43章 統一之戰(1)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45章 統一之戰(3)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44章 禍不單行第16章 陷陣營的恐怖第7章 牛刀小試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5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下)第25章 野心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34章 負擔第12章 烈女文鷺(下)第36章 長安間諜戰(中)第37章 長安間諜戰(下)第43章 文武大會(3)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13章 冀州混戰——袁紹之死第11章 冀州混戰(6)第52章 孫權軍,譁變!第56章 戰神之死第11章 盡釋前嫌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55章 統一之戰(13)四十九章 操你媽好嗎第54章 陷陣雄風第20章 人口爭鬥戰(上)第40章 準備第23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上)第17章 國事家事第20章 提前的決戰(4)第34章 人販子魯子敬(下)第53章 虎威第44章 誘敵深入第14章 審判國賊(下)第48章 天譴曹操(4)第8章 義與不義(下)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44章 禍不單行第51章 魔王發飆第28章 江夏諜戰(上)第53章 無盡的痛第5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下)第57章 鑄成大錯第48章 嫁禍第2章 痛定思痛(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0章 冀州混戰(5)第20章 西蜀小李廣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7章 冀州混戰(2)第40章 準備第51章 董老大三哭(下)第54章 陷陣雄風第43章 統一之戰(1)第44章 誘敵深入第22章 人口爭鬥戰(下)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1章 盟友的責任第8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37章 局勢突變第29章 江夏諜戰(中)第50章 董老大三哭(上)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17章 董老大的人道主義第51章 是誰殺了他?!第18章 懲治第35章 萌芽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下)第56章 奸計得逞第40章 錢·美酒·仙人跳第34章 定時破四郡(上)第37章 英雄末路(上)第45章 天譴曹操(上)第31章 王允伏誅第50章 董老大三哭(上)第11章 冀州混戰(6)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22章 決勝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40章 準備第29章 貂蟬與呂布第48章 統一之戰(6)第21章 楊奉叛變第52章 孫權軍,譁變!第22章 亂後第36章 定時破四郡(下)第18章 招降第46章 脣槍舌劍(下)第16章 血洗黃家莊(下)第48章 統一之戰(6)
第11章 朝議屯田第26章 劫持獻帝(下)第17章 爲殺你而救你第27章 荀家叔侄第14章 鬼神奉先第54章 洛陽民心第2章 儒將練水軍第43章 統一之戰(1)第7章 義與不義(上)第45章 統一之戰(3)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44章 禍不單行第16章 陷陣營的恐怖第7章 牛刀小試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5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下)第25章 野心第38章 英雄末路(下)第34章 負擔第12章 烈女文鷺(下)第36章 長安間諜戰(中)第37章 長安間諜戰(下)第43章 文武大會(3)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13章 冀州混戰——袁紹之死第11章 冀州混戰(6)第52章 孫權軍,譁變!第56章 戰神之死第11章 盡釋前嫌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55章 統一之戰(13)四十九章 操你媽好嗎第54章 陷陣雄風第20章 人口爭鬥戰(上)第40章 準備第23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上)第17章 國事家事第20章 提前的決戰(4)第34章 人販子魯子敬(下)第53章 虎威第44章 誘敵深入第14章 審判國賊(下)第48章 天譴曹操(4)第8章 義與不義(下)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44章 禍不單行第51章 魔王發飆第28章 江夏諜戰(上)第53章 無盡的痛第5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下)第57章 鑄成大錯第48章 嫁禍第2章 痛定思痛(上)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10章 冀州混戰(5)第20章 西蜀小李廣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7章 冀州混戰(2)第40章 準備第51章 董老大三哭(下)第54章 陷陣雄風第43章 統一之戰(1)第44章 誘敵深入第22章 人口爭鬥戰(下)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1章 盟友的責任第8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37章 局勢突變第29章 江夏諜戰(中)第50章 董老大三哭(上)第8章 仁義無雙趙子龍第17章 董老大的人道主義第51章 是誰殺了他?!第18章 懲治第35章 萌芽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報復(下)第56章 奸計得逞第40章 錢·美酒·仙人跳第34章 定時破四郡(上)第37章 英雄末路(上)第45章 天譴曹操(上)第31章 王允伏誅第50章 董老大三哭(上)第11章 冀州混戰(6)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22章 決勝第2章 在押糧路上第40章 準備第29章 貂蟬與呂布第48章 統一之戰(6)第21章 楊奉叛變第52章 孫權軍,譁變!第22章 亂後第36章 定時破四郡(下)第18章 招降第46章 脣槍舌劍(下)第16章 血洗黃家莊(下)第48章 統一之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