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奔逃

成都城中,綿綿秋雨還在落着。街面上的麻石板被沖洗的光光溜溜,一乘雙駕車輿帶着飛濺起的連串水花,急急的停在州牧劉焉的府邸前。

門丁顯然對此車輿熟識,早已開了院門。車上下來一女子,兩名女婢爲其撐起傘向院中行去。

此女正是張魯之母王氏,她徑直來到劉焉書房。劉焉一看是她,忙放下手中書簡,滿心歡喜的說道:“妙人,汝今日怎麼來了。定是汝…”劉焉話說到這,才發現王氏面色不對,連忙止住了話語。

王氏急匆匆問道:“使君,漢中的情況你是否已然知曉?”

“漢中怎麼了?張修不是在那裡和馮宇對峙着嗎?”劉焉滿臉疑惑的問道。此時劉焉確實還不知道漢中戰局,王氏反而比他這個州牧先一步得知了情況。

“原來汝還不知道。那張修已經敗了,而且是慘敗。最糟糕的是,吾兒張魯被困於南鄭城中!”

劉焉聽了此話,大吃一驚,還有點不相信。問道:“吾還未收到如此軍情稟報,汝說的消息來源是否可信?張修真的這麼容易就敗了?”

他的話音剛落,門外就有親衛稟報道:“啓稟使君,漢中前線有緊急軍情送達。”

“快快呈上來!”

劉焉匆匆閱讀着那份呈上來的緊急軍報,兩道眉毛越靠越緊。

而後他兩手一攤對黃氏說道:“真的敗了。張修還向吾緊急求援,他還派楊任固守陽平關,要吾增派兩萬兵士前去支援。”

“裡面沒提到我兒張魯?”

“提了,而且還是專門提的,說張魯被困於南鄭,而南鄭囤積的糧草不多,必須儘快發援兵解圍。否則很可能陷於敵手。”

黃氏突然一改桀驁的姿態,對劉焉叩拜道:“民女懇請使君速速發兵救吾兒張魯!”

劉焉連忙將她一把扶起,連聲勸慰道:“你我是何關係!還需如此大禮?汝兒就是吾兒,他有難某自當救援。汝只管放心,某這就督促諸將以最快速度向漢中發兵。”

劉焉看黃氏情緒緩和下來,又說道:“只是這發兵不是兒戲,尤其是這兩萬大軍。不是如同汝帶幾十個徒弟出行雲遊那般簡單。大軍集結,各項輜重籌措準備,這些事再怎麼加快,也需段時日。”

黃氏點點頭道:“這些民女都懂,只要使君盡力而爲,民女就已是感激不盡。”而後黃氏又突然問道:“那張修要楊任屯守陽平關,他自己又去幹什麼了?”

劉焉乾脆將那封標有“密”字頭的軍情信箋遞給黃氏,說道:“張修自己已退回漢昌。”

黃氏看完恨恨的說道:“這個張修明顯居心叵測。爲何他和他的親信部將未被困在南鄭,卻獨獨將吾兒留在那了?在軍情中,還專門提到這點,這其實就是要挾我等給漢中發去援軍啊。最後他卻只留部將楊任守陽平關,自己跑回老巢漢昌和閬中。”

劉焉沉着臉,點點頭說:“這一點某也看出來了,現在我們是騎虎難下了,被張修綁到他的戰車上了。早知今日,就應該如你所言,早些時候將他除去。”

……

漢中平原當下也是陰霾密佈,而張魯的臉就如同天氣一樣難看。南鄭城已被圍了整整七天了,沒有絲毫見到援兵的影子。

雖然城中只有不到千人的兵士,但全城還有萬餘名百姓人口。儘管他們的口糧被壓到最低限度供應,但城中糧草還是即將見底了。

這種情況下,城中民變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幾百名兵丁肯定無法彈壓的住。而且城外的馮宇軍隨時都能發動攻城,城頭的鬼卒和強徵來守城的壯丁很可能一觸即潰。

張魯終於下定決心,偷越出南鄭城,潛逃回巴蜀。

夜幕深沉,天空中既無星光也無月光。南鄭城的一個大門突然打開,從裡面奔出幾十騎來。他們立刻就被城外警戒的馮宇軍兵士發現,大批兵士從附近營壘中涌出,在拒馬路障後嚴陣以待,周邊的巡弋遊騎也向此處彙集…

與此同時,離此不遠處的一段城牆上,猶然出現一物。是正緩緩“飄”下來的一個人。有人用繩索將張魯放下城牆。

張魯的兩名親衛以及馬匹,也緊接着被悄然吊到城下。當他們策馬向遠處奔去時,才被兩名夜巡的輕騎發現。

尖嘯的響箭飛向夜空。但是因爲這一段範圍的夜巡輕騎大多被吸引走,再加上張魯所乘騎的是千里良駒,所以還是讓張魯逃脫而去。

張魯先是向西狂奔,而後在他親衛打探之下,方知沔陽已被馮宇軍佔領。他們只得調轉方向,向東南方向的米倉道奔去。試圖從那裡逃回巴郡。

三人喬裝改扮,在曠野中晝伏夜出,總算在第三天進入了漢中平原的南部山區,找到了米倉道的入口之處。

三人入了米倉道,向南疾行,未走出兩里路,就聽到一聲高喝:“站住!我們是筑陽軍哨卡,停住接受盤查!”

張魯一聽,連頭也不會。兩名親信一左一右挾扶着他,向山林中疾速奔去。身後傳來厲聲喝叫:“站住,再跑就放箭了!”緊接着箭矢破空呼嘯之聲,不時在張魯耳邊響起。

但是隨着一聲呼哨,那血盆大口又縮了回去。此時兩名山地斥候已追了上來,將張魯死死的摁住。此時張魯纔看清,兩人身旁還有一隻碩大的攆山惡犬。

張魯逃出南鄭的第二天拂曉,南鄭城頭就掛起了白旗,圍城近十天的馮宇軍開入城中,接管了全城。至此,整個漢中平原五縣,數百萬畝平原土地,十五萬人口已全部收入馮宇囊中。

幾天後,馮宇繼續停留在南鄭府衙,安排漢中五縣的各類軍政事務,已有人來報,張魯在米倉道山區中被拿獲。

第324章 前朝餘孽第658章 曹丕震怒第130章 分歧第933章 從東到西第761章 形勢比人強第608章 再攻南陽第680章 決戰前夕第182章 最後的努力第859章 血與火第401章 新型戰艦和弩炮第284章 何去何從第845章 北線戰局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760章 總攻在即第096章 駐顏之術第1122章 塞浦路斯第1022章 鑄幣廠總管第848章 難兄難弟第778章 反被算計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694章 人海對決第1111章 破碎的帝國第926章 不留一命第089章 非常道第132章 曹操的魚鉤第038章 諸葛毒計第273章 另一份合約第700章 舉薦鄧艾第463章 兵臨藍氏城第331章 猴神之杖第1152章 青銅巨炮第003章 契約第841章 龐波遭遇戰第755章 淺海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581章 糧食問題第016章 不明之敵第1129章 隻言片語的默契第407章 聲東擊西第583章 角逐彭澤湖第1006章 信仰太上老君第068章 伏兵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481章 登基稱帝第278章 江陵風雲(一)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522章 孫策之死第667章 半個時辰第432章 風雲驟起第246章 困獸第605章 決戰合意第1013章 姐弟相見第656章 有屁快放第378章 突圍第834章 玩個大的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388章 無本退兵之策第293章 美酒第330章 漂浮的“神蹟”第721章 心戰第370章 要約第356章 調虎離山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369章 馬騰之死第1041章 東方古語第425章 謊言第234章 虎落平原第1001章 皇宮爭議第1108章 大亂才能大變第1015章 公主召見第342章 莫里奧裡之屠第074章 華雄第296章 孤城朔方第490章 二選一第318章 北域長使府的北冥城第254章 天降奇兵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038章 諸葛毒計第140章 豫章太守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239章 空襲大蛇口第946章 帝國內戰第121章 入長安第1124章 哈圖勒爾家族的苦衷第124章 意欲遷都第936章 沙牆和壕溝間的屠場第987章 危急時刻第557章 贛水南撤第1005章 護民官官署第873章 昂貴的希臘火第798章 重演的劇本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386章 失敗的政變第1137章 聯盟聯邦聯姻第790章 水陸封鎖第407章 聲東擊西第060章 斥候與探馬
第324章 前朝餘孽第658章 曹丕震怒第130章 分歧第933章 從東到西第761章 形勢比人強第608章 再攻南陽第680章 決戰前夕第182章 最後的努力第859章 血與火第401章 新型戰艦和弩炮第284章 何去何從第845章 北線戰局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760章 總攻在即第096章 駐顏之術第1122章 塞浦路斯第1022章 鑄幣廠總管第848章 難兄難弟第778章 反被算計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694章 人海對決第1111章 破碎的帝國第926章 不留一命第089章 非常道第132章 曹操的魚鉤第038章 諸葛毒計第273章 另一份合約第700章 舉薦鄧艾第463章 兵臨藍氏城第331章 猴神之杖第1152章 青銅巨炮第003章 契約第841章 龐波遭遇戰第755章 淺海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581章 糧食問題第016章 不明之敵第1129章 隻言片語的默契第407章 聲東擊西第583章 角逐彭澤湖第1006章 信仰太上老君第068章 伏兵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481章 登基稱帝第278章 江陵風雲(一)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522章 孫策之死第667章 半個時辰第432章 風雲驟起第246章 困獸第605章 決戰合意第1013章 姐弟相見第656章 有屁快放第378章 突圍第834章 玩個大的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388章 無本退兵之策第293章 美酒第330章 漂浮的“神蹟”第721章 心戰第370章 要約第356章 調虎離山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369章 馬騰之死第1041章 東方古語第425章 謊言第234章 虎落平原第1001章 皇宮爭議第1108章 大亂才能大變第1015章 公主召見第342章 莫里奧裡之屠第074章 華雄第296章 孤城朔方第490章 二選一第318章 北域長使府的北冥城第254章 天降奇兵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038章 諸葛毒計第140章 豫章太守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239章 空襲大蛇口第946章 帝國內戰第121章 入長安第1124章 哈圖勒爾家族的苦衷第124章 意欲遷都第936章 沙牆和壕溝間的屠場第987章 危急時刻第557章 贛水南撤第1005章 護民官官署第873章 昂貴的希臘火第798章 重演的劇本第726章 野心勃勃第386章 失敗的政變第1137章 聯盟聯邦聯姻第790章 水陸封鎖第407章 聲東擊西第060章 斥候與探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