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八陣

便在柳飛行進八個方位之時,其身亦是在方圓之地內忽隱忽現,直似在谷中行進一般,待到快時,一身化二,進而化爲四個,最後竟是層層疊疊,究不知有多少個人影在動,盈丈的方圓之地內,便似出現了千百個柳飛在動,卻是互不干擾。

一聲清嘯過後,千百個身影漸行散去,柳飛神清氣爽的站在原地,嘴角含笑。此番竟與此地得此莫大機緣,實是出乎意料之喜。不但悟得了心法精進之道,而且這八部方位,自身便是一套絕頂的身法。一旦施展開來,便即化身千萬,形成一個極爲詭異的陣法,但凡與之對敵之人,便猶如陷身於汪洋大海之中,四面八方,放眼看去,處處皆敵,無窮無盡。心神皆迷之下,便只有束手待縛了。

柳飛只道這亂石谷能有這般奇妙,定是當日機緣巧合之下,在隕石撞擊中,無意間列成此陣。卻不知他此番真是遇上了天大的機緣,與當日在太空中所遇水藍母體,實是不相上下。

要知此陣卻是隕石撞擊而成,然最重要的卻是那八個感應點。這八個點本身並無意識,但其在物競天擇的大規則下,自行排列出的方位,卻實是聚集生命之息的原始排列方位。在億萬年間,不斷的汲取天地間的生之氣息,已是自成一個空間。當日在臨近地球之時,被地球引力捕獲,遂撞入地球。在突破大氣層時。已是消耗了大量能量,臨近落地之時,爲求自保,遂將排列序位,納入山石之間。但其排序之時,將自後地能量也是耗費殆盡,瞬間爆發的能量,將當時所在的所有人盡數轟爲齏粉。強大的輻射使得周圍生物盡造其害。直到近些年,方利用方位汲取的天地生氣,將能量抵消,並緩緩納入序列之中。

而這種生命之息,最是原始純淨,一般人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益處。若不是柳飛身俱相同屬性的水藍真氣,也是根本感應不到。非但如此,便是時間也是巧合至極。若是柳飛早幾年到此,非但得不到收益。反而會因其當日遺留的能量,而相互抵消,進而不是柳飛被八部方位吸乾,就是八部方位力量分散,盡皆自爆毀滅,若是如此。恐怕又是一番災難發生。若是再晚上若干年,八部方位所凝之力漸厚,柳飛自身之力便會因難以接納龐大的能量而爆體而亡。

柳飛此刻卻不知曉這些,此時已是將八部初凝地能量盡數納之。當下,便饒有興致的研究起這方位的奧妙。他此際即已盡得八部之妙,於這谷中便已暢通無阻。不多時,便已是瞭然於胸,與後世所傳之八卦等陣圖一一印證,終是解開了諸葛亮八陣圖的奧妙。

原來這八陣圖並不是諸葛亮自行創出。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爲“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蛇)爲“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佈於後方,以爲機動之用。此八陣不惟是因地就勢,更是自上古黃帝五陣演變而成。

當日黃帝內相之首風后,自伏羲八卦之理中首做八陣,八卦是爲離、艮、兌、乾、巽、震、坤、坎。風后更於其中加一卦爲中,合爲九宮。於當日戰場之上,縱橫開闔。實爲定鼎之功。

後來至周。姜子牙又在其所上加以改進,是爲太公陣。而至春秋時,司馬穰苴,管仲將其改爲五行陣;後孫子做兵法,是爲八卦陣。及到諸葛亮時,方始大成,其因便應是藉此亂石谷啓發,將大石方位略做變化,承接八卦之理,遂得八陣圖。至於後世至隋朝,韓擒虎改爲九軍陣,大唐李靖、李績去繁就簡,又做六花之陣,則已是沒甚麼新意了。

柳飛於後世之時,對古代之陣法便甚是好奇,今既得八部之法,又能切身體悟諸葛亮成陣之地,如何肯輕易放過。此時雖然已是深夜,四周漆黑,但在柳飛神功之下,於他眼前,不啻於白晝。心中按着後世所載八陣密法,一一推演,及至東方微啓之時,纔將這八陣佈置吃透,心下亦是暗暗敬服。

此八陣便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內圓外方,彼此相連,循環無窮;而其構想,則與《周易》是分不開的。八陣的排列,實際就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圖。正奇相輔之間,惑人耳目。

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爲天地風雲正陣,作爲正兵。西北者爲乾地,乾爲天陣。西南者爲坤地,坤爲地陣。東南之地爲巽居,巽者爲風陣。東北之地爲艮居,艮者爲山,山川出雲,爲雲陣,以水火金木爲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爲奇兵。佈陣是左爲青龍陣,右爲白虎陣,前爲朱雀陣,後爲玄武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佈於總陣中,總陣爲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二十四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三十二陣,陽有二十四陣,陰有二十四陣。遊兵二十四陣,在六十陣之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後勤皆用遊兵以備。

整個八陣,擊其一陣,便有兩陣相圍。四頭八尾,但凡接敵之處,便可立時化爲鋒銳,其佈陣之道,已是暗含太極後發制人之理。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隨之而動,臨機應變,快捷異常。而更讓人稱道之處,便是遊兵的設置,整個八陣,自成體系,不惟有破敵之鋒銳,更有補給之後援,儼然便是一個蜷起渾身是刺的刺蝟,讓人無從下手。柳飛一時間感嘆古人之智慧,於這軍事領域,實是到了歎爲觀止的地步。

他一日一夜之間,費偌大心力,終是盡得八陣奧妙。眼見天色已明,遂不再多留,縱目看了看這個給他帶來好運地所在,方纔展動身形,徑往成都方向而去。

一路無話,只是熟練八部之法,不敢稍有懈怠。然其再無外力可借,雖有所進,卻終是不似在亂石谷中所得之多。只是按此法用功,卻是比之平常又是快上許多。柳飛心境早不似初時浮躁,自然不以爲意。一路上,除了練功,便是尋些草木山石,按着領悟的八陣之法,操演一番,卻也是頗爲自得其樂。每每思及自己此時,竟是比諸葛亮在陣法一途上,還要厲害,便是得意非凡。

這一日,踏着午後的日光,終是進了成都城。他前生今世,對於成都,都是初次光臨,印象中,除了辣椒,實是沒什麼具體印象。於路之上,便是一邊瀏覽四周景象,一邊在心中暗念後世演義上,張鬆對蜀中的描述: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回還二百八程,縱橫三萬餘里。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田肥地茂,歲無水旱之憂;國富民豐,時有管絃之樂。所產之物,阜如山積。此時一一印證,卻也是相去不遠。

成都素有蓉城、錦城、天府之國的美稱,物產極是豐富。更因其遠離中原爭戰,雖多有邊患,然畢竟因其規模較小,影響甚微。川中之民,多有富足之色。其地因處邊陲,其中外族之人甚多,往來商旅,街上行人,常見各色服飾之人,相雜期間。

這成都城亦是最古老的城址之一。其所建成當追溯到西周之時,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戰國之時,大秦吞併巴蜀,按照咸陽建制,修葺城垣,故此甚爲雄偉。至武帝時,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爲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比及劉焉到任,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爲州、郡、縣治地,是爲川蜀治中之所。

柳飛徜徉於街上,但見街市兩邊,店鋪櫛比,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其中,尤以錦緞鋪子最多。西漢之時,此地便曾設有“錦官”一職,專司管理蒐購蜀錦之事,故此,這成都方有錦官城之稱。然其地因種族衆多,手工業亦是頗爲發達,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鋪子,亦是多有間於其中,更有衆多各族特色物件,隨意尋個地方,便成一個一個攤子,攤主們操着語調各異地嗓音,呼喊叫賣。

柳飛看的大是有趣,只覺如同進了後世的博覽會,在各個攤子上都是佇足細觀,間或尋些特色物事,便自買下,準備送與家中衆女把玩。

走走停停間,卻是到了一家兵器攤子。這攤子卻非漢人所開,觀其穿着打扮,似是苗族之人。上衣左衽,下身卻是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色做藏青。挽轡於頂,卻用大帕包頭。這攤主年約四十上下,滿臉俱是風霜之色,一雙眼睛滿是期望之色,攤上俱是各色長刀。鋒芒閃爍間,顯是甚爲鋒利。

第118章 鬥法第262章 覆沒第308章 滅靈第151章 入荊(一)第301章 被掠第362章 還都第366章 遷都第154章 誤解第399章 神戰第373章 天滅第43章 點撥(二)第373章 天滅第220章 薦書第49章 詰問第241章 入川第193章 孤島第301章 被掠第360章 壽春第165章 治癒第173章 續命第390章 躡蹤第113章 對歌第23章 出塞第104章 知音第95章 傾訴第147章 計議第66章 初見第377章 掘墳第238章 官渡第303章 八納第291章 重創第323章 斬蛟第79章 遷都第178章 解毒第277章 病危第95章 傾訴第71章 比鬥(二)第387章 真相第188章 醒轉第233章 寶刀第58章 酣鬥第59章 暢飲第356章 老驥第144章 中計第328章 機關第336章 得骨第155章 局勢第30章 陣法第28章 金翅第22章 傳史第143章 事泄第31章 昊天第225章 龍現第108章 教誨第390章 躡蹤第239章 遁走第61章 心境第162章 拒親第303章 八納第255章 練兵第387章 真相第235章 授藝第61章 心境第275章 投奔第245章 奪城第246章 女將第87章 再聚第271章 破竹第152章 入荊(二)第238章 官渡第318章 幻境第155章 局勢第387章 真相第267章 沉睡第392章 掌控第44章 再亂第265章 遼東(一)第32章 聞警第107章 收心第295章 蹊蹺第74章 救曹第136章 水淹第14章 偶遇第162章 拒親第233章 寶刀第382章 獲救第155章 局勢第99章 鉅變第234章 張任第81章 亂殺第202章 診斷第251章 求救第50章 翱遊第383章 降蜀第7章 拜師第68章 造紙第32章 聞警第136章 水淹第168章 調教第379章 逃出
第118章 鬥法第262章 覆沒第308章 滅靈第151章 入荊(一)第301章 被掠第362章 還都第366章 遷都第154章 誤解第399章 神戰第373章 天滅第43章 點撥(二)第373章 天滅第220章 薦書第49章 詰問第241章 入川第193章 孤島第301章 被掠第360章 壽春第165章 治癒第173章 續命第390章 躡蹤第113章 對歌第23章 出塞第104章 知音第95章 傾訴第147章 計議第66章 初見第377章 掘墳第238章 官渡第303章 八納第291章 重創第323章 斬蛟第79章 遷都第178章 解毒第277章 病危第95章 傾訴第71章 比鬥(二)第387章 真相第188章 醒轉第233章 寶刀第58章 酣鬥第59章 暢飲第356章 老驥第144章 中計第328章 機關第336章 得骨第155章 局勢第30章 陣法第28章 金翅第22章 傳史第143章 事泄第31章 昊天第225章 龍現第108章 教誨第390章 躡蹤第239章 遁走第61章 心境第162章 拒親第303章 八納第255章 練兵第387章 真相第235章 授藝第61章 心境第275章 投奔第245章 奪城第246章 女將第87章 再聚第271章 破竹第152章 入荊(二)第238章 官渡第318章 幻境第155章 局勢第387章 真相第267章 沉睡第392章 掌控第44章 再亂第265章 遼東(一)第32章 聞警第107章 收心第295章 蹊蹺第74章 救曹第136章 水淹第14章 偶遇第162章 拒親第233章 寶刀第382章 獲救第155章 局勢第99章 鉅變第234章 張任第81章 亂殺第202章 診斷第251章 求救第50章 翱遊第383章 降蜀第7章 拜師第68章 造紙第32章 聞警第136章 水淹第168章 調教第379章 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