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陳留呂布

第三百零五章 陳留呂布

蓬鬢哀吟長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唐.盧綸《逢病軍人》

話說化身爲龍珠的陳龍,藉助太史慈,再度來到了重傷昏迷的劉備面前。就在劉備醒來的剎那,陳龍將一股有如實質的真氣打入他傷口,堵塞了對腦部供血的動脈。

陳龍見劉備垂垂將死,運起真氣,將殺人者陳龍幾個字,傳入劉備耳中。語聲微弱的只有劉備才能聽見,但陳龍兩個字是如此響亮,劉備心知肚明自己是死於陳龍之手,瞪大雙眼,真是死不瞑目。

龍珠見劉備臉色暗淡下去,裝作驚訝道:“哎,箭傷太重,難道是迴光返照?”武安國和齊周、太史慈都是一臉擔憂疑惑,望着漸漸面如死灰的臉色,不知如何是好。劉備腦部缺了供氧,腦細胞開始大量死亡,僅僅不到半分鐘,整個人已經失去意識。陳龍對人體構造何等了解,真氣一收,那股真氣已經在劉備體內煙消雲散。

武安國切着劉備脈搏,又翻檢他的眼瞼,雖然還有微微的脈息,卻是瞳孔渙散,使勁掐人中,也沒有反應。齊周疑惑的問道:“龍先生,你看這是什麼緣故?”

龍珠裝模作樣,檢查了一遍劉備身體,搖頭道:“奇怪啊!脈息和呼吸都還有,就是人毫無反應,這次怎麼連最基本的身體反應也沒了。”

接着忽然拍着腦門道:“難道是……”說着,語氣一頓,見幾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陳龍放下劉備的手,哭兮兮地道:“華佗師父曾經說過人體的一種極限情況,呼吸脈搏都在,人卻永遠昏迷,像植物一樣,華佗師父形象的叫他植物人。”

那三人聞所未聞,不由同時脫口而出道:“植物人?那是什麼?”

陳龍頓了頓,說道:“就是這種永遠昏迷的狀態,劉皇叔恐怕是傷的太重,恐怕很難醒過來了。植物人就是一種與樹木花草等植物生存狀態相似的,特殊的人體狀態,除了保留一些身體本能外,對自己和他人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是不可逆的昏迷。植物人就算還能活,甚至有呼吸和心跳、脈搏等,對外界刺激也能產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噴嚏、打哈欠等,但機體已沒有意識、知覺和思維,也就是一個活死人而已。”

武安國等三人聽着龍珠的解釋,聽到活死人三個字,都是心中瑟瑟發抖,這世間居然還有這樣一種狀態,生不生、死不死,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太史慈傻呆呆聽完陳龍的解釋,最後問道:“那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齊周和武安國早就在心裡問,只是沒人敢提出來,還是得請示劉虞。誰也不敢說劉備是死了,但他確實又是個活死人,難道要他們下手把劉備徹底打死?

陳龍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劉備已死無生,自己應該說是救了關張,拯救了中華更大的分裂。想了想說道:“不如這樣,我雖然沒有辦法,但是也許我的華佗師父有辦法。我想既然劉皇叔已經這個樣子了,不如死馬當做活馬醫,就請劉刺史準備車馬,我和字義負責將他運到華佗師父那裡治療吧。”

陳龍心中,打的如意算盤是,將活死人劉備放到荊州,不怕關羽、張飛不爲自己效力。如果把劉備放在劉虞這裡,恐怕關羽、張飛得知,還是會到紅山來陪伴。自己拉走劉備,理由又是冠冕堂皇,恐怕劉虞不會拒絕。

齊周和武安國聽了,都齊聲道好,本來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劉備,總不能就這樣天天養着他吧?又該怎麼養呢?就算劉虞願意,但人家劉備自己願意嗎?還不如去了華佗那裡,劉備也許還有治,劉虞也能捨卻了天天養着植物人的麻煩。

幾人終於議定,齊周擬了一篇上奏,將事情原原本本彙報給劉虞。劉虞聽說此事,十分嗟嘆,親自領了衆人,都到劉備病榻前探望。見劉備嘴角隱隱留着津唾,不由兔死狐悲,流了幾滴眼淚。流淚本是劉備的拿手絕活,不料這次連哭都不會了。

劉虞隨即同意了龍珠的方案,命人準備舒適的能運輸病人的車馬,並準備選一些兵丁隨着伺候。忽然,武安國跪下道:“主公,當日我流離失所,是劉皇叔將我招至帳下,百般優待,我心中感佩,想不到竟遇到這樣的事。劉皇叔對我有知遇之恩,我願意陪伴他南下,順便尋訪刺殺他的兇手。若讓我查實,必帶着兇手的頭顱回來見主公。”

陳龍心說你是癡心妄想,只聽劉虞嘆息道:“也罷。我這身子骨也是病懨懨的,還不知道紅山將來是個什麼了局。我這裡已經有奏摺一封,就勞煩你吧,你先送劉皇叔,送到以後替我將奏摺帶給皇上。”

武安國想問是什麼奏摺,張了張嘴沒有發聲,隨即接過塞在懷裡。劉虞情緒暗淡,搖頭道:“希望皇上能派個能人來接替我,也算我替你們找個好主公!省得跟着我受苦。”

陳龍忽然明白回來,原來自從劉和死後,劉虞這一脈十分凋零,纔有劉備上位的事件發生。如今劉備又成了植物人,劉虞心力憔悴,乾脆給皇上寫了奏章告老還鄉。至於是否在奏摺中推薦了誰接替他的位置,不得而知。

又過了一日,一乘馬車和幾匹劣馬緩緩行出紅山城門,迤邐向南而去。這一路山長水遠,龍珠說起自己有大海船,太史慈和武安國都十分感興趣,於是幾人決定,先接了龍珠家眷,然後上船將劉備和陳龍家眷一同送歸南方。至於龍珠和太史慈,已經約定好到孟津附近的黃河上,找到張燕和關羽的大部隊,商議救助青州之事。

說起冀州和青州的局勢,現在可以說一團大亂,但主戰場是這樣幾個,一是公孫瓚和袁紹的兵團絞殺在一起,公孫瓚主攻邯鄲的袁熙軍團,文丑、逢紀軍團本想北上直搗漁陽,但在滄州被田豐、麴義所阻,也絞殺成一團,顏良的兵團剛剛從青州撤回來,正在濮陽休整,袁紹還有重兵屯在鄴城。二是曹操兵團從兗州出發,侵佔青州地界,威脅孔融的北海,青州西部,幾乎全是曹操的部隊。三是上黨張燕、長安黃蓋和王越聯軍、宛城張繡和趙雲的部隊,壓制住身在洛陽的袁術,實際卻是奪取了孟津的黃河渡口,搶了數百艘戰船,袁術本以爲會有洛陽會戰,不料這些黑山軍拿下孟津以後,居然乘船沿着黃河南下,這一回輪到身在陳留的呂布瑟瑟發抖,其謀士陳宮也不斷派出偵騎,尋找敵軍動向,好判斷黑山軍意圖。

呂布這些年,一直有點頹廢,自從失去了自己的摯愛貂蟬,無日不在想念她的倩影。這呂布雖然高大威猛,骨子裡竟是一個情種,衝冠一怒,也是爲了紅顏,這些年不思進取,也是因爲身邊沒有貂蟬,似乎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幸虧還有個陳宮,日日爲呂布謀劃,才牢牢守住這個陳留郡。曹操因爲陳宮的關係,也不敢馬上和陳留翻臉,畢竟陳宮的本事曹阿瞞最是清楚。陳宮,字公臺,東郡東武陽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樂於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正史中,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陳宮被曹操視爲心腹。但此後不久,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可恨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陳宮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呂布不但有陳公臺這樣的名士輔佐,手下還有著名的八健將,個個堪稱武將中的典範。哪八健將?分別是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和侯成。其中的張遼更是一代名將,至今猶存張遼威震逍遙津的赫赫威名。只可惜呂布這個主公不思進取,大家也就一直窩在陳留這一畝三分地上,時不時打幾場小仗罷了。

陳留,即後世的河南開封府,春秋時鄭地也,爲陳所侵,故曰陳留。戰國時即是魏惠王都大梁。秦始皇一統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設立了陳留縣,屬三川郡治所在。漢高祖劉邦 在西進滅秦的途中曾攻佔陳留,武帝元狩中分河南郡置陳留郡,至董卓暴亂天下,曹操乃自此興兵倡義。

陳留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在秦末時業已顯現。漢高祖劉邦起兵伐秦時,他的謀士酈食其就說,“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八達之郊也。”在楚漢相爭之際,陳留更被視爲戰略要地,雙方在此曾反覆爭奪。

正史中,曹操起兵陳留,討伐董卓,得到了郡守張邈的大力支持。先由董卓挾持、後由曹操挾持的漢獻帝,即位前就曾經做過陳留王。三國時曹操之子曹植,也曾被曹丕貶黜而做陳留王。後來的廢帝曹奐也做過陳留王,傳四世而絕。

陳龍接到甄宓後,與周不疑匯合,仍叫龍周,手下護送活死人劉備和甄宓等人上船。武安國聽說太史慈和陳龍要去青州,因劉備有了龍珠手下護送,死活想跟着太史慈去效命,兩人只得應允。而實際上,陳龍已經在和周不疑商議,若要救青州,就要抄曹操的老底,若要抄曹操的老底,是否要先拿下就在曹操後方的陳留呂布?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吳德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七章 圍爐閒話第五十七章 盤龍七探第八百四十四章 烏程虎膽第三百二十章 虛者實之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八十章 荀攸獻策第三百七十六章 謀士武鬥第五十章 抽刀斷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獨闖墨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大幫主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六百六十章 湟中地理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三百五十四章 武聖顯威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六百五十六章 心上之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九十三章 純龍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巴渝武舞第一百九十八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三十八章 五路強襲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小菜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四百四十一章 誰是獵物第七百九十六章 忍者無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龍槍烈焰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軍汝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青釭絕影第一百八十九章 益州賈龍第七十五章 煮酒論英第二百三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二百八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第四百零三章 血染秋水第二百六十七章 東萊太史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一百二十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行險招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五百六十六章 意外人質第四十章 陳羣歸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周倉軼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八十二章 堡主韓龍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八百一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三十七章 一葉扁舟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對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峽谷漂流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智激孫權第二百章 武陵大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男女平等第二百六十二章 擇日而亡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槍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字電劍第五百零三章 圍爐敘話第六百一十八章 河東衛瓘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戰長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八百零八章 裴潛心事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三百三十章 無家可歸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虎遇刺第六十章 沮授歸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八大健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加入曹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語動盧植第六百八十八章 今日主演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息帝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馮嫽之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夜審莫休第三十九章 星辰璀璨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水姜維第八百四十一章 戰術小組第二百零七章 當年公瑾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三十二章 校場點兵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此恨綿綿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大金剛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裝北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七百三十二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吳德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七章 圍爐閒話第五十七章 盤龍七探第八百四十四章 烏程虎膽第三百二十章 虛者實之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八十章 荀攸獻策第三百七十六章 謀士武鬥第五十章 抽刀斷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獨闖墨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瑜亮交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冀州雙呂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大幫主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六百六十章 湟中地理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三百五十四章 武聖顯威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六百五十六章 心上之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九十三章 純龍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巴渝武舞第一百九十八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三十八章 五路強襲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小菜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四百四十一章 誰是獵物第七百九十六章 忍者無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龍槍烈焰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軍汝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青釭絕影第一百八十九章 益州賈龍第七十五章 煮酒論英第二百三十章 隱忍不發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二百八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第四百零三章 血染秋水第二百六十七章 東萊太史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一百二十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行險招第三章 勞燕分飛第五百六十六章 意外人質第四十章 陳羣歸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周倉軼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八十二章 堡主韓龍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八百一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三十七章 一葉扁舟第七百一十二章 高手對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二百四十八章 峽谷漂流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智激孫權第二百章 武陵大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男女平等第二百六十二章 擇日而亡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王槍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字電劍第五百零三章 圍爐敘話第六百一十八章 河東衛瓘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戰長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西大營第八百零八章 裴潛心事第四百五十七章 生死豪情第三百三十章 無家可歸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虎遇刺第六十章 沮授歸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八大健將第七百四十七章 加入曹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語動盧植第六百八十八章 今日主演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息帝國第四百一十三章 馮嫽之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夜審莫休第三十九章 星辰璀璨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水姜維第八百四十一章 戰術小組第二百零七章 當年公瑾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九十七章 兵發衡陽第三十二章 校場點兵第五十三章 常山真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此恨綿綿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大金剛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裝北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七百三十二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