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

其實司馬徽說的一點都沒錯,陶商來拜訪他,自然是有所需求的,不然的話,誰家的丞相會閒的沒事幹,放着那麼多的軍務和政務不處理,跑到他一個山野村夫家蹭吃蹭喝?

難道大漢相府中吃不起魚?就差這一口?別逗了!

司馬徽本非常人,陶商今日來此的請求,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憑心而論,司馬徽不願意摻和到這些具體的政事中來,他一向是喜靜不喜動,喜閒不喜忙,喜舒坦而不喜操心。

但在怎樣的世外高人,面對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時候也無從選擇,需要作出一些讓步。

司馬徽沉默了半晌之後,終於開口道:“願聞丞相平定荊楚之後,所定下的治州之策。”

陶商心中大概猜度到司馬徽會有此一問,隨即道:“具體的政策,一時間也說不出那麼太多,不過基本自然是重水利,富農產,休養生息,促進人口。”

“用人之道呢?荊州士族的生調任用可會與揚州士族有所不同?”

陶商聞言先是一愣,接着不由暗笑。

果然,什麼所謂的名士,也不過都是裝在表面上而已,歸根結底在心底,還是對自己所處州郡的士族羣體的未來利益,有着深切的情懷。

也是人之常情。

“荊州士族與揚州士族,自然不分高下,量才而用。”

司馬徽淡淡道:“何以爲憑?”

陶商很是自然地回到司馬徽:“實不相瞞,如今的蔡瑁已經被朝廷敕封爲了左中郎,而州平和公威兩位先生,我亦是打算在平定荊州之後,委任二位爲郡守之職,荊州之地,還得是荊州人治理才妥帖。”

司馬徽聞言,靜靜的盯着陶商,就是那麼認真的看了他許久許久。

少時,卻見司馬徽長嘆口氣,點了點頭道:“將軍果然是爽快人,話既然都說的這麼透了,那在下自然不能不向丞相薦才。”

陶商聞言心下頓時大定。

有司馬微出頭,荊州的一些大賢自然是可以收入囊中了。

陶商衝着一旁的崔鈞使了一個眼色。

卻見崔鈞忙道:“先生,如今我和公威雖然已經歸附到了丞相帳下,但徐元直,石廣元二人目下是誤墮泥道,不肯回頭,還請先生能夠想想辦法,勸二人早出虎狼之籠……”

這話說的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實則就是讓司馬微幫忙,勸徐庶和石韜能夠當二五仔,反叛劉備來陶商麾下。

以司馬徽的角度,聽着這事當然覺的有點不是那麼回事。

這算什麼事?把我當成什麼了?

乘着司馬徽低頭沉思,陶商對他道:“司馬先生,針對目下大漢各郡的情況,我想在各州各郡大興官學,聽說劉表在世之時,荊州的官學一向都由蒯氏兄弟爲主持,但蒯越在前番的襄陽之戰身死,我想這荊州官學,無論授課者爲何人,卻也應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之人,此人既要有學識,又能得荊州諸士族信服,陶某思來想去,也唯有您能夠擔任。”

司馬徽聽到這,眼神中頓時一亮。

不過很快,他又露出了爲難的神色:“太平公子爲天下計,重建官學雖然是好,只是老夫閒雲野鶴慣了,突然讓我當荊州各郡官學的主持,這事兒僞滿有些……”

陶商自然明白司馬徽想的是什麼,這老傢伙一天天散仙似的生活,要多愜意便有多愜意,突然給他這麼一份行當做,佔用了他的時間,他自然會有些躊躇。

陶商笑道:“當然,在下如此行事,也不過是爲了借用一下水鏡先生的名頭而已,實際操辦與官學中的瑣事,自然有旁人代勞,水鏡先生平日裡該怎麼生活便怎麼生活,不用因爲這些事而勞心。”

陶商的話,算是說到了司馬徽的心坎裡,這一下子老頭徹底放心了。

既得了名聲,還不用幹活,這買賣着實不愧。

當名士,就是好。

所謂投桃報李,司馬徽也是個非常講究的人。

“適才,聽太平公子的意思,似乎是想和武陵郡的五溪蠻首領沙摩柯聯合?”

陶商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只是目下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因而有些犯愁,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此事關乎漢室一統之大業,不得不慎重考慮。”

司馬徽笑道:“其實這事,倒也不難,我舉薦一個人,定可以代表朝廷,說服沙摩柯。”

“什麼人?”

司馬徽道:“我認識一人,乃是襄陽宜城人,名爲馬良,襄陽諸地曾有一說,乃是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此人年輕時曾遊歷荊南,對五溪異族之風頗有研習,且才思敏捷,若是由他代表朝廷前往說服沙摩柯,必可成事。”

陶商聽了之後極爲高興。

想不到司馬徽居然能將馬良給他作爲引薦,這可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司馬徽寫書信一封賦予陶商,陶商立刻派人持書信,並厚禮去宜城請馬良。

走水路的話,速度非常快,不到三日,馬良和其弟馬謖,便來到了江夏見陶商。

馬良果然是如同傳說中的一樣,兩條眉毛都是白的,而他的眉毛還都是又粗又翹,顯得格外奇怪。

陶商一邊看,一邊在心中暗道;這活脫脫的就是白眉鷹王啊。

“見過丞相。”

“季常先生不必多例!”陶商急忙道:“久聞先生大名,只恨不得一見,今番得水鏡先生推薦,終有緣一會,深感幸甚。”

“丞相實在是誇讚太甚了,良愧不敢當。”

陶商道:“如今南方還未完全平定,我先聘請先生爲荊州從事,待日後全克荊楚之後,再論功行賞。”

馬良這人很是隨和,拱手對陶商表示感謝。

陶商很滿意馬良的態度,然後轉頭看向馬良身後的年輕人:“這位是?”

馬良對陶商介紹道:“這位是良之地,馬謖,字幼常。”

“馬謖見過丞相。”

陶商靜靜的看着這個面貌俊朗的年輕人,看他的樣子,也不過是是十四五歲的樣子,最多也就是剛剛冠禮。

雖然因爲失街亭的事,歷史上對馬謖褒貶不一,但陶商覺得有些事倒也不必特意苛責。

以蜀國之弱小,而對抗魏國之強大,更何況對手是當時的天下名將張郃,別說是馬謖,就是換了別人也未必守的住。

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七十四章 洛 陽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六百二十二章 黃忠趙雲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張暗牌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五百六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馬四千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四百零三章 結爲兄弟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五百八十八章 河北變動第二百零六章 君子與錦帆賊第四百一十四章 請道救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四十三章 陶氏十三行(六千字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設計師魯肅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八百六十章 醉酒雙雄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冀州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中之險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曹丕出仕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五十七章 亡百姓苦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七百八十九章 搜查荀府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八百七十章 士燮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六十九章 君子與相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毒物知毒物第五百六十九章 君臣的隔閡第三百一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名將殺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假匈奴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個賢婿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
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七十四章 洛 陽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六百二十二章 黃忠趙雲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張暗牌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八百零五章 馬家父子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五百六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馬四千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四百零三章 結爲兄弟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五百八十八章 河北變動第二百零六章 君子與錦帆賊第四百一十四章 請道救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四十三章 陶氏十三行(六千字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設計師魯肅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八百六十章 醉酒雙雄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冀州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中之險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曹丕出仕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五十七章 亡百姓苦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七百八十九章 搜查荀府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八百七十章 士燮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六十九章 君子與相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毒物知毒物第五百六十九章 君臣的隔閡第三百一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袁曹勢盛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名將殺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賊終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假匈奴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個賢婿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