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當仁不讓

劉和率衆離開函谷關,又向東行了三日,終於來到了東都洛陽。

早已接到通報的朱儁,率領留守洛陽的大小官吏數十人,出城相迎三十里,以最高的規格歡迎劉和麾下大軍入城。

雖然劉和前往關中連皇帝的面都沒有照過一次,但他率軍平定長安之亂的功績誰也無法抹殺,他對洛陽百姓的種種善舉更是被人口口相傳。洛陽附近的人們聽說劉侍中率軍返回,竟然奔走相告,不約而同地趕至城外迎接劉和的歸來。

這一次,劉和一改前往長安時的低調,再度穿上了“宣傳部長”徐邈當初在薊城爲他置辦的那身華麗行頭,躍馬揚鞭的率軍入城。

當日,只見劉和身穿光輝奪目的明光鎧甲,頭戴金光燦燦的虎頭兜鏊,胯下騎着一匹通體黝黑的神駿,腰中懸着三尺長劍,肩後披着猩紅披風,端得是威風凜凜不可冒犯,讓道路兩旁的百姓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膜拜的情緒。

緊隨劉和左右的,是一百名神秘肅殺的黑甲騎士,在黑甲騎士身後則是排列整齊的幽州騎兵,在幽州騎兵之後則是洛陽禁軍,在洛陽禁軍之後由是數千申息士兵。

李蒙麾下五千名聲不佳的西涼兵此行沒有隨劉和一起進城,暫時由徐榮統率,留駐於洛陽城外三十里,下一步很快就將開赴幽州,從此遠離洛陽百姓的視線。

劉和今日如此高調行事,當然不是爲了在人前裝逼耍酷那麼簡單。他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洛陽民衆的安全感和重建家園的信心。

如果換做是別人率領一羣虎狼之師進駐洛陽,城內城外的百姓只會感到害怕和擔心,但劉和不同,以他天子侍中和皇室後裔的雙重身份。足以讓百姓們相信他跟何進、董卓這些手握大軍的軍閥完全不同,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一個好官。

劉和的先祖,便是東海恭王劉強,而劉強則是光武帝劉秀的親兒子,起先曾爲太子,後來才被劉秀改封爲藩王。光武中興之後,劉秀定都洛陽,那時身爲太子的劉強便曾留守洛陽監國,雖然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卻無法被人忘記。

洛陽百姓只要想一想劉和的先祖曾經鎮守和治理過洛陽。他們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爲劉和跟所有的其他軍閥不同。因爲這大漢江山原本就屬於他們劉家的。劉和犯不着再去跟人爭來搶去,只會用心的守護和治理。

也就是說,在洛陽人心目之中。劉和父子纔是當仁不讓的主人,而諸如何進、董卓之流,都是偷竊主人家東西的家賊,本質上有着完全的不同。

劉和在老將朱儁的引導下,在道路兩旁數萬百姓的高聲歡呼之中,精神抖擻地進駐洛陽,當時的情景被史官們記錄下來,後來成爲《聖君紀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進入洛陽之後,劉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高調宣佈要在城內重建皇宮,同時修建一座太傅府邸。

重建皇宮。是劉和向天下人表明他奉迎天子東歸的決心;修建太傅府邸,則是劉和向天下宣示老爹劉虞的存在。

曾經在洛陽大權獨攬的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們誅殺了,曾經在洛陽和長安橫行霸道的太師董卓也被人亂刀砍死了,放眼如今的天下,還有誰的聲望和實力可與太傅劉虞爭奪大漢第一權臣的位置?

當初董卓專權之時,先是任命劉虞爲大司馬,過了一年又任命他爲太傅,而按照大漢官制,無論大司馬,還是太傅,都是品秩高於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公的上公。董卓當時如果不是給自己弄了一頂太師的帽子,他的職務都無法超過劉虞,足見劉虞當時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地位有多高。

劉虞如今雖然人在幽州,但他的兒子卻領着一支打敗了李傕、郭汜、張濟聯軍的虎狼之師坐鎮洛陽,一時之間還真有種高手寂寞,歡迎來戰的味道。

劉和在洛陽暫時安頓下來之後,立即上表長安朝廷,要求朝廷加封朱儁爲衛將軍、河南尹,同時任命審配爲洛陽令,任命牽招爲洛陽尉,任命衛覬爲洛陽丞。

王允見到劉和的奏書之後,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因爲劉和壓根就沒向朝廷提自己半個字,而且朱儁作爲平定黃巾之亂的三傑之一,當初本來就出任過河南尹,後來又率領中牟義軍繼續討董,此時再度出山,已是衆望所歸。

王允想要籠絡呂布和他麾下的將領繼續爲己所用,便在朝中提議給呂布、朱儁等一批作戰有功的將領同時加官進爵,結果太尉馬日磾出來攪局,嚷嚷着應該給劉虞父子同時晉升官爵纔算公平。

馬日磾一說話,朝中許多官員都站出來支持他,認爲劉虞父子居功至偉,必須要作爲最可信賴的力量緊緊依靠和抓住才行。

已經開始臨朝的小皇帝劉協不知受了誰的指點,也當衆說出一句“漢室江山理當由劉姓之人治理”的話來,當時就把王允給噎住了。

小皇帝都開始當衆放狠話了,分明就是對王允的擅權表示不滿,如果王允還敢阻攔朝中大臣交好劉虞父子,那他就會成爲衆矢之的,不僅要背上董卓第二的惡名,而且會失去更多大臣的支持。

經過一番激烈爭論,朝廷最終頒下旨意,再度加封劉虞爲太傅,兼領驃騎大將軍之武職,全權管理黃河以北各州事務,假節鉞,不僅有任命三品以下文武官員的權力,而且可以代替天子出征,對屬下官員還有生殺予奪之權!

爲什麼說是再度加封劉虞爲太傅呢?因爲當初董卓在位時,加封劉虞爲太傅的任命文書和印信並未送至劉虞的手中。所以這次朝廷要再送一次。

朝廷這次單獨給劉虞頒發的這道旨意,最給力的地方就在於“假節鉞”這三個字。

“節”是蘇武牧羊時手裡拿的那根長竹竿一般的物事、“鉞”則類似於斧子的外形,“節”和“鉞”都是古時皇帝的信物。

“節”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武將“假節”的話,在戰時狀態可以不必請示彙報,直接斬殺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

“鉞”就是斧鉞,是一種刑具,即“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的“斧鉞”。“斧鉞”專屬君王,偶爾會暫借給人臣,稱爲“假節鉞”。在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之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不但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

也就是說,持節的文武將領可以有多人。但“假節鉞”的大臣只有一個,因爲這個人可以代替皇帝處置持節的將領!

還有就是,這個“假節鉞”中的假字,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暫時代理的意思。

除了給劉虞放權之外,這次朝廷又給呂布加封了官職,任命他爲左將軍,位如上卿,金印紫綬,掌京師兵衛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呂布麾下衆將領也是個個得以擢升,原來那些校尉們都有了雜號將軍的封號,原先那些都尉們則統統晉升爲校尉。

爲了安撫劉和,朝廷按照劉和的上表,加封朱儁爲衛將軍,河南尹,同時任命審配爲洛陽令,任命衛覬爲審配的副手,任命牽招爲洛城都尉。

董卓在世之時,曾加封劉和爲御史中丞,不過當時傳令的段訓被劉和使用手段支到了遼東公孫度那裡,緊接着劉和就來了長安,等於是沒有接到這個任命。實際上,御史中丞這個官職很了不得,有監察百官之權,如果真給了劉和,不知多少官員將會倒黴。

這次朝廷終於正式下旨,加封劉和爲虎賁中郎將,兼領繡衣御史之職,雖然每個職務都不是很高,但卻地位尊貴,與他的身份完全對等。

虎賁中郎將爲九卿之一的光祿勳屬下重要職官,地位僅次於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是由皇帝直接提拔重用的禁衛軍中的高級後備幹部。

漢代的御史,一般是指侍御史,其職權是舉奏百官的非法和違失,也可奉詔逮捕和拷問有罪的官吏。繡衣御史並不常置,其主要任務則是奉命鎮壓各地的武裝反抗活動。這次朝廷任命劉和爲繡衣御史,分明是想讓劉和今後衝在鎮壓各地黃巾作亂的最前面,聽着十分厲害,但卻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當劉和接到朝廷的任命時,對於這兩個職務並不在意,因爲他更看重的是老爹得到了“假節鉞”這個權力。

劉虞暫時不能來洛陽赴任,劉和卻是當仁不讓地自領了太傅長史的職務,然後在洛陽大張旗鼓地替老爹搭建起太傅府的架子,同時面向各州招攬賢士以作爲太傅府的屬官。

按照大漢官制,太傅府所屬官吏有長史一人,秩千石;有掾屬二十四人,令史、御屬各二十二人。長史爲太傅府羣吏之長,掌章奏、顧問。掾屬是比較高級的屬吏,分曹辦事。令史、御屬是比較低級的吏員,辦理文書、車馬等瑣事。

劉和不等朝廷的任命文書傳到幽州就自領太傅長史之職,雖然吃相顯得太急,但所有人都不敢跟他吱聲。

以劉和如今的聲望地位,以劉和身爲劉虞嫡長子的身份,他在洛陽擔任這個太傅長史的職位,誰敢跟他爭?

劉和早就摸清了老爹的脾氣,只要自己是真心爲社稷百姓做事,劉虞纔不會在意兒子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爲。

劉和一身兼了三職之後,立即委任田疇、李嚴、郭嘉、陳逸、張逸等人擔任太傅府的掾屬,讓他們協助自己處理公務,而他本人則是一頭扎進軍營內,主抓起年底的“評功評獎”活動。

年初之時,劉和曾在馬城開展“大練兵”活動,說好到了年底要對所有參訓將士進行考覈評估,凡是年度之內表現優異者,都會受到各種獎賞,其中包括擢升職位、分配田地、獎賞銀錢、兵器、戰馬、鎧甲等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獎勵措施。

如今劉和雖然無法返回幽州,但他說出去的話必須要兌現,哪怕如今只有部分幽州漢騎參與了當初的大練兵,這項活動也必須要善始善終,作爲一項重要制度堅持下來,今後在各軍之中廣泛推行。

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379章 圍獵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1章 公子練兵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254章 送禮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322章 攻!守!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196章 大胸懷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0章 雞飛狗跳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86章 醫聖仁心第68章 以禮服人第61章 倉惶北顧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91章 三殺令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96章 大胸懷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370章 離間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421章 潛伏的細作第201章 互助社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79章 圍獵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25章 張網以待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89章 委任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39章 二十五騎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288章 處置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321章 鬥嘴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198章 蔡妹妹凌亂了第140章 有完沒完?第350章 大戰開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00章 低調出場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129章 本領恐慌
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379章 圍獵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1章 公子練兵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254章 送禮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322章 攻!守!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196章 大胸懷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0章 雞飛狗跳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86章 醫聖仁心第68章 以禮服人第61章 倉惶北顧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91章 三殺令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96章 大胸懷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370章 離間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421章 潛伏的細作第201章 互助社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79章 圍獵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25章 張網以待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89章 委任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39章 二十五騎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288章 處置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321章 鬥嘴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198章 蔡妹妹凌亂了第140章 有完沒完?第350章 大戰開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00章 低調出場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129章 本領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