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財富宣言

秘密會議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當天夜裡便告結束。因爲劉和在會前已經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會上又條理清晰地解釋了改革幣制的原因、方法和具體步驟,所以遇到的阻力並不大,到位的天正道核心成員一致通過了劉和的方案,並且在一份文稿上面簽下了自己的姓名。

這份文稿,當時的名稱爲《建安三年關於改革現有貨幣制度的方案》,但在後來卻被研究《大漢史》和《道宗紀實》的史學家和宗教學者一致命名爲《財富宣言》。因爲在這份文稿中,大漢第一任教宗劉和與數十位賢者共同發出了“人人皆有自由地創造和積累財富之權力,個人合法積累的財富就像人的身體和尊嚴一樣神聖不可侵犯”這樣一句話語。

這次會議的影響,暫時還不可知,但劉和要做的事情從來不會拖拉。結束會議之後的第二天,領受了具體任務的成員便開始行動起來,按照劉和預定的步驟,首先是籌建北方錢行。

雖然劉和頭上的官銜已經不少,但因爲錢行事關北方數州乃至於大漢的未來,所以錢行的總負責人非劉和莫屬,其他人就是把這個權力交給他,也堅決不受。總負責人這個稱呼太隨意,因此劉和只好又給自己頭頂加上了一頂“總裁”的稱呼。總裁者,總管裁決一切大小事務也,這權力可真是大的嚇人了。

有了劉和當總裁,手下自然要有相應的機構,不能讓大將軍一個人在錢行當光棍司令。經過討論,在北方錢行總裁辦之下設立統計司、制幣司、清算司、運營司、存貸司、投資司、內務司等七個並列機構。

其中,統計司的主要職責就是彙總計算各州郡府庫中的現有財富的總量,計算各州郡每年新增財富的總量,以及北方各州與其他州進行商貿往來的交易數量等等。統計司的數字是其他幾個司運作的基礎,因此對於數據的準確性要求極高。所以這個司長理所當然地落在了大算學家徐嶽的頭上,而司內招聘的統計員則以燕京大學籌算學院畢業的的尖子生爲主,大部分都是徐嶽親自教導出來的學生。

制幣司的主要職責自然是製造錢幣、流通銀票和其他可以用來交換的債券憑證。制幣司今後管轄各地設立的制幣廠,而制幣廠全部由官府控制,由正規的軍隊輪換駐守,任何個人不得私自鑄造錢幣,但可以將自己所持的黃金、白銀、銅和錫經過價值覈算之後,換成制幣廠出產的硬通貨幣。

按照劉和的規劃,北方錢行成立之後,將開始同時鑄造金幣、銀幣和銅錢。金幣和銀幣採取實心圓形。正面爲陽文雙龍戲珠圖案,背面爲簡體字書寫的“大漢北方錢行”和這枚錢幣標稱的價值。比如,一枚金幣可換十枚銀幣,而一枚銀幣可換一貫銅錢,也就是一千枚五銖錢。

劉和直接借鑑後世的錢幣單位,以一枚金幣爲一金圓,一枚銀幣爲一銀圓,一枚銅錢爲一銅圓,這樣就將貨幣的基本單位定爲了“圓”。然後再根據黃金、白銀和銅的實際價值浮動,定期在報紙上發佈三種圓之間的兌換比例。雖然這種定期調整兌換比例的做法對於普通民衆而言有些繁瑣,但劉和還是堅持不在錢幣本身的成色上做文章,確保北方錢行出廠的金幣、銀幣和銅錢在重量和成色上始終能夠保持一致。

比方說。如果因爲日後在倭奴國島上面發現了大規模的銀礦,結果導致國內的黃金與白銀之間的兌換比例實際變大,原本一枚金圓只能換十枚銀圓,現在可能兌換十二、三枚銀圓。那麼通過減縮一枚金圓的重量或者在金圓之中摻雜一些其他金屬的話,還是能夠保持一比十的兌換比例,但實際上這時候發行的金幣本身價值已經縮水了。

劉和寧可經常公佈黃金、白銀和銅的兌換比例。讓老百姓自己慢慢適應這種計算方法,也不會在金屬錢幣的質量上打主意。因爲在他看來,隨意更改錢幣實際價值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不講信用的行爲,不僅容易爲當權者留下濫造劣質錢幣的空子,還會使普通民衆對於錢幣產生不信任,甚至逐漸拒絕使用這種劣質的錢幣。

雖然發行紙幣是一種更爲先進和節約的制幣方法,但目前劉和還沒有實際統一大漢,而且百姓對於真金白銀之外的貨幣有着天生的厭惡,所以紙幣的發行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纔可能出現。雖然不能印製紙幣,但銀票與紙幣又有不同,這種債券憑證式的貨幣符號很容易爲商賈和百姓所接受,倒是可以先行推廣起來。

因爲大漢每年的產銅量有限,白銀和黃金的開採量也不足,劉和一面派人在自己控制的地盤內尋找金、銀、銅礦,一面派人與西涼馬騰和韓遂商議,試着恢復斷絕了的“絲綢之路”,重新開啓與西域諸國的商貿往來,看能否從國外賺回來真金白銀。除此之外,劉和還給遼州總督鮮于銀下令,讓他派出舟師東渡倭奴國,在東方那些海島上面尋找銀礦。只要劉和手中的真金白銀數量不斷增加,那麼北方錢行今後統一大漢貨幣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清算司的主要職責就是覈查清算,今後不僅清算各級官府的賬目,還會清算各個市場、商行、貨棧、甚至是錢莊。清算覈查的目的就是防止各種數據的造假,以免統計司辛苦一年下來的數字最終成了毫無參考價值的虛假數字。除了防止數據造假,更重要的是對各地的錢莊進行監督控制,以免他們在暗中以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爲了給清算司壯膽,也爲了增加清算司的震懾力,薊城監察署和錢行總裁辦共同領導這個部門,防止營私舞弊的事情發生。

運營司的主要職責是審批開辦錢莊之事,因爲北方錢行的主要功能類似於後世的中央銀行,所以需要錢莊這種類似於後世銀行的市場機構在普通民衆與錢行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劉和借鑑後世銀行業的做法,准許官辦錢莊和私人錢莊共存,但都要接受北方錢行的統一監管,不允許出現惡意的壟斷或者相互擠兌之事發生。

按照劉和的設想,今後每個州都應該設立一個州級錢莊,而在州級錢莊之下每個郡也需要設立一個郡級錢莊,這些官辦的錢莊以本州本郡的土地、礦產和其他資源作爲抵押,向北方錢行申請發展建設所需的資金額度。至於允許個人開設錢行,准入條件將會更加嚴厲,不僅需要個人拿出足夠的財富放到北方錢行作爲儲備金,還要審查申請人的背景身份,從事的行業,總之會有一套嚴格的審查約束制度,不會輕易就將這種執照批准下來。

私人錢莊既是官辦錢莊的有益補充,最適合一個具體行業聯合起來創辦,同時也能促使官辦錢莊有一定的危機感,免得官辦錢莊養着一羣吸食民脂民膏的大爺們。

存貸司的主要職責就是攬儲和放貸,對於一座國家銀行而言,北方錢行不可能直接面向商戶和民衆去攬儲,但卻有一項所有錢莊都會眼紅的特權,那就是發行債券。國家債券是一種政府向民衆集資的合法行爲,是以國家信用作爲擔保,同時給民衆一定補償也就是利息的重要經濟手段。北方錢行目前無法明目張膽地發行國債,但卻可以冠用其他的名稱來行發公債之實。錢行從民衆募集到大量資金之後,不可能將這些財富放在府庫中發黴,而是要通過放貸的形式,再將這些錢借給各州和各郡,或者是借給大學科研機構,借給官府下轄的某個具體機構,比如說公路交通管理司,讓他們拿着這些錢去架橋鋪路,進行大項的工程建設。

投資司的主要職責跟放貸司聯繫緊密,但卻不同於放貸司。投資司是錢行直接主導的投資行爲,按照劉和的設想,錢行將拿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於新興行業和海外殖民,這樣就能使得錢行的功能更加完備,也使得當權者們更加離不開錢行。

內務司的主要職責是管理錢行內部人員以及押運錢幣。北方錢行一旦創立,今後的規模就會不斷擴大,將來在這個龐然大物內部工作的人員會是成千上萬,自然需要一個內部管理機構,負責對人員進行定期的考績評優,吸納新人進入各個機構,向各個機構提供後勤方面的保障。

上述七個司的設立,基本上已經可以支撐起北方錢行的運作,至於各個司的具體人選,也會經過反覆的甄選才能定下來。劉和絕對不願意看到承載着自己希望的這個貨幣組織在創立之初就出現因爲用人不當而產生的問題,所以他這個總裁絕對不是僅僅掛名而已,他在一段時間內都會將主要精力放在錢行的創辦上。(……

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03章 大棋局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9章 遲早要跑偏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89章 說服第509章 隱謀第144章 蛇鼠一窩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03章 大棋局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45章 振勇營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436章 勸說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80章 痛並快樂着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52章 老爹來了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93章 天正道第205章 勸農詩第205章 勸農詩第68章 以禮服人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355章 誰偷誰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22章 怦然心動第36章 血染丹水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85章 勾結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359章 喜當爹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265章 龍骨水車和雞公車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476章 補天裂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452章 交換第445章 振勇營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55章 誰偷誰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137章 遼東行第87章 子龍督糧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81章 有將來投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62章 追趕
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03章 大棋局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9章 遲早要跑偏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89章 說服第509章 隱謀第144章 蛇鼠一窩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03章 大棋局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45章 振勇營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436章 勸說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80章 痛並快樂着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52章 老爹來了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93章 天正道第205章 勸農詩第205章 勸農詩第68章 以禮服人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355章 誰偷誰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22章 怦然心動第36章 血染丹水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85章 勾結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359章 喜當爹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265章 龍骨水車和雞公車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476章 補天裂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452章 交換第445章 振勇營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55章 誰偷誰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137章 遼東行第87章 子龍督糧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81章 有將來投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62章 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