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出征前夕

經過近半個月的艱苦旅行,陳羣帶着家人終於抵達了長安,儘管陳羣曾多次出使長安,但這一次到來卻使他心中格外‘激’動,很多年前他就有爲漢王效力的念頭,可他無法突破變節的束縛,只得將這個念頭壓在心中,今天他終於實現了這個多年的夙願,他將開始新的仕途,想到這,他眼睛裡都有點溼潤了。

“姑父上一次來長安,是什麼時候?”旁邊荀志笑問道。

陳羣連忙穩住心神道:“兩年前還是三年前,我也有點記不清了,去年雖然擔任寧姑娘的送婚使,但沒有來長安,只送到蒲津關。”

“姑父感覺和上次相比,長安變化大嗎?”

荀志的提醒使陳羣這才發現確實和從前大不一樣了,他們已經過了杜陵,現在所在的官道應該是杜陵通往長安城的官道。

他記得從前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農田,但現在兩邊卻是密密麻麻的建築,一棟挨着一棟,都是各種店鋪,一直延續到遠處的長安城。

而且官道變得平坦寬闊,至少比從前寬了一倍,兩邊被積雪覆蓋,房頂上也鋪着積雪,現在天剛亮,很多店鋪都還沒有開‘門’,但街上已有不少行人,大多騎馬或者騎驢,也有不少馬車,無論人和馬車都行跡匆匆,甚至沒有注意到這支遠來的車隊。

荀志輕輕嘆道:“看來已經完成了,才一年時間,確實是日新月異啊!”

“賢侄指什麼?”陳羣不解地問道。

“我是說三座副城,前年我離開長安去揚州時,三座還正在重建,沒想到現在已經完成,而且路邊都變得這麼繁華了。”

陳羣也聽鍾繇說起過長安副城之事,三座副城規模都堪比上縣,分擔了長安的人口,使長安變得更加整潔有序,他點點頭,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創造。

這時,前方快速奔來一隊人馬,爲首之人正是相國司馬懿,他受劉璟的委託,前來迎接陳羣的到來,“長文兄!”司馬懿老遠便笑着揮手道。

陳羣和司馬懿很熟悉,他心中大喜,催馬迎了上去,兩人大笑着見禮,“再次見到仲達,風采依舊啊!”

“哪裡!這是看到長文兄,心中高興。”

司馬懿又向荀志還了一禮,這纔對陳羣笑道:“漢王殿下派我來迎接長文,這一路過來,長文和家人都辛苦了。”

陳羣有些愣住了,司馬懿竟然是來迎接自己,要知道上次迎接鍾繇也不過是派黃‘門’‘侍’郎,這一次是派相國來迎接自己,這種禮遇之隆重,讓陳羣鼻子略略有些發酸,他心中感動之極,連忙轉過頭讓兒子上來見禮,以掩飾住自己的情緒。

衆人見了禮,司馬懿陪同陳羣向長安城內緩緩而去,又給陳羣介紹新修的副城,“現在看起來,修建副城的方案完全正確,長安城內地價太貴,有了副城,使平民也有容身之地,不過三座副城肯定不夠,我們不準備擴大副城,而是準備再修建幾座副城,我估計數十年後,長安四周會出現十幾座副城。”

“漢王不考慮將來修建東都洛陽嗎?”

司馬懿搖搖頭,“至少三十年內不會考慮,主要是要開發隴右和河西,還有北方朔方郡,將來還要恢復西域都護府,這些都不是短期能完成,至少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還是要以長安爲都城。”

一行人來到了貴賓館,司馬懿歉然道:“給長文的官宅還沒有準備好,先委屈長文和家人暫住貴賓館,最多一個月,長文就可以搬新家了。”

陳羣笑道:“這個無妨,貴賓館很不錯,我住過,比我在鄴都的府宅還好。”

這時,館丞出來見禮,領着陳羣的家人先進了貴賓館,陳羣因爲要去見劉璟,暫時沒有和家人進去休息,荀志也告辭回了自己家中,司馬懿見已安排好陳羣的家人,這才帶着陳羣轉道未央宮。

“仲達,我走後鄴都有什麼消息?”陳羣見身邊沒有其他人,這才悄悄問司馬懿道。

司馬懿微微笑道:“長文的離去在鄴都引起軒然大‘波’,鄴都朝野不安,人心思漢,曹丕極力維穩也無濟於事,聽說曹丕緊急成立了巡風使,名字好聽,其實就是暗中監視所有官員。”

陳羣嘆息一聲,他沒想到自己的離去會引來如此軒然大‘波’,他又問道:“那魏公怎麼說?”

司馬懿搖搖頭,“就只有魏公不知道此事,聽說曹魏高官都隱瞞住了魏公。”

陳羣默然無語,他明白爲什麼這樣做,魏公的身體再經不起刺‘激’,其實這樣最好,他也不想讓曹‘操’感到失望。

兩人來到了未央宮前,司馬懿笑道:“長文稍候片刻,我這就去稟報漢王殿下。”

..。。

儘管長安城內是一片歌舞昇平的祥和氣氛,但未央宮內充滿了大戰前的緊張,進入建安二十四年,漢魏兩國在合‘肥’大戰後簽署的停戰契約也就到期了,此時雙方又恢復了戰爭狀態。

更重要是,漢國在去年完全統一了南方,且經過近兩年的厲兵秣馬,各種物資及戰備都已完成,漢國的戰爭狀態已恢復到最佳,隨時可以向魏國發動雷霆進攻,只是漢國還欠一個發動戰爭的藉口。

雖然曹‘操’建立了魏國,完全架空了漢王朝,但他畢竟沒有篡位,爵位也只是魏公,本質上還是漢臣,而大漢天子劉協尚在,漢朝也沒有消失,無論漢國還魏國都只是漢朝下面的藩國,劉璟和曹‘操’也都是漢臣,也正是這一點,使劉璟還缺少一個道義上的戰爭藉口。

雖然看起來這種藉口並不重要,但如果不解決,會在歷史上成爲劉璟的瑕疵,也正是受這個原因的影響,漢軍幾次都只是試探進攻魏國,而沒有實質‘性’的進攻。

不過機會不會不來,劉璟也在耐心地等候,但戰爭準備卻一時一刻都沒有鬆懈。

書房觀戰堂內,劉璟負手站在沙盤前,久久沉思不語,他眼前的沙盤是整個天下沙盤,由七塊沙盤拼成,無比巨大,佔據了大堂一半的面積。

這時,一名從事上前低聲道:“殿下,司馬相國傳來消息,陳使君已到未央宮。”

劉璟從沉思中恢復,點點頭,“請他來我的書房相見。”

從事快步出去了,劉璟伸手取了一面三角旗,‘插’在建業外的長江口上,那邊有他部署的一支奇兵,萬事皆備,只欠東風了。

這時,從事又在‘門’口稟報:“殿下,他們來了。”

劉璟轉身向自己的書房走去,劉璟的書房其實一組建築,有朝務主堂、議事堂、觀戰堂、引賓堂、秘書堂、藏書閣、觀天樓等等大小十幾棟建築物組成,佔地足有三十畝。

劉璟平時在朝務主堂處理公務,也在那裡會見相國等重要臣屬,但如果是見鍾繇、陳羣等外臣,一般都在引賓堂內。

陳羣和司馬懿已經在引賓堂內等候,他一邊喝茶,心中頗爲緊張,這時,堂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司馬懿低聲提醒他道:“殿下來了!”

陳羣連忙跟着司馬懿站了起來,只見數十名‘侍’衛簇擁着劉璟出現在堂下,‘侍’衛們分列兩邊,劉璟快步走上堂來,司馬懿和陳羣連忙上前躬身見禮,“參見漢王殿下!”

“司馬相國辛苦了,兩位請免禮!”

劉璟和司馬懿打了招呼,這纔將注意力轉移陳羣這裡,劉璟微微笑道:“陳公能順利抵達長安,令人欣慰,我代表漢國熱烈歡迎陳公及全家到來。”

陳羣又深深行一禮,“復興漢室是父親和我的最大夙願,今天能爲漢王殿下效力,也是陳羣的榮幸。”

“說得好!”

劉璟挽着陳羣笑道:“請坐下,我們慢慢談。”

三人坐了下來,劉璟又笑道:“當年我與陳公談及律法,對陳公的九品中正頗有興趣,不知陳公是否還在魏國推行此制度?”

陳羣有些愕然,他記得很清楚,當年劉璟可是堅決反對九品中正制度,而且從他幾次科舉中無論‘門’第,唯纔是舉來看,他的做法也是和自己的九品中正制度背道而馳,現在怎麼又感興趣了。

他心中不解,只得小心翼翼道:“魏公本來就不贊成九品中正,尤其他這兩年推行出丁令,打壓世家,九品中正就沒有再提及了。”

劉璟點點頭,“九品中正制度對寒‘門’弟子不利,如果嚴格執行,就等於剝奪他們上進的‘門’路,確實不合理,不過,九品中正制度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比如對士子品行的長期評估,這很重要,從前科舉時,很多士子跑來長安眠‘花’宿柳,揮霍無度,考上後又繼續當官,毫無影響,這種人做官也很可能會爲禍一方,所以我考慮將來要稍微改一改,叫做無論貴賤,惟才德是舉,考中科舉並不一定能做官,還必須由吏部考覈他平時的德行,九品中正制度,就正好補充了這一點。”

陳羣心中充滿苦笑,原來的九品中正制是不要科舉,只要地方中正對士子考覈品行,然後推薦,便可做官,這其實就是漢朝舉孝廉制度的完善和延續,不料,劉璟卻把它去掉了關鍵,而保留了次要的考覈,這就完全變了味。

陳羣無奈,只得苦笑一聲說:“殿下說得有理。”

劉璟理解他的無奈,便笑了笑,暫時不再提此事,又將話題轉了回來,對陳羣道:“這次陳公來漢國出仕,我仔細考慮過,我想先委屈陳公出任尚書省右丞,主持新漢律制訂,漢律制訂後,我會再重用陳公。”

陳羣大喜,伏身行拜禮道:“願爲殿下效力!”

.........

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77章 新野急報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435章 決戰序幕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240章 痛惜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76章 孫權野望第557章 走投無路(下)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248章 清船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53章 張允蔡瑁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94章 不想遇見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430章 各施策略
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77章 新野急報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435章 決戰序幕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240章 痛惜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76章 孫權野望第557章 走投無路(下)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594章 另一個契機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248章 清船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53章 張允蔡瑁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039章 鄴都大案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94章 不想遇見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430章 各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