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達成共識(上)

商議半個時辰後,衆人皆起身告辭,劉璟給賈詡使了個眼色,賈詡會意,便有意晚走一步,留了下來。

這時,劉璟正和蒯良談及荊州書院之事,劉璟笑道:“荊州書院關係到我們將來的後續人才,非常重要,我已和徐長史談過此事,我們將全力支持書院遷回襄陽,不過我想聽聽你們自己的想法。”

蒯良連忙道:“現在書院內部有兩個方案,一是遷回隆中,其次是在襄陽城內建書院,這兩個方案支持度大概一樣。”

劉璟沉思片刻問道:“龐德公是什麼態度?”

龐德公是荊州的學界泰斗,他的意見至關重要,就算劉璟已有想法,也必須先尊重他的意見。

“龐德公並不支持遷去隆中,他說隆中有一個鹿門書院足矣,放不下荊州書院。”

劉璟笑了起來,看來龐德公比他想象的要聰明,知道鹿門書院和荊州書院的區別。

劉璟取出襄陽城地圖,攤放在桌上,指東北角道:“這裡是襄陽藏書樓,佔地四十畝,旁邊是原蔡瑁的府邸,佔地三十畝,臨近的白槐巷蔡氏劍館佔地二十畝,還有一些零星建築,加起來大概有百餘畝,可以以藏書樓爲中心,重新建成襄陽書院。”

蒯良大喜,他看到了真正的支持,連地方都選好了,這可不是嘴上說說,他嘆息一聲說:“大家都歸心似箭,希望能在年內搬回襄陽。”

“年內搬回肯定沒有問題,徐長史都會安排好,我一般不會過問,不過我對書院有一個原則,希望蒯公能記住。”

“州牧請講!”

劉璟沉吟一下道:“它雖然名爲荊州書院,但我希望它是招天下之才,蒯公明白嗎?”

蒯良點點頭,“我明白州牧的意思。”

這時,賈詡又返回了書房,蒯良見他們還有要事商議,便起身告辭了,劉璟送去蒯良,回來對賈詡笑道:“巴蜀之事還有一點未了,我想和軍師再商議一下。”

賈詡呵呵一笑,“願聽主公之言。”

兩人坐下,劉璟又取出一封信道:“這是司馬懿寫給我的密信,關於他取巴蜀的方案,你先看看吧!”

賈詡有些驚訝,這封信剛纔劉璟並沒有拿出來,也就是說,其實劉璟還有另外一個奪取巴蜀的計劃,更加絕密,賈詡接過信匆匆看了一遍,眉頭漸漸皺成一團,司馬懿在信中已經肯定劉璋會和劉璟會晤,他建議效仿當年秦國囚禁楚懷王之計,利用會晤的機會囚禁劉璋,直接奪取巴蜀。

賈詡沉思良久道:“當年秦國也並非爲吞併楚國而囚禁楚懷王,簡單效仿有些不妥,我擔心囚禁了劉璋,蜀人會立劉璋之子爲新君,衆志成城,反而奪不下巴蜀,還不如利用劉璋的懦弱昏庸,一步步蠶食巴蜀,這樣更爲有利。”

劉璟點點頭讚道:“軍師說得不錯,其實司馬懿的另一個方案不錯,欲取之,而先予之,和劉璋交好以迷惑其心,我在想這次江東發生內亂,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江東的內亂,讓劉璋感覺到我們有意東征,繼續對他進行迷惑。”

賈詡呵呵笑了起來,“這個辦法不錯,運用得好,確實可以有效迷惑巴蜀,我建議不妨再擴大柴桑水寨,部署重兵在柴桑,尤其是戰船,要雲集柴桑,形成東征之勢,我相信一定會有探子及時將這些細節報告給劉璋。”

劉璟揹着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又對賈詡道:“其實我更關心外部勢力的對巴蜀局勢的影響。”

‘外部勢力!’

賈詡繼續微微一怔,不僅是劉備嗎?他心念一轉,立刻明白過來,“主公是指劉備、曹操以及張魯嗎?”

劉璟點點頭,“其實曹操的問題到不大,他對巴蜀沒有直接影響,關鍵是張魯,一南一北,對巴蜀影響巨大,將直接關係到我們奪取巴蜀,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勢力啊!”

停一下,劉璟又繼續道:“其實劉備那邊好對付,劉璋截獲了張鬆勾結劉備的信件,他極爲震怒,希望和我們聯合攻打巫城,拔掉劉備這顆西進的釘子,那樣一來,劉備不會再有西進巴蜀機會,其實,我更關心漢中張魯,我以爲他必然不會在一旁看熱鬧。”

這時,賈詡笑道:“說到漢中張魯,微臣倒有一個連環計,爲我們拿下巴蜀創造條件。”

劉璟大喜,連忙道:“願聞其詳!”

賈詡笑着低語了幾句,劉璟隨即陷入沉思之中,良久,劉璟問道:“如果是這樣,蔡進擔任上庸主將就有點顯得單薄了。”

賈詡點點頭,“蔡進擔任不了這個重任,微臣推薦魏延爲上庸主將。”

“魏延?”

劉璟微微一愣,他有些不解地問道:“軍師認爲魏延可行嗎?我覺得劉虎倒不錯。”

“微臣今天和魏延深談一回,相信他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劉璟若有所悟,他點點頭笑道:“既然軍師推薦他,那就用他吧!不過魏延只是鼓面,軍師覺得鼓槌用誰合適?”

賈詡隨口道:“不是有現成的一個人嗎?”

劉璟笑了起來,隨即對門外侍衛令道:“速去召孟達來見我!”

不多時,一名年約三十餘歲,身材魁梧的男子快步走了進來,單膝跪下抱拳道:“孟達拜見州牧!”

孟達原是益州廣漢都尉,和法正關係極好,當年兩人結伴入蜀,和法正一起得到張鬆的器重,把他視爲心腹,隨着張鬆升爲益州別駕,孟達也被張鬆推薦爲廣漢都尉。

前不久張鬆因勾結劉備被殺,法正雖然沒有被牽連,但孟達卻成爲劉璋第一個要清洗之人,孟達異常惶恐,棄官而逃,法正便把他推薦給了劉璟,就在兩天前,孟達秘密抵達了襄陽。

劉璟連忙扶起他,笑道:“我有一個極重要的任務,孟將軍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孟達是極爲機敏之人,他立刻躬身道:“卑職願爲州牧效死命!”

劉璟滿意地點點頭,此人頗爲識時務

次日清晨,劉璟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緩緩進了樊城,在很多年前,劉璟曾經是樊城的南城門守軍軍侯,他對這座城池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樊城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曾經是荊州商業最繁華的這座城池也因爲淪陷在曹軍之手長達一年多,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商業地位,大量商賈轉移去江夏。

儘管州治又重新返回襄陽,但樊城卻不可避免地開始衰落了,徹底淪爲襄陽的附庸城。

這也是從戰略考慮,如果樊城太過於繁華,一旦曹軍再次南下,佔領了樊城,對荊州的打擊將會極其嚴重,淡化樊城的地位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變化最大的是人口減少,樊城最盛時曾有十六萬人口,但現在人口不足七萬,足足減少了一半多。

大街上摩肩接踵看不見了,大街上冷冷清清,酒館和商鋪雖然還開着,但明顯客人稀少,往日熱情的酒保正百無聊賴地坐在大門前聊天。

新任樊城縣令是劉璟的老熟人盧升,當年遊繳所的主簿,他曾一度出任陽新縣縣令,剛剛被任命爲樊城縣縣令。

他跟隨在劉璟旁邊,對劉璟介紹道:“現在在樊城人口大約是五萬五千餘人,還會返回一部分,我估計會在七萬人左右,而且隨着襄陽的步入正軌,樊城也會慢慢再興盛起來,畢竟襄陽的商業還是要依靠樊城。

劉璟點了點頭,“樊城的商業雖然不能和過去相比,但還是需要,主要是同中原方面發展貿易,我希望在兩年後,樊城的人口恢復到十萬人,另外,我打算在漢水上修建一座大型襄樊浮橋,這樣大家就不再需要渡船,直接可以過江,我已經讓匠學考慮方案了,既要能行人,同時不影響行船,估計年底之前會動工吧!”

盧升大喜,“如果有浮橋,那樊城的復興就快了。”

劉璟笑而不語,樊城是不可能有太大發展,成爲襄陽的居住區還差不多。

這時衆人來到一座小院前,遠門緊鎖着,門上落滿了灰塵,劉璟望着這座小院,這裡曾是他的第一個家,後來是蒙叔的住處,自從三年前蒙叔病逝後,這座小院便空置了。

劉璟凝視院門良久,他心中嘆了口氣,沒有進這座小院,催馬繼續視察樊城。

就在這時,身後一名親兵飛奔而來,老遠大喊道:“州牧,有要事稟報。”

“什麼事?”劉璟停住了戰馬。

“啓稟州牧,江東使者到來,現在人已到碼頭,徐長史請州牧儘快返回。”

儘管張紘和荊州打交道已有十幾年時間,但他這還是第一次來襄陽,這一次他和魯肅得到了隆重的接待,軍師賈詡和長史徐庶帶着十幾名官員親自來碼頭迎接。

魯肅是中間人,他向張紘一一介紹賈詡和徐庶,張紘呵呵拱拱手笑道:“早就久仰兩位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張紘足慰平生。”

事實上,賈詡的名聲要比徐庶大得多,但張紘很聰明,他此時絕不能厚此薄彼,要對徐庶一樣的尊重,而且他談笑風聲,極有親和力,比起魯肅的嚴肅,又更讓人感到一種輕鬆愉快。

這也是孫權把他派來的原因之一,不僅是他的地位比魯肅高,魯肅只是來摸底,而在談判的最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張紘出馬。

衆人將張紘和魯肅迎進了襄陽城,寬闊華麗馬車行走在平坦的貴賓道上,後面有軍隊護衛,氣勢頗爲壯觀,兩側的庶民道上,不斷有普通民衆躬身向車隊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張紘點點頭讚道:“我看城池寬闊還是其次,襄陽民衆知書達理,懂得長幼尊卑,民興才能國盛,這纔是荊州興盛的基礎,相比之下,江東略顯不足,還須奮起直追啊!”

徐庶笑道:“張長史太謙虛了。”

車隊很快到了荊州軍政官署,也就是原來的州衙,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羣頓時出現在衆人眼前,連魯肅也是第一次荊州,他頓時有些驚呆了。

從前常常有人說吳侯府被民間稱爲吳王宮,是一種僭越的稱呼,但事實上,吳王宮的建築本身沒有多大問題,建造時都特地比王宮小一號,倒是今天他見到了荊州州衙才知道什麼叫僭越,恐怕連皇宮也不過如此。

旁邊的張紘的卻笑而不語,神情沒有半點異常,他早就聽說劉表排場如帝王,今日看來,果然名不虛傳,不過這是劉表的傑作,和劉璟無關,況且就算是劉璟建造,他也必須做到視而不見。

就在這時,後面傳來一陣馬蹄聲,有侍衛高喊道:“州牧來了!”

第36章 赤壁酒館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1023章 蓄勢等待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87章 真相漸近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71章 冤家路窄第432章 微服私訪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79章 刀下留人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729章 世子暗鬥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38章 錦帆賊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11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章 舌戰蔡瑁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807章 驚天大案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98章 親臨許昌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31章 婉拒第692章 關中收官(中)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363章 探查道路
第36章 赤壁酒館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1023章 蓄勢等待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87章 真相漸近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71章 冤家路窄第432章 微服私訪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79章 刀下留人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729章 世子暗鬥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38章 錦帆賊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11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章 舌戰蔡瑁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932章 將計就計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807章 驚天大案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98章 親臨許昌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31章 婉拒第692章 關中收官(中)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363章 探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