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荀氏辯論

“赫明白了,三位提點之恩,絕不敢忘。三位今日難得造訪,赫當擺下酒席,你我縱談一番,也好讓在下多多請教。”

“大將軍盛意拳拳,老夫三人就不客氣了。”

衆人飲宴許久,之後又秉燭夜談,直到深夜,三人才離開了將軍府。

劉赫和崔鈞親自將三人送出府,看着他們的馬車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州平,儘快理出一份名單,如今朝中這些大臣,對我軍,還有對漢室社稷,都是何等態度。至於那些沒有出仕的世家大族,我自讓飛鷹衛去打探。”

“喏,屬下竭盡全力。不過此事十分複雜,屬下對洛陽朝局不甚熟悉,單看一些表面言行舉止來判斷,只怕耗時日久而且容易有誤判。”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你先去辦吧,我再慢慢物色些得力人手去幫你。待名單出來之後,再找楊公等人請教便是。”

這件事容不得馬虎,如果因爲一些小事判斷錯誤,提拔了自己的敵人,誅滅了漢室的忠臣,那自己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而與此同時,在潁川的某處,一座巨大的府邸之中,正有幾人在商討着什麼事,看起來十分激烈,以至於隱隱有了幾分爭吵的意味。

其中有一人,約莫二十四五歲,長得可謂是劍眉星目,脣紅齒白,一表人才,既有文人之儒雅,又有武士之英氣,無論相貌還是氣質,都稱得上世間一等一的美男子。

此人眉頭微微皺起,然而說話的語氣沒有半點急躁之意,溫和而又有力,一字一句,都令人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彧以爲,方今天下,能戡亂朝局,安撫百姓,再興漢室者,非此劉赫莫屬。”

他話音剛落,對面的一個人便站了起來。

“非也非也,文若所言,誠然有理,卻仍有所欠缺。”

“既如此,彧願聞兄長高見。”

“自光武帝開國以來,天下便由劉氏皇族與我世家共享。昔日桓靈之時,何以天下紛亂,朝綱不穩?無他,但因陛下寵信外戚與宦官爾。兩次黨錮之禍,使我世家遭受重創,以至於朝綱紛紛被樑冀、何進與十常侍等人把持。如今若要再復大漢榮光,理當正本清源,以世家之力,力挽狂瀾。”

“大漢世家,但以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爲首,我潁川諸如荀氏、陳氏等家族次之,其餘陳、王、盧、朱、鍾、郭、衛、杜、司馬等家族爲輔,其才俊輩出,文武兼濟,若能齊心合力,則匡扶社稷,指日可待。”

“如今袁氏二老爲討董卓而被殺,袁本初、袁公路二人,皆當世英豪,名傳四海,尤其本初兄,英名蓋世,膽識過人,如今雄踞渤海,遲早必能爲河北之主。我等理當前往輔佐,舉世家之力,安定天下,方爲正途。劉赫雖爲漢室宗親,然如今漢室皇族衰弱,其實力遠不如世家,文若豈有捨近求遠,舍強求弱之理?”

“兄長所言不然。平定天下者,豈獨因實力而論?劉赫仁義無雙,治下各地,風調雨順,物產富饒,商旅雲集,富庶非常,其治軍之盛,天下莫能出其右。但有此心此志,方爲一世人傑。何況即便論實力,劉赫軍力之強,即便董卓和關東盟軍亦非敵手,袁紹雖是梟雄,遠不可與其相比。今日要裹挾世家之力前往相助袁紹,到底孰強孰弱,孰近孰遠?還望兄長三思。”

“你……唉,罷了罷了,從小我辯論就不曾贏了你,不過我荀諶卻是主意已定,我不勸你,你也不必勸我罷。”

“呵呵,彧得罪了,兄長海涵。”

兩人剛纔還爭論得面紅耳赤,忽然之間便握手言和。

而在大殿主位上,還坐着兩名老者,在二人的周圍,還有一些其他和他們年齡相仿之人,不過這些人看起來都是觀戰之人。

兩人論完之後,這些人紛紛撫掌叫好,尤其以同坐其間的荀璟顯得最是高興。

“哈哈,好好好啊,文若和友若的辯論,一向是咱們家族最熱鬧的,好在我前幾日從雁門趕了回來,不然豈不是要錯過這等盛事?只可惜公達小侄子從來不喜歡跟人辯論,不然你要是也參與進來,一定更加精彩啊。”

荀璟目光看向了自己下首的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儒士。

那儒士微微一笑,對着荀璟拱了拱手。

“攸微末道行,不敢與諸位兄長和叔父相比。”

他這聲音十分柔和,遠不如荀彧那般鏗鏘有力,若是音調再尖細幾分的話,只怕旁人還以爲是個小姑娘的聲音。

荀璟一聽他這聲音,馬上就顯得有些不耐煩起來。

“哎呀,公達啊,你從小就這樣細聲細語的,跟是個黃花閨女似的,就是郭家的那個病秧子,聲音都比你更顯有男子漢氣概,這怎麼行嘛。這次我去雁門數月,那邊的百姓還有胡人,那才叫一個豪邁大丈夫,乾脆過些時日你隨我一起去見識見識,說不準能給你改改脾氣。”

荀璟自顧自就大大咧咧喊了起來。

對面的人還沒說話呢,爲首的那兩位老者忽然開口了。

“好了,公薦,公達一向就是這個脾氣,亦無不可,你就不必強人所難了,也不曾有哪位聖人說男子必須血氣方剛,豪邁異常,你就不必總拿此事來提了。”

荀璟一看家主都發話了,只能努了努嘴,悻悻一笑。

荀彧和荀諶二人也趕忙對着二位家主恭敬行禮,等着家主的點評。

潁川荀氏,這一輩的家主有八人,便是著名的荀氏八龍。只不過其中六人終日隱居治學,除非家族有大事發生,不然基本很難請動他們。

而如今真正主事之人,乃是八龍之中排行第二的荀緄,也就是荀彧的父親,還有排行第六的荀爽。而方纔說話的,便是荀緄。

“如今家族中年輕一輩之中已成年的男子,有二十餘人,十常侍亂政,董卓更是禍亂國祚,我荀氏依照祖訓,本不當出仕,去歲董卓廢立天子之後,連文若的守宮令也已辭了,回家治學。”

衆人微微點頭,荀氏一向以治學爲首,治國爲輔,國有明主則輔,國無明主則隱,這是家族數百年傳承下來的祖訓。

荀緄話音一轉:“不過如今二十鎮諸侯討董,天下諸侯大爭之勢已成定居,昏主明主,皆不在少數,爾等子弟,各選其主,出山相助,也是分屬應該,如此方能保我家族長盛不衰。”

“既然文若和友若有心出仕,又一時難以勸服對方,那便各自前往洛陽和渤海,其餘人等,也是一樣,無論爾等願意輔佐誰人,家族皆不加以干涉,不過有一條原則,衆子弟必須牢記,那便是在外輔佐主公,斷不可藉助家族之力相幫。我荀氏一族,絕不偏向任何一方諸侯,也不會以家族資源爲爾等開道,在外一切,都要隨汝等自便。”

他這聲音雖輕,語調雖柔,可在座的人,沒有一個敢有所輕視,一個個都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謹記家主訓示。”

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順遭逐第六百三十三章 江東霸王第八百十五章 證人華佗第五百零九章 二賊之謀第八百八十五章 徐庶首功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次發狂第五百一十三章 錢理催命第六百五十七章 各有算盤第七百三十三章 張任逃脫第九百三十六章 龍騎雙槍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中高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巾幗女將第一千三十一章 幾經波折第五百五十六章 真的黃雀第六百六十四章 飛羽騎兵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八百六十三章 尋找財路第九百四十一章 將計就計主角勢力一覽主角勢力一覽第九百三十二章 臨死反撲第八百九十六章 羌人內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真正決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再陷重圍第四十二章 下餌釣魚第五百九十七章 袁紹全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光復雁門第六百二十一章 戟士闖宮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謀劉赫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猛犯傻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姓震動第五百零二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章 重重包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艱險戰局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鬧曹營第五百二十五章 豐碩戰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馳援趙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武卒神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光復雁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胡三策第八百八十一章 新的利器第七百六十七章 曹操出戰第一千十九章 再生變故第四百六十三章 袁紹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關羽逐鹿第六百二十五章 雙雄對話上架通知及感言第八百六十七章 單戟赴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罷戰言和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成事在天第七百三十九章 草原異變第一千十二章 謀士比拼第六百二十四章 隔空鬥智第八百五十六章 敗漢武卒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次發狂第八百七十七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九十五章 鮮卑現狀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順手段第一千七十六章 夏侯之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九十章 收編大軍第七百八十章 別來無恙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六百九十一章 狠辣韓遂第三百二十章 慘烈戰局第八百二十章 典韋拜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軍神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顏良之死第六百十八章 陳宮出走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雁門第六百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六百九十一章 狠辣韓遂第七百九十章 張勇受傷第一千章 西域列國第一千七十五章 武聖一怒第九百四十九章 大軍圍城第三十二章 有意結交第一千零一章 懾服西域第八百零七章 果皮之論第三百六十四章 密召董卓第八百七十六章 神秘幫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白撿功勞第四百六十章 冀州袁紹第六百七十章 劉虞遇刺第五百六十七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平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羽沉淪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元興改革第八百十九章 曹操難題第九百八十一章 不同心思
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順遭逐第六百三十三章 江東霸王第八百十五章 證人華佗第五百零九章 二賊之謀第八百八十五章 徐庶首功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次發狂第五百一十三章 錢理催命第六百五十七章 各有算盤第七百三十三章 張任逃脫第九百三十六章 龍騎雙槍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中高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巾幗女將第一千三十一章 幾經波折第五百五十六章 真的黃雀第六百六十四章 飛羽騎兵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八百六十三章 尋找財路第九百四十一章 將計就計主角勢力一覽主角勢力一覽第九百三十二章 臨死反撲第八百九十六章 羌人內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真正決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再陷重圍第四十二章 下餌釣魚第五百九十七章 袁紹全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光復雁門第六百二十一章 戟士闖宮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謀劉赫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猛犯傻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姓震動第五百零二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章 重重包圍第二百一十二章 艱險戰局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鬧曹營第五百二十五章 豐碩戰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馳援趙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三十六章 武卒神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光復雁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胡三策第八百八十一章 新的利器第七百六十七章 曹操出戰第一千十九章 再生變故第四百六十三章 袁紹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關羽逐鹿第六百二十五章 雙雄對話上架通知及感言第八百六十七章 單戟赴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罷戰言和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成事在天第七百三十九章 草原異變第一千十二章 謀士比拼第六百二十四章 隔空鬥智第八百五十六章 敗漢武卒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次發狂第八百七十七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九十五章 鮮卑現狀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順手段第一千七十六章 夏侯之死第六百四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九十章 收編大軍第七百八十章 別來無恙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六百九十一章 狠辣韓遂第三百二十章 慘烈戰局第八百二十章 典韋拜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軍神威第五百七十一章 顏良之死第六百十八章 陳宮出走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雁門第六百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六百九十一章 狠辣韓遂第七百九十章 張勇受傷第一千章 西域列國第一千七十五章 武聖一怒第九百四十九章 大軍圍城第三十二章 有意結交第一千零一章 懾服西域第八百零七章 果皮之論第三百六十四章 密召董卓第八百七十六章 神秘幫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白撿功勞第四百六十章 冀州袁紹第六百七十章 劉虞遇刺第五百六十七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平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羽沉淪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元興改革第八百十九章 曹操難題第九百八十一章 不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