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朝議定論

緊跟着,右車騎將軍皇甫嵩也開口。

“左車騎之言,老臣深以爲然,涼州雖是苦寒之地,然西通西域,北連大漠,昔年,我大漢教化四夷,令萬邦臣服,便是由涼州而出,乃設西域都護府。敦煌、酒泉之地,曾幾何時,亦爲繁榮之所。若能善加治理,或可再復昭宣時之榮光。”

皇甫嵩說這話時,神情顯得有些激動難耐。

劉赫聽到“西域”二字,也是登時心頭一亮。

“二位愛卿所言,正合朕心。朕有意選派將領與官員,前往涼州各地。北地、安定、漢陽三郡,已歸朝廷管轄多年,所需派遣官員者,以其餘七郡爲要。朕有意將幷州與司隸地區的一批能臣幹吏,調往涼州任職,再以重兵鎮守各處,待涼州安定,糧草豐收之後,再發兵南下,直搗成都,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異議?”

“陛下英明!”

“老臣附議。”

王允看了看周圍大臣的反應,稍稍思量一番,隨後也站了出來:“老臣也贊同陛下之意。”

劉赫面露笑容,對這個結果也顯得十分滿意,連楊彪一派的大臣,也多有表態支持。

“這兩年來,楊彪等人對朕也算十分恭謹,看來是想通了。回頭朕倒要和他們好好商議下,讓他們多多舉薦些人才。”

就在他以爲大局已定之時,杜畿忽然站了出來:“啓奏陛下,微臣以爲,陛下此舉,正可一解涼州之急。不過,涼州乃四戰之地,除東側接壤司隸之外,其餘三面,皆需派遣大將,鎮以重兵。加之涼州城池衆多,所需官員,絕非短時間可以係數就任,所需將領也是極多,朝廷日後用兵之地更廣,以大將鎮守地方,難免有些屈才。”

他這幾句話,可謂是說道了劉赫的心坎裡。前幾日和荀彧等人探討時,也對這一問題愁眉不展,劉赫見他開口提出,只當他有什麼好提議。

“愛卿有何提議,但說無妨。”

“謝陛下。微臣認爲,文官之中,亦有擅兵之人。將軍之內,非無治粟之能。如司隸校尉崔州平,前將軍關雲長,鎮東將軍張明威,徵南將軍高伯平等人,皆文武全才,即可帶兵殺敵,更能治理一方。陛下不若選派一批這樣的能臣,將他們派往涼州的邊疆城池,上馬征戰,下馬安民,再遣一大將,坐鎮涼州,總攬一州軍政,則涼州之事自安,朝廷之難亦解,豈不兩全其美?”

“唔……愛卿言下之意,是要從行伍之中,撿拔賢良之士,令其兼領地方官一職?”

杜畿的提議,劉赫倒也覺得有些可行。比如張勇,擁有89的智力,71的政治,做個太守都可勉強勝任,若執掌一城,自是綽綽有餘。朱燁,關羽,高順,如今都有超過60的政治,治理地方,自無不可。

軍中大小將領,達到60以上智力,50以上政治的,劉赫粗略數一數,也有數十人,這些人很難有什麼大作爲,可是讓他們去地方上,依照朝廷頒發的旨意去執行和治理,想來也足以擔當。這個辦法,劉赫之前倒真的沒有想到。

不料,他剛要開口表示贊同之時,盧植卻出言反對起來。

“此事萬不可行。京兆尹之言,無非是委任一人爲涼州牧,再令地方太守、縣令,軍政合一,如此令不少將領兼任地方官,或地方官兼領軍務。雖可省去不少官員空缺,但地方權力過重,與諸侯無異。”

杜畿說道:“若是尋常之時,政權與軍權,自當分離。然如今朝廷廣缺賢才之士,若有適宜之人,暫從此例,於國於民,亦有裨益。待新秀人才舉薦出仕,涼州各地又逐漸安定,陛下再收其權而分之,料也不遲。否則這七郡數十縣,所缺官吏,何止百餘?朝廷各地本就缺少執掌之士,再從各地調派如此之多的能臣前往,難免衍生動亂,或使政令有所不暢。”

這時,王謙也出列:“所謂事急從權,京兆尹之意,雖與朝廷慣例,有所不符,卻也不失爲一良策。何況江山社稷,長久存續,便需朝廷吐故納新。若是隻重幾個已有功績的賢才,而不給與年輕才俊以機會,則官員空缺之位,只會日漸增多,且青年士子,亦會對朝廷心生失望,於國於民,絕非益事。至於地方官員權力過大,也並非什麼大患。朝廷會委任前往涼州者,必定是經過層層考察,品行敦厚的忠義之士,且陛下英明神武,慧眼如炬,必不致使地方坐大威脅中樞。”

這兩人說得頭頭是道,句句話都在理上,盧植雖然神色之中依然能看出不服氣的樣子,卻也沒有再駁斥。

劉赫看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楊彪,問道:“未知太尉對此,有何建議?”

楊彪一直都是一副閉目養神的樣子,聽天子召喚,趕忙出列。

“老臣年輕之時,被舉爲議郎,雖已算朝廷官員,卻一直不得重用。後來,前任京兆尹病故,老臣時年不過三十有一,得以被朝廷委任爲京兆尹,坐鎮京畿重地數年之久,這才使得老夫,從一個年輕識淺的小吏,成爲稍有德望之人,方能爲江山社稷,略盡綿力。”

“涼州乃苦寒之地,地廣人稀,戈壁遍佈,昔年桓帝在時,涼州一州賦稅,尚不如一個冀州魏郡。正合於年輕人,磨練心性,增廣見聞,也好爲日後報效朝廷,打下根基。太常等人之言,即可解決朝廷當下用人之困,亦可磨練才俊,一舉兩得,老臣以爲可行。不過陛下聖明燭照,自有明斷,老臣年老昏聵,許有不察之處,伏請陛下聖斷。”

他這一番話,幾乎就是把之前王謙、杜畿等人的話,做了一個總結,還拿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來了一個“擺事實,講道理”,讓朝中大臣,多數都暗暗點頭。

“既然太尉也這麼說,那朕就姑且一試。京兆尹、太常,你等既然如此提議,那涼州出任官員,可有建議?”

王謙向前一步,說道:“老臣以爲,鎮東將軍處事沉穩,謙遜大方,作戰勇猛,謀略高超,既然諸位大臣以爲州牧之例不可開,那可以張將軍爲涼州刺史,賦以假節鉞之權,當是最合適不過。”

“四弟啊,嗯,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劉赫微微點頭。

關羽和朱燁,聽了之後,也是面露喜色,他們倆可不管什麼朝堂的爭議,是他們看來,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好處理當自家兄弟排在前頭,所以方纔還對杜畿等人有些不滿的關、朱二人,這時頓時怒氣全無。

王謙接着說道:“威武郡由當年馬騰將軍鎮守,不說富足,卻也向來安定,且旁邊北地、漢陽、安定三郡,還有幷州的雲海郡,都是朝廷治理已久的富庶之地。如今馬超將軍勇猛更甚乃父,對威武郡更是瞭如指掌,雖是年輕,卻也足當大任,臣以爲可令馬超將軍出任威武郡都尉,代行太守事。”

馬超一聽,也是神色一喜,能夠回到威武郡做都尉,可比去其他任何地方做一個太守,都讓他歡喜。

“太倉令盧雍,家學淵源,文武兼備,於太倉令任上,一向處事謹慎,從無過錯,可調爲敦煌太守。北地郡都尉皇甫昌,此人不但多有名將之風,且爲人溫文爾雅,風評極佳,可調爲酒泉太守。”

盧植和皇甫嵩兩人紛紛一愣,盧雍是盧植的侄子,皇甫昌是皇甫嵩長子,他們萬沒想到對方會把這兩人舉薦出來,這讓他們也不便再加以反駁了。

許久之後,朝會結束,涼州十多個重要官職,幾乎都依照杜畿、王謙等人的提議去辦了,所有官員,旨到之後,十五日內出發赴任。

第三百五十章 北方終定第六百七十九章 割裂徐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曹操抉擇第六百零二章 袁門劇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士子倒戈第一千零二章 大胃公主第七百零四章 再施毒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松林四傑第八百九十七章 徐庶之計第一百十九章 雙方聯姻第六百十九章 劉赫到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備悲慼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戰結束第二百五十八章 首次拍賣第九百五十六章 震動朝綱第二百四十六章 豪強災難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操出兵第三百零三章 朱燁將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順遭逐第四百五十四章 嚇破狗膽第七十八章 入夢頓悟第三百二十一章 面見丁原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一千十五章 射術對決第一千四十九章 英雄之殤第三百九十六章 騙取信物第七百九十三章 死而復生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順鬆口第一千七十七章 壯猛之戰第九百九十九章 鮮卑援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三十二章 真正主謀第三百五十五章 皇甫清冷第一千一百章 操縱輿論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會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八百四十八章 周瑜應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雨後彩虹第七百七十七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慘烈戰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真正危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曹操決斷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事將起第一百十五章 出門買馬第五百零七章 險惡用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順危急第三百零四章 駭人雙鵰第一千四十三章 函谷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意外援軍第一百零八章 槓桿原理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八百六十八章 程良劫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打一儆百第四百五十八章 劉備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飛來橫禍第二百七十二章 以戰養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兩大人才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後手連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甲大成第一千六十一章 學生而已第六百零三章 袁氏滅門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輩出第一百十一章 無恥狗賊第五百四十六章 紀靈中計第二百七十章 鮮卑王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震懾諸侯第一百八十一章 兩個消息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戰敗第四百零九章 最後時刻第五十五章 夜襲兩河第四百二十五章 竹苑收賢第四百四十一章 白袍小將第三百六十章 袁何苟且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張勇斷後第九十四章 督盜劉赫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軍內亂第七百三十五章 程朱打賭第七百三十六章 兩個袋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誰的援軍第一千三十章 鐵壁曹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劉赫反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輩出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姓響應第一百零九章 談論天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豫州初戰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猛相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圍困府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大危機第一千八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八百零一章 驚詫程良第三百七十三章 酒樓衝突第一百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六百二十章 生死一瞬第九百零五章 招賢空館第七百四十四章 成事在天第四百六十六章 直闖王帳第四百六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四十二章 趁虛而入
第三百五十章 北方終定第六百七十九章 割裂徐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曹操抉擇第六百零二章 袁門劇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士子倒戈第一千零二章 大胃公主第七百零四章 再施毒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松林四傑第八百九十七章 徐庶之計第一百十九章 雙方聯姻第六百十九章 劉赫到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備悲慼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戰結束第二百五十八章 首次拍賣第九百五十六章 震動朝綱第二百四十六章 豪強災難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操出兵第三百零三章 朱燁將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順遭逐第四百五十四章 嚇破狗膽第七十八章 入夢頓悟第三百二十一章 面見丁原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一千十五章 射術對決第一千四十九章 英雄之殤第三百九十六章 騙取信物第七百九十三章 死而復生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順鬆口第一千七十七章 壯猛之戰第九百九十九章 鮮卑援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三十二章 真正主謀第三百五十五章 皇甫清冷第一千一百章 操縱輿論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會之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八百四十八章 周瑜應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雨後彩虹第七百七十七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慘烈戰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真正危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曹操決斷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事將起第一百十五章 出門買馬第五百零七章 險惡用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順危急第三百零四章 駭人雙鵰第一千四十三章 函谷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意外援軍第一百零八章 槓桿原理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一千八十七章 終得迴轉第八百六十八章 程良劫營第一百五十九章 打一儆百第四百五十八章 劉備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飛來橫禍第二百七十二章 以戰養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兩大人才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後手連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甲大成第一千六十一章 學生而已第六百零三章 袁氏滅門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輩出第一百十一章 無恥狗賊第五百四十六章 紀靈中計第二百七十章 鮮卑王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震懾諸侯第一百八十一章 兩個消息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戰敗第四百零九章 最後時刻第五十五章 夜襲兩河第四百二十五章 竹苑收賢第四百四十一章 白袍小將第三百六十章 袁何苟且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張勇斷後第九十四章 督盜劉赫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軍內亂第七百三十五章 程朱打賭第七百三十六章 兩個袋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誰的援軍第一千三十章 鐵壁曹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劉赫反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輩出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姓響應第一百零九章 談論天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豫州初戰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猛相鬥第七百四十七章 圍困府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大危機第一千八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八百零一章 驚詫程良第三百七十三章 酒樓衝突第一百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六百二十章 生死一瞬第九百零五章 招賢空館第七百四十四章 成事在天第四百六十六章 直闖王帳第四百六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四十二章 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