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真正危機

有了周瑜和魯肅的身先士卒,江東將士個個奮勇無比,悍不畏死。

紫金龍騎雖然威力不凡,然而帶着受傷的同袍一起作戰,加上人困馬乏,戰鬥力自然大爲削弱,如今面對這樣一羣不要命般的敵軍,一時之間也難以討得便宜。

周瑜長劍一指:“親兵聽令,隨我生擒關羽!”

說罷,他親自帶着五百親衛隊,左右衝殺,直撲前方不遠處的關羽而去。

關羽見狀,不由大怒:“好個周瑜,敢來尋死,看關某斬你頭顱。”

他揮舞青龍偃月刀,突入對面軍陣之中,青光四射,一顆顆人頭,高高飛起。

周瑜心中爲關羽武勇所鎮駭,之前雖然久聞大名,也曾遠遠地見識過,可如今相距如此之近,他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來自武聖的強悍威壓,讓這位江東名將,也忍不住額頭直冒冷汗。

“哼。”關羽睥睨天下,瞄了周瑜一眼,一聲冷哼,大刀過處,江東士兵紛紛倒地,隨後便直撲周瑜而來。

“保護將軍……”

魯肅焦急大喊,可關羽速度極快,方纔還在四五十步之外,待衆人反應過來時,已然衝到了周瑜面前不足十步之處。

青龍偃月刀高高舉起,對着周瑜的頭頂,劈天蓋地而來。

幾名親衛兵上前阻攔,卻不是關羽一合之敵,雖然暫時救下了周瑜,可在幾道寒光閃過之後,這些衛兵便紛紛落馬。

周瑜雖被關羽強悍無比的殺氣,震得冷汗直流,可終能鼓起勇氣,手提長劍,主動攻了過去。

“倒有三分膽氣。”

關羽有些不屑地哼了一句,青龍刀在身後一橫,對着周瑜腰部直劈過去。

“公瑾……”

魯肅嚇得頓時面無人色,試圖上前相助,卻在大軍之中一時動彈不得。

就在這時,關羽心頭一緊,本能地身子一側,剛剛劈出去的青龍刀,手上一用勁,刀鋒一轉,朝着上方撩了過去。

“叮……”一聲脆響,大刀劈開了周瑜的寶劍後,周瑜被震得雙手劇烈顫抖,寶劍也遠遠飛了出去,可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又是一聲脆響。

周瑜似乎感應到了什麼,回頭望去,登時喜上眉梢。

“伯符!”

只見百餘步外,孫策手持長弓,威風赫赫。

關羽雙目微眯:“哼,孫策,來了正好,關某一併送你等上路,助我大哥一統江山。”

孫策隨即大怒:“關羽,休要小覷某家,看槍!”

他一夾戰馬,後發先至,長槍直挺挺刺向關羽。

兩人相對而至,區區百餘步,幾乎轉瞬即到,一刀一槍,悍然碰撞到了一處。

“系統提示:關羽對戰孫策……”

孫策雖勇,但和關羽、朱燁這兩位當世頂尖戰將相比,終究遜色一籌,只此一招,便震得他虎口劇痛,霸王槍也險些脫手而去。

“關羽素有刀皇之名,勢大力沉,刀法更是已入化境,實非我所能敵對,今日事急矣,當早謀退路。”

孫策固然行事有三分魯莽,卻也並非無智之徒,眼下己方戰局不利,他自然知曉“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道理,當即與周瑜使起了眼色,謀劃起全身而退之路。

周瑜揮舞長劍,與老將黃蓋,一同上前助陣,三人力戰關羽,關羽依舊從容不迫,應對有餘。

“伯符,爲今之計,南有張勇與朱燁聯軍,只怕不多時便要追來。東有馬超騎兵,已截斷我軍糧道,且據探馬來報,劉備與徐晃率軍攻至壽春城下,北方則是兗州,乃劉赫地盤,牽招等人兵精糧足。西側有高順陷陣營正在趕來,據此已不足五百里路程。”

孫策使出全力應對關羽,聽着周瑜的言語,也並未分心答對,只是神色變換,周瑜與他相交莫逆,心有靈犀,當即領會其意。

“東南西北,皆有追兵,眼下我軍只有一途,便是向東南方退回新蔡縣城,我在城外汝水,留下戰船十餘艘,還有走軻、艨艟等小船數十艘,足夠我軍撤退之用。關羽、張勇、高順等人,皆不善水戰,待我軍退之江上,敵軍便無可奈何,縱然有前來追擊者,我亦有十成把握,將追兵擊殺於江面之上。”

孫策聞言,神色一喜,今番雖然大敗,然元氣損傷不大,但能退回江東,保有荊、揚之地,加上司馬懿南征,擊敗山越,入侵交州,休養數年,仍可與劉赫一較高低。

一念至此,孫策沒有半分猶豫,當即虛晃一槍,暫時逼退關羽,高聲呼喝道:“全軍後隊改前隊,急速向新蔡縣城撤去。”

說完,他對周瑜和魯肅說道:“你二人統帥兵馬撤退,某親自領親兵斷後。”

“主公,這如何使得?”

魯肅正要勸解,孫策卻直接打斷了他:“事態緊急,不容拖延,若非我親自斷後,待紫金龍騎壓近,我等盡要命喪此地,此乃軍令,不得違抗。”

魯肅還想說些什麼,卻被周瑜拉住,他深知孫策秉性,此時絕難勸動他。

“子敬,一切以江東大局爲重,走!”

他拉了魯肅一把,朝着孫策抱拳拜別,只留下五六千精兵與孫策一同斷後,便親自指揮大軍,朝東南方撤去。

魯肅見主公與主將都如此決斷,何況孫策勇猛不凡,關羽雖然厲害,但重甲騎兵如此戰鬥一日,已是疲憊不堪,主公要脫身,想來不難,自己也只得聽命行事,當下不再多說。

他思索片刻,說道:“公瑾,如今我軍戰敗,荊州士族歸附不久,只怕人心浮動,何況糧草短缺,前往荊州補給,或將惹荊州各大族不滿。是否先繞道前往廬江,休養之後,再回荊州,穩定局勢?”

周瑜面露欣慰之色:“子敬果然大才,這般局勢之下,尚能如此靈臺明澈。不錯,我正欲前往廬江。老主公在此經營多年,糧草豐沛,人心安定,我軍前往補給之後,再沿江而上,前往襄陽,方可保無虞。”

隨後,他又喝道:“韓當、丁奉、蔣欽何在?”

“末將在!”

“命你三人分別領兵兩千,由此地向前,各二十里處分別設下埋伏,接應主公,倘若主公有失,你等提頭來見!”

“遵命!”

三人領命,立刻點上兵馬,分頭行事。

然而,就在江東廬江郡東側的丹陽郡,此刻卻是危機四伏。

丹陽郡北面,便與徐州廣陵郡,隔江對望,丹陽往東,便是吳郡,吳郡以東,便是茫茫大海。

丹陽太守,姓劉名勳,字子臺,本是廬江太守,後孫策與周瑜裡應外合,奪取廬江,誅殺袁術,劉勳便順勢投降。

孫堅見此人治理地方,頗有能爲,雖不善於領兵,然丹陽以北有浩浩江水,加上自己在江面上的諸多佈置,北軍不擅水戰,想來不足爲慮,故此將劉勳遷爲丹陽太守。

這一日,劉勳照例,在郡中的丹陽縣城中四下巡視,他深知這位新主公脾氣不小,自己稍有差池,恐有性命之憂,故而絲毫不敢怠慢。

“報……”

一道急切的聲音,打破了原本寧靜的丹陽縣城。

劉勳有些不悅,他怒斥道:“何事如此驚慌,不成體統?”

那小卒急急忙忙跪倒在他面前,渾身顫抖,讓劉勳似乎意識到有些不對。

“快說,到底發生何事?”

“報太……太……太守,北邊江面上……江面上……”

劉勳心頭一顫,上前一步喝道:“江面上如何?”

“江面上忽然出現大量戰船,爲首大船上插着‘姜’字旗號,正朝這邊疾馳而來……”

“什麼?姜桓?”

劉勳只覺眼前一黑……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線大勝第八百十一章 雙計滅曹第八十二章 梟首誓師第九百八十三章 再戰惡虎第二百九十五章 鮮卑現狀第五百三十一章 雨後彩虹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瑜出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凱旋迴城第一千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八十章 丁原問罪第五十二章 松林結義第八百二十四章 典韋首殺第六百零二章 袁門劇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援兵到來第九十五章 裝備釋疑第十章 好日子啊第九百九十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百二十七章 半路怪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荀氏大計第八百零九章 以靜制動第六百三十三章 江東霸王第一千五十九章 平山飛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薊縣安頓第五百一十四章 不打自招第七百零八章 青徐皆危第五百一十六章 張遼顏良第二百八十章 莫名大火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禪大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漢中之戰第九百零四章 兩份榜文第六百五十一章 華佗自責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三百三十五章 漢胡衝突第二百二十五章 張燕中計第六百十五章 曹袁戰局第八十章 議定方針第五百零六章 幷州大禍第五百一十三章 錢理催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一百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八十八章 再施離間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八百三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雙雄同歸第九百九十六章 真正盟約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瑜出動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賴臉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禪大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司馬根基第八百十一章 雙計滅曹第四百五十九章 北境豐收第八百九十一章 徐庶獻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意外順利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一百二十四章 種地人才第十六章 遭人忌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固若金湯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叫張遼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赫決策第九百四十六章 武將混戰第七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山內鬥第六百六十四章 飛羽騎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三百零一章 雷神湮滅第五百八十五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六十七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九十一章 離間曹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城外衝突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荀彧調兵第九百二十章 驚呆士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山路遇刺第八百十三章 權謀之術第一百六十五章 互相算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薊縣安頓第七百六十三章 城門被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朝會激辯第九百二十三章 王允得逞第二百三十二章 合謀暗害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勇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浴血重生第五百七十一章 顏良之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鮮卑首領第三百二十六章 飲馬黃河第九百三十八章 李芒授首第八百一十章 曹操得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戰上黨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五百七十七章 朱燁中伏第五百四十七章 曹洪發懵第三百五十二章 終極系統第七百零八章 青徐皆危第一千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線大勝第八百十一章 雙計滅曹第八十二章 梟首誓師第九百八十三章 再戰惡虎第二百九十五章 鮮卑現狀第五百三十一章 雨後彩虹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瑜出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凱旋迴城第一千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八十章 丁原問罪第五十二章 松林結義第八百二十四章 典韋首殺第六百零二章 袁門劇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援兵到來第九十五章 裝備釋疑第十章 好日子啊第九百九十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百二十七章 半路怪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荀氏大計第八百零九章 以靜制動第六百三十三章 江東霸王第一千五十九章 平山飛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薊縣安頓第五百一十四章 不打自招第七百零八章 青徐皆危第五百一十六章 張遼顏良第二百八十章 莫名大火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禪大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漢中之戰第九百零四章 兩份榜文第六百五十一章 華佗自責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三百三十五章 漢胡衝突第二百二十五章 張燕中計第六百十五章 曹袁戰局第八十章 議定方針第五百零六章 幷州大禍第五百一十三章 錢理催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一百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八十八章 再施離間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八百三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雙雄同歸第九百九十六章 真正盟約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周瑜出動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賴臉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禪大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司馬根基第八百十一章 雙計滅曹第四百五十九章 北境豐收第八百九十一章 徐庶獻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意外順利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一百二十四章 種地人才第十六章 遭人忌恨第七百六十六章 固若金湯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叫張遼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赫決策第九百四十六章 武將混戰第七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山內鬥第六百六十四章 飛羽騎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三百零一章 雷神湮滅第五百八十五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六十七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九十一章 離間曹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城外衝突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荀彧調兵第九百二十章 驚呆士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山路遇刺第八百十三章 權謀之術第一百六十五章 互相算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薊縣安頓第七百六十三章 城門被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朝會激辯第九百二十三章 王允得逞第二百三十二章 合謀暗害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勇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浴血重生第五百七十一章 顏良之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鮮卑首領第三百二十六章 飲馬黃河第九百三十八章 李芒授首第八百一十章 曹操得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戰上黨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五百七十七章 朱燁中伏第五百四十七章 曹洪發懵第三百五十二章 終極系統第七百零八章 青徐皆危第一千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