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荀攸之見

“皇甫車騎慢走,改日某親自登門拜訪。”

“恭送皇甫車騎。”

劉燁和荀攸兩人微微彎腰,送走了皇甫嵩之後,兩人相視一笑。

“公達,請吧。”

“公相邀,敢不從乎?”

劉燁荀攸兩人走出宮中,信步朝着驛館行走而去,剛到門口,龐德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來。

“刺史回來了,這位先生是?”龐德見到劉燁身旁的荀攸,微微一愣,荀攸身上有一種淡雅出塵的氣質,悠然自得,好像什麼都難不倒他,一副智珠在握的氣質。

“公達,此乃某帳下軍司馬龐德,字令明。”劉燁對荀攸介紹完了,又對龐德道:“令明,這位公達先生乃是宮中黃門侍郎,潁川荀氏之後。”

還沒等龐德開口,荀攸笑道:“劉刺史平定涼州,想必龐司馬在其中出力甚多,龐司馬輔佐劉刺史,猶如樊噲從高祖。”

龐德大喜,慚愧道:“龐某不過區區一司馬,豈敢與樊侯比乎?”

荀攸這句話說的很有技巧,把龐德和劉燁兩個人都給捧了一遍,不過劉燁夸人的技巧也不在他人之下。

“留侯在此,樊噲和高祖也只能甘拜下風了。”

此言一出,三人一起哈哈大笑,而劉燁自然不可能讓三人在門口站着,當即把荀攸請了進來,三人入內之後,當即坐於一張案几旁邊。

“公達兄,皇長子乃是何皇后所生,又是嫡長子,爲何陛下卻遲遲不肯立太子呢?”閒談一陣,劉燁忽然問道。

荀攸答道:“劉刺史久在邊塞,少來京城,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近來寵幸王美人,皇子辯木訥少言,皇子協自幼聰慧,因此陛下欲傳位於皇子協,但是又因爲衆臣干預勸諫,不敢立皇子協爲太子,因此也不立皇子辯。”

劉燁微微嘆一口氣:“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昔日明章二帝皆爲明訓,陛下應當請朝中大儒傾力教導皇子辯才是。”

光武帝劉秀打天下,坐天下十分長久,因此太子也就是漢明帝直到三十多歲才登基爲帝,而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漢明帝博學多識,爲人成熟穩重,因此完美的承接了漢王朝的統治。而之後的章帝雖然沒有而立之年,不過也是將近二十歲即位,又有明帝的培養,因此處世理政也算沉穩。不過東漢大概是中國曆朝歷代中“兒皇帝”最多的一個朝代了,因爲宦官和外戚來回把持朝廷,皇權可謂極度失落。

不過靈帝還是沒能吸取教訓……

三人喝着澧酒,而劉燁則是朝龐德使了一個眼色,龐德會意,起身走了出去。

“某不勝酒力,這便告退,刺史與公達先生請飲之。”

荀攸見到劉燁屏退左右,顯然是有要事交代,當即整理衣襬,直起腰板。

“公達兄,某略通岐黃之術,今日與陛下見面,看出了一些端詳。”

荀攸眉頭微微一皺:“請刺史言之。”

“如果不出意外,陛下生活繼續荒淫無度,恐怕性命就在這幾年之間,若是從現在起少與宮人行樂,多加調理,只怕壽元也不過十年。”劉燁面色嚴肅道。

荀攸嘆一口氣:“某早就勸諫過陛下,只不過陛下根本就不管不顧,依舊我行我素,反而還要求宮人盡皆衣裙開襠……”

說道這裡,饒是荀攸這等至誠君子也不由得面色微紅,顯然有些羞於啓齒。

而這正是靈帝幹出來的好事之一,爲了方便淫樂,靈帝命令宮中侍女都穿着開襠褲,他看上哪個,二話不說上去就……

“皇子辯不過十歲,皇子協不過六歲,而且太子之位也未確定,若是陛下撒手人寰,這……”荀攸一想到靈帝去世可能會引發的嚴重後果,當即不由得一陣頭疼。

“大將軍早就看十常侍不順眼了,只不過陛下包庇而已,要是陛下駕崩,只怕大將軍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處理十常侍。”劉燁冷冷道。

荀攸沉重的點了點頭:“劉刺史說的不錯,大將軍性格粗暴,如同乾柴一點就着,到時候只怕衆人一激,大將軍就要帶兵入宮,剷除張讓趙忠等人。如此一來……”

十常侍若是死了,靈帝也駕崩了,王美人和劉協自然也就沒了靠山,而大將軍何進是何皇后的哥哥,肯定要毫無疑問的支持何皇后和外甥劉辯,武力扶持劉辯上位,大漢朝外戚當國的時代又要到來了。

劉燁冷冷一笑:“若只是大將軍帶兵入宮還好說,就怕外鎮兵馬趁機入京,到時候天下大亂,爲時不遠。”

“這?”荀攸聽到劉燁的話,微微搖頭:“劉刺史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難道……”

忽然之間,荀攸的面孔變得嚴肅起來,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劉燁的面孔,一字一頓。

“難不成……劉刺史想要帶兵入京,把持社稷?”

劉燁頓時愣住了,沒想到荀攸竟然懷疑到自己身上來了。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沒有可能?劉燁本身是涼州刺史,麾下有數萬軍隊,可謂是兵強馬壯,而他又認祖歸宗,正式成爲劉姓皇族,要是真的以皇叔的身份入朝輔政,成爲“攝政王”到還真有幾分可能。

“公達放心,某還沒有這麼大的野心,某一生所欲不過是揚威賽上,封狼居胥建立衛霍之偉業,如班定遠再定西域,立嫡之事倒不關心。”劉燁擺擺手。

“只怕到時候外姓大臣入京,再效王莽之禍事。”劉燁深沉道。

荀攸勸慰道:“劉刺史倒也不必太過擔心,大將軍雖然性格粗魯,脾氣暴躁,不過府中有景升公,本初,公路,孟德等人輔佐參贊,想來不至於做出如此之事。”

劉燁苦笑一聲:董卓入京後世三歲小孩都知道,誰知道何進是怎麼想的。

“若是日後當真有如此禍事,請公達明哲保身,書信與我,尋得脫身之計速來涼州,某當率領涼州鐵騎,東出潼關以正天下。”劉燁一本正經的說道。

聽到劉燁話語中的關心之意,荀攸點了點頭。

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112章 硬碰硬第394章 騎射無雙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177章 單騎入城第415章 弄巧成拙第936章 兩軍對壘第28章 聲威大震第293章 董旻督軍第695章 曹軍到來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12章 隊率第781章 伏兵四起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617章 真罪人也第814章 搖擺不定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121章 曹孟德來也第472章 翻山越嶺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018章 功虧一簣第811章 演技出神第580章 宛城激戰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664章 洛神凌波第91章 聚散如狼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34章 操練新軍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153章 引兵第501章 伏殺紀靈第1003章 曹軍西進第71章 傳檄而定第769章 兩路猛攻第224章 前後夾擊第775章 縱兵夾擊第974章 荀彧之死第697章 首戰失利第107章 自作聰明的龔都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1014章 廣陵郡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673章 周郎定策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905章 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第347章 大破匈奴第36章 以戰養戰第136章 董卓落敗(2)第462章 女人的小心思第848章 堅如磐石第71章 傳檄而定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92章 嚴正軍法第388章 大敗司馬懼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528章 包圍網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149章 管亥戰張頜第890章 閃擊泰山郡第139章 大軍開撥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259章 劉燁討董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557章 守株待兔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272章 首戰破敵第88章 臨丘眺望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176章 羌人復叛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639章 萬箭齊發第61章 如之奈何?第659章 天下動靜第571章 騎兵南下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890章 閃擊泰山郡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708章 陣前責將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32章 五子良將第880章 荊南戰火第502章 無可奈何第825章 南中叛亂
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112章 硬碰硬第394章 騎射無雙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177章 單騎入城第415章 弄巧成拙第936章 兩軍對壘第28章 聲威大震第293章 董旻督軍第695章 曹軍到來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12章 隊率第781章 伏兵四起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617章 真罪人也第814章 搖擺不定第981章 袁氏兄弟第121章 曹孟德來也第472章 翻山越嶺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018章 功虧一簣第811章 演技出神第580章 宛城激戰第975章 深謀遠慮第664章 洛神凌波第91章 聚散如狼第368章 舊地重遊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34章 操練新軍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153章 引兵第501章 伏殺紀靈第1003章 曹軍西進第71章 傳檄而定第769章 兩路猛攻第224章 前後夾擊第775章 縱兵夾擊第974章 荀彧之死第697章 首戰失利第107章 自作聰明的龔都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1014章 廣陵郡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673章 周郎定策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905章 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第347章 大破匈奴第36章 以戰養戰第136章 董卓落敗(2)第462章 女人的小心思第848章 堅如磐石第71章 傳檄而定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92章 嚴正軍法第388章 大敗司馬懼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417章 一波三折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528章 包圍網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149章 管亥戰張頜第890章 閃擊泰山郡第139章 大軍開撥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259章 劉燁討董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557章 守株待兔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272章 首戰破敵第88章 臨丘眺望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176章 羌人復叛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640章 蹋頓大怒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639章 萬箭齊發第61章 如之奈何?第659章 天下動靜第571章 騎兵南下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890章 閃擊泰山郡第622章 鹿門書院第439章 長驅直入第708章 陣前責將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32章 五子良將第880章 荊南戰火第502章 無可奈何第825章 南中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