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弄巧成拙

豫州,汝南郡。

“主公,聽說曹操擔任青州刺史之後,選擇百萬黃巾賊之中的精銳,號爲青州兵,如今在青州十分強大,乃是袁本初之臂助,我等不得不防。”

聽到閻象所說,坐在主位上的袁術不耐煩道:“閻主簿,青州距離豫州還隔着一個徐州,我等鞭長莫及,又如何能夠奈何的了曹操?總不能勞師襲遠,跨過徐州北上去攻打曹操吧?陶謙老兒雖然依附於我等,不過讓他出兵招惹曹操,只怕他還未必敢。”

其實漢末最初的形勢很簡單,主要就是圍繞二袁之間展開的爭鋒,袁術乃是嫡子,而袁紹雖爲長子卻是庶子,兩人都坐擁四世三公之名望,憑藉着名門世家的凝聚力很快就獲得了一大批鐵桿的支持。

袁術呼朋喚友,以孫堅爲先鋒攻城略地,同時與徐州刺史陶謙交好,是曹操爭霸中原之前的對手。而袁紹則是佔據冀州,與在兗州的曹操背靠背,互爲依仗,實際上曹操和袁紹兩人的關係很好,還一起偷看過新娘子,盟友關係十分穩固。

作爲世家大族培養出來的接班人,袁紹和袁術都清楚遠交近攻的重要性,因此不約而同結交了遠處的諸侯作爲臂助,而袁術選擇的是遠在幽州的公孫瓚,袁紹則是選擇了荊州的實力派劉表。

因此,袁術纔會以孫堅爲先鋒征伐荊州,而公孫瓚和袁紹之間則是爆發了界橋之戰、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等大型戰役。實際上三國早期爭霸完全就是袁紹袁術哥倆內鬥,袁紹也正是希望曹操能夠作爲自己的小弟遏制袁術發展,結果沒想到曹操反而吞併了袁術成爲中原梟雄……因此官渡之戰爆發了。

閻象搖搖頭:“某自然不可能邀請陶謙出重兵與曹操結怨,那樣一來陶謙老兒心中必定不滿,不過某最近得到一條消息。”

袁術疑惑道:“嗯?什麼消息。”

閻象露出一抹詭秘的笑容:“曹操秘密接送自己在泰山郡的老父曹嵩一干人等,經由徐州地界送往青州。主公可以命令陶恭祖出兵捉拿曹操家眷,隨後以曹嵩的性命要挾袁術,到時候曹操父親的性命在我等手裡,難道曹操還能夠像高祖一樣,求取一碗肉湯喝麼?”

袁術聽罷大喜:“閻主簿,真是妙計,不動干戈便能控制曹操,如此一來等同於斷卻了袁紹一隻臂膀,雖然公孫瓚戰敗,不過與袁紹尚成膠着之勢,我軍便能坐擁豫州、揚州,間接控制徐州與青州,與劉燁一戰也未嘗不可!”

閻象面色一僵,訕笑道:“呵呵,劉玉卿近來兵威強盛,我等倒是不必着急,還是先讓孫伯符與劉正禮爭奪揚州,再圖謀中原不遲。”閻象雖然比不上荀彧、賈詡一般智計百出,不過也頗有戰略眼光,因此並不建議袁術與劉燁過早交手。

袁術哼了一聲:“算了,先給陶恭祖去信,剩下的事回頭再說。”

徐州,下邳郡。

“陶使君,在下可以進來麼?”一道聲音小心翼翼道。

“原來是子仲啊,進來吧。”陶謙笑道。

只見得一名富商打扮的文士走入陶謙府中,面相清秀,眉宇之間有一絲擔憂之色:“陶使君,曹操佔據青州,兵威強盛,陶使君何必非要聽從袁公路之言,招惹曹操呢?”

陶謙露出一絲輕笑:“那子仲以爲本刺史又應該怎麼做呢?”

糜竺直言道:“臧霸獨立於徐州之外,名義上雖然屬於徐州不過卻自成一格,這出力不討好的事何必要使君親自命令麾下,而不是讓臧宣高去幹呢?”

陶謙搖搖頭:“臧霸向來孤傲,而且不臣,若是把此事交給他,誰知道他會怎麼做?泰山向來處於徐州燕州和青州之間,若是臧霸得到曹嵩,只怕會更加獨立,到時候……”

糜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是竺思慮不周。”

“不過……”糜竺皺眉道:“某總是感覺張都尉恐怕會有些出人意料之舉。”

陶謙哈哈一笑:“不過是接人而已,張都尉雖然出身黃巾賊,不過這點小事自然不會出什麼意外。”

“既然陶使君胸有成竹,那在下就先告退了。”糜竺只好道。

“嗯,子仲先下去吧,呵呵。”

糜竺走後,陶謙慈祥的面容之上出現一絲不屑:“富家子弟果然是不曉事,某聘請糜竺爲別駕,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然而沒有想到,糜竺的預言很快就成真了。

本來陶謙派遣杜威張闓,是聽從袁術的命令,想要控制住曹嵩從而要挾曹操,既然如此肯定要保證曹嵩的生命安全。

但是……張闓本來就是黃巾賊出身,因爲聽說陶謙仁慈,所以這才前來歸附。而陶謙一來是爲了增強徐州的軍事力量,二來則是爲了將這股亂匪控制於麾下,因此答應了張闓。

但是張闓雖然歸附於徐州,卻因爲曾經從賊造反的經歷而引起徐州官員階層的不滿,許多人都看不起張闓,這讓張闓心中頗爲怨恨,甚至認爲是陶謙有意縱容。

飽含怨氣的張闓率兵見到曹嵩一家之後,本來還想着帶回徐州。但是由於曹嵩是去青州投奔兒子享受榮華富貴,因此幾乎全部家產都攜帶在身旁,頗有珍貴之物。

早年從賊的張闓賊性不改,心想反正在陶謙的麾下也是活活受氣,倒不如殺死曹嵩挾裹財物去逍遙快活。張闓與麾下幾個小頭目商議一番之後,決定在晚上動手,曹嵩一家八十四口無一活口,全部都被誅殺,而張闓則是挾裹財物帶着數百人逃入到深山之中,不見蹤影。

陶謙聽說這個消息之後,面色煞白。

“悔不聽糜子仲之言!”

該死的,早知道就派臧霸過去了,就算是臧霸向來不服從管理,但是至少麾下的泰山賊寇不至於殺死曹嵩一家老小。

陶謙只好給曹操寫了一封信,願意贈送大量糧草和金銀,但是可想而知,曹操死去父親的反應將會如何……

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31章 名將之姿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798章 用兵出奇第824章 張任赴死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433章 袁術大怒第4章 酣戰第948章 鐵壁曹仁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528章 包圍網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889章 停止攻城第717章 張鬆請命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523章 大勢變動第24章 懸羊擊鼓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79章 空城草人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698章 勢如破竹第403章 正直的沮授第996章 步度根第729章 霹靂車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54章 合兵一處第677章 曹仁截殺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753章 潰圍第1005章 大破軻比能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822章 意想不到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990章 攻堅不力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1012章 劉燁南下第578章 連夜退兵第980章 厲兵秣馬第751章 連環火攻第166章 臨涇之戰(3)第728章 噩耗連連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734章 興師問罪第667章 小霸王含恨第909章 進逼壽春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19章 周駿破膽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738章 詐得婁縣第994章 淮南危局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6章 拳術立威第606章 野蠻?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290章 如芒在背第834章 坐不住的公孫度第649章 沮授之死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621章 神神秘秘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586章 甘寧歸順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520章 大權在握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70章 一夫當關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942章 孫權投降第122章 諸將奮勇第821章 不攻自破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225章 擒殺王國第985章 聲東擊西第564章 商議對策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739章 一舉破城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429章 水淹下邳第996章 步度根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868章 蔡瑁敗退第85章 長社血戰
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31章 名將之姿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798章 用兵出奇第824章 張任赴死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433章 袁術大怒第4章 酣戰第948章 鐵壁曹仁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528章 包圍網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889章 停止攻城第717章 張鬆請命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523章 大勢變動第24章 懸羊擊鼓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79章 空城草人第178章 江東猛虎第334章 李傕之計第901章 夜話定策第698章 勢如破竹第403章 正直的沮授第996章 步度根第729章 霹靂車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54章 合兵一處第677章 曹仁截殺第767章 急轉而下第753章 潰圍第1005章 大破軻比能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822章 意想不到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990章 攻堅不力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1012章 劉燁南下第578章 連夜退兵第980章 厲兵秣馬第751章 連環火攻第166章 臨涇之戰(3)第728章 噩耗連連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734章 興師問罪第667章 小霸王含恨第909章 進逼壽春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19章 周駿破膽第96章 百步送人頭第738章 詐得婁縣第994章 淮南危局第816章 繼續苦戰第6章 拳術立威第606章 野蠻?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290章 如芒在背第834章 坐不住的公孫度第649章 沮授之死第483章 十萬大軍第621章 神神秘秘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586章 甘寧歸順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520章 大權在握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70章 一夫當關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942章 孫權投降第122章 諸將奮勇第821章 不攻自破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582章 錦帆甘寧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225章 擒殺王國第985章 聲東擊西第564章 商議對策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739章 一舉破城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429章 水淹下邳第996章 步度根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993章 斬將奪旗第868章 蔡瑁敗退第85章 長社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