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合兵一處

劉燁雖然看似豪邁,實則心中憂慮:幽州軍怎麼還不來支援?要是再不來,那他的這支部隊可就慘了,除了撤軍再無選擇,總不能夠和黃巾賊死磕到底,好不容易帶出來的精兵可不能毀於一旦。

就在這時,遠方一杆劉字大旗緩緩推進而來,軍旗之下簇擁着千餘銳卒,士氣正盛的平推而來,如同一支箭矢直插中軍。

劉燁大喜:“大夥兒堅持住,幽州援軍已到!”

歷城軍自然也看到了那杆迎風飄揚的劉字大旗,因此軍心大振,死死抵禦住了數萬黃巾賊的衝擊。

而黃巾賊的側翼已經和幽州軍開始交戰。

張飛關羽兩人一黑一紅,奔馳在前,丈八蛇矛和青龍刀閃耀出凜冽的光芒,兩人合力之下竟然硬生生從上萬黃巾賊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其後的幽州軍銳卒則是緊緊跟在兩人開闢出的通道之中,飛速向前。

恰好此時鄒靖的幽州軍及時趕到,在劉備之後擔任後軍,保護了先鋒軍後方,因此劉備軍得以直突中軍。

徐和正在率軍圍剿劉燁軍,當即命令魏宮率一軍攔截幽州軍,魏宮領命而去,但是哪裡想得到幽州軍以關張兩位萬人敵爲先頭,直接殺透了他的部隊,還沒能來得及反應,一道大喝聲已經震得他耳膜一陣生疼。

“兀那賊將,可識得燕人張翼德麼!”

魏宮還未交戰,心頭早已畏懼,而張飛撥馬而來,無人敢攔,兩人相距數丈之遠,張飛甩手刺出,鋒利的蛇矛攜帶着戰馬飛奔之勢,一矛頓時刺進了魏宮的胸膛,隨手一甩當即掉在地上,被幽州軍馬踩成一灘肉泥。

魏宮一死,黃巾賊之中頓時亂作一團,大爲騷動,而幽州軍則是見縫插針,在劉備的指揮下,直奔徐和的中軍而來。

樂和見到魏宮身死,心中兔死狐悲,悲切道:“大帥,咱們退軍吧,然後再重整旗鼓!”

徐和滿面通紅,惡狠狠的甩開了樂和的手:“撤軍?你讓我撤軍?某爲青州渠帥,卻被幾千官軍給打成這樣,還有何面目統帥數萬黃巾軍。”

徐和語氣先是激昂,後來卻轉爲平靜,樂和心中知道他已有退兵之意,因此力勸道:“官軍兩部,互爲犄角,若等到官軍合圍一處,我軍必可破之,今日暫且退兵,昔年高祖不正是在鴻門屈尊與項王,這纔有了大漢朝四百年基業麼?”

徐和嘆一口氣:“好罷,傳令諸軍,退往營寨。”

正當數萬黃巾賊各自爲戰之際,聽到中軍鳴金之聲響起,陷入苦戰的黃巾賊紛紛大喜,也顧不上和官軍死纏爛打,紛紛撤退,一時之間數萬黃巾賊退如潮水,劉燁和劉備兩人見狀,揮軍掩殺一陣,又得了數千首級這才停下來,畢竟窮寇莫追。

眼看着黃巾賊徐徐退去,劉燁轉過身來,看着劉字將旗麾下的三名居中之人,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一個黑臉,頓時面露笑意。

劉備!關羽!張飛!

三國之所以能夠成爲人所共知的時代,正是因爲這一段時間將星閃耀,你方唱罷我登場,英雄的光輝照耀千古,而劉關張無疑是其中最閃耀的幾顆。

可惜……劉燁嘆一口氣,劉備素有大志,不甘心久居人下,即便是以曹操之雄心,都未能夠折服這位未來的蜀漢昭烈帝,他劉燁一介白身就更不必說了。而關羽和張飛兩人同劉備桃園結義,等同生死,除非等到劉備死了纔有可能投奔他人,但是有關張兩人保護,劉備又不可能死,等於說誰都不可能把這兩位“熊虎之將”收入麾下。

“文則,汝率同衆軍清點人數,清理戰場,某去去就來。”劉燁長嘯一聲,帶着管亥,許藏等十餘騎飛奔而出,朝着劉字將旗而去。

如此猛將不能收爲己用,見識見識也是好的。

劉備在將旗之下,遠遠看到對面十餘騎飛奔而來,都是驍勇之士,尤其爲首一人更是目露精光,顧盼自雄,心中不由得起了欣賞之意。

“小將軍解圍辛苦,不知道高姓大名?”

聽到劉備率先開口,劉燁放慢馬速,激動的朝這位劉皇叔拱手道:“在下乃是歷城劉燁,字玉卿,將軍便是涿郡劉玄德吧?”

劉備微微驚訝:“玉卿也知區區備之薄名?”

這劉備不愧是三國梟雄之一,一見面就直呼表字,態度親切,怪不得能夠和梟雄曹操一爭長短,建立蜀漢,果然不簡單。

劉燁一笑:“玄德兄幽州大破黃巾賊,天下誰人不識君?”

說罷,劉燁又分別看向關羽和張飛,朗聲道:“早聽說玄德兄兩位義弟從破黃巾,有萬人不當之勇,今日一見,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饒是劉備喜怒不形於色,聽到這句“天下誰人不識君”,也不由得心花怒放,面帶微笑,而關羽聽到劉燁語氣真誠,也不由得輕撫長髯,點頭示意,至於性格豪爽的張三爺,那就更開心了。

“哈哈哈,劉兄弟能督軍破賊,爲人甚合我意,大戰之後咱們可要好好喝幾杯。”張飛嘿嘿一笑,忽然想到什麼:“對了,劉兄弟和俺大哥一樣也姓劉,不會有什麼親戚吧,莫非劉兄弟和俺大哥一樣也是漢室宗親?”

關羽眉頭一皺,而劉備則是付之一笑:“大哥這漢室宗親的身份算得什麼,天下劉氏子孫皆乃高祖血脈,說來慚愧,備乃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苟活二十八載卻無建樹,好在兩位賢弟生死相隨,這才大破黃巾。”

劉燁眼前一亮:“說來巧了,某乃城陽景王劉章之後,與玄德兄倒是頗有淵源。”

城陽景王劉章乃是高祖劉邦之孫,漢景帝同樣爲劉邦之孫,不過要是真論起輩分來,劉燁竟然還是劉備的叔叔。

饒是以劉備城府之深,也不由得面色微微尷尬,就在思索如何稱呼劉燁之際,劉燁卻是率先開口。

“哈哈,玄德兄年長,吾當以兄事之。”

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218章 一番混戰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328章 白波賊降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307章 相互算計第937章 猛攻彬縣第160章 一漢當五胡第220章 耿鄙遺言第986章 主動示弱第15章 輕重緩急第117章 結陣迎敵第761章 曹軍會師第893章 嚴防死守第612章 三箭破敵膽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649章 沮授之死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254章 何進之死第47章 暗中猜忌第539章 高順夜襲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29章 成羣結隊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618章 《遠誅》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905章 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第223章 及時趕到第883章 猛攻江陵第491章 戰後事宜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191章 救孫堅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770章 強弩之末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444章 軍心大亂第574章 火油退敵第938章 獻城投降第857章 劉琦遁逃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1001章 飛將衝擊第75章 關張之勇第570章 甄家怨女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92章 嚴正軍法第819章 塵埃落定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333章 敵軍會師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511章 班師回朝第259章 劉燁討董第370章 無可奈何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662章 屯田練兵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653章 少帝東出第271章 羌人復叛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330章 飛將神威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913章 陣前喊話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49章 入城第696章 騎兵之鋒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156章 上了山的老虎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786章 不動聲色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507章 雙雄對峙第510章 高寵北上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839章 城破第672章 美周郎來了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849章 圍而不攻第662章 屯田練兵
第656章 霍光故事第846章 堵死城門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218章 一番混戰第430章 曹操定徐州第328章 白波賊降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307章 相互算計第937章 猛攻彬縣第160章 一漢當五胡第220章 耿鄙遺言第986章 主動示弱第15章 輕重緩急第117章 結陣迎敵第761章 曹軍會師第893章 嚴防死守第612章 三箭破敵膽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845章 走馬上任第649章 沮授之死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254章 何進之死第47章 暗中猜忌第539章 高順夜襲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29章 成羣結隊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618章 《遠誅》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905章 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第223章 及時趕到第883章 猛攻江陵第491章 戰後事宜第577章 晝夜激戰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191章 救孫堅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770章 強弩之末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444章 軍心大亂第574章 火油退敵第938章 獻城投降第857章 劉琦遁逃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1001章 飛將衝擊第75章 關張之勇第570章 甄家怨女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92章 嚴正軍法第819章 塵埃落定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333章 敵軍會師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511章 班師回朝第259章 劉燁討董第370章 無可奈何第967章 審配自焚第356章 鮑信請戰第175章 走馬上任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662章 屯田練兵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653章 少帝東出第271章 羌人復叛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330章 飛將神威第847章 地道奔襲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913章 陣前喊話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49章 入城第696章 騎兵之鋒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156章 上了山的老虎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960章 袁紹之死第786章 不動聲色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507章 雙雄對峙第510章 高寵北上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839章 城破第672章 美周郎來了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558章 收縮兵力第849章 圍而不攻第662章 屯田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