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章 就問你服不服

以至於前往瀾江渡口這邊報告稅收事務的楊秀才看着李軒的表情,都是有些害怕。

和其他人一開始就跟着李軒起家的人方東全不同,方東全他們最早的時候是見過李軒是什麼樣的,所以哪怕現在的李軒已經權勢大大增加,乃是真正擁有了對他們的生死大權,但是從內心上來說,方東全、黃學仁他們對李軒並沒有發自內心裡的那種恐懼。

但是楊秀才卻是不同,,楊秀才一開始可是被李軒強行拉着,甚至以楊秀才家人的性命作爲要挾,這才逼着楊秀才這個讀書人爲大唐王朝效力。

當時的李軒就已經是掌控了大唐王朝的大部分軍權,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第一人,因此楊秀才第一次見到李軒的時候,李軒就已經是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如今看到李軒臉色不太好看,他也是頗爲擔心李軒遷怒到自己的身上了,張口辯解道:“回稟陛下,這一次的稅制,乃是根據上一次御前會議的討論結果而確定下來的,臣等人並沒有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改動,然頒佈之後,卻是引起了兩極化的爭論,臣辦事不利,還請陛下降罪!”

此時李軒還在翻看着手中的稅制章程,然後皺着眉頭道:“愛情依命辦事,何罪之有!”

接着又是繼續道:“愛卿方纔說,對這稅制,那些中小地主,富農貧農之家都比較歡迎,然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反對,那些商人們也是反對是嗎?”

楊秀才道:“的確如此,我們的稅制裡,對田畝稅以及各種雜稅進行了統一,並且依照陛下提出的攤丁入畝,取消了丁銀,將丁銀融入到田畝稅裡,這個政策受到了廣大農戶以及中小地主的歡迎。”

“各種雜稅一併取消後,諸多稅種都合併到田畝稅之中,雖然看似田稅比以往增加了,但是人們的實際負擔並沒有增加多少,而且我們採用了靈活的徵收政策,對農戶的田畝稅徵收,是徵收所出產的糧食爲主,也可以用銀子直接抵押應徵糧食!”

李軒聽罷略微點頭,將明朝的諸多雜稅捐輸、丁銀全部廢除,統一合併到田畝稅之中,成爲單一的稅種,這是李軒的堅決要求。

推行統一的田畝稅,其核心並不是說減輕農民的負擔,儘管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是減輕了負擔。

但是李軒這麼幹的主要原因還是爲了增加稅收,爲何?因爲明朝所指定的諸多雜稅,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都被地方中飽私囊了,根本無法算進財政體系當中來。

同時由於稅收清一色由稅部徵收,地方上的各鎮各村的行政機構是沒有權力征稅的,他們要想用錢,只能是從這些稅收中留一部分充當地方財政所用,剩下的部分則是全部上繳到國庫之中。

這麼做,是爲了徹底杜絕地方官員的胡亂整排,並架空他們的財政權力。

避免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財政大權,從而生產對抗中央的不必要年頭。

一箇中央政府要想控制地方,就必須收攏財政、軍事這兩項權力,如此才能避免出現地方強而中央弱的情況。

統一田畝稅,這個政策是很多人都樂於看見的!

但是接下來的幾個制度就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了,首先是士紳一體納稅制度,這個制度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取消了有功名的人免稅權力,明朝的稅收體系是很奇葩的,只要有了功名,就可以免除徭役以及其他稅收了,而到了舉人乃至進士,那些免稅的額度就大的驚人。

以至於出現一個舉人名下可能有幾百畝甚至幾千畝土地的情況!

而李軒自然是不會讓這種事出現的,一個大地主擁有幾千畝田地就已經難以讓李軒忍受了,偏偏這些土地還不用交稅?這種事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如今各鎮裡的不少大戶人家都是帶頭抵抗我們的稅收制度,不少人還說我們苛待士紳人家!”楊秀才繼續道。

李軒聽罷後微微點頭:“這些大地主,朕自會處理!”

怎麼處理?還能怎麼處理,總之李軒是沒有興趣去和這些大地主們談來談去的,他會直接派遣大唐新軍,端着刀槍去處理,服軟就暫時不理,不服軟立馬殺人抄家。

他倒是要看看,是大唐新軍的刀槍硬還是他們骨頭硬!

如今因爲大唐新軍大規模的擴張,軍方這邊還瞅着沒有足夠的田地用來分發給這些士兵呢,殺幾家大地主正好把土地拿來分發!

楊秀才繼續道:“那些商人們也反對,是因爲我們要徵收商稅!”

李軒聽罷後道:“就這麼點商稅,他們還嫌多嗎?做生意不交稅,可能嗎?”

大唐王朝的商稅同樣是全新制定的,商稅就要比田畝稅複雜一些,不過限於他們只佔有正泰縣,地方小,行業也不多,而且連正泰縣城都沒有佔領,因爲商業活動是非常有限的,有也只是圍繞着日常消費品,比如糧食、鹽、鐵、布匹等,,主要是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營業稅,一部分是關卡稅。

營業稅主要是針對店鋪商家等具體營業地點進行徵稅,針對各行各業的不同以及商鋪規模的大小,徵收數量不一的營業稅。

而關卡稅,這也是針對來往商隊徵稅,爲此大唐王朝的稅部在進出正泰縣內設立了八個稅卡。

這兩大主要的商稅,其比例都不算高,加起來的話,稅收佔用商品的售價大約是十分之一的樣子,也就是常說的十稅一。

你要說這十稅一要高,那肯定是比明王朝的商稅高的,因爲明王朝的稅收只有三十稅一。

但是大唐王朝除了這兩個稅種外,其他的卻是不徵收了,而且地方上也沒有徵稅的權力,如此也就基本杜絕了苛捐雜稅,然而明王朝那邊表面上只有三十稅一,但實際上的負擔卻是絕對不小,只是額外支出的這些到不了中央財政,而是到了地方官員的腰包裡。

一年三百萬兩的商稅,而商人們還整天喊着負擔過重,這不是明王朝的商稅過高,而是額外支出過大。

以一個普通商人的經營來看,大唐王朝的商稅總額絕對是要比他們在明王朝的地盤上做生意要低的。

然而爲什麼這些商人們還不滿了?

理由很簡單,不管什麼時代,不管什麼地方的商人們,總是充滿貪慾的人,他們大部分爲了節省成本,提高利潤,會動用各種方法,比如給官員賄賂,走私等等方式。

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唐王朝的親密合作夥伴孫老頭!

如今他們的這些手段都不管用了,而是要老老實實的繳納十分之一的稅收,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啊。

對此李軒更是不以爲意了!

對於一個以農爲本的政權而言,商人,尤其是那些只懂販賣而不懂生產的商人們,其死活算個屁啊,在李軒的心中,這些只懂得投機倒賣的商人還不如那些大地主好呢。

他要對付那些大地主還多少有些顧忌,只要那些大地主不太過分,他甚至都不會去針對這些大地主去玩什麼土地越多交稅越多的制度,也沒有出臺什麼限制地租的政策,只是他們老老實實繳納田畝稅,李軒也就懶得管他們了。

但是這些商人竟然也敢對抗商稅制度的推行,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

當即他就是道:“你把少數幾個和我們有所合作的商人除開,嗯,把一些從外界販運糧食、鹽鐵等正泰所需物資的商人們也除開,其他的擬定一個名單呈上來!”

拿到名單後幹什麼,自然是挨個抓人抄家了!

李軒得讓他們知道,老子不僅僅是土匪出身,而且現在還是土匪,竟然敢反抗,簡直是找死!

李軒是敢並且是想要這麼做的!

大唐王朝的根基,不在乎那些大地主,也不在於那些什麼商人,而在於正泰縣的十萬普通百姓,而這些百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農民,這些農民裡絕大部分又還是貧民。

只要獲得這些貧民的支持,大唐王朝就能夠獲得兵員和支持戰爭的物資!

至於其他人,愛咋地咋地,支持大唐王朝,李軒舉手歡迎,不支持大唐王朝的話,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待着,李軒也懶得搭理他們。

但是你要反抗大唐王朝,那麼不好意思,李軒就會賜你一個抄家滅族的待遇!

楊秀才聽到李軒的話,心中不由得爲那些大地主和商人們擔心了起來,那些人是不知道大唐王朝的狠辣啊。

估計那些人認爲,既然李軒已經帶着大唐王朝出山,並且霸佔了正泰縣的鄉野,設立鎮、村兩級制度,這肯定是要走向正規化的,也需要他們的支持的。

但是他們會想到,大唐王朝的本質依舊還是一羣土匪!

而土匪是不會跟你講什麼道理,更不會把什麼仁政王道放在心裡的。

他們遇上反對的人,會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來解決:拿着刀槍指着你,就問你服不服,不服就殺!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三十二章 狂奔追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經濟綁定第八百一十章 爲虎作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四百章 聽天由命的明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天堂太貴,住不起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一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一百二十五章 說的都不是人話(月票加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艦隊進攻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楊成的推銷之旅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未來是美好的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金庫藏賄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唐西美洲協議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九百二十二章 朕要帝國永不日落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六百五十九章 尷尬的佛郎機人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五百零九章 湖廣明軍殺過來了!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五十二章 有人要搞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只要你買不起,沒有我們賣不了的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銷售售後統一模式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一千七百章 憂心的吳老三一家第兩百七十五章 全軍衝鋒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大唐婚姻自由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直線引發的衝突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第六百一十三章 北伐進行中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變遷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潤滑油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岌岌可危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錦源號歸來第十一章 深夜逃離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未來十年的戰略計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四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慘敗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晉升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比海軍還值錢的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三十二章 狂奔追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經濟綁定第八百一十章 爲虎作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四百章 聽天由命的明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天堂太貴,住不起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一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的俺答汗第一百二十五章 說的都不是人話(月票加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艦隊進攻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楊成的推銷之旅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平息衆怒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未來是美好的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金庫藏賄第八百七十四章 騎兵的巔峰對決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唐西美洲協議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動盪的帝國第六百零八章 另闢蹺徑的擴軍第八百零三章 陳立夫選官第九百二十二章 朕要帝國永不日落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我們大唐人都是很好說話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福利第六百五十九章 尷尬的佛郎機人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第五百零九章 湖廣明軍殺過來了!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六百一十七章 誰包圍誰還不一定呢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七百五十八章 海軍出擊南澳島第五十二章 有人要搞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只要你買不起,沒有我們賣不了的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繅絲機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銷售售後統一模式第兩百六十八章 成立炮兵隊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內陸進發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興農村經濟計劃第一千七百章 憂心的吳老三一家第兩百七十五章 全軍衝鋒第兩百零八章 擅自攻城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大唐婚姻自由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直線引發的衝突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第六百一十三章 北伐進行中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變遷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潤滑油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四十八章 百姓之福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岌岌可危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錦源號歸來第十一章 深夜逃離第八百九十二章 炮轟開封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未來十年的戰略計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掃蕩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四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慘敗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晉升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戰艦大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