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

千古聖君在接見第五步兵團團長周義寶中校的時候說,第五步兵團要繼承併發揮先輩們的精神和經驗,爭取早日成軍並建立功勳。

周義寶則是如此回覆我們的千古聖君李軒:“臣一定本着忠君愛國精神,徹底落實陛下的各種指示,爲大唐王朝的偉業復興貢獻微博力量!

把校官都一一接見了後,李軒看了看時間已經不多了,乾脆也不一一單獨接見了,當即就是率領羣臣直接走了出去。

而外頭,一大羣正在等候接見的將領們正在各自交談着,當他們聽到一聲:“陛下駕到!”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的下意識的齊齊向門口看去。

只見門口不知道多出了十多個人影,居中的正式大唐王朝的皇帝李軒!

眼見李軒走進來後,大廳內的軍官們齊刷刷的做出了同一個動作!

擡頭挺胸立正,然後行拱手禮!

同時喊着:“臣恭迎陛下駕到!”

軍制條例:軍人身着戎裝時見天子可不跪,以軍禮代之!

看着一票穿着深藍色軍服的的軍官麼,如果給他們在配上軍帽的話,那麼眼前的這一羣人,初看上去會很人誤會爲是一羣近代軍官呢。

而實際上,單單從穿着上來說,李軒搞出來的大唐陸軍的軍服,雖然說士兵的軍服很難看,但是軍官的統一深藍色的軍服卻是看起來很順眼。

李軒一邊環視着衆人,一邊邁動步伐緩緩進去,跟在他後頭的霍守奇以及柳八苟、曾子文他們也是緩緩進去。

整個過程鴉雀無聲!

很多時候,軍隊裡的素質如何在一些小細節裡就可以得到體現,比如說如今這個場面裡。

想要讓衆多軍官們統一行禮,而且還整個過程裡除了李軒等人的腳步聲,一絲聲響都是沒有發出來,可不是一件這麼容易的事。

李軒走路的步伐不快也不慢,很快就是走到了大廳裡面,然後再回頭面向下方的數十人開口道:“別太拘束了,朕是來看你們的,又不是來找衆位愛卿麻煩的,都放鬆一些!”

李軒說話之中帶着淡淡的微笑,而一旁的曾子文和周義寶等高級將領們也是很配合的附和李軒的話。

周義寶更是故意板着臉道:“都不許立正,放鬆點!”

不過大家說是這麼說了,但是下面要是有那個不長眼的人真的不約束自己,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那肯定是被李軒記住的,而被李軒記住可不一樣是好事,極有可能也是壞事。

哪怕不被李軒記住,但是被周義寶他們給記住了的話,那麼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然而衆人似然還是比較謹慎拘謹,但是比李軒剛進來的時候還是要好了不少!

而這個時候,周義寶陪同着他介紹着第五步兵團以及友軍部隊的主要軍官們!

“這位是我們第十三步兵營的營長周全龍,是我們大唐王師裡的老兵了,當年攻打水龍寨的戰鬥他就參加過!”

周全龍?這人李軒有印象,記得此人應該是早期近衛軍的一員,不過應該是近衛軍裡的普通士兵而已,不過如果此人讓李軒早就印象深刻的話,那麼現在也就不會只是個少校營長,而會是和郝柏年他們一樣成爲一個旅長,最次也是一個團長了。

不過說起老兵,但實際上這個周全龍的年紀也沒多大,滿打滿算也就十七歲而已,而且還是虛歲!

沒辦法,誰讓大唐王師成軍時間比較短暫,很多當年是近衛軍的士兵如今都已經身居高位!

大唐王師招募士兵,要求年滿十六!

但是招募軍官卻是沒這麼多的講究了,只要認得字以及身體素質過關,十三歲也收,三十歲也收!

但是敢於棄筆從戎的人,大多都是毛頭小夥子,年紀略大的讀書人就算是來投賊,他們也會傾向於去當一個文官,而不是成爲一個軍人上陣廝殺,所以算起來,從外面招募的軍官,平均年齡也是很低。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如今的大唐王師,軍官的平均年齡比士兵的平均年齡還要更低一些。

周全龍今年不過十七歲,說起來不大不小,但是在一羣大唐王朝的軍官之中卻是顯得很正常,他的戰友同僚們大多也不超過二十歲。

只見此人上前一步,然後道:“臣周全龍叩見陛下!”

李軒微微點頭:“周愛卿辛苦了!”

周全龍咧了咧嘴:“多謝陛下的關心,臣不辛苦!”

後頭又是按照慣例接見其他人,而等到許明哲的時候,李軒看着這個外表儒雅的前明軍千戶,如今的大唐王師少校,第一輜重團的副團長,倒是有些好奇這個人是怎麼升起來的了。

要知道大唐王師裡明軍的降將降兵衆多,士兵的話沒什麼好說的,而在對軍官的處理上,則是要比較謹慎和細化。

千戶以及千戶以上者,一律先給個虛職養着,然後看錶現,表現不好說不準那天就被毒死了,如果態度良好的話,那麼就會讓他逐步接觸大唐王師的軍務,擔任一些看似高等,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權利的職務。

比如李軒特別設立的‘樞密院顧問’一職,之前的兩場大戰中,不少明軍降將都是被授予了樞密院顧問一職,然後養了起來。

而對於千戶以下的中低級軍官,則是根據主動意願問題,如果願意繼續服役,那麼就進入武學堂先深造一番,然後出來繼續任職,當然了,必要的優待還是會有的,他們將會繼續擔任軍官,不過大多都是從准尉開始幹起了。

如果不願意在軍隊裡服役,大唐王朝也有大把地方可以安排你,比如說工部的衆多作坊!

士兵也是差不多同樣處理,都是經過整編後編爲守備軍。

但是這樣處理之下,明軍的降將想要再一次出頭其實很難很難了,首先重新整編之後的明軍降軍,並不需要那些明軍將領的個人威望來維持部隊。

而這些明軍降將雖然在理論和經驗上面比較老道,但是他們對於大唐王師該如何作戰也是一竅不通。

換句話說,如今的大唐王師其實並不需要這些明軍降將的補充!

實際任用上,這些降將大多也是被安排到了守備軍部隊裡,然而和許明哲這樣能夠在正規軍裡一路爬起來,而且還混成高級軍官的人,絕對是少數。

所以李軒對這個許明哲還是比較好奇的,想要知道他到底是怎麼爬起來的!

所以李軒很刻意的問道:“如果剛纔的演習讓你來帶第五步兵團的話,你會採用何等戰術和?”

然而許明哲卻是略微遲疑了後道:“如果是實戰的話,臣會第一時間率隊撤退!”

李軒聽罷後卻是追問:“然敵軍有騎兵千名,你怎麼撤退?”

許明哲道:“以兩預備營斷後,拋棄重炮等輜重,主力輕裝撤退!”

說的那叫一個堅決和果斷,絲毫猶豫都沒有。

聽罷後,李軒卻是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了,因爲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尼瑪是個狠人!

雖然說撤退而且還是犧牲上千人的撤退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心思沒有狠辣到一定程度,是幹不出這樣事的。

就和許明哲之前不顧傷亡,強行部隊去衝擊第五步兵團的步兵防線也一樣!

這樣事,先不提部隊能不能承受得住,光光是將領的心理關就很難過。

這眼都不眨一下,直接把好幾千人的性命都扔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至於能力和素質問題,以後慢慢培養也不遲!

這個許明哲,倒是有梟雄將領的風範,可以繼續培養栽培使用,這第六步兵團正好還缺個團長,倒是可以讓他去試一試!

此時許明哲還不知道,他已經是簡在帝心,被李軒當成了第六步兵團的預備團長之一。

從城外校場返回後,李軒按照慣例處理諸多政務!

今天的奏章有點多,李軒幾乎是一目十行的看,然後簡單的批示閱、知道了等。

等批示完奏章之後,卻已經是華燈初上了,這讓李軒有些感嘆!

尼瑪再這樣累下去,恐怕自己活不過三十歲啊,天天亂七八糟的事態多了,而且很多都是雞毛蒜皮,內閣各部可以自行處理的事也是報上來。

這樣一來,李軒固然能把什麼都掌控在手中,但是這樣搞實在是太累了。

翰林院的工作效率還是太低了,內閣各部的工作效率也是太低了,麻蛋,都是一羣光拿俸祿不幹事的人。

但是埋怨歸埋怨,但是現在李軒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把累和抓權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只能是慢慢來調整了,比如說規定這奏摺不是誰想上就想上的,雞毛蒜皮的事一律不準上。

如果李軒都把事情幹完了,還要這些官員做什麼?養着好看啊?

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六百七十四章 戰爭大殺器榴彈炮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九百六十四章 寧投降不入川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聯合登陸艦隊啓航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牢底坐穿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九百七十一章 賊軍第二步兵師去哪了?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四十六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大的麻煩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二百二十三章 亡命狂奔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遷好啊,西遷對啊!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術驗證艦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第兩百五十四章 他們來的好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皇家理工學院的勸退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除非我們陸軍死絕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千三十六章 超級工程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馮氏產業鏈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奪遼河設馬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陳立夫又要升官?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擔憂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不能跟錢過不去第三百零四章 激戰三號渡口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蘭的眼淚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聖巡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六百一十九章 顧士忠的新套路第七百八十六章 決戰爆發!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一百三十六章 扮豬吃老虎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海軍護航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烏力罕的野望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前無畏戰列艦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二千九十三章 衛生觀念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殺貪官,啥時候纔是頭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狽而逃的韃靼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八百二十三章 格德斯貿易公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皇恩浩蕩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慌的明文武官員
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傻眼的陳立夫第六百七十四章 戰爭大殺器榴彈炮第二十八章 危機依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九百六十四章 寧投降不入川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聯合登陸艦隊啓航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牢底坐穿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九百七十一章 賊軍第二步兵師去哪了?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四十六章 假戲真做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大的麻煩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二百二十三章 亡命狂奔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試射:好!好!好!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遷好啊,西遷對啊!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爭論和妥協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會試分考點第七百九十章 恭迎王師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馬六甲號戰列艦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術驗證艦第八百四十六章 俺答汗的決定第兩百五十四章 他們來的好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皇家理工學院的勸退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想吃飯?不準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唐的最大敵人不是明軍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除非我們陸軍死絕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二千六十二章 施禮羣買車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八百八十三章 這絕對不可能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千三十六章 超級工程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馮氏產業鏈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奪遼河設馬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讓人震驚的馮家莊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百八十五章 穿越來的軍閥第二千二百章 全新的時代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陳立夫又要升官?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擔憂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不能跟錢過不去第三百零四章 激戰三號渡口第二千四十章 英格蘭的眼淚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聖巡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六百一十九章 顧士忠的新套路第七百八十六章 決戰爆發!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第一百三十六章 扮豬吃老虎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丹麥羣島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海軍護航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烏力罕的野望第二千二十二章 文明的曙光:火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第四十章 危險寶藏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前無畏戰列艦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軍官候補生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二千九十三章 衛生觀念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殺貪官,啥時候纔是頭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狼狽而逃的韃靼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八百二十三章 格德斯貿易公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別說門了,窗都沒有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皇恩浩蕩第二章 殿下,不可自爆啊!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三百七十一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第二千一百九十五章 太子薨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慌的明文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