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父與子

“……綜上所述,北方軍收復東四省,應只是時間問題!”

在軍事委員會的會議室內,何應欽站在地圖邊,作着最後的總結後,將指揮棒向左手輕擊,他的眉宇間卻抑着憂色,在他朝着蔣介石看去時,同樣注意到他亦是滿面凝重。

北平方面的行動太過突然,儘管這是必然的,但在南京看來,卻是北平這一次實施的“北方作戰”,根本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北方邊防軍幾乎是精銳盡出,甚至連7個預備軍都投入了戰場,其目的表面上是在“日軍主力尚未急迴歸前,以暴風驟雨般的攻勢收復滿洲”,但實際上呢?在南京許多人看來,根本是爲了控制東北,他們的動作越快,打的越順手,中央試圖借張學良之手插手東北的可能性就越渺茫。

“不是時間問題,而是多長時間的問題!”

在何應欽的聲音落下後,陳誠則面色肅然的說道。

“管長官以上、中、下從三個方向,兵分三路同時向黑龍江、遼寧實施進攻,從一開始關東軍就被北方軍牽着鼻子走的,現在好了,關東軍精銳主力陷於西伯利亞,其回師增援,即將會面對俄國人的反攻,如其不迴歸,其後路又將被切斷,在東北,梅津試圖以大青山作爲主要的決戰方向,結果,誰曾想他們卻從遼寧登陸,直插東北腹地,現在梅津手裡的部隊,要麼撤回遼寧,準確在瀋陽一帶與北方軍決戰,可是這樣,在阿爾山對面的第一集羣主力,又有可能突破阿爾山築壘地域,從而兵逼長春,可如果他不從那麼做,不出半個月,遼寧全境都將爲北方軍收復!”

雖說心知現在北平與南京已經開始真正的互相防範,但陳誠還是不得不佩服楊耿光率領的北方軍參謀部制定的計劃,無論關東軍如何應該應對,其捉襟見肘的兵都將令其陷入進退不得的地步,更爲重要的是,華北軍的手中還有超過170個預備師,足夠的兵力使得華北可以衆容的變助攻爲主攻,化主攻爲助攻。

“關鍵是時間,從去年十月,到現在,關東軍一直在新西伯利亞準確對斯大林的最後一戰,他們一直想通過談判穩定華北,從而爲徹底擊敗俄國人、與德國會戰爭取時間,可他們不想想,以管哲勤的精明,他又豈會不抓住時機!……”

不是管哲勤能抓住時機,而是……而是日本更渴望爭取時間,以至於他們爲了爭取時間,甚至達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而管哲勤不過只是投其所好的,通過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使他們相信,華北至少在短期內是不會對日本宣戰的。

而華北的外交努力,甚至令東京亦相信“華北短期內不會改變即行的中立政策”,至於直接面對威脅的關東軍,亦相信華北的進攻不會早於今年夏天,他們有很多理由說服自己比如在戰爭問題上同中央的分歧。

而在另一方面,同樣也免不了中央的“功勞”,比如汪精衛對華北地方的指責,尤其是張漢卿的復出。想到這,陳誠朝着張學良看去,這位現任的第集團軍的司令,當然,他還是名義上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甚至還是中央東北同鄉會會長,而校長之所以將其釋放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爲了……

“委員長,我以爲,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考慮北方部隊會打到什麼時候,而是,中央應該如何表態!”

突然,一直保持着沉默着的張學良站起身,看着端座於首的主席說道。

“我希望中央同意我第集團軍立即開赴東北戰場!”

從三個月前真正獲得自由,並被任命爲第集團軍長官,張學良的心裡全是蔣介石的那句“他日光復東北還需漢卿你爲國效力”,儘管明知道,釋放他有中央與北方爭取東北的因素,但他卻知道,這或許是他一雪前恥的唯一機會。

國仇家恨得雪之時就在眼前,他又豈能坐視,而在另一方面,儘管第集團軍的九個師長中的五人是前東北軍將領,但是多年的編訓,曾經的東北軍早已不復存在了,現在他唯一能做就是唯中央是首。

“假若中央於收復東北之問題上,不能有所作爲,只恐屆時國民亦對中央有所失望!”

雖說多年的軟禁並沒有改變張學良的脾氣,但今非昔比的情況下,他卻亦知道應該如何勸說蔣介石,而不是過去那般的“直率”,果然,他一提到“國民失望”,蔣介石的臉色便是微微一變。

陣陣春雷之中,蔣介石的心情顯得有些異樣,就在昨天,他還站在地圖前,查看着東南亞的態勢地圖,中央在緬甸投入了多達兩個集團軍,其目的在於打通仰光港,以直接獲得外援,在蔣介石看來,獲得美援是中央軍趕超北方軍的唯一機會,雖說北方軍亦可以獲得美援,但只要外援的通道爲中央掌握,管明棠就只能繼續把獲得的美援投入幾似一個無底洞的海軍上。

對於緬甸,無論是他也好,亦或是軍事委員會也罷,都可以說是志在必得,甚至他甚至興致勃勃的等待着,在緬甸戰役取得勝利後,國內各界如何對稱讚“國家領袖”的英明決擇,但是,現在管明棠對東北的進攻,卻在緬甸戰役大局將定時,奪去了所有的人的注意力,張學良想去東北,讓他去好了!

在心裡這般唸叨着,蔣介石的眉頭蹙着,神情中甚至抑制着些許不快,也不怪,儘管看似現在北平方面似乎對中央頗爲尊重,但在另一方面,北平卻已經表現出未來同“角逐中央”的心態,年來,受到華北的支持,國內各界紛紛討論制憲、行憲等問題,要求中央制定時間表結束“訓政”階段,甚至楊永泰還邀請國內各界參觀華北的地方選舉,以證明“訓政”已見其效。

“管哲勤、楊耿光、楊暢卿……”

如果管明棠是黨內同志,蔣介石或許可以接受一些,但是現在不僅管明棠不是黨內同志,甚至就連華北,黨內亦太多話事權,華北各省的黨務機關,更是有名無實,所謂的監督政府,只是名義罷了。

“哎……”

於脣邊感嘆一聲,儘管蔣介石並不願意承認,但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卻不得不一再的面對一個事實華北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探,甚至就連華北的政團國運聯盟亦大有與角逐中央的態勢,他們……

“不得不防啊!”

聽着父親的搖頭長嘆,蔣經國只是站在一旁,他知道,對於華北,現在中央是既用又防,而華北,總是無法讓人心安。

“阿伯!”

蔣經國悄悄地走到他背後,用奉化土話說道。

蔣介石一怔,回頭看着身後的兒子,這才意識到他一直都在辦公室中。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去東北!”

兒子的話,讓蔣介石先是一愣,然後詫異的看着於江西剛回來的兒子,似乎有些奇怪他的建議,於是便盯視着他問道。

“爲什麼想去東北?”

蔣介石拍拍沙發,示意兒子坐下來。

“你坐下來,談談,談談。”

蔣經國正襟危坐,開口說道。

“阿伯,這件事,我考慮很長時間,……”

然後蔣經國一直說出了他的想法,最後看着父親說道。

“固然漢卿率部進入東北,雖可借張家之名,收拾東北民心,於華北爭取民心,但於東北淪陷區百姓看來,中國之正朔仍然是南京之國民政府,而國民政府不僅應派遣軍隊協助北方軍收復東北,更應派出民政官員,治理東北民政!”

認真的看了兒子一眼,蔣介石一手擱在他腿上道。

“你的這個想法很好!很恰當!”

在稱讚的同時,蔣介石的眼睛卻凝視地板,略作沉吟後又說道。

“不過,你要知道,中央這些年,幾乎從不插手華北地方政務,至於官員任命……”

官員任命,這完全被華北的地方自治選舉給抵了回來,以至於中央壓根就無力反駁,誰讓這是先總理的“遺訓”。

“阿伯,東北不是華北!”

看着父親,一心想爲父親分憂的蔣經國接着說道。

“東北初復,華北斷不可能於東北實施地方自治,再則從其於蓋山、營口任命民政官來看,其官員任免自難免委任制,再則東北初復,中央若不派出民政官員安撫民心,那何爲國之政朔!”

蔣經國的一番見解讓蔣介石頗爲欣賞的投去一個讚賞的眼神。

“這……”

點點頭,蔣介石默默的說道。

“確實也是這個道理!”

只是,想到兒子去東北戰地,蔣介石難免還是有些擔心,畢竟到了那裡,也就脫離了自己的掌控。

見父親沉默着,心知他擔心什麼蔣經國心底一暖,然後說道。

“父親,管長官,是真君子!”

他確實是真君子,可有時候,真君子比小人還……蔣介石只是點點頭說道。

“好,若是去東北的話,你就在那好好地幹罷……”

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204章 心中唯系家國安第1100章 各懷心思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340章 公審的威懾第1094章 希特勒的笑容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35章 時代的號角第1167章 變化第430章第99章 裝甲第425章 兩廣驚變第307章 新工新待第221章 武漢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113章 第三艦隊第329章 登高展雲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58章 事有反常必有妖第163章 白崇禧的節日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373章 千年之問第381章 制約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809章 歸家之僑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436章 把它偷回來第431章 藍色的天空第93章 週三盛四薰心欲第25章 集訓第836章 陰影中的人第194章 盛名之累第260章 徵地第1242章 終戰之日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53章 污煙之中定國事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14章 血與火第1229章 故友聚第1202章 血不白流第233章 特效藥第100章 商院明天第102章 風雲際會第175章 長山塔下大人物第1089章 預防性進攻第367章 中國需要第115章 在商言商爲本份第1187章 打擊繼續第94章 寧靜夏維夷(下)第142章 徵召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355章 揭穿他第400章 答案第215章 南京之戰(四)第58章 離開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55章 日人野心謀已定第785章 太上皇第1098章 激戰第1150章 憂鬱第289章 犧牲第333章 電子工業初步第16章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第327章 俄羅斯的啓示第1109章 海狼在行動第206章 南京大疏散第816章 大歷史的前夜第185章 血戰紅石嵐(三)第243章 幕後第1056章 進攻與盡忠第9章 步兵的變革第442章 衝突第285章 北上取經第1189章 有如末日第377章 內憂之慮第121章 決心已下第290章 溫牀第1144章 未來的改變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436章 進駐第210章 新憂第287章 管制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449章 秘會(上)第276章 補償第251章 天皇之憂第1084章 大公子的野望第249章 爲我所用第94章 古老的新篇第1166章 旗落第838章 風雲變幻第169章 夜間行軍誰識君第145章 以技逼人爲合併第1161章 大新聞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276章 究其原因
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204章 心中唯系家國安第1100章 各懷心思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340章 公審的威懾第1094章 希特勒的笑容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35章 時代的號角第1167章 變化第430章第99章 裝甲第425章 兩廣驚變第307章 新工新待第221章 武漢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113章 第三艦隊第329章 登高展雲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58章 事有反常必有妖第163章 白崇禧的節日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373章 千年之問第381章 制約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809章 歸家之僑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436章 把它偷回來第431章 藍色的天空第93章 週三盛四薰心欲第25章 集訓第836章 陰影中的人第194章 盛名之累第260章 徵地第1242章 終戰之日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53章 污煙之中定國事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14章 血與火第1229章 故友聚第1202章 血不白流第233章 特效藥第100章 商院明天第102章 風雲際會第175章 長山塔下大人物第1089章 預防性進攻第367章 中國需要第115章 在商言商爲本份第1187章 打擊繼續第94章 寧靜夏維夷(下)第142章 徵召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355章 揭穿他第400章 答案第215章 南京之戰(四)第58章 離開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55章 日人野心謀已定第785章 太上皇第1098章 激戰第1150章 憂鬱第289章 犧牲第333章 電子工業初步第16章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第327章 俄羅斯的啓示第1109章 海狼在行動第206章 南京大疏散第816章 大歷史的前夜第185章 血戰紅石嵐(三)第243章 幕後第1056章 進攻與盡忠第9章 步兵的變革第442章 衝突第285章 北上取經第1189章 有如末日第377章 內憂之慮第121章 決心已下第290章 溫牀第1144章 未來的改變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436章 進駐第210章 新憂第287章 管制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449章 秘會(上)第276章 補償第251章 天皇之憂第1084章 大公子的野望第249章 爲我所用第94章 古老的新篇第1166章 旗落第838章 風雲變幻第169章 夜間行軍誰識君第145章 以技逼人爲合併第1161章 大新聞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276章 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