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暗日續戰

溧水河谷與清江邑之間有六十里都是連綿起伏的低矮丘陵,其中最高的山丘也不過二百來丈高。清江府沒有變成荒城之前,這一片山區裡的屯寨、圩寨不知凡幾,如今只有險要的山寨讓流寇佔據,大部分的圩寨、屯寨都荒廢掉了。

山坳裡,一溪清流繞着坍塌的圩牆流動,早就廢棄的圩寨裡,土屋風化數十年,只剩下地基,少有的青磚石房也只剩下半堵矮牆。那些屋前舍後種植的榆棗槐柳卻長得粗壯,在晚風飄着落葉。

十餘名寇兵前哨謹慎的進入圩寨,細心查看地上大軍行過的痕跡。一棵古槐枝掛着一角鑲黃綢布,一名頭領模樣的人躍上槐枝取下一看,原是軍旗的一角,顯然是大軍行進時被古槐枝扯裂下來。

路旁的馬糞吹得半乾,一路上沒有埋鍋做飯的痕跡,一切都說明半天前經過此處的軍隊歸心似箭。

果然如盟帥所料,徐汝愚被困暗日寨中,青焰軍各路都瘋狂回援暗日寨。將手一揮,讓屬下向後面發出一切如常的哨號。

一隊寇兵魚貫進入圩寨,其後又是一隊,不消片刻,進入圩寨的流寇人數已經達到兩千人,從衣着上可以判斷是十二寇盟在暗日寨以東的幾家勢力。山圩外的坡地上,還停着三千流寇,等待圩寨中的二千流寇翻過前面的那道山樑,再進入圩寨。

又是數十名前哨翻過山樑去,從視野中消失,突然兩哨尖銳的哨響幾乎同時從山樑那邊響起。不到片刻,山樑上涌出無數人頭,舉着刀戟,端着弓矢,吶喊着向山坳衝去。

圩寨裡的二千流寇發了瘋似的向山樑涌去,若是被困在狹小的山坳裡,面對青焰的長弓利箭,傷亡必定慘重。圩寨背後坡地上的流寇也繞過圩寨,從兩側的山地向前面的山樑涌去。眨眼工夫,從圩寨衝上去的流寇已經與青焰軍最前鋒的將士的接戰一起。青焰軍居高臨下,用密集的箭雨將流寇壓制在山下,又從山樑處,分出兩列千人隊,從左右分別截擊前來增援的流寇。

不到片刻,衝上山樑的流寇又被壓回圩寨,坍毀的圩牆無法給流寇提供有效的遮擋,箭矢紛紛射來,不斷有人倒下。而兩側的流寇無法衝過青焰軍的截擊,僵持在兩的坡地上。

明昔拔出馬刀,將刀鞘向泥地上一戳,入地兩尺。樑寶忙伸手擋他,說道:“你是主將,怎可以去衝陣。”

明昔揮手將他撥開,說道:“你盯着兩側,圩寨裡的兩千流寇就交給我了。”說罷,衝到前陣,舉刀一揮,喝道:“宿衛營的勇士,跟我衝。”

風林心想:尉潦走時,特意吩咐過,若是比宿衛營、宣城步營衝鋒慢了,就剝了我的皮。見明昔發令衝鋒,將手中長弓一棄,拔出馬刀,挽着刀花,呼喝着向流寇衝去,身後二百多人,立時跟上,比宿衛營快了半身,緊緊跟在明昔與風林的身後。

十一月四日午時,明昔、樑寶率領宿衛營、宣城步營六千將士開始向暗日寨接近。暗日寨以東的十二寇盟勢力傾巢而去,組織五千寇兵綴在其後。十二寇盟的作戰意圖已完全暴露,便以暗日寨爲主戰場,以優勢兵力與倉皇而至的青焰軍援軍決戰。

六千青焰軍並未如其所料的進入指定戰場,而是於五日午前,在暗日寨北五十里外的一座圩寨裡,與綴尾而行的五千流寇進行激戰。被圩寨裡的二千流寇與三千五百名青焰軍精銳混戰。三千流寇被二千青焰軍精銳阻住圩寨兩側的坡地上,在救援無望的情況,拋棄被困圩寨中的二千同夥,向北撤離。

二個時辰之內,盡殲二千流寇,只有少數流寇突圍而去。六日中午,青焰軍六千主力在丘陵帶的北部邊緣清江邑的境內追上北撤的三千流寇,一戰潰之,擊斃一千餘名流寇,揮軍回援暗日寨。

從三日夜開始,青焰軍主要將領蒙亦、邵海棠、許伯英、叔孫方吾魏禺、彌昧生等人都來到北陵堡,一千五百名青焰軍、一千名百夷精銳、十哨水營艦隊在四日午時一起聚集在北陵堡附近。

北陵堡與暗日寨之間相距四十里,山路狹窄崎嶇,不利大軍通過,若是敵軍事先在山路兩邊埋伏、以逸待勞,更加不利青焰軍。途中有多處喇叭口地形,穿過喇叭口,地形陡然開闊,若是隻有半數軍隊通過時被敵人突然襲擊,產生的效果與半渡而擊相差無幾。青焰軍首尾不接,被敵軍壓制在隘口傷亡慘重自不用說。

浩子山領着四千流寇伏在那裡已經三日了,徐汝愚被困暗日寨,他相信只要北陵堡的青焰軍集結完畢,就會第一時間開拔,即使曉得會在這樣不利的地形下與十二寇盟接戰,也不會有所猶豫。浩子明看着線報送來北陵堡已聚集青焰軍二千五百名步卒時,微微一笑,心想:青焰軍就是放棄北陵堡的防禦,傾巢而出,在這樣的地形下,怎麼也不可能戰勝身後的四千精銳,即使是那個名聞天下的青鳳將軍領軍也不行。

天魁寨在北陵堡北面不到十里,高峙在不足百丈高的天魁山上,西側緊鄰碧水濤濤的清江,洪江匯入清江的河口就在天魁山北面六裡外的西岸上。清江三家水寨現在一起集在西岸的洪水水道內。

五日,清江水營幾乎傾巢而動,四營十二哨戰艦出動了十哨,三家水寨的戰艦被迫離開天魁寨附近的水域。三家水寨的共被抽掉三千精兵去支援十二寇盟實現困首決戰計劃。雖然水營戰艦比清江水營相當,但是水軍人數已經低於清江水營,生怕清江水營此時乘機決戰。

六日黃昏,在清江水營的進逼下,清江水匪百艘戰艦退出清江水道,迴避到洪江裡去。

六日深夜,藉着眉月、高挑的風燈,依稀可以辨得百步內的景物。天魁寨東南角,站在高高哨樓上,打盹的哨兵忽然驚醒,探頭遠處看去,只見十二道鬼魅般的身影向這處流掠襲來,似是見到鬼,揉眼再看,那十二道身影已貼近寨牆,捂口意識到敵襲,伸手去拉身邊的警鐘繩,已有一道身影竄上五丈高的哨樓,一道雪芒似的刀光閃過,哨兵撲通倒在地上,另兩名哨在睡夢中被割斷喉嚨。

寨牆上的巡兵有所驚覺,卻見十餘道刀光漫延開,片刻之間就將天魁寨東南角的一隊巡兵悉數殲滅。

天魁寨上下驚動,百餘寇兵名向這裡涌來,寨牆外面無數穿着青焰軍服飾的軍士緣着已經靠上寨牆的雲梯向上攀登。

警鐘四鳴,又有兩百寇兵向這裡涌來,想要將攀上寨牆的青焰軍打下去。但是擁有十二教習的青焰先頭部隊佔據寨牆一角巋然不動,身後不斷涌上青焰軍,不到一刻,人數已經超過寇兵,逐漸向兩邊推進。

當時西南角響起青焰軍衝鋒號時,駐守天魁寨的五百寇兵知機的放棄的抵擋。

魏禺率領由二千水營將士、一千五百名宿衛營將士組成混編軍在十二教習的相助下,只用兩個時辰就全面佔領五百流寇駐守的天魁寨。將暗日寨以西的十二寇盟勢力與清江水寨勢力切開。

七日清晨,魏禺統領三千將士從天魁寨向暗日寨進發。

此時明昔與樑寶率領六千將士從北而向暗日寨進發。

十一月七日中午,十二寇盟在持續近四天連續圍攻暗日寨不下,所預的決戰並未如浩子明所料的那般在暗日寨前谷地上發生。東部的五千寇兵蹤跡消失,青焰軍進入清江邑的六千主力也沒有進入浩子明爲他預先設定好的決戰谷地。西側伏擊宣城援的三千寇兵至今沒有發現在北陵堡聚集的青焰軍向暗日寨方向移動。

所有的一切都給浩子明一種大勢不妙的感覺,無奈之下,只得放棄原定作戰計劃,派出遊哨向北收搜突然間消失蹤跡的五千寇兵,又令浩子山率領三千部衆向此處靠攏。

西北八里外,正北十里外,各有大部青焰軍正向暗日寨迅速移動,具體人數待查。

浩子明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無法顧及正在暗日寨牆上與守軍廝殺的數百寇兵,立即下令餘部三千五百餘衆,向西南撤離,準備與浩子山部匯合。

附在暗日寨牆上的數百寇兵擰頭看見後續的部隊沒有跟上來,遠處主營開始收旗,哪有心情再攻,紛紛撤下寨牆,向後營奔去。

暗日寨門突然打開,尉潦一馬當先,身後跟着剛剛聚集起來的三百精兵,眨眼工夫,逃上從寨牆上撤離的數百寇兵。這些無心戀戰的流寇一擊即潰,四處散去。

浩子明立即分出一千寇兵來阻擋,將尉潦率領的三百人截在離主營四百步的空地上。

徐汝愚、馮遠程率領剩餘的三百精銳也衝出寨門,與尉潦匯合在一起。知道援軍纏住眼前的寇兵,只要等到援軍到來,就能重創數十日不斷攻寨的寇兵。

暗日寨僅剩的六百將士突生出一股新力,忘卻四日來的疲倦,猶如下猛虎切入敵寇之中。

“咚咚咚”,數百匹戰馬顯身北面的山樑,浩子明打消再度分兵阻截,拋棄一切輜重,舉軍向東南撤離。

尉潦大叫一聲,翻身上了一匹馳過自己身邊的戰馬。駿馬上的武士正欲反擊,卻被尉潦一巴掌扇下去,“媽的,你在後面跟着。”接着大叫:“風林,不要理這邊,跟我去追擊敵寇本隊。”說罷,雙腳一夾馬腹,如箭射出,穿過混亂的一千敵寇,向遠處正在撤離的流寇本隊追去,二百多匹戰馬風馳電掣的跟他的身後,高高舉起的制式馬刀閃着寨光。

明昔見大軍行蹤被十二寇盟的遊哨發現,立即命風林率領清江騎營二百五十名將士馭着青焰軍僅有戰馬先行趕去暗日寨。

浩子明知道在起伏的丘陵中,戰馬的速度還是要遠快過步卒,不得已又分出五百人去阻截。尉潦策馬繞過阻截的五百人陣,率衆衝上一處緩坡,調轉馬頭繼續向敵寇本隊衝去。

浩子明咬牙掣出長戟,橫立在那處,看着二百五十餘匹戰馬猶如洪流般向自己捲來。

二百五十餘匹戰馬離浩子明百步處齊齊停住,回刀入鞘,掣出長弓,抽箭引弦向浩子明以及他身後的本隊射出。

浩子明與持盾本隊與東側五百人陣徐徐向尉潦率領的清江騎營逼去,尉潦領隊策馬繞到敵寇本隊的左翼,在數十步之外紛紛射出的箭矢不斷消薄敵寇本隊的厚度。二千五百名流寇被清江騎營將士在坡地上,四百步外,徐汝愚領着六百將士與阻截的流寇千人陣混戰。守軍在過去的四天時間體力消耗太多,每個人多少裹着傷,一直無法將千人陣擊穿。徐汝愚提着一支長矛,在垂死掙扎的流寇千人陣中殺了幾個來回,還是無法將其鬥志擊潰,不由暗歎十二寇盟的戰力果然不同一般流寇,看見遠處尉潦成功吊住流寇本隊,也不冒着巨大傷亡強行刺穿敵陣,令六百將士漸漸與敵寇脫離,結成圓陣,只與敵陣表面接觸。

敵寇的大潰敗是從魏禺率領三千將士出現在西北方向的山樑上時開始的。看着青焰軍就像青色的洪流漫過山樑,襲捲過來,敵寇甫遇即潰。

明昔、樑寶率領六千將士趕到時只是參與一場屠殺,漫山遍野的流寇撒開腳丫子逃避數倍於己的青焰軍,憑着戰馬腳力的清江騎營將士最選衝入潰逃的流寇中,完全不理那些流寇是否棄下兵器,徑直揮刀劈向他們的頭顱。

徐汝愚令馮遠程率領六百將士緊守本陣監視戰場,不得參與追擊,自己向清江騎營追去。

雖然徐汝愚嚴令不得殺降,但是宣城民衆恨透了這些爲患數十年的流寇,由宣城民衆組成的青焰軍恨意大熾,追擊開始不久,青焰軍陣形也潰散,與流寇混雜一處。與喪失鬥志的流寇不同,混亂中的青焰軍將士殺心盛起,鬥志彌堅。

尉潦一臉憤憤的站在徐汝愚身後,嘴裡嚷嚷着:“這些龜兒子平日作惡多端,咎由自取。”

徐汝愚沉聲道:“該殺也是你先。你快去與明昔、樑寶約束部下。”尉潦想起自己也是海匪出身,立時閉口不言,不情不願的去傳達徐汝愚的軍令。

流寇潰敗時尚有近二千七八百人,俘虜了一千二百人,其他一千五六百除了少部分流入山野外,大部分伏屍暗日寨周圍的山野裡了。

浩子山在二十里聞聽青焰軍主力近一萬人出乎意料的出現暗日寨周圍,沒有膽量前去增援,掉頭返回十二寇盟的據點。

五千流寇圍困暗日寨的流寇困圍暗日寨不下,在第四日,受到突然出現暗日寨的青焰軍近萬名大軍的圍攻,全軍覆滅,只有浩子明少數人仗着高深修爲突圍而去。

十一月八日,魏禺率領三千將士返回北陵堡,馮遠程、屠文雍率領五百人駐守暗日寨,徐汝愚率領宿衛營大部、宣城步營大部、清江騎營近六千將士開始逐一清除暗日寨與台山之間的山寨勢力。

這一區域的勢力經過十一月五日與六日的兩次慘敗後,實力大損,再無實力與青焰軍對抗。到五十三年底,這一區域、以及清江邑西南部地區的流寇勢力悉數被拔除。

十二月二十八日,除了明昔率領宿衛營第一營將士繼續留在清江南部地區活動,徐汝愚率領大軍返回暗日寨,在暗日寨修整了一天,讓樑寶率領宣城步營第一營將士留守暗日寨,其餘人都隨徐汝愚於新朝五十四年元月一日返回宣城。

從十月二十三日夜襲暗日寨,到五千寇兵圍攻暗日寨,一直到新朝五十三年結束,在溧水河谷北部丘陵帶發生的一系列戰鬥,統稱“暗日剿匪之戰”。在二個多月的戰役之中,將暗日寨與台山之間的流寇勢力悉數剿滅,十二寇盟的殘餘勢力(約四千兵力)被困在暗日寨、天魁寨、北陵堡之間的狹窄區域內。清江水寨因爲派兵參加十二寇盟此戰,實力大損,勢力被封鎖在清江在西岸的支流洪江裡面。

暗日寨圍困戰前期是青焰軍組軍以來,進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戰鬥,先後參與防禦的將士多達一千二百七十多人(宣城第二營六百、黑武士營軍二百、清江騎營一百、暗日寨從義戰俘三百五十名、徐汝愚近衛二十名),但是傷亡過半,達到七百人。

此時離進駐溧水河谷整一年時間,青焰軍基本控制了溧水河谷,只待消滅清江水寨與十二寇盟的殘餘勢力,青焰軍便會大舉開始向北面的清江邑、東北面的崇義邑境內擴張。

第4章 天下四方第13章 軍制第5章 交易條件第7章 傳習第8章 王道制衡第11章 三關天險第7章 相疑之勢第5章 絕色佐酒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2章 求戰第8章 義安戰事第5章 山雨欲來第5章 圍壤夜戰第9章 入局第13章 毓麟之禮第1章 脣槍舌劍第0章 青鳳紀事第13章 江河表裡第4章 計算佳人第1章 長弓射殺山河論戰下第4章 賜名青焰第5章 樊族歸附第7章 傳習第13章 奇襲渝州第6章 危言聳聽第12章 大衍數陣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5章 名揚天下第1章 奇兵奪營第1章 雁門關內第11章 擄婦爲妓第2章 湖心小島第20章 無心之失第7章 招撫夜議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章 翠獅相會第1章 渡江問策第2章 青州鬼騎第10章 雪原問政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空船之計第17章 流民第11章 絕壁行遲第8章 蔡氏少年第1章 雁門關內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章 族人飄來第8章 驚鴻第7章 烏湖南歸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1章 云溪映雪第7章 與虎謀皮第8章 奪舟驅寇第1章 惠山之戰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無利不戰第5章 碧濤北涌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惠山之戰第9章 尉潦有訊第3章 西京鉅變第11章 攻陷渝州第10章 奔行於野第7章 甕外之鱉第2章 青州鬼騎第8章 酒樓說戰第5章 圍堰填海第4章 江津渡第4章 尉潦潛出第6章 晉陽山道第11章 疑敵第9章 公良之死第2章 落霞望江第10章 豫章燎城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借刀殺人第9章 仲道來訪第1章 勤王密詔第2章 司習女史第1章 族人飄來第8章 重返雍揚第10章 虎吞閩中第4章 內宅梨香第7章 雨夜飭軍第10章 雪原問政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4章 驟生變故第9章 槃木拳術第7章 烏湖南歸第1章 夜抵宣城第8章 夜議第8章 酒樓說戰第1章 荊北被困第2章 始亂之責第6章 世家存續
第4章 天下四方第13章 軍制第5章 交易條件第7章 傳習第8章 王道制衡第11章 三關天險第7章 相疑之勢第5章 絕色佐酒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2章 求戰第8章 義安戰事第5章 山雨欲來第5章 圍壤夜戰第9章 入局第13章 毓麟之禮第1章 脣槍舌劍第0章 青鳳紀事第13章 江河表裡第4章 計算佳人第1章 長弓射殺山河論戰下第4章 賜名青焰第5章 樊族歸附第7章 傳習第13章 奇襲渝州第6章 危言聳聽第12章 大衍數陣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5章 名揚天下第1章 奇兵奪營第1章 雁門關內第11章 擄婦爲妓第2章 湖心小島第20章 無心之失第7章 招撫夜議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章 翠獅相會第1章 渡江問策第2章 青州鬼騎第10章 雪原問政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空船之計第17章 流民第11章 絕壁行遲第8章 蔡氏少年第1章 雁門關內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章 族人飄來第8章 驚鴻第7章 烏湖南歸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1章 云溪映雪第7章 與虎謀皮第8章 奪舟驅寇第1章 惠山之戰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無利不戰第5章 碧濤北涌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惠山之戰第9章 尉潦有訊第3章 西京鉅變第11章 攻陷渝州第10章 奔行於野第7章 甕外之鱉第2章 青州鬼騎第8章 酒樓說戰第5章 圍堰填海第4章 江津渡第4章 尉潦潛出第6章 晉陽山道第11章 疑敵第9章 公良之死第2章 落霞望江第10章 豫章燎城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借刀殺人第9章 仲道來訪第1章 勤王密詔第2章 司習女史第1章 族人飄來第8章 重返雍揚第10章 虎吞閩中第4章 內宅梨香第7章 雨夜飭軍第10章 雪原問政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4章 驟生變故第9章 槃木拳術第7章 烏湖南歸第1章 夜抵宣城第8章 夜議第8章 酒樓說戰第1章 荊北被困第2章 始亂之責第6章 世家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