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惠山之戰

沈冰壺居高望去,除了正與五校軍正面廝殺的數千吳州兵外,在坡地的外側尚有兩個大大的步卒方陣緩緩向惠山這邊進逼,惠山東北麓的緩坡上至少聚集了超過一萬五千衆的吳州兵。祝族有一路援軍出乎意料的提前抵達臨江地區。

沈冰壺壓下心中的驚駭,努力辨識己方的旗幟。五校軍兵力只有敵方半數,沿着惠山東北麓向西且戰且退,陣列尚算整飭,未露出敗象。尉潦戰袍左襟撕去,露出半邊膀子,染滿血跡,持着雙戈,峙立在陣尾,目露兇焰環視左右。吳州兵從後面圍逼上來,隔着十步,便不敢再上前,看來尉潦身上的血跡都是戈下亡魂之血。

未曾發現徐汝愚的青鳳旗,不僅陣列中未有青鳳旗,連魏禺的大麾也未豎起,想來大人與魏將軍不下山下,讓沈冰壺心裡一安。雙方對戰,還只限於表面陣列,祝連枝尚未敢令吳州兵向五校軍陣列縱深突進,雙方的傷亡極爲有限,沈冰壺暗自思量:大人率領兩千精銳早一步離開惠山戰場。

鄖善建議道:“我部可佔據惠山,掩護刑將軍、尉潦渡河。”

五校軍向西退卻,有梁河相阻,敵我雙方糾纏不休,五校軍自然無法洇渡梁河。祝族水營雖弱,但是要封鎖梁河卻非難事,只是祝族水營尚不及趕到戰場。待祝連枝部署妥當,五校軍近萬名將士將被困在梁河東畔、惠山北麓。

眼下只有沈冰壺率領己部的一千五百名精銳出敵意料的先佔據惠山,與山腳下的殿後兵力共同牽制住吳州兵,讓五校軍主力渡河。然而沈冰壺部與山下殿後的兵力將被數倍於己的兵力困圍在惠山。

沈冰壺暗道:看此情形,大人早有佈置,佔據惠山,萬一壞了大人的佈置怎麼辦?一時間猶豫不定,無法決斷是否要佔據惠山,掩護五校軍主力渡河。

吳州兵逼到惠山腳下,派出千餘人慾先佔領惠山。

兵書常言:兵計,隨勢而爲。此時不先一步佔據惠山,反在祝連枝的眼裡着了痕跡。沈冰壺想定,令精衛佔據有利地形,持長弓待山下之敵接近,又發出旗號,令在梁河東畔結陣的五校軍分出千人上來增援。

惠山臨河的一面,山勢陡峭而路程短近,五校軍先一步登上惠山,與山頂的精衛一同用長弓將吳州兵逼退。

有沈冰壺在惠山之頂策應,尉潦率領千人殿後,便將吳州軍阻在惠山東北麓不得西進。刑坤民指揮五校軍主力洇渡梁河,在梁河西畔結陣,留下五百人給沈恭義,一同駐在梁河東畔、惠山的西北山腳下。

尉潦見五校軍主力渡過樑河,又有千餘精銳牢牢戰據梁河東畔,便率領殘兵退到惠山之頂與沈冰壺匯合。

五校軍連番大戰,損失兵力不過千人,除去徐汝愚率領不知去向的兩千兵力之外,尚有九千兵力駐在梁河兩畔與惠山之上,刑坤民率領六千人駐在梁河西畔,沈恭義率領一千人駐在樑寶東畔,沈冰壺與尉潦率領兩千人駐在惠山之頂。

祝連枝雖有吳州兵一萬五千衆,卻被阻在樑寶以東,無法威脅到梁河西畔的五校軍主力,不僅如此,祝連枝在解決梁河東畔的一千五校軍之前,無法對惠山之頂的兩千五校軍進行合圍,而進攻東畔的一千五校軍,又勢必會受到惠山上五校軍的牽制,只能從狹窄的東北一角對梁河東畔的五校軍發動攻擊,卻又要預防西畔的五校軍渡河過來接應。

祝連枝雖然擁有優勢兵力,卻無法展開,心中鬱悶之極。想派遣一部兵力從別處渡河,迂迴包抄西畔的五校軍主力,又怕西畔的五校軍趁自己分兵之際又渡過河來攻擊大營。

在別處的合圍援軍沒有到來之前,祝連枝只能看住東畔及惠山之上的三千五校軍。

沈冰壺欲將指揮交於尉潦,尉潦揮揮手,說道:“我在五校軍乃是客將,哪有你指揮來得順當?”

沈冰壺見尉潦未謙虛之語,未再堅持,分出五百軍士環山頂修築簡易營壘,讓其餘軍士稍作休憩。

日頭雖斜,但是酷熱不消,所幸山間有清泉涌出,在惠山南崖形成瀑布泄下,匯入梁河之中。

惠山雖然只有二十餘丈高,周圍兩裡。南面是一面斷崖,西臨梁河,山勢陡峭,勉強可以攀登,東面、北面的山勢平緩。山頂的五校軍與梁河東畔的五校軍互爲犄角,將一萬五千衆的吳州兵阻在惠山東北麓的坡地上。

沈冰壺居高望着山下整飭的吳州兵陣列,側頭向身邊的尉潦問道:“大人怎會臨時變更作戰計劃?”

尉潦說道:“蘭陵派出兩路援軍,一路沿着半陵東南的馳道來援祝連枝,一路沿着江堤的內側來援祝連枝。當時不知你處戰況,只得撤離臨江土堡向西南轉移。”

“祝族在蘭陵駐有兩萬精銳,遣出一萬援軍,不畏蘭陵那邊空虛?”

“初探得蘭陵那邊遣出兩路援軍,刑將軍本意要沿馳道向西撤離,與你們以及青鳳騎匯合之後再向西突圍;先生卻傳來軍令,讓臨江土堡外的兵力向惠山這邊轉移,路上又與兩千步卒匯合,得知你們已經擊潰一路援軍,卻不知先生與魏禺這廝的去處。”

沈冰壺聽他一肚子怨氣,卻絲毫不爲徐汝愚與魏禺的安危擔憂,暗忖:大人有兩千步卒與一千青鳳騎精銳在手中,難不成還要再擊潰一路援軍再過來與祝連枝決戰?

惠山這般形勢,除了西畔的五校軍主力,東畔以及惠山之上的三千五校軍無法從容脫身,熟知徐汝愚性情的人均能猜到他有意在惠山與吳州兵決戰。

鄖善從後面走上來,向尉潦、沈冰壺致禮,問道:“大人可是有意惠山決戰?”

沈冰壺望了尉潦一眼,說道:“尉將軍有何看法?”

尉潦打了哈欠,伸臂延腰,說道:“入夜之前,便有分曉。”

祝連枝爲防雍揚水營的戰艦進入越郡,在匯入江水的支系河流入江口都用暗樁、、鐵索、沉舟等封鎖,雍揚水營的戰艦無法進入梁河。五校軍現在偏離江水約有七十餘里,不能指望雍揚水營過來支援。徐汝愚若真想與祝連枝在惠山決戰,只有趁祝族的各路援軍未趕來之際,一戰擊潰山下的吳州軍,而後向西南突圍。

徐汝愚率領青鳳騎與兩千步卒只能擊潰一路援軍,祝連枝只要有一路援軍趕來,兵力便遠超五校軍,那時決戰,五校軍將極爲不利,甚至有在吳州境內被全殲的可能。

看祝連枝在惠山東北麓結陣不攻,想來也是預防徐汝愚在入夜之前突然發動決戰。

想到這裡,沈冰壺卻有些疑惑不解了。即使有一千青鳳騎精銳,惠山決戰仍是五五之分,何況五校軍必須在祝族援軍之前擊潰山腳步下的吳州兵。祝連枝對決戰早有準備,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潰之,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尉潦神態間卻輕鬆自如,絲毫不爲即將到來的大戰擔憂。

夕陽似火,沈冰壺也未看到徐汝愚率軍從西南方向趕來,計劃中趕到此處匯合的青鳳騎也未顯身。

尉潦說道:“將營火滅了,免得敵軍過來襲營。”

入夜,薄雲掩月,星光黯淡,山頂除了數支火把之外,都隱在夜色之中,只能依稀辨得山石花木暗影交錯。倒是梁河東畔,篝火掩映河光,通宵徹明。

山間夜襲殊爲不易,襲山下東畔五校軍,又畏山間的伏兵過來合圍。河畔山下,一明一暗,卻讓祝連枝未敢趁夜擾襲。

清晨消息傳來,青鳳騎在兩千五校軍的配合下,在長興縣境內擊潰從湖州趕到的一路援軍。青鳳騎的存在讓祝連枝吃了一驚,雖得吳州方向的六千援軍加入,卻沒有立時對惠山附近的五校軍發動攻擊。

屠文雍率領兩千五校軍加入梁河西畔的軍營之中,介海率領一千青鳳騎精銳在惠山東南遊弋,窺視吳州軍大營。仍然未見徐汝愚、魏禺兩人的蹤跡。

尉潦從戈囊裡取出碧落雙戈,將雙戈對接互擰,如墨巨戈倏然呈現,戈身上閃着詭異的玄色光澤。讓人牽來墨駿,騎跨上去,沉聲對沈冰壺說道,“此間交給你了,我要下去帶這班龜兒子們。”

除了西面以及南面的斷崖之外,惠山其餘各處讓吳州圍得水泄不通,沈冰壺正欲勸阻,卻見尉潦提勒繮繩,墨駿噴鼻發出一聲長嘶,揚蹄順着緩坡向山下疾衝下去。

祝連枝在惠山東南坡上,佈下兩隊弓箭手,見一將策馬馳來,紛紛引弦射箭。

尉潦跨下的墨駿本是徐汝愚在宛陵時的坐騎,張季道大婚時,陳昂讓張仲道將墨駿帶到雍揚交給徐汝愚。尉潦從徐汝愚那裡傳承碧落戈,一併將墨駿討了過來。

墨駿如玄色閃電擊出,瞬間馳入吳州軍箭陣之中。來勢太快,弓箭手只及發出一波箭雨,已覺無儔氣勢如山嶽般壓到身上。不及取出短刃格擊,箭隊已讓一人一馬踐踏得七零八落。尉潦在箭陣內衝了兩個來回,待沈冰壺組織一隊從山下攻下來,便讓他接手,徑直策向山外馳去。

吳州大營馳出數十騎欲截尉潦,卻見青鳳騎騎隊中分出百騎過來接應尉潦,遂作罷。

尉潦隨介海歸入騎隊,問道:“這兩日可曾廝殺得痛快?”

騎尉之一的原囿說道:“昨夜引火突入敵軍,湖州援軍一擊即潰,魏將軍卻像轉了性子似的不讓兄弟們追擊,哪能廝殺得痛快?蘭陵與湖州的潰兵都向西潰逃,只要蘭陵在那裡收攏殘兵,我們西去的路途上將有攔路之敵。”

尉潦訝道:“先生不與魏廚子在一起?”

原囿說道:“魏將軍與屠文雍在一起,未見先生,我還以爲先生在此間。”

潰而未殲,敵將收攏殘兵,可新編一軍,不過這樣的軍隊在近期內難以恢復士氣,不足爲懼。

尉潦正垂頭鎖眉深思徐汝愚的去向,魏禺讓人渡河送來軍令,讓青鳳騎迂迴到惠山東北,牽制吳州軍,使之不得對梁河東畔的一千五校軍發動攻勢。

原囿驚詫的說道:“準備撤離?”

尉潦心中也有疑惑,暗道:魏廚子代替刑坤民取得此戰的指揮權,不應是撤離這麼簡單。又不能遣人渡河去問他,只得悶在肚中,率領騎營從外側迂迴到惠山的東北。

祝連枝連夜令人尚惠山北麓的山腳挖了一道深壕,惠山上的五校軍可以沿着惠山西北麓的小道去增援河畔友軍,卻讓深壕阻擋住,無法從側面、或從後面迂迴包抄前去進攻梁河東畔的吳州軍。

數千吳州軍沿着深壕的外側對梁河東畔的五校軍發動攻擊,只要將梁河東畔的五校軍擊潰,便能合圍惠山。雖然被擊潰兩路援軍,但是能夠殲滅梁河東岸的數千五校軍,卻是祝族取得的對江寧的重大勝利。

徐汝愚崛起江寧,祝族喘氣都未敢大聲,今日之戰可盡消前辱。

祝連枝眺望遠方,暗道:“若非南平事先將攻陷渝州的消息傳來,蘭陵也不會小心謹慎到的派出兩路援軍。徐汝愚星夜趕回江寧想要發動越郡之戰,卻要先取得此戰勝利才行。”想到與江寧之間的大戰因爲南平大軍進入蜀地而終於無法避免,奇異而強烈的感覺猛的一下子抓住他的心。

忽見南邊的青鳳騎從側後迂迴到北邊,祝連枝心裡一驚,急令鳴金收兵,停止對梁河東畔五校軍的攻擊。

如料未差,蘭陵援軍也應是讓這一千青鳳騎擊潰,想想棄馬而行的青鳳騎將士竟有如此攻擊力,己方攻擊陣列的側翼勢必承受不住騎營的衝擊。大營有深壕、土壘、拒馬、路障相圍,不拒騎營衝擊,但是行進中的步卒陣列卻是極易受到騎營衝陣的威脅,特別是側後翼。

祝連枝派出兩千長戟兵與弓箭兵持高盾出營拒青鳳騎,青鳳騎相距二百步遊弋,並不試圖接近或攻擊。

祝連枝擡頭望向山上,驚道:“五校軍欲逃。”

騎營窺視,無法對河畔之敵發動攻勢,惠山之上的五校軍可從容下山與東畔的五校軍渡河撤離,最後只有一千青鳳騎留在東岸。

祝連枝尚不奢望能夠全殲青鳳騎,但是看到五校軍也從容越境而過,心中卻也無法接受。

身側一將站出,顯然他也看出五校軍從意撤離,說道:“惠山之寇欲退,我軍可趁勢而奪之,而敵尚不及渡河。據惠山之險,擊東畔之敵,而後趁勢渡河追擊。”

祝連枝說道:“西畔之寇若趁我半渡之際而還擊,如何?”

“先遣一軍渡河監視,我軍兵力倍於敵寇,又據惠山之險,立不敗之地。”

祝連枝想想也是如此,此時倍敵之良機尚不能利用,難道要等要徐汝愚率領大軍過來再與他決戰?日後必成江東笑柄。

祝連枝打定主意,派出一軍繞過惠山南麓洇渡梁河,親率中軍精銳從東北麓的緩坡強攻惠山。

沈冰壺手中只有兩千兵力守在惠山之巔,面對來自東北麓的緩坡又無險可守,率領五百精兵守在土壘後面,令一千五百精銳從西北麓小道下山。

祝連枝一意要吃下樑河東岸的五校軍,中軍行到山腰,山上只留少量兵力牽制,遂分出一千兵力繼續向山上攻去,其他兵力則沿着山腰向梁河東岸的五校軍主力追擊。

魏禺隔着梁河,可以看見惠山北坡上漫山遍野的吳州軍士,嘴角露出輕蔑一笑。

刑坤民說道:“蘭陵連續派出兩路援軍,始料未及,魏將軍應勸大人返回江寧。”

魏禺說道:“容雁門從未小窺過江寧,攻下渝州,竟立即通知祝家。祝連枝謹小慎微尚不至於爲禍,若是他起了貪念,便叫他後悔莫及。”

“貪念?南平大軍入蜀,我江寧不日便會集結大軍取越郡全境,祝連枝看到如此良機,焉能不起貪念?”刑坤民臉色之間的憂色卻猶然未解。

魏禺隔河遙望惠山,祝連枝率兵登山,於惠山之腰分兵取山頂、河畔之處,隨着山勢向下衝的吳州兵避開青鳳騎的威脅,與五校軍在惠山西北麓山腳接觸。

祝連枝決意要殲滅梁河東畔的五校軍,以五百軍士堅守惠山之頂的意義不大。沈冰壺在祝連枝親自率領精銳過來的合圍之前,率領五百軍士衝下惠山。

惠山西北麓陡峭而狹小,近六千吳州兵擁在一起,給沈冰壺率領五百軍士一衝,便給衝亂了,然而無處退避,雙方兵卒混雜在一處向梁河邊衝去。

祝連枝站在惠山之巔,望着山下混亂的局面,微蹙着眉頭,雙方混雜在一起,五校軍也無法脫身渡河,吳州軍佔據兵力上的優勢,勝利的天平自然給慢慢向他這一邊傾斜,只是一時無法分身渡河去圍殲五校軍的主力。

第4章 星夜奇謀第2章 拜營第3章 十二寇盟第4章 龍巖世家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4章 江津渡第2章 青州鬼騎第9章 英雄遲暮第1章 惠山之戰第12章 百人奪城第7章 傳習第9章 迷霧重重第2章 司習女史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0章 青焰軍議第3章 玄冥之境第8章 義安戰事第11章 三關天險第9章 公良之死第5章 灞水濤遠第13章 普濟出兵第1章 灞陽雪第1章 雁門關內第1章 渡江問策第3章 百夷王族第6章 世家存續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東有大洋第10章 豫章燎城第9章 麗陽門外第9章 英雄遲暮第7章 閉關脫身第6章 分割天下第3章 西京鉅變第7章 天下大略第16章 布疑第5章 請君完璧第10章 雪原問政第2章 落霞望江第11章 改經換脈第13章 江河表裡第2章 城下相知第7章 甕外之鱉第7章 寇襲第8章 蔡氏少年第6章 分割天下第2章 城下相知第11章 合圍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8章 驚鴻第6章 不期之會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請君完璧第3章 玄冥之境第9章 家國天下第3章 雁潭路遠第7章 雨夜飭軍第5章 請君完璧第5章 圍堰填海第4章 漳州奇襲第8章 重返雍揚山河論戰下第7章 宣城都府第6章 晉陽山道第9章 大局已定第8章 荊南特使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燒營第2章 良驥相附第7章 天下大略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5章 種間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2章 焦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三章第12章 圍岸攔潮第4章 尉潦潛出第12章 焦土第5章 碧海雷嘯第7章 將侵江寧第7章 宣城都府第6章 大道澤生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故人相逢第10章 小兒女態第7章 宣城都府第18章 梯山爲田第7章 雨夜飭軍第1章 出使江寧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3章 屠人以城第8章 甘棠爭奪第6章 廣陵對峙第三章完結公告第7章 世家之子第10章 潛影隨形
第4章 星夜奇謀第2章 拜營第3章 十二寇盟第4章 龍巖世家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4章 江津渡第2章 青州鬼騎第9章 英雄遲暮第1章 惠山之戰第12章 百人奪城第7章 傳習第9章 迷霧重重第2章 司習女史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0章 青焰軍議第3章 玄冥之境第8章 義安戰事第11章 三關天險第9章 公良之死第5章 灞水濤遠第13章 普濟出兵第1章 灞陽雪第1章 雁門關內第1章 渡江問策第3章 百夷王族第6章 世家存續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東有大洋第10章 豫章燎城第9章 麗陽門外第9章 英雄遲暮第7章 閉關脫身第6章 分割天下第3章 西京鉅變第7章 天下大略第16章 布疑第5章 請君完璧第10章 雪原問政第2章 落霞望江第11章 改經換脈第13章 江河表裡第2章 城下相知第7章 甕外之鱉第7章 寇襲第8章 蔡氏少年第6章 分割天下第2章 城下相知第11章 合圍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8章 驚鴻第6章 不期之會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請君完璧第3章 玄冥之境第9章 家國天下第3章 雁潭路遠第7章 雨夜飭軍第5章 請君完璧第5章 圍堰填海第4章 漳州奇襲第8章 重返雍揚山河論戰下第7章 宣城都府第6章 晉陽山道第9章 大局已定第8章 荊南特使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燒營第2章 良驥相附第7章 天下大略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5章 種間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2章 焦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三章第12章 圍岸攔潮第4章 尉潦潛出第12章 焦土第5章 碧海雷嘯第7章 將侵江寧第7章 宣城都府第6章 大道澤生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故人相逢第10章 小兒女態第7章 宣城都府第18章 梯山爲田第7章 雨夜飭軍第1章 出使江寧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3章 屠人以城第8章 甘棠爭奪第6章 廣陵對峙第三章完結公告第7章 世家之子第10章 潛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