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蘭陵援軍

天光乍現,茫茫天地便在這瞬間蒙上一道青濛濛的微芒。

沈冰壺穿着半身鍊甲,在晨曦中折射出淡青色的光芒。只覺天色一層層變得分明起來,已能辨出遠處敵軍錯落的身影,一堆堆篝火顯得黯淡無光,沈冰壺從背後掣出雙槍,沉聲喝道:“前列弓手與敵箭陣互射,恭義、鄖善各領突擊營以散形陣從兩翼接近。”

兩百名張弓手從居前的兩個棱形陣的前列分出,趨步向敵陣逼近,至二百步處,以木盾豎地,人蹲藏盾後張弓射殺。八百名突擊步卒從兩翼散開,向敵陣蜂擁而去。

地勢平易,馳道居中,兩側俱是平野疏林,這樣的地形之上,可運用的戰術極爲有限,無法設伏襲擊;疏林離馳道有數百步的距離,從側翼突擊,敵方也能及時做出反應;又無勁弩強弓從正面攢射敵陣,手中兵力遠低於敵方,自然無法多梯隊衝擊,惟有依賴將士用命,將敵陣撼動,以利青鳳騎的精銳迂迴側擊。

突然從側翼發動突襲,以青鳳騎的攻擊力,衝潰敵陣不是難事。只是徐汝愚要掩蔽青鳳騎的存在,命令青鳳騎棄馬而行,從側翼接近的速度就慢了許多,敵陣可及時變陣應對,棄馬的青鳳騎對敵陣的衝擊力也將弱了數籌不止。

沈冰壺率領兩千步卒便是要吸引敵陣的注意力,儘可能撼動敵軍陣形,掩蔽青鳳騎健勇突然從側翼發動攻擊。

八百突擊步卒冒着箭矢接近敵陣兩翼,又收攏陣形,從狹窄的攻擊面上切入敵陣。長弓手紛紛棄弓掣出短器,舉起木盾向敵陣側前翼逼近。

朝陽未出,天光已然大亮,蘭陵援軍已看出趁着夜色伏在前路的五校軍的虛實。只當兩千五校軍過來阻截蘭陵援軍,而五校軍的主力此時正與臨江土堡附近的吳州軍決戰。祝連枝正在臨江,蘭陵援軍主將不敢怠慢,正欲揮軍衝過五校軍的阻截,卻未料兩千五校軍主動發動攻勢。

兩千五校軍突然發動衝鋒,讓蘭陵援軍的主將疑惑不解;見千餘五校軍毫無顧忌的楔入己方陣列之中,心中雖有疑慮,卻不願喪失殲敵的良機,令側翼陣列突前,將楔入己陣之中的五校軍合圍起來。

楔入敵陣,若不能刺穿敵陣,惟有被殲滅的下場。蘭陵援軍夜間得訊五校軍過來突襲,所設陣列極爲雄厚,便是預防五校軍趁夜穿透陣列進而衝潰陣列。天色大亮,夜色裡掩藏的一切不確實因素俱不存在,現在想要刺穿敵陣更無可能。從數點楔入敵陣,雖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然而未被殲滅之前,敵陣將因此變得極爲滯礙,陷入敵陣中的兵卒可以吸引數倍的敵軍。

夜間擾襲的小股兵力重新集結成五百人陣,沈冰壺目露寒光,揮手令其分成兩路從右側後翼楔入敵陣,擡頭望了望西南方向,那邊的青鳳騎仍然毫無動靜,咬了咬牙,揮槍直指前方,說道:“建功立業,便在當前。”一馬當先,領着最後的五百人棱形陣向着敵陣的正面直衝過去。

東海之戰時,沈冰壺繼梅立亭之後任徐汝愚近衛之首,修爲本就極高,又得徐汝愚提點,更進一層。梅族決意跟隨徐汝愚制霸天下,遂打破族內外姓、本宗弟子之限,沈冰壺以極高的天賦得以修煉梅族秘籍,此時已是五校軍第一高手,提息出槍透着淡淡的青暈,身邊數十名精衛都是五校軍中健勇,正當前方的百餘名敵軍一擊即潰,抵擋不住,紛紛向後退卻。沈冰壺卻一改從狹窄的攻擊面楔入的戰法,五百人隊分成五列衝擊敵陣正面,沈冰壺率領數十名精銳在敵表面陣列的百步間橫衝直撞,由於五百人隊的壓制,表面陣列的潰兵只得向後退卻,擠壓衝擊後面的嚴整陣列。

由三個五百人隊早就楔入敵陣兩肋及側後,敵陣變得滯礙,不及分出通道讓潰兵通過,若是任沈冰壺在正面這般衝擊,陣形極有可能在殲滅五校軍之前崩潰,敵軍主將無計可施,只得親自率領精銳從側翼趕到前列抵抗五校軍對正面的凌厲攻勢。

沈冰壺勒令軍士保持陣形,不得分散進擊,敵陣前列,手中卻不停頓,爛銀雙槍撩刺,一道銀光閃過便是一名敵軍損命槍下。忽覺手中銀槍一沉,巨力直涌腕脈,沈冰壺略退一步,卻見一名敵將舉刀劈來,穿着青龍吞火甲,目光炯炯如炬,又見他身後十數人實力均不弱,知道蘭陵援軍主將給吸引到前陣來,撇嘴一笑,撩左手槍封住敵將刀勢,右手槍作刀劈下,雙槍粘住其刀,縮身後退,敵將不防,給帶前一步,沈冰壺兩側的精衛識機擊劍分刺其兩肋。敵將一驚,抽刀欲退,只覺丹力涌來,欲趁他斂身丹息浮動之際予其致命一擊。敵將無法,身子略沉,讓過兩肋要害,猿身略進,掌心吐出丹力,將手中長刀震脫,斜身後避,肋下卻讓劍器劃出一道血痕。

敵將從身邊精衛手中換過一柄長刀,眈眈虎視沈冰壺,雖然自己不意,卻在一合之間讓此人利用形勢擊下刀刃,又受輕傷,看來自己非其敵手,喝道:“可是雍揚沈冰壺?”

沈冰壺漠然一笑,垂目望着腳下敵將棄下的刀刃,腳尖輕勾刀鍔,丹力輕吐,粘起疾踢,刀刃化作一道銀光,直奔敵將面門,敵將一驚,側身避過,卻聽身後一聲慘呼,正要斥罵沈冰壺小人之行,沈冰壺已藏身一團青芒之後向自己撲來。

五校軍兵卒雖然驍勇,然而人數處於劣勢,楔入敵陣無法繼續穿透,沈冰壺親率的五百人陣也被阻在敵陣百步縱深處,不能再前進一步。蘭陵援軍的主將似乎看出過於厚重的陣形的不利之處,不僅受到五校軍向內的壓迫陣形有崩潰之虞,而無法將兵力的優勢發揮出來。他一面組織精兵強將抵擋沈冰壺正面的攻勢,戰鬥進行到現在,正面的攻勢最爲凌厲;一面兩翼向外擴展,將己方的陣形拉開些,以便更有利的發揮兵力上的優勢;又令後軍一千精銳稍稍向後脫離戰場,以免生出變故。

蘭陵援軍主將尚不至於認爲沈冰壺沒有一點後招,何況青鳳徐汝愚身在臨江境內,只是沈冰壺不合常的戰法讓他只有在全殲當前的兩千五校軍之後,才能再抽出兵力。

果不其然,在朝陽跳出地平線的一瞬,左翼疏林裡傳出驚天動地的吶喊,蘭陵援軍主將心裡一驚,急忙策馬馳到側後,只見無數身着江寧兵服的兵卒從疏林中涌出來,直奔後軍與左翼之間的空隙。

蘭陵援軍主將暗感饒幸,若非將後軍一千精銳調離戰場作後備,左翼將受突然涌出來的千餘五校軍的衝擊而最先崩潰。

沈冰壺能以三千兵力來攻己方,大概就是想這側翼突擊的戰術競功,蘭陵援軍主將嘴角浮現冷笑,暗道:五校軍戰力雖強,但是以三千兵力來撼動我蘭陵軍陣卻是妄想。令後軍側移衛護左翼,阻截從疏林裡涌出來的五校軍。

青鳳騎馬戰用制式馬刀或者齊身戟,步戰用厚背朴刀,揹負長弓,左小臂縛圓盾或持連發機弩。介海率領一千騎營驍勇潛入疏林背後,並非進入疏林之中,待馳道上的戰鬥打響,才潛入疏林之中。天光大亮、飛鳥離巢,青鳳騎在疏林之中潛行並未驚動馳道上的蘭陵援軍,即便有些疏忽,蘭陵援軍主將在激戰之餘也未曾發覺。

蘭陵援軍的弓弩都集中在前陣,此時前陣與沈冰壺糾纏在一起,後軍無法憑藉弓弩阻止青鳳騎從左翼接近。

青鳳騎鋪天病蓋地的從疏林中涌出,接近敵陣卻沒有稍稍整飭陣形的意思,三五成羣的徑直殺入敵陣之中,後面的將士並未循着前人撕開的口子擠入敵陣,而重新選擇新的楔入點。蘭陵援軍將後軍移至左翼,幾乎整個陣列的側翼在同一時間受到暴虐的攻擊。甫一接觸,護衛左翼的陣列便被排山倒海般的強悍強擊力壓倒,向後退卻。

蘭陵援軍主將尚不知出了什麼變故,護衛左翼的陣列已退到自己身邊,自己被擁擠不堪的軍士裹着一起向後退去,掙扎不開。護衛左翼的陣列與左翼陣列擁在一起。

沈冰壺看見青鳳騎驍勇從疏林中涌出,便勒令身邊的兵卒向自己這邊收縮,見青鳳騎狂風驟雨般的攻擊打得蘭陵左翼節節後退,便勒軍向後退縮。蘭陵軍左翼陣列現在已經擁擠不堪,然而受到五校軍與青鳳騎從正面、側南翼、側尾翼的三面攻擊,無法後退,雖然抵擋青鳳騎的攻擊有些困難,陣形卻無崩潰的危險。

沈冰壺率領一部抽身退出,給蘭陵軍留下可以退卻的空隙,左翼陣列內側的蘭陵軍就像潮水一樣填入空隙之中,帶動整個左翼陣列向右翼移動,一發不可收拾,又與右翼陣列混在一起。沈冰壺率領三百殘軍對蘭陵軍的左前翼進行猛烈攻擊,將整個蘭陵軍的軍陣繼續向右翼壓制。

青鳳騎出現不到一刻,蘭陵軍開始崩潰,楔入敵陣右翼的近千名五校軍的陣形也讓潰軍衝散,沈冰壺命鄖善率領五百軍士一面收攏讓潰兵衝散的五校軍將士,一面繼續追擊向西北潰逃的蘭陵殘兵。

在敵境之內潰敵,無法予以重大的打擊,祝連枝完全可以收編重整潰兵,而實力無大損。晨間大戰,雖然將蘭陵援軍擊潰,真正殲敵估計尚不足千人,而己傷亡加上衝散的兵卒將近五百,實在說不上這是值得誇耀的勝利。

惟有追殲潰兵,才能進一步擴大戰果,不過這是在祝族境內,追擊超過二十里,就會變得危險。

兵家陣術的根本在於擴大己方的攻擊面,收縮防禦面,目的在於將潛在的兵力完全發揮出來,與戰術層面上的合己力、分敵力的思想一致。清河衝陣術中的散形陣將青鳳騎個人強悍的戰力發揮到極致,幾乎同一時間將青鳳騎的凌厲攻勢完全施加在蘭陵軍左翼之上。雪花六出散形陣看似鬆散如星辰,然而在進攻的節奏上有着奇異的一致性。

青鳳騎在南閩會戰及靖海會戰中皆有傑出表現,沈冰壺卻未料到強悍至斯,無怪乎徐汝愚放心由一千青鳳騎逐一擊潰過來合圍的祝族援軍。

馳道從平野中隆起,介海躊躇滿志的站在馳道上,望着西北平野上蘭陵潰兵的背影。沈冰壺從後面走上來,說道:“介將軍,大人命令騎營戰後稍作休憩,然而疾馳迂迴梅溪鎮,從臨江土堡正南,斜向西北穿插,捕捉戰機。”

梅溪鎮位於臨江縣南界,方位正處臨江土堡正南,斜向西北穿插捕捉戰機,不正是說先生有把握將祝連枝從臨江土堡引向西行。

介海沉聲說道:“兒郎們尚無礙,待取下祝連枝的首級再作休憩不遲。”率領一千青鳳騎健勇繞到疏林背後,取出藏在那裡的戰馬,揚鞭策馬往東南而去。

沈冰壺暗道:若能取下祝連枝的首級,越郡的事情就能簡單許多。只是祝連枝謹小慎微,即便將其身邊的一萬精銳盡數殲滅,要取下祝連枝的首級也是難上加難。拍了拍腦袋,似要將這個可笑又誘惑人的想法從腦袋中拍出去,暗忖:若能擊潰並大規模的殺傷之,已能讓祝連枝痛哭流涕了。

被潰兵衝散的將士漸漸歸隊,千餘名五校軍兵卒避入疏林蔭處,越郡此時正是酷暑季節,水瀝在馳道旁的青石滋滋作響,騰出一陣水煙。

臨江土堡距此不過三十里路程,沈冰壺在十五里之外與徐汝愚、魏禺等分兵,此時尚無那邊的軍情傳回。報捷信使未曾在十五里之外尋着徐汝愚、魏禺等人率領的大軍,分出數人繼續向東去尋刑坤民、尉潦等人,餘人返回原處,向沈冰壺稟明異常。

按原定計劃,刑坤民、尉潦此時應率領六千兵卒脫離臨江土堡戰場,向西佯退。祝連枝若領軍追擊,徐汝愚、魏禺率領的四千五校軍將從側翼阻擊吳州軍,刑坤民、尉潦從容整頓陣形,從另一側鉗擊之。己方擊潰蘭陵方向的援軍,而湖州、吳州的援軍以及蘭陵重新派出的援軍最快也要待到深夜也可能趕到,趁着這個時間差,以優勢兵力,又有青鳳騎這一支強悍戰力的存在,擊潰並大規模的殺傷吳州軍並非難事。

如此看來大人臨時改變注意。沈冰壺不由暗暗焦急,派出傳令兵,讓鄖善立即停止追擊潰兵,向這邊匯合,又向臨江方向派出斥候,搜尋徐汝愚率領大軍的行蹤。

徐汝愚的軍令卻先一步傳來,軍令寫道:“原作戰計劃變改,沈部潰蘭陵援軍即整飭兵力,於正午時分向南偏離馳道十至十五里的距離,平行向東行進,捕捉戰機。

沈恭義是雍揚沈族子弟,看到這道軍令,與沈冰壺一樣皺起眉頭來,低聲說道:“大人臨時改變做戰計劃,只怕無法通知介海將軍。”

沈冰壺隆起眉頭,說道:“騎營的作戰指令未曾更改。”展開地形圖,手點在臨江西南方向的一點,說道,“我軍午時出發,將在黃昏時與騎營在此處匯合。我們此時就向此處開拔,令鄖善隨後趕來。”

沈恭義說道:“軍令要求午時再出發。”

沈冰壺說道:“軍令言午時出發,只是告訴我們挺進的地點是惠山的西北。”說罷,臉上現出一道憂慮。

江寧諸將對征服越郡充滿信心,或許有所曲折,但是祝族終難逃脫覆滅的命運。即使此次無法予祝氏宗族精銳以重創,也無關宏旨。有魏禺、屠文雍在大人身邊,兩人怎可以同意大人行險計呢?

雖不明白徐汝愚究竟會有如何安排,但是看軍令除了言明進軍地點之外,並無其他明示,可知此計可能涉及到徐汝愚的安危,而無法進行明示。

徐汝愚在江寧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徐汝愚在北唐歷險已讓江寧衆人心緊了一陣,此番徐汝愚若有損傷,損失卻非殲滅多少祝氏宗族兵能夠抵消。

沈冰壺領軍在毒辣的日頭下趕了近四十餘里路程,洇渡過惠山西側南北流向的梁河,隔着惠山,只聽見山那邊漫天遍野的嘶殺聲順着風傳入耳中。沈冰壺心裡一驚,只當徐汝愚率領五校軍與祝連枝率領的五校軍在此提前決戰。

沈冰壺讓兵卒在梁河的東岸結陣,自己領着數十名精衛從西北麓攀上二十丈高的惠山,臨頂向東北方向望去。惠山東北麓的緩坡上,五校軍與吳州軍糾纏在一起,吳州軍明顯超過昨天估計的一萬兵力,將近一萬五千人,五校軍且戰且退,看情形即將抵擋不住吳州軍的攻勢。

沈冰壺心裡大駭:祝族有一路援軍提前趕來合圍。

第1章 奇兵奪營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2章 踏碎山河第6章 漳臺之南第3章 玄冥之境第9章 槃木拳術第13章 軍制第2章 宜家宜室第6章 天下勢第4章 江津渡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章 族人飄來第10章 奔行於野第11章 三關天險第1章 幼黎花舫第2章 舟行江上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溧水新城第9章 尉潦有訊第5章 失於迷途第1章 夜抵宣城第2章 落霞望江第13章 屠人以城第5章 碧海雷嘯第8章 論衡天下第16章 背腹之患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0章 傾蓋如故第7章 與虎謀皮第11章 云溪映雪第4章 計算佳人第11章 絕壁行遲第4章 以南統北第4章 臾城嶺道第7章 傳習第6章 荒原悟道第0章 青鳳紀事第3章 步雲術第7章 覆巢之下第5章 北靜郡王第8章 夜議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故人相逢第5章 絕色佐酒第3章 護田之爭第9章 入局第3章 將帥失和第8章 後山草堂第2章 血濺碧泉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6章 背腹之患第3章 新豐城下第5章 請君完璧第3章 步雲術第3章 青丘弱水第7章 宣城都府第三章第9章 刺客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3章 奇襲渝州第9章 迷霧重重第7章 宣城都府第8章 其人之道第6章 海陵之倉第10章 序戰第9章 老祖殯天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青丘弱水第6章 漳臺之南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18章 梯山爲田第7章 相疑之勢第5章 圍壤夜戰第5章 策令左史第4章 樓挑明月第1章 幼黎花舫第7章 御精奇術第6章 青楓道上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以南統北第2章 良驥相附第2章 新豐野望第三章第6章 朧月弓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2章 鄉歸何處第3章 襄樊會第11章 及笄之禮第3章 襄樊會第10章 請君別離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4章 驟生變故第7章 爲子擇名第3章 雁潭路遠第3章 再入雍揚第8章 奪舟驅寇第4章 故人相逢第5章 北靜郡王第10章 豫章燎城
第1章 奇兵奪營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2章 踏碎山河第6章 漳臺之南第3章 玄冥之境第9章 槃木拳術第13章 軍制第2章 宜家宜室第6章 天下勢第4章 江津渡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章 族人飄來第10章 奔行於野第11章 三關天險第1章 幼黎花舫第2章 舟行江上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溧水新城第9章 尉潦有訊第5章 失於迷途第1章 夜抵宣城第2章 落霞望江第13章 屠人以城第5章 碧海雷嘯第8章 論衡天下第16章 背腹之患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0章 傾蓋如故第7章 與虎謀皮第11章 云溪映雪第4章 計算佳人第11章 絕壁行遲第4章 以南統北第4章 臾城嶺道第7章 傳習第6章 荒原悟道第0章 青鳳紀事第3章 步雲術第7章 覆巢之下第5章 北靜郡王第8章 夜議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故人相逢第5章 絕色佐酒第3章 護田之爭第9章 入局第3章 將帥失和第8章 後山草堂第2章 血濺碧泉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6章 背腹之患第3章 新豐城下第5章 請君完璧第3章 步雲術第3章 青丘弱水第7章 宣城都府第三章第9章 刺客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3章 奇襲渝州第9章 迷霧重重第7章 宣城都府第8章 其人之道第6章 海陵之倉第10章 序戰第9章 老祖殯天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青丘弱水第6章 漳臺之南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18章 梯山爲田第7章 相疑之勢第5章 圍壤夜戰第5章 策令左史第4章 樓挑明月第1章 幼黎花舫第7章 御精奇術第6章 青楓道上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以南統北第2章 良驥相附第2章 新豐野望第三章第6章 朧月弓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2章 鄉歸何處第3章 襄樊會第11章 及笄之禮第3章 襄樊會第10章 請君別離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4章 驟生變故第7章 爲子擇名第3章 雁潭路遠第3章 再入雍揚第8章 奪舟驅寇第4章 故人相逢第5章 北靜郡王第10章 豫章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