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新朝的新氣象

幽州野心勃勃的財政改革還在緊鑼密鼓地推行中,成功尚待時日。

對於長慶皇帝登基後着力推行的銷兵之策,幽州方面是盡力配合的,裁汰老弱也是李茂的心願,只是軍中阻力甚大,此番借皇帝的東風達成己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爲幽州的特殊體制,被裁軍卒都得到了較好安置,並沒有引起大的變亂。

而其他各鎮的情況便有所不同,他們落後的體制、思維和脆弱的財政,註定無法安撫被裁士卒,被裁汰的軍卒無一例外地在離開軍營後發現生計無着,前途無望,他們在絕望中鋌而走險,奮起反抗他們曾經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體制。

銷兵之策並未能達到裁汰冗兵,減輕財政負擔的初衷,反而使得銷兵各鎮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兵亂的麻煩中,尤其河北的魏博、成德兩鎮。兩鎮擁兵自立已久,管內強壯之民皆在軍中,尤其是兩鎮牙軍,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彼此互通婚姻,勾枝連蔓,相傳數代之久,形成一個個關係牢固的軍人世家。

當兵當久了,除了殺人的技巧再無別的謀生手藝,一旦被趕出軍營,吃不上軍餉,生活頓時陷入困頓。

走投無路的軍士只能重操舊業,嘯聚山林做了盜匪,打家劫舍,做起了無法無天的綠林好漢。河北強悍之民盡在軍中,脆弱的社會體系,怎禁得起如此規模的盜匪襲擾,在盜匪的打擊下,頓時潰爛如泥。兩鎮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應激之策:派大軍進剿,試圖從**上消滅反對者,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都是知根知底的一家人,誰能把誰往死里弄?

進剿的官健和佔山的土匪相逢之後,往往不動刀槍只斗酒,上上下下都在敷衍塞責。

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後,兩鎮調整策略,改剿爲撫,招降納叛,將被裁汰出去的軍卒再收納進體系中來加以管束,這個方法很奏效。做山大王固然逍遙自在,奈何常常填不飽肚子,還是回軍營吃糧當差更划算,分散在各地的山大王們於是紛紛走出深山重回軍營。

只是這裡有個麻煩,朝廷三令五申要求各鎮銷兵,目的是裁汰冗兵,減輕財政負擔,先把兵裁了,又換個方式招募回來,一出一進,非但沒有減少冗兵,反而擴充了兵力,徹底背離了朝廷的初衷,將置朝廷於何地?

魏博之主尚未成年,成德之主更是幼弱,兩鎮都是一堆家事,現在都沒有與朝廷公然對抗的本錢和意願,於是只能以巧力化解,既然朝廷不喜,兩家都不敢硬抗,於是將收納進來的軍卒再度排斥出去,取消各軍旗號,改公開支持爲秘密資助。

腳踏兩條船,上下都不得罪,希望能混個平安。

但這樣的手段很快就玩不下去了,淄青被平定後,兩鎮爲了避免自己成爲朝廷的下一個打擊目標,紛紛上表表示恭順,接受了朝廷派遣監軍使進駐本鎮予以監督。

監軍使有一套龐大、有效的監控系統,觸角滲透進本鎮的方方面面,如此大規模的資助行動如何能瞞得過監軍使的眼睛,於是東窗事發,朝廷下詔問責,地方只得拋出幾個小蝦米做替死鬼,希望能矇混過關。

是睜隻眼閉隻眼裝着不知道,還是亮明態度,追究到底,絕不姑息。

年輕氣盛的李恆選擇了後者,下詔嚴斥兩鎮節度使,田懷諫急忙上表請罪,誠惶誠恐,表示立即改正。

恆州王昱也上表請罪,態度卻有些黏黏糊糊,爲自己的行爲進行了有理有利的辯解。

朝中對王昱的不滿聲音忽然大了起來,元和中興的功臣們一個個義憤填膺,喊打喊殺,事情鬧的太不像樣子,李恆只能暫時離開摔跤場,來到延英殿,聽取四位宰相對恆州一事的處置意見。

宰相蕭俛主張對恆州強硬,先派天使赴恆州,當面嚴斥王昱,讓他明瞭朝廷的態度,立即改正自己。若其不改,朝廷立即詔令河東、幽州、魏博、義武、橫海等鎮出兵討伐,決不容許他打斷長慶朝的新政。

段文昌卻要穩健一些,主張由政事堂發堂帖督促恆州方面擬出具體整改的意見,視情況再做定奪,長慶朝萬象更新,固然不能讓外界干擾,但意志堅定和策略靈活之間並不矛盾,對恆州這個老大難,還需要有點耐心。

李恆耐着性子聽完兩位宰相的意見,對蕭俛說:“立即派使者去恆州,問問王昱,這天下究竟是李唐的天下還是他王昱的天下。”

衆人皆不妨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一時驚得目瞪口呆,更讓衆人合不攏嘴的是,李恆說完這話便一溜風似的跑了出去。

皇帝不顧體面,一聲招呼都不打,丟下宰相就跑了,這成何體統。

四位宰相各自生了一會悶氣,忽覺意興闌珊,於是各自都散了。

蕭俛恐李恆反悔,回中書省後什麼都不做,閉門草擬詔書,他本有一副好文筆,字也寫的極好,一時詔書擬就,通讀了一遍,心情大快,趕緊呼主書記錄在冊,呈遞進去。

詔書很快出現在了樞密使王守澄的手裡,王守澄瞄了一眼,哼道:“蕭俛這個草包,是嫌天下還不夠亂嗎?那個,誰,去把李逢吉叫過來,咱有話跟他說。”

李逢吉,字虛舟,進士出身,現爲禮部侍郎,王守澄一直想推薦他拜相,卻苦無機會。他憑直覺認爲蕭俛的這份奏章是個機會,只是怎麼操作,他心裡還沒譜,找李逢吉來就是讓他給出出主意,這個李侍郎滿腦子都是鬼點子,是個人才無疑,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李逢吉牙尖嘴利,臉皮厚,又一切唯他馬首是瞻,是個方便控制、可以信賴的人。

李逢吉聞聽王守澄召喚,火速趕到,王守澄將蕭俛的奏章給他看了,皮笑肉不笑道:“大家日理萬機,勤勞國事,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哪敢不盡心盡力,一旁幫襯幫襯?可是畢竟出身不正,家貧失學,胸無點墨,許多事心裡隱約明白,卻總是難說到點子上,譬如這份奏章,我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妥當,卻又說不出來,煩請李侍郎過來參謀參謀,還望不吝賜教。”

李逢吉笑道:“大將軍折煞李逢吉了,大將軍兩代帝王股肱心腹,一雙慧眼望穿妖霧直擊本真,乃是不世出的高人吶。”

王守澄撇撇嘴:“李侍郎過譽了,我一個識字不多的近臣,只因勤勉忠誠,方被大家信用,哪有什麼真本事,你這樣吹捧我,讓我這臉往哪擱?”又道:“你說這奏章是妖霧,堂堂的大唐宰相,會起一股妖霧迷惑聖主的眼睛?這話說來可是石破天驚,李侍郎你可想好了再說啊。”李逢吉道:“大將軍面前我豈敢浪言,這份奏章就是妖霧,上惑天子,下亂地方,其心可誅也。”

王守澄把奏章又掃了一眼,哼哼道:“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知灼見,還是等等看,你,先回去吧。”

李逢吉告辭而出,滿面笑容,侍從問:“天子拜家主爲宰相啦。”

李逢吉笑道:“若無意外也就這一兩個月了吧。”

突吐承璀目送李逢吉的背影走遠,再將這封奏章看了眼,心裡想:“是真金不怕火煉,就拿它當試金石,看看你李逢吉是真金還是頑鐵。”

李恆離開延英殿後先去打了場球,打到一半覺得沒甚意思,便又去西禁苑射獵,折騰的累了便去西禁苑內新起的浴堂殿洗浴,忽然來了興致,傳詔讓靜怡師太前來演說佛法。

靜怡師太俗姓郭,單名一個“韌”字。憲宗皇帝因爲服食了妖道柳泌的丹藥暴卒,宮裡的道士算是倒了血黴,一個個不論高低貴賤統統被趕了出去,靜怡師太是佛門弟子,自然不受牽連,反而因爲道家的失寵,她行情更加見長。

王守澄明白李恆召見靜怡師太的真實用意,這個妖尼,佛法是一點瞧不出,一身的騷肉卻是迎風十八里都能聞的到,便是他這個無根之人,有時候也被她撩的心慌臉紅,難怪父子兩位皇帝都對她萬般着迷呢。

王守澄站在浴堂殿前,憑欄而望,一時看到靜怡師太的法駕到了宮臺下,眉頭一皺,卻想:來的倒快,遮莫昨晚又留在宮裡沒走?

他攔住報訊的小宦官,說:“師太不是外人,只管請進來便是。”

打發小宦官去了,王守澄走進浴堂殿,李恆已經從水裡上來,正一絲不掛地盤膝坐在龍牀上,由幾個小宦官捏肩敲背。王守澄笑出滿臉的褶子,連忙搶過去,笑道:“大家試試老臣的手段,老臣這手段是在徐州跟一位世外高人學的,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明吶。”

王守澄說着擠開幾個小宦官,站到了李恆的身後,因嫌手中奏摺礙事,順道就放在了龍牀上,正是李恆觸手可及的地方。

王守澄的按摩手段不算差,但也不及他吹噓的那麼好。李恆嘿了一聲,順手拿起王守澄放在龍牀上的那本蕭俛草擬的詔書,眉頭不覺皺了起來,他平生最懶得看這些東西,十句中有八句是套話廢話,明明一句話能說完的事,非得繞個半天。

王守澄見李恆拿起了蕭俛草擬的詔書而靜怡師太還沒到,便故意問道:“大家覺得老臣這手段如何?”李恆懶洋洋地答道:“狗屁的世外高人,便是真有你也沒心思去學,你們這些監軍使在地方作威作福,快活似神仙,從來只有別人伺候你們,哪有你們伺候別人的。”

說完打開奏章,剛只看了一眼,忽聽得一聲咳嗽,擡頭一看,卻是一個媚眼生花的嬌豔尼姑正俏生生地立在他面前,衝着他笑呢,李恆的骨頭頓時酥了,叫道:“你們都起開,朕要聽大師演說佛法啦。”

王守澄一面往外驅趕宮人,一面故作爲難地說:“蕭相公的這奏章……”

李恆把奏章往他手裡一塞:“去去去,你身爲樞密使就不能爲朕分點憂愁嗎,這個東西你斟酌着辦。”

王守澄等的就是這句話,躬身接了奏章,連忙隨着衆人退了出去。

他人還沒出殿門就聽得身後一陣大笑,斜目望去,李恆已然將靜怡師太撲倒在龍牀上,爲她褪去僧袍,共參大歡喜佛法呢。

第417章 兄弟齊心第482章 打還是不打第228章 凰化龍第280章 無題(續)第72章 土地公第450章 都說了我不是第66章 功德圓滿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491章 前方大捷和後方冤案第495章 那道門的後面第426章 鳥冢第351章 回鶻王城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個蒼蠅第333章 誤判第352章 國不愛民第223章 皇帝也愛財第434 種植猜疑和仇恨第730章 皇帝該做什麼第706章 鬨鬧第156章 我不好這個第282章 盛情難卻第526章 你的繡花鞋留在了外面!第263章 說客第332章 後路第50章 大變局第222章 一路向西第260章 先把自己保護好第302章 人是故人親第97章 賺他最後一文錢第97章 賺他最後一文錢第528章 亂的有秩序第606章 王氣不能泄第360章 預打前站第388章 有我的就有你的第711章 老僧耳背第172章 糾察官(續)第95章 美人計是好計第648章 天師不是神(續)第660章 興廢之源第463章 不要喪失信心第518章 我們的目標第592章 內政一團麻第712章 這僅僅只是一種諷刺...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242章 大舅哥的牢騷第49章 濃雲密雨第718章 自投羅網第589章 新朝的新氣象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87章 非太師不可!第400章 老狐狸,還是你狠第494章 新羅人的偷襲第74章 錢多好燙手第616章 扮豬吃虎?第431章 你還是反了吧第615章 馭內要嚴第426章 鳥冢第232章 難忘的傷疤第390章 誤入野人谷第157章 懷疑你的原因第207章 僱兇殺人第607章 我治下的幽州第105章 刺血當墨第675章 終於輪到我上場了第241章 陳數第488章 大哥!賤人!第716章 大青川第473章 分贓人人有份第371章 鋌而走險第377章 識大體,顧大局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394章 我要伸冤第264章 躁動和不安第673章 不讓我活我就叛國第112章 又見兵變第315章 按既定步驟走第608章 我治下的幽州(續)第657章 鋌而走險第318章 執法要嚴第40章 原來是你第333章 誤判第50章 大變局第123章 新班子第530章 燕地風雲(下)第88章 這算什麼第378章 第一座兵工廠第709章 逼第295章 稀裡糊塗就開打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154章 朱師傅的女弟子第126章 回來就好第338章 蓄勢待發第121章 大變局第390章 誤入野人谷第465章 白臉和紅臉第378章 第一座兵工廠第146章 你想造反嗎第39章 姑娘十八愁嫁人
第417章 兄弟齊心第482章 打還是不打第228章 凰化龍第280章 無題(續)第72章 土地公第450章 都說了我不是第66章 功德圓滿第538章 賞他個活埋第491章 前方大捷和後方冤案第495章 那道門的後面第426章 鳥冢第351章 回鶻王城第573章 你逼我吞了個蒼蠅第333章 誤判第352章 國不愛民第223章 皇帝也愛財第434 種植猜疑和仇恨第730章 皇帝該做什麼第706章 鬨鬧第156章 我不好這個第282章 盛情難卻第526章 你的繡花鞋留在了外面!第263章 說客第332章 後路第50章 大變局第222章 一路向西第260章 先把自己保護好第302章 人是故人親第97章 賺他最後一文錢第97章 賺他最後一文錢第528章 亂的有秩序第606章 王氣不能泄第360章 預打前站第388章 有我的就有你的第711章 老僧耳背第172章 糾察官(續)第95章 美人計是好計第648章 天師不是神(續)第660章 興廢之源第463章 不要喪失信心第518章 我們的目標第592章 內政一團麻第712章 這僅僅只是一種諷刺...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242章 大舅哥的牢騷第49章 濃雲密雨第718章 自投羅網第589章 新朝的新氣象第293章 信不信由你第687章 非太師不可!第400章 老狐狸,還是你狠第494章 新羅人的偷襲第74章 錢多好燙手第616章 扮豬吃虎?第431章 你還是反了吧第615章 馭內要嚴第426章 鳥冢第232章 難忘的傷疤第390章 誤入野人谷第157章 懷疑你的原因第207章 僱兇殺人第607章 我治下的幽州第105章 刺血當墨第675章 終於輪到我上場了第241章 陳數第488章 大哥!賤人!第716章 大青川第473章 分贓人人有份第371章 鋌而走險第377章 識大體,顧大局第185章 自投羅網第394章 我要伸冤第264章 躁動和不安第673章 不讓我活我就叛國第112章 又見兵變第315章 按既定步驟走第608章 我治下的幽州(續)第657章 鋌而走險第318章 執法要嚴第40章 原來是你第333章 誤判第50章 大變局第123章 新班子第530章 燕地風雲(下)第88章 這算什麼第378章 第一座兵工廠第709章 逼第295章 稀裡糊塗就開打第354章 以暴制暴第323章 你謝幕我登臺第154章 朱師傅的女弟子第126章 回來就好第338章 蓄勢待發第121章 大變局第390章 誤入野人谷第465章 白臉和紅臉第378章 第一座兵工廠第146章 你想造反嗎第39章 姑娘十八愁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