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赫爾斯式農田技術被鄭重其事的交給菲氬和瑞英麥邱的使節時,各個迪馬貴族皆是苦大仇深的面孔,而與之相反,菲氬和瑞英麥邱的使節臉上則是露出止不住的笑容,和他們有相同笑容的,還有冷弈。
獵物已經掉進陷阱裡了,怎麼能不高興呢?也不枉冷弈苦心孤詣的挖了這麼大一個坑,還等了13年的時間。
在地球位面的歷史上,當大量貴金屬涌入歐洲導致價格革命,推進了西歐各國原始積累,爲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然而對於居於歐洲內陸,無法接觸到浩瀚海洋的德意志各邦國來說,由於英法的農業革命,引發了物種大交換,高產的物種進入歐陸,農耕技術的改善,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農業重新成爲有利可圖的買賣。
結果當英法處於大航海時代之中時,德國卻迎來了再版農奴化,或者說再農奴化,原本各地農民對封建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日益鬆散,市民階級力量日益強大但卻還沒強大到可以挑戰封建主的時候,又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由於農業再次有利可圖,各地的封建主加緊了對農民,或者說農奴的控制,將他們強行束縛在自己的農莊,去做對農奴主來說有利可圖的農業。
最終的最終,就導致導師時代德意志那軟弱的資產階級的出現,當然德意志資產階級那麼軟弱不能全部歸因爲再農奴化,比如三十年戰爭對的德意志地區的破壞等因素,但是再農奴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
而將地球位面德意志再農奴化放到南疆大陸來說也是一樣的,沒有大航海,可是農業技術卻因爲冷弈的插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於那些大封建主來說會做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加緊對即將成爲農奴的農民束縛,把更多的人口囚禁在農村爲自己耕種。
然而在周邊兩國要迎來再農奴化的時候,迪馬卻在冷弈的臨門一腳下,朝着工業化的道路狂奔,這差距不就拉開了嗎?
到了後來即便兩國反應過來了,想要學習悉伯搞工業化,那些控制了大量田地,擁有大量農奴的大封建主,將會是工業化的最大反對者,不要妄想什麼衆志成城,歷史上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下,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貴族,可不是一個兩個。
這就是冷弈爲菲氬和瑞英麥邱準備的坑,以及爲南疆其他國家準備的坑,開不開心,感不感動?
這個坑是一把雙刃劍,既會傷害別人,也會傷害自己,迪馬在進行農業革命的那幾年中,也出現了嚴重的再農奴化現象,各個迪馬貴族不知疲倦的將閒散人口收攏到自己的農田中,甚至從外部招募人手,而爲了爲了少繳人頭稅,還出現了觸目驚心的黑戶現象。
不過現在不用擔心迪馬陷入再農奴化的陷阱了,因爲在菲氬和瑞英麥邱的逼迫下,迪馬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農業規模,硬生生的遏制住再農奴化,而最妙的是,赫爾斯還不需要犧牲自己的政治威望去推動這件事,因爲惡人都被菲氬與瑞英麥邱做了。
而菲氬與瑞英麥邱做了惡人以後,還順便幫助赫爾斯解決了一個這些年赫爾斯一直想解決但是開不了口的問題,黑戶。
迪馬是要徵收人頭稅的,領地上有多少領民就要交多少人頭稅,於是各位貴族十分忠誠的用各種方法瞞報自己領地上的人口,這麼天長地久下來,迪馬的黑戶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了,赫爾斯一開始是不想管,現在是不敢管。
但是這個問題到現在終於被解決了,隨着《2418年迪馬協定》的簽署,迪馬如今只能耕種滿足於在迪馬永久定居人口的糧食,於是現在各個迪馬貴族都不需要赫爾斯動嘴了,爭先恐後的將黑戶給整理出來。
不過,爲了讓監視迪馬人口統計的貴族信服,在婆利古的建議下,赫爾斯專門臨時設立了一個機構,並在這個機構的後綴用上了高大上的神界語言,即“人口普查委員會”。
千百年後南疆大陸的一處考場內,正在進行着決定學子將來命運的高考,這一科考的試歷史,一位學子正在緊張的掃視試卷題目。
“論述題:南疆大陸近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是發生在哪個國家?主要進行了什麼調查?你能知道什麼背景?”
學子見到論述題是這個題目頓時心喜,最初的人口普查可是複習的終點,而自己如今還記得相當清楚呢,於是急忙奮筆疾書,將還能記清楚的知識統統寫上。
“南疆大陸近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是發生在位於悉伯的迪馬,這座讓南疆大陸進入現代化的起源之都,”如果是正常吹逼時候,學子纔不會這麼囉嗦,只是這不高考嘛,能記得考點當然要統統寫進去,寫的越多越好。
可惜的是學子記不清人口普查的具體時間了,貌似是2420年左右,既然記不清就乾脆不要寫了,免得被扣分,反正題目又沒問具體時間。同理,學子記不清迪馬是哪年簽署把赫爾斯式農田技術交出去的時間了,條約名字也忘了,那這就都略過。
“由於迪馬轟轟烈烈的農業革命,引發了腐朽貴族的強烈嫉妒與警惕,因而通過巧取豪奪的條約將赫爾斯式農田技術搶奪過去,並勒令迪馬耕種的糧食只能滿足在迪馬永久定居人口的口糧。”
“由於如今可耕種田地是和人口掛鉤,因此迪馬各地貴族紛紛踊躍如實甚至虛報人口,爲了調查清楚迪馬究竟有多少人口,婆利古組織起‘人口普查委員會’,對迪馬,同時也是整個世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
“之所以說是真正意義,因爲迪馬這次的人口普查,不再只是對最頂層的貴族進行調查,而是將調查的對象延伸到最下層的農夫甚至貧民,爲每個調查對象都製造了非常簡樸的數據,即最初的身份證,存於各地的祭壇之中。”
“這次的調查,使得迪馬成爲第一個最瞭解自己領土到底有多少人口的勢力,爲即將到來的紡織業革命奠定了伏筆。”
迪馬可耕種的領土不是和現有領土掛鉤的,而是和永久居住人口掛鉤的,那些來打工的,來剿滅魔獸的閒散人員,自然與永久居住人口無關,一些貴族試圖拉攏這些自己以前看不起的賤民加入,但是由於赫爾斯式農田被限制,許多僱傭兵們不再看好迪馬的未來。
今年的秋季更是雪上加霜,自從赫爾斯下山以來,除去鎮壓反赫爾斯派的貴族以外,迪馬首次出現了同屬赫爾斯派的貴族私鬥,爲了耕田而私鬥。
過去迪馬每年都有大量的田地要開發,每個貴族都能賺的流油,因此大家都是和氣生財,現在貴族們對未來感到迷茫了,因此私鬥也開始了。
於是赫爾斯又召開了一次迪馬所有貴族代表的大會,要在這次大會上再給他們信心,給他們看到未來的前途。
“不讓我們賣糧食了,也沒關係啊,我們偉大的迪馬人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而根據條約,他們不能再搶奪我們的創造了,除非他們願意支付魔鬼違約金。”
婆利古盡力的鼓舞貴族,然而除了少數知情貴族和樂觀貴族以外,大多數貴族還都是垂頭喪氣,他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能弄來大量財富了,只能坐吃山空。
什麼?你說鍊金術?那就來介紹一下這些年鍊金術的發展吧。
鍊金術,雖然赫爾斯向整個南疆公開了鍊金術的釋放方法,但是也不是隨便在什麼地方施法就能煉出金子,因爲你想煉出金子,首先你得捕獲鍊金粒子,可是這個鍊金粒子在南疆大陸的分佈,就如礦脈一樣分佈不均啊。
當初赫爾斯在迪馬輕輕鬆鬆的煉製出大量的金子,是因爲冷弈創造出鍊金粒子的時候,就特意將迪馬設置爲富含鍊金粒子的地方,再加上赫爾斯不朽史詩級別的靈力儲備,這纔是赫爾斯煉製那麼輕鬆的地方。
煉了一年多以後,各國也發現了這個特性,於是將凡界中對富含金屬的地方稱爲礦脈一樣,將隙間那些富含鍊金粒子的地方,也稱爲礦脈,而迪馬就是礦脈富含之地。
一開始沒找出礦脈的菲氬,也對迪馬起了歹心,但是很快菲氬在自己的國內發現了礦脈,尋思幾番就懶得去動有赫爾斯蹲着的迪馬了,畢竟迪馬家小業小,再惹毛赫爾斯,赫爾斯損失的是一座城,菲氬怕是要丟掉一個行省了。
人類就是這樣,我有了不讓你有才是好的,那些刁民在家也天天煉出金子,那金子不就不值錢了嗎?
一開始各國都頒佈法律,聲稱爲了避免城市物價混亂,平民不得煉製魔法,但是沒用,傻子纔會老老實實的做,畢竟鍊金魔法更類似靈力波動,各國官方根本無法判斷靈力波動是在普通的靈力還是鍊金魔法。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各國的供奉在學院裡一番研究,很快就在2414年時研究出阻遏魔法,即阻礙鍊金魔法的魔法,禁止民間私自鍊金,並非常團結的在各國大貴族之間交流了這個魔法,將阻遏魔法徹底完善。
然而其實這個阻遏魔法,是冷弈幫忙創造的,導致這波人的路子一開始就走歪了,爲什麼呢?阻遏魔法雖然能有效阻止鍊金魔法施展,但是一是消耗大,二是範圍窄,這就導致各國只能在城市和礦脈等險要地區施展阻遏魔法。
這麼一來,果然有效的阻止了屁民去礦脈煉出金子改善自己人生,但是也根本管不住屁民往深山老林一鑽,在當局管不到的地方施法,於是一時間各地居民像極了美國淘金潮時代的居民,到處往號稱有沒被當局管控的疑似礦脈處鑽。
回到迪馬,迪馬也運行着阻遏魔法,阻止貴族無止境的消耗迪馬的鍊金粒子,這個提議被沒有阻擾的通過,赫爾斯的老追隨者們大多人丁並不興旺,放開鍊金的話絕對是那些人多的貴族佔優勢,身爲迪馬高層的老追隨者們自然要支持阻遏魔法的運行。
總之這麼一來,迪馬的貴族沒法通過鍊金術來發達,而他們的視野又限制了出路,商業確實可以致富,但是各地都有行會,沒有行會的只有糧食,那糧食都被禁了,還能怎麼發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