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死生一線間

“楚國公姜皎,妄談休咎,決杖六十,配流欽州。”

事出突然,儘管姜皎知道這一次別人以有心算無心,要翻轉過來恐怕要大費周章,卻怎麼都沒想到根本連審理都沒有便已經定了他的罪。他幾乎是下意識地怒聲說道:“豈有此理所謂妄談休咎何等大罪,可有人證物證?我要見陛下陳情,豈容爾等編織罪名”

那青衣令史卻絲毫無懼,反而嘿然笑道:“楚國公還以爲是平日出入宮中通行無忌,陛下飲宴無你不歡的時候?現如今外頭流言蜚語不斷,傷了陛下聖明,陛下對此震怒非常,哪裡還會肯見你”

“不可能,陛下怎會不肯見我”

想到舊日初見時的賓主盡歡,此後李隆基登基,一直視他如友,但凡喜怒哀樂全都會對他傾吐,而他更知道如何妙語連珠使君歡心,可如今不過是三兩句流言,怎會把事情鬧到如今這般地步,一時間,姜皎雙目圓瞪,使勁想要掙脫鉗制自己的雙手,可無論他怎麼使勁,兩邊胳膊一直都被人死死把持着,腳下也無法向前挪動半步。情急之下,他不禁大聲嚷嚷道:“我蒙此冤屈,朝中上下莫非就無一個明眼人不成?”

“楚國公別衝我嚷嚷,我不過一個不入流的令史,這等大事我怎會知曉?”口中如此說,這青衣令史腳下卻向前了兩步,旋即壓低了聲音說道,“好教楚國公得知,也不是沒人說過公道話。門下省左拾遺杜十九郎,便曾經封還了決杖流你嶺外的制書,只可惜陛下正在火頭上,不但根本聽不進去,反而更因爲張相國奏其妄議國事,因而罷其左拾遺,出爲衡州司戶參軍。他昔日還頗得聖眷,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誰還敢多言不成?事到如今,楚國公你就認命吧”

姜皎一時間呆若木雞,當左右架着他出了院子時,他都一無所覺。杜士儀此人他只見過兩次,雖覺得此子明智果敢,可與其有交情的只有他那兒子姜度,而且也談不上什麼莫逆之交。可如今他逢此大難,滿朝文武這麼多人,第一時間站出來爲他說話的,竟然是位居諫官的杜士儀

他自幼生於官宦之家,當初一見李隆基便爲之折服,哪怕因爲過從太密而一度被囚,險些流配嶺南惡地,最終在百般設法後方才只是出爲潤州長史。可正因爲那時候歷經審訊卻不曾吐過和李隆基有涉的半個字,天子方纔會對他分外優容,可沒想到貴極一時之後,他又再次落到了比當初更加絕望的境地

等他回過神來時,卻發現自己已經不在大理寺,而是彷彿在洛陽宮乾元殿之前。他被人除去外袍,又爲之死死按在了刑凳之上,繼而則是手足被縛不得自由。眼看着一個持常行杖的大漢走到了自己身側,他還來不及說一句什麼,背上便傳來了一記彷彿深達骨髓的劇痛。可這一下之後,行杖卻彷彿突然停了,他的嘴裡卻是被人塞進了一個小布卷。

“楚國公此次決杖,本應當着文武大臣的面,可陛下格外體恤,免了別人圍觀。只不過,殿庭行杖,一律杖背。大家都知道楚國公養尊處優,因而手下自會有分寸。都是奉命行事,還請楚國公不要記恨我們這些小人物……這東西不是爲了讓你不呼痛,而是防着你咬了自己的舌頭,那時候卻不好調治。好了,繼續”

但凡行杖,若是隻有臀腿受刑,即便苦楚,但只要好好養傷,痊癒的可能性自然大得多,可脊背之處卻是筋骨聚集,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肺腑,當初武后用這一招對付大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打得死去活來,然後死在了決杖之後配流的路上。姜皎從前只聽說過此等情形有多殘酷,但如今自己親身體會,他方纔知道那些記述根本不足以詮釋這杖刑苦痛之萬一。

最初几杖下去,他便已經痛得臉色發白,若非口中咬了東西,咬着舌頭幾乎是必然的。可等到十幾二十杖,他就已經痛得昏了過去,背上那一條條青紫交錯的杖痕異常可怖,漸漸的更是破皮見血,那不過小指粗細的常行杖每一次帶着凌厲風聲下擊,幾乎都會有血滴四濺。一旁監刑的青衣令史見此情景,卻是對那向自己看來的行刑差役搖了搖頭,示意不必停止。一時間,即便行刑的人已經昏迷不醒,但杖責依舊一下一下絲毫停頓都沒有。

約摸五十幾下的時候,姜皎便悠悠醒轉了過來。可這一醒卻讓他陷入了更加難捱的境地,背上已經說不清是麻是痛還是火燒火燎,他只覺得喉嚨裡頭滿是一股腥甜的滋味,額頭上掛落下來的冷汗已經糊滿了眼睛,那最後幾下,他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等到有人解開他的手腳將他重新架着站了起來的時候,他只覺得兩條腿虛軟無力,渾身便彷彿從水裡撈出來一般冷汗淋漓。

“流配之法,想來楚國公未必清楚,我就在此再多囉嗦兩句。流配欽州,是六千里外,倘若是騎馬,日行七十里,九十天天之內一定要到配所;倘若是騎驢或者步行,是日行五十里,百二十天內必須到配所;至於傷重而不得不坐車,是日行三十里,兩百日之內必須到配所。所以,還請楚國公早作預備啓程,否則誤了日子,難免還會有些波折。”

說到這裡,那青衣令史彷彿想到了什麼,又笑容可掬地說道:“對了,因聖人震怒,楚國公之弟貶春州司馬,都水使者劉承祖配流雷州,其餘還有好幾個配流的。路上倘若同行,還能有個伴……”

說到這裡,他見姜皎勃然色變,最後竟是吐血軟倒了下來,他愣了一愣後便將手一揮,見人架着失去了知覺的姜皎離開,他方纔輕輕舒了一口氣。倘若大理寺還是李朝隱坐鎮,今日此般行刑,那老兒必定會阻止抑或於脆廷諍,可現如今新任大理寺卿是個綿軟懦弱的,中書令張嘉貞親自吩咐下來的事,自然不敢有所違逆抗爭。要說姜皎還真的是無用之極,聽聞天后年間,頗有幾個鐵骨錚錚的官員,受刑之時雖幾度昏厥復甦,卻始終一聲不吭

“這幾年聖人制令杖殺抑或是用杖刑的次數,還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嘟囔了這一聲後,他陰惻惻一笑,吩咐把人送回姜家,轉身便回去覆命了。

當高力士得到姜皎已經決杖,不日便立時啓程前往配流所在欽州的消息時,已經是傍晚時分的事情了。驚訝於大理寺那邊竟然動作如此之快,他不禁陷入了躊躇。因爲這一樁突如其來的風波,李隆基近日以來氣性很不好,所有妃嬪那兒都不曾去過,大多數時候都悶坐在貞觀殿,幾乎誰都不見。事到如今,他也不想成心去觸黴頭,思來想去便決定暫且不去呈報這個消息,可沒過多久,尚書省那邊就有知情識趣的令史送來了另一個消息。

“謝他一聲,就說此事我記住了。”

打發了一個心腹宦官去傳信,這位從武后當權一直屹立不倒的內侍省第一號人物,不禁在寬敞的直房中來來回回踱起了步子。楊思勖去安南平叛,前時戰報回來說是戰功斐然,不下於王毛仲那兩手花架子。可楊思勖建功立業,他在宮裡就沒有別的夠分量的人好支使了。現如今這節骨眼上,巋然不動是可以明哲保身,可問題在於,這時候需要打破僵局的人而且在他看來,此次的這一場風波,固然看上去此消彼長,可事後只要天子醒悟過來,自作聰明的人便會玩火自焚

“將軍,將軍”

一個年輕的內侍匆匆進了屋子,見高力士有些惱怒地挑了挑眉,他便慌忙說道:“柳婕妤往陛下的貞觀殿去了。”

柳婕妤?第一個坐不住的不是王皇后,不是武惠妃,而是柳婕妤?

高力士在最初的詫異過後,立時眉開眼笑了起來,當機立斷地說道:“去尚書省,請他們立時把今日奏疏節略送陛下御覽你親自去,對人這般說……”

對那年輕內侍嚴密囑咐了好一通話,高力士這纔回座,支撐着腦袋沉吟了起來。雖沒有一定的把握,但橫豎不是他親自出馬,死活就看天命了

貞觀殿中,儘管天子面沉如水,但柳婕妤還是端着得體的笑容,行禮過後便送上了幾樣精緻的點心,末了才說道:“妾身知道陛下如今心緒不佳,可若是爲了那些流言蜚語便傷了御體,豈不是令天下臣民全都心懷憂切?這幾日皇后殿下也好,惠妃也好,再加上妾身和其他嬪御,人人都生怕陛下氣壞了身體。一二無知小人作祟,無傷大雅,還請陛下珍視身體,莫要因爲外人之言,錯怪了人。”

“哦?你說朕錯怪了誰?”

見李隆基面色倏然轉厲,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說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錯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宮外,陛下卻不見嬪御,豈不叫宮中人心惶惶?妾身今日斗膽請見,只請陛下見一見皇后和惠妃,如此後宮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廢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時隔數日再細細思量,他卻越想越覺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極大,因而索性誰都不見。此刻柳婕妤如此說,他不禁陷入了躊躇。見自己所言彷彿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這纔不動聲色地又添了一句話。

“不過,聽說今日清河崔氏與京兆杜氏聯姻,聽說是黃門侍郎裴璀親自充當地大媒,外頭好大的熱鬧。”

李隆基正因爲柳婕妤這若有所指的話而眉頭緊皺,外間便傳來了一個聲音:“大家,尚書省送了今日一應表箋奏疏的節略來。”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間進來,等展開那長長一卷節略一掃,當頭一連數份奏疏的標題就讓他一時面露嚴霜。

諫門下省左拾遺杜士儀封還制書事

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251章 立東宮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089章 戰雲再起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704章 醉狂真名士,憐卿孤寂情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45章 針鋒相對第1051章 西域新主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204章 千里之行爲殺人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66章 出宮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71章 戶部集閱第652章 平定第1009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393章 請君同行,遷授縣令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632章 代州事,代人治第346章 抗爭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第31章 手足連心第818章 殺雞儆猴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702章 廢立須慎重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769章 你輸定了!第732章 驕橫遇剋星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70章 賜官放歸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1108章 翻臉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908章 兇威高熾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37章 煽風點火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1029章 與虎謀皮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第39章 訪少林第788章 安西來客第1032章 御前訴衷腸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1044章 葛邏祿的決意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608章 河東節度第982章 獻俘獻捷第381章 鷹擊長空,一箭雙鵰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315章 妾薄命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23章 盧氏三考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85章 弔唁之日,親疏遠近第461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497章 栽贓第63章 師生之心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413章 撬動第84章 臨終囑聯姻第501章 聯手善後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485章 仁至義盡
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251章 立東宮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089章 戰雲再起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704章 醉狂真名士,憐卿孤寂情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45章 針鋒相對第1051章 西域新主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204章 千里之行爲殺人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66章 出宮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71章 戶部集閱第652章 平定第1009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393章 請君同行,遷授縣令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632章 代州事,代人治第346章 抗爭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第31章 手足連心第818章 殺雞儆猴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702章 廢立須慎重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769章 你輸定了!第732章 驕橫遇剋星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70章 賜官放歸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1108章 翻臉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908章 兇威高熾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37章 煽風點火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1029章 與虎謀皮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第39章 訪少林第788章 安西來客第1032章 御前訴衷腸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1044章 葛邏祿的決意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608章 河東節度第982章 獻俘獻捷第381章 鷹擊長空,一箭雙鵰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315章 妾薄命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23章 盧氏三考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85章 弔唁之日,親疏遠近第461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497章 栽贓第63章 師生之心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413章 撬動第84章 臨終囑聯姻第501章 聯手善後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485章 仁至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