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不如回家賣蕷薯!

鐵面無私宋相國接任西京留守,權楚璧謀逆之案亦有其接手

隨着王怡本想翻轉官心民意的京兆府廨公審,卻以一個大多數人都料不到的方式收場,這個消息轉瞬之間便席捲了長安城。儘管宋憬早就不再是宰相了,可民間百姓卻仍然津津樂道於他的鐵面剛正。即便他此前一次下臺的直接原因正是因爲治獄太過嚴苛,但那主要針對犯法的官吏,而不在於百姓,再加上他在京兆府廨公堂之上痛斥王怡的那一番話蔚爲流傳,從官場到民間,都對這位接任西京留守的舊日宰相寄予厚望。

來時躊躇滿志,令行禁止,滿朝文武欲求一見而不可得;如今到了要回東都洛陽的時節,王怡卻只覺得這蕭瑟的深秋格外寒冷,寒徹心扉,直入骨髓。

他亦算世家出身,年方五十官至高位,可說是官運亨通,但開元初原有過一次險些被黜落的經歷。那一次天子東巡洛陽,他官任負責沿途食宿安排的知頓使,可因爲扈從車騎擁堵,一度場面混亂,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打算黜落他和時任河南尹的李朝隱,卻被宋憬勸住,說起來,宋憬對他自然是有過恩惠的。可這一次,這位昔日爲他說過好話的舊日宰相卻給了他重重一擊,這一下足夠致命,對他的官途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對於王怡的從者和其他隨從來說,此次王怡鎩羽而歸,他們自然不但面上無光,也都知道這一次對王怡是何等大的損傷。跪門,童謠,公堂之上有人割耳鳴冤可說這次王怡的長安之行,使其成了千夫所指也不爲過。臨行前夕,面對面色鐵青的王怡,誰也不敢去安撫勸慰。可就在王怡駐馬灞橋,遙望長安城那不遜於洛陽的高聳城牆之際,灞橋那一頭便傳來了一陣疾馳的馬蹄聲。

等到那一行人上了灞橋拱頂的最高處,王怡方纔認出了爲首的那人,不是杜士儀還有誰?

一想到杜士儀看似事事都聽自己的,實則在背地裡合縱連橫,甚至把宋憬都弄到了長安城來,他只覺得心頭憋了一口惡氣。等人疾馳到了近前拱手行禮,他便冷冰冰地說道:“怎麼,莫非杜拾遺是想來看我的笑話?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你也休要太猖狂”

“王大尹誤會了,你位居三品,小子何德何能,敢看王大尹的笑話?”杜士儀神色自若地拱了拱手,這才淡淡地說道,“今天前來相送,一是酬此前主從之誼,二來,也是有一件要緊事要稟告王大尹。”

見王怡聞言眉頭緊蹙,卻不說話,只是讓從者散開一些,他便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此前王大尹曾說過我黨同楚國公姜皎,私心甚重諸如此類云云,還曾經指斥此番權楚璧大逆之案和姜皎有涉。好教王大尹得知,據宋開府告知於我,楚國公畢竟年事已高,之前殿庭受杖之後流配,只走到距離洛陽不到二百里的汝州,就已經故去了。聖人顧念舊日情義,令楚國公之子姜度遞柩而還。”

什麼,姜皎竟然已經死了?就算真的是那一頓杖刑不輕,怎至於從洛陽到汝州這麼近的距離都熬不住?

又驚又怒的王怡終於明白自己此次滿盤皆輸的另一大緣由出自何處,頓時死死咬緊了牙關,漸漸竟覺得滿嘴都是腥甜的血絲味。而杜士儀再次拱了拱手,神色越發沉靜:“爲官爲人,總是有公有私,我亦不例外。只不過,王大尹日後責人公私不分的時候,敬請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一片公心,絲毫不曾有愧否送君至此,預祝王大尹回到東都洛陽步步高昇,得遂心願”

杜士儀說完這番話,在馬上一躬身後撥馬便走。經過灞橋的官民百姓有不少人都認得他,再有人去看橋頭那個引馬而立氣色不佳的老者,當即有人開口說道:“那不是河南王大尹?嘖,他待人如此嚴苛,日日讓杜拾遺在長安城內各處巡查安撫,自己就知道抓人審人這等私心太重的上司,杜拾遺還來送他?”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這是近來長安城中另兩句頗爲流行的童謠呢”

本就氣得胸疼胃疼哪裡都疼的王怡,聽到那些百姓居然都敢譏刺自己,而且聽那話中還彷彿把杜士儀奉爲義薄雲天,他終於忍不住嗓子眼裡那腥甜,竟是一口血吐了出來。可見他如此,竟還有路旁走過的小兒學着剛剛聽到的那兩句童謠,拍手叫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

當此之際,氣得直哆嗦的王怡只覺眼前一黑,竟是軟軟伏倒在馬背上,繼而滑落了下來

特意出城來給王怡送行,杜士儀確實是爲了一出心頭惡氣。他爲姜皎封還制書,結果卻險些貶斥嶺南,而今跟着王怡到長安安撫宣慰,又險些被王怡構連入罪,他這心裡的憋屈就別提了。李隆基是天子,他就算心中有氣也不能如何,可王怡這剛愎自大,還要用公允來掩飾私心,他早就受夠了

儘管不知道自己走後,還有別人替自己添油加醋把王怡氣得昏厥落馬,可現如今他一路疾馳回長安城,心情卻是暢快不少。就因爲這麼個上躥下跳的欽差正使,他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不可開交,就連明知道崔儉玄和杜十三娘夫妻已經回了長安,而且還住在朱坡杜思溫家中,他也根本抽不出空來。好在有了宋憬這麼一個鐵面宰相在,他終於可以長長舒一口氣了

宋憬和王怡一樣,是雷厲風行的人,但他卻是另一種雷厲風行。初來乍到粗粗看過王怡積累的那一摞案卷,他便一口氣把王怡抓來的人全都放出了大牢,而且親自把人會集一處宣慰安撫,病弱者還吩咐延請大夫好生調治。當這些人被放出宮中之際,與外頭迎接的親友無不相擁痛哭,一時衝着皇城叩首者不計其數。

但有疾呼宋開府明察秋毫的,立時便有書吏上前大聲宣示道:“宋開府戒言爾等,此行之初,聖人便告誡寧可寬縱,不可冤屈,此聖人寬待長安城上下百姓之恩德,爾等需謹記”

正由朱雀門入太極宮的杜士儀正好聽到了這些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到大理寺見到人的時候,他長揖行禮後不禁心悅誠服地說道:“剛剛我由朱雀門入宮,正見百姓感恩戴德,而書吏卻奉命宣示聖恩。宋開府胸襟行事,實在是讓人敬服”

“本就是我該做的事,冤屈他們在牢中擔驚受怕這許久,身爲人臣已是失職,又焉敢居功?”

宋憬搖了搖頭,這才示意杜士儀到一旁坐下說話。等小奚奴上茶之後,他便嘆道:“若非你和長安城中諸公一再上書奏報,聖人也難以下得了決心。即便如此,聖人仍舊委派了一員內官隨我同來,待見果真如此,那人方纔立時馳馬回報東都,否則,我哪有那容易趕了王怡走?其實,管不管事我不在乎了,只王怡此次苛嚴太過,若任由他行事,怎對得起無辜百姓?”

杜士儀在宋憬面前素來放鬆得很,可也不敢什麼都說實話,此刻只能把能說的先抖露出來:“也是我實在勸不住王大尹,我甚至還通過韋郎君,以苗中書捎話作爲由頭,請了苗郎君提醒他過猶不及。可誰曾想,他竟是連這個都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以至於險些鑄成大錯我剛剛進來時看見那割耳大漢的叔父,已經孱弱得要人擡走,倘若真的在獄中有個閃失,豈不是無法挽回?”

“是啊,幸好還不至於無可挽回。”宋憬輕嘆一聲,隨即才又好氣又好笑地看着杜士儀道,“你還真是什麼法子都想得出來,竟然能讓苗含液聽你的鬼話,詐稱他父親捎了那樣的言語?”

“被逼無奈,只能出此下策。好在苗郎君和他兄長,全都和苗中書性子不同,否則我豈非與虎謀皮?”

“子不類父……”宋憬再次嘆了一聲,卻忍不住想到苗延嗣還有兩個好兒子,自己卻是一個成器的都談不上。但這少許感傷,須臾就被他丟在了腦後。

“好了,閒話我也不再多言。如今王怡不在,民心也漸漸平定,你也不用疲於奔命了。我昨天連夜查看了所有案卷,大多數屯營兵都應是不明就裡,爲權楚璧以匡扶社稷誅殺佞幸等等說辭矇騙,罪不及死。但我從權楚璧家中搜出了一本賬冊,其中多有銀錢往來。此事非同小可,你帶兩個令史仔細去查一查。你之前一直都在撫民,但因王怡之故收效甚微,如今此處便由我出面,也可讓民心安定。

見杜士儀凜然受命,宋憬又囑咐道:“不日之內,姜皎靈柩就會抵達京城,我與他無親無故,不便前往,你去拜祭時,替我上一炷香吧姜皎雖則不該和宮禁中的惠妃往來,但終究也是陛下微時相交的舊人,平白無故遭此劫,實在是可悲可嘆。”

想到從前言行無忌我行我素的姜皎,不但成了罪臣之子,而且還失去了父親,杜士儀默默點了點頭,心中卻忍不住聯想到了崔儉玄身上。儘管身有要務,但總能夠抽出時間見一見妹妹和妹婿了

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165章 顏氏家風,夫人...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第1193章 今日選東宮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590章 下馬威第206章 爭鋒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章 兄妹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349章 就是趕你走!第131章 白首難帖經,一...第948章 野心勃勃第954章 天無二日第1034章 軒然大波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04章 臨行殷切囑,意恐...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445章 全勝第359章 善後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第394章 小婿見丈人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第512章 喜事將近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413章 撬動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953章 三方博弈第768章 鄯州變天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第1007章 無敵無雙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779章 郎舅之志第35章 功成以何報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313章 大功告成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9章 宗主第1231章 借刀殺人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940章 波譎雲詭第133章 奪魁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1114章 黑狼旗下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468章 別有風情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425章 天字第一號大壞蛋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929章 金蟬脫殼第1035章 亂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074章 血書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641章 禮賢下士第1247章 君臣倒置第721章 捷足先登
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165章 顏氏家風,夫人...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1070章 名將之決意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第1193章 今日選東宮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590章 下馬威第206章 爭鋒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章 兄妹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349章 就是趕你走!第131章 白首難帖經,一...第948章 野心勃勃第954章 天無二日第1034章 軒然大波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04章 臨行殷切囑,意恐...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445章 全勝第359章 善後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第394章 小婿見丈人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第512章 喜事將近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413章 撬動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953章 三方博弈第768章 鄯州變天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第1007章 無敵無雙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779章 郎舅之志第35章 功成以何報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313章 大功告成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409章 民心向背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9章 宗主第1231章 借刀殺人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940章 波譎雲詭第133章 奪魁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1114章 黑狼旗下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468章 別有風情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425章 天字第一號大壞蛋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929章 金蟬脫殼第1035章 亂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074章 血書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641章 禮賢下士第1247章 君臣倒置第721章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