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

吐蕃王都邏些,小昭寺。

這座當初文成公主入藏後營造的宏大寺廟,如今和大昭寺均爲吐蕃王都邏些最輝煌的建築,只略遜於王城布達拉宮。隨着這近百年來佛教的日漸盛行,小昭寺的香火鼎盛,每日來頂禮膜拜的吐蕃民衆絡繹不絕。就連西域乃至於中原的商人們,也往往喜歡到這裡來拜一拜菩薩,以求生意順遂路上順利。

一身便服的張興站在小昭寺門口,不禁百感交集。他已經是夠壯健的身體了,又在鄯州呆了將近兩年,卻沒想到抵達邏些之後便病了一場。雖說在隨行大夫的調治下已經康復,可終究難免有些後怕。同行的宦官李靜忠就更倒黴了,進吐蕃之後就一直病懨懨的,之前勉強挺着見了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這兩天就又只能在驛館裡頭躺着休息。這樣迥異於中原的氣候,怪不得他之前在布達拉宮看到的金城公主,年近四十卻顯得格外蒼老,遠遜於此前自己在宮中見過的武惠妃。

至於探問贊普爲何至今無嗣,這種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明說的。隨李靜忠來的那大夫乃是太醫署中的名手,藉口天子的關心爲金城公主把過脈之後,就曾經私下裡透露,不說贊普的其他妃嬪,金城公主至今無子,一是因爲飲食之故,二是因爲心情抑鬱,至於別的卻暫時不好說。

儘管這只是天子派使節來的緣由,張興也唯有嘆息而已。爲了這次入吐蕃,他當初在隴右學過吐蕃語,如今在路上又少不得一番苦練,當地人的行爲舉止和相應禮儀亦是學得像模像樣,這會兒隨衆進入小昭寺後,他拜過佛像出來,在人多的地方轉了一圈,聽到尋常百姓唸叨的只是那些收成好壞家人健康之類的事,便知道要打開突破口,還得等那個人到小昭寺來。

來之前,杜士儀已經給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人選,那就是出身吐蕃四大舅族之一那囊氏的尚青。不說此人的身份特別,就只論其身爲那囊妃的侄兒,卻還跟金城公主學過漢文,先後到過中原兩次,這就是一個妙人

果然,他在小昭寺轉了大半圈,很快就看到僧人們開始驅趕一般的平民,口中嚷嚷着貴人將至。吐蕃一國較之大唐更加等級鮮明,莫說尚青如今是那囊一族中下一代族長的最有力競爭者,就憑那囊這一姓氏,尋常百姓便根本可望不可即。須臾,除卻那些來小昭寺拜佛的貴族官員能夠獲准暫且逗留,其餘人已經一個都瞧不見了。張興憑着敏捷的身手藏身於主樓神殿中,果然等到了一身華服的尚青親至。

在行禮拜過之後,尚青在佛像之前居中的地方盤膝坐了下來,卻屏退了左右。他因爲從金城公主學過漢學,對於佛的虔誠較之其他貴族更加虔誠,往日也常有如此靜坐,從者都不以爲奇。等到人全部退去,神殿大門徐徐關閉,他就開始轉動着佛珠,用吐蕃語念起了經文。掩身其中的張興仔細端詳,就只見這位那囊氏公子的神情中既有不一般的虔誠,卻也有幾分惶恐,稍一思量,他便捏着手中一顆佛珠,運足勁力屈指對着此人手中的佛珠彈了出去。

尚青閉目唸誦,根本沒想到這一遭,等到感到手中佛珠有異時,他不覺發出睜開了眼睛,繼而就發現剛剛轉動的那一串佛珠寸寸斷裂,一顆顆佛珠散落一地。面對這少見的一幕,他登時面色蒼白,使勁吞了一口唾沫後方才訥訥說道:“難道佛祖也不贊成興兵之舉?可那是贊普決定的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就閉口不再多言,親自彎腰拾起了那一顆顆佛珠,鄭重其事地收進了隨身皮囊。等到了門前,他喚來左右從者,竟是頭也不回地出去了。他這一次呆的時間,遠遠比平常來得少,可他身份尊崇,旁人哪敢置喙,眼睜睜看着他上馬揚長而去。

儘管只是瞬間動其心神,聽到了一丁點口風,可張興何等樣人,悄然回到驛館換了行頭,他就讓人去遞拜帖給尚青。等到從者一去,他再找其他人時方纔驟然發現,封常清竟然不在驛館。

這一路進吐蕃,李靜忠是個宦官,據說還是武惠妃的身邊人,他按照杜士儀吩咐的,對其客客氣氣,出手也大方,可要說共同話題,那就一丁點都沒有了。反而封常清雖沒讀過那麼多經史,可長居安西之地,對於各種風土人情熟悉得很,兩人一來二去彼此投機,封常清在張興的要求下,已經習慣了直呼其表字。

想想封常清精通各族語言,即便不告而出外理應不會惹禍,張興就暫時拋開了此事。然而,一個時辰後,尚青那邊就來了迴音,道是人感染了些許風寒,不便見客,改日再來拜上大唐使節。這下子,他頓時有些弄不清自己今日在佛堂的舉動是真的嚇着人,抑或是太過火了。可這會兒沒有後悔藥吃,他只得在房間裡來來回回踱着步子,回憶自己之前面見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時的一幕一幕。

吐蕃君臣關係這些年一直反反覆覆,尤其是如今在位的尺帶珠丹更是將一論制改成三論制,而在前任吐蕃贊普在位時,論欽陵一族幾乎被連根拔起,數年前又有名將如悉諾邏被殺,足可見吐蕃贊普對於麾下大將,素來就是防範心極重的。

“奇駿兄,奇駿兄”

就在張興想着杜士儀的託付,漸漸有些心浮氣躁的時候,一個人影突然衝了進來。見是封常清,他立刻問道:“常清,你這是去哪了?”

“自然是去那些邏些胡商處打探打探。吐蕃貴族中,多有愛綾羅綢緞以及金銀飾品的,所以有不少胡商都能登堂入室,和一些貴族說得上話。這些天我扮成一家貴族的管事前去接洽,一來二去後,慷慨大方地買了他價值一百貫的東西,說是日後還會再來,自然就有人肯吐露一些消息。吐蕃西北的勃律當年被吐蕃擊破後,又分爲大勃律和小勃律,大勃律如今已經成了小勃律的屬國,而小勃律地處安西四鎮的西門,乃是吐蕃兵發西域的入口,故而雖然大唐早在開元十年就冊封了小勃律王,可吐蕃一直對此地虎視眈眈。從年初開始就有徹底吞併小勃律之議,現在這件事算是定下了。”

一口氣說到這兒,封常清端起茶杯毫不客氣咕嘟咕嘟灌了一氣水,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河隴精兵屯駐,吐蕃暫時不敢與之交鋒,就把主意打在了小勃律上,打算出兵攻佔,如此大小勃律悉入其手,異日也好當作是染指安西四鎮的橋頭堡。只是在帶兵的人選上,諸論尚之間爭議不下,所以至今尚未決定。

結合尚青之前流露出的口風,王昌齡高適和封常清一行人從西域回來時提到的動向,張興知道封常清打聽來的這個消息,無疑有相當的可信度。至於爲何連胡商都知道,實在是因爲小勃律無論相對大唐也好,相對吐蕃也好,實在是太過微小的國家,國內軍民加在一塊恐怕有沒有上萬人還成問題,而且如今小勃律國中有不少親吐蕃派,吐蕃根本就不擔心走漏風聲後小勃律有所預備,再預備難道就能打過兵強馬壯的吐蕃?

而安西四鎮中,距離最近的疏勒和于闐,抵達小勃律還要翻過重重雪山,可謂是即便得知都根本救不了

儘管安西四鎮距離鄯州遙遠得很,杜士儀這個隴右節度使也鞭長莫及管不到小勃律的事,但張興知道封常清長居安西,此刻便有意試探道:“依你之見,若真的安西四鎮要出兵,小勃律是否救得?”

“救?當年吐蕃就打過小勃律,正是被我大唐北庭都護張孝嵩命疏勒副使張思禮派兵救下來的。可如今的安西四鎮,說是兵強馬壯,但因爲碎葉鎮給了突騎施,根本重鎮只在於龜茲鎮,至於疏勒于闐焉耆,駐守的兵馬一旦調空了,就要引得突騎施乃至於突厥甚至吐蕃人趁勢進擊。若要去救小勃律,只有一個辦法,從龜茲鎮直接調兵,翻越好幾座雪山,可以這麼說,如張思禮那樣出兵五千,也許能夠打退一次吐蕃人,但絕不足以動搖吐蕃的決心,而且最終能夠剩下多少人就只有天知道了奇駿,絕非我言過其實,大唐在安西,出兵庇護西域諸國,所耗費比所得要多得多”

話雖這麼說,想到唐人在安西四鎮的地位,封常清還是與有榮焉地笑道:“可就因爲有安西大都護府在,大唐的士人或是商人在西域可謂是最受歡迎的人,否則少伯和達夫怎能夠在行囊散盡的時候,還被胡商引爲座上嘉賓?若無大唐軍馬庇佑,從河西到西域的這條商路早就斷了如若換成是我,小勃律被吐蕃佔了也就佔了,只需在蔥嶺以西,安西四鎮之外再設一鎮,屯重兵於此,與鄰近各國互盟,如此足可遏制吐蕃西進只不過,大食國也素來圖謀西域,所以說那裡不止是我大唐和吐蕃爭鋒,實則是三國較勁之所……”

西域素來是大食、吐蕃、大唐爭奪的重心,三國之間合縱連橫,情勢不斷變幻,因此,對此沒有太深認識的張興自然是仔細聽封常清在那口若懸河。直到對方終於心滿意足地說完了,他便笑道:“你既有如此見識,怎不到安西大都護府自薦?”

“世人大多以貌取人。”封常清用這一句話苦澀地做了解釋,隨即就問道,“奇駿兄此來既是出使,如今知道了河隴暫無戰事,吐蕃之目的在於小勃律,那接下來當如何?若是無功而返,只怕你這個使節要招人笑話”

“既然有你的克敵之策,那麼很簡單,虛言誆騙嚇唬人,也是使節常用的一招。”張興嘿然一笑,這才嚮往地說道,“從前只看戰國策士縱橫之術天下無雙,這一次我少不得也要試一試了常清,此事也少不了你配合”

“我?”封常清聞言一愣,心動之後便苦笑道,“我又非使節,如若奇駿對安西四鎮不熟悉,我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出面恐是不妥。再說那李靜忠也未必肯答應。”

“大帥早先就對我說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如今身爲使節,自然也可以便宜從事,當然,我自然會和那李靜忠商量。”張興示意封常清近前來,這才壓低聲音道,“便如此如此……”

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第413章 撬動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66章 出宮第634章 殺伐果斷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第762章 惟願郎舅再聚首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491章 父舅之心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532章 鐵骨柔情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1047章 國士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45章 疾風驟雨的前夕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141章 夜戰第726章 枝繁葉茂勢已成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1148章 誅楊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第429章 無效婚姻第541章 此去俟待封疆回第465章 師兄考師侄,卻見女弟子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636章 夏屋隱逸第991章 條條大道,任君選擇第318章 昳麗姿容世無雙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359章 善後第378章 舅舅第1074章 血書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277章 驟貴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1128章 紛紛亂亂大後方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686章 監考使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1069章 聯姻第3章 援手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559章 糧荒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1088章 喋血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27章 下獄,上封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650章 巡軍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
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第413章 撬動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66章 出宮第634章 殺伐果斷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第762章 惟願郎舅再聚首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491章 父舅之心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532章 鐵骨柔情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1047章 國士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45章 疾風驟雨的前夕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141章 夜戰第726章 枝繁葉茂勢已成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1148章 誅楊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第429章 無效婚姻第541章 此去俟待封疆回第465章 師兄考師侄,卻見女弟子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636章 夏屋隱逸第991章 條條大道,任君選擇第318章 昳麗姿容世無雙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359章 善後第378章 舅舅第1074章 血書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277章 驟貴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274章 此消而彼長,人約黃昏後第1128章 紛紛亂亂大後方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686章 監考使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1069章 聯姻第3章 援手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559章 糧荒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1088章 喋血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27章 下獄,上封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650章 巡軍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