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終章 二變天

興慶殿花萼相輝樓,自從新君登基之後,就再也沒有重新打開過。這裡曾經是李隆基最喜愛的建築之一,和勤政務本樓並稱爲興慶宮中最恢弘的宮殿,甚至在外還有天下第一樓之稱。從前每逢天子壽辰,又或者是節慶之日,往往會在此設宴款待羣臣,而從這裡登高俯瞰,能夠將寧王宅、岐王宅、薛王宅全部一收眼底,李隆基更是常常將幾個兄弟召來共同飲宴,大醉之後同榻共眠。

然而李璬和父親李隆基不同。李隆基還是皇子平王的時候,就深得大臣愛戴,器宇才幹全都得到肯定,縱使太平公主挑毛病,也只能揪着李隆基不是嫡長,因此,李隆基能夠在明面上對寧王等兄弟表現出仁厚姿態,暗地裡卻嚴加防範。可李璬的得位在旁人看來完全是走****運,唯一的名聲大概就是好讀書,其他的什麼都談不上。即便坐上帝位,兄弟子侄們仍然虎視眈眈,民間流言就不曾斷過,因此被幾個兒子們輪番上陣一攛掇,他不得不舉起了屠刀。

可這樣的屠刀一旦舉起來,就無法再收回去!

此時此刻,李璬渾渾噩噩地走在這空關良久的花萼相輝樓上,眼睛呆滯,神色恍惚,耳畔彷彿隱約傳來了陣陣歌聲,眼前竟也看到了幾許幻象。但只見李隆基居中而坐,羣臣環列下方,宮殿中央恰是教坊司獻霓裳羽衣舞,立部伎和坐部伎專心致志地演奏着手中樂器,一片歌舞昇平的盛世氣象。夾雜在臣子之中的皇子皇孫們飲酒作樂,臉上帶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滿足。他甚至在其中找到了自己,那張臉上雖不見盡興,卻沒有這些天來他照鏡子時能夠清清楚楚看見的愁苦和無措。

“陛下,陛下!”

一個內侍跌跌撞撞衝了進來,撲通一聲伏跪在地,倉皇說道:“楚王殿下放火燒了平原王和慶王的宅子!”

李璬一個激靈清醒過來,隨即怒聲厲喝道:“誰給他的權力?他怎敢如此妄爲?”

那內侍知道楚王乃是天子長子,和齊王二人爭奪東宮之位幾乎達到了白熱化,再加上其他三個年長皇子上躥下跳煽風點火,李璬身爲天子卻也轄制不得。因此,他哪敢接這個話題,趕緊小心翼翼地說道:“齊王殿下也在,齊王殿下說,平原王和嗣慶王等人能夠逃離長安,必定有十六王宅宗室暗中幫忙,因此調了禁軍,要在十六王宅和百孫院中大索!”

聽到這裡,李璬終於遽然色變。他竟是毫無天子儀態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嘴裡老半晌才哆哆嗦嗦迸出了兩個字。

“逆子!”

想當初李璬繼位之後,由於宗正寺查到的人證物證俱全,鍾陵王李侁狡辯不得,只能承認正是他支使人縱火燒了太子別院廣平王妃崔氏的那座小院。只不過,儀王李璲既然死道友不死貧道那般把他這個兒子當了棄子,李侁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父親不但知情,而且是主謀。李侁本以爲如此把父親牽扯進來,李璬這個新君總得對李璲這位嫡親兄長網開一面,可卻沒想到他的證詞直接把一家人送進了深淵。

一場公審之後,鍾陵王李侁賜死,而從其父儀王李璲到所有子孫,竟是悉數廢王爵爲庶人,長流嶺南!

在大多數人想來,得位既是僥倖,從前又有寬和待下之名,李璬自然應該先任用賢臣,安撫宗室,而後徐徐恢復大唐的元氣,誰也沒想到他竟如此狠辣。可是,對於那些勸諫的大臣,李璬卻痛心疾首地擺出了廣平王妃崔氏母子三人無辜受害這個理由,把想要說情的人給堵了回去。與此同時,他又將原本李隆基追封過的廣平王和建寧王又提了一級,分別追贈爲雍王和齊王,崔氏則爲雍王妃,二子同贈王爵。而廢太子李瑛追封爲元嘉太子,李瑤李琚二人也追復王爵。

一則決獄,一則雪冤,這一場動盪雖說讓不少人頗有微詞,但大多數人都挑不出什麼錯處。可僅僅過了兩個月,張良娣就被人揭出厭勝天子,圖謀不軌。此時恰好吳王李祗告病,嗣韓王李叔璇墜馬,宗正寺的其他宗室誰都不願意接手這種太過指向明顯的案子,可李璬的兒子們卻猶如嗅到血腥味的野獸似的,全都蜂擁而上。

便是這樣一場耗時將近一年的案子,張良娣被逼自盡,南陽王李係左遷嶺南小州員外別駕,其餘李亨諸子亦是一一外貶。眼見得天子如此清洗宗室,裴寬心灰意冷辭相,告老的臣子不下幾十,王縉亦是見勢不對,立刻想了個脫身之計,寧可遠遠去江南當刺史。眼見天子便對手足如此無情,便有人拿出了當初李隆基登基之後對兄弟友善的舊事來,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叩閽!

面對這麼一場叩閽,李璬長子,原封滎陽王,後封楚王的李仿,越過陳玄禮這主將,悍然出動禁軍,恰是血流成河,被煽動雲集宮前的官民死傷上百,領頭的宗室恰是被李隆基免除王爵的延王李玢,當場重傷不治!經此之後,再沒有人對天子的仁慈抱有任何幻想,陳玄禮黯然背上所有責任,致仕回鄉。也正因爲如此,李璬禁不住諸子軟磨硬泡,禁軍大權幾乎都被五個年長兒子瓜分得乾乾淨淨,各自更是變着法子增加實力。

李璬萬萬沒想到,他縱容幾個兒子釀成的苦果,竟是要他本人來品嚐了!他的這些兒子們本來就不安分,眼見得杜士儀一心一意在河北推行兩稅制,安撫民衆,甚至主動裁撤兵員,鮮少過問朝政是非,他們就更加變本加厲得折騰了起來,可這些殺戮兄弟,苛待百姓的惡名,全都要他來承擔!如今,關中百姓的怨聲載道,已經從宮外蔓延到了宮內,連他都已經聽到了!

那內侍見李璬如此失態,趕緊上前將天子攙扶了起來,猶豫了好一會兒方纔小心翼翼地說道:“實在不行,不如請杜少卿出動飛龍騎?”

一聽到杜少卿這三個字,李璬的臉色登時變了。儘管他登基這四年來,北門四軍又經過了擴充和招募,已經重新恢復到了四萬之衆,相形之下飛龍騎滿額也只有七千人,可北門四軍兵力分散在楚王齊王等諸子手中,飛龍騎卻只有一個聲音,且練兵之苛嚴,遠勝於北門四軍。他倒是有心削減這樣一支不在自己控制的軍隊,原打算從削減開支入手,可飛龍騎的骨幹是當初長安保衛戰中有功百姓,風聲一露立刻激起了民間軍中強烈反彈,他承受不起那後果。

所以,他只能儘量避免動用這樣一支軍隊,以防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不,不用了!你給朕去傳命楚王和齊王,告訴他們,立刻滾回來見朕,否則朕就廢他們爲庶人!”

李璬原以爲如此便可給他們一個震懾,畢竟還有另外三個兒子對東宮虎視眈眈,可當前去傳旨的內侍帶着臉上一道清晰可見的鞭痕狼狽回來,說是其他三位大王也在場,全都支持楚王和齊王,說是攘外必先安內,回頭一併請罪,他只覺得眼前一黑,險些沒昏厥過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跌跌撞撞出了這花萼相輝樓,只覺得心中又悲憤,又驚懼。

這些逆子們,怎麼就不知道凡事都要有分寸!儀王和太子一系被清洗乾淨也就算了,延王已是母族衰微,本身又被李隆基廢黜了王位,而平原王等人逃脫就逃脫,只看至今未曾有任何音信傳來,就知道他們也是保命爲主,如此便徐徐追查,何苦還要在十六王宅中掀起那樣的風波?

李璬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幾個兒子的控制,政事堂中亦是爲此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裴寬早已辭相,如今接替的宰相如中書令賀蘭進明,最是擅長見風使舵,李璬爲人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幾個兒子爭權奪利,他這個宰相根本就制衡不住,也不想去得罪未來的東宮。從前事情鬧大的時候,他甚至不得不去使人去請京兆尹宇文審出頭,指望那幾位皇子能夠看在杜幼麟在宇文審背後撐腰的份上,少惹點麻煩。

要是姜四郎還在長安,也許不至於會像現在這樣!

賀蘭進明從前最爲自負的人,對杜士儀都不放在眼裡,如今卻禁不住懷念起姜度的強勢。至少有姜度的強勢,就不至於縱容得那幾個皇子如此胡作非爲。只可惜,李璬怎麼可能全心全意信賴杜士儀的姻親?而自從張良娣自盡,姜竇兩家就已經搬離長安,天子也默許了。昔日華宅美室,如今已經成了空宅。升爲中書令的他看了一眼侍中房琯,後者當即憤而說道:“我親自去見杜幼麟,這時候只能指望飛龍騎了!”

房琯乃是當年張說執政時就頗爲欣賞的人,而後又和李適之有過交情,論資歷論人脈,在朝中都頗爲突出,性格爲人都有些書呆子似的耿直強勢,賀蘭進明素來對其忌憚非常。此刻見房琯竟然不問天子就打算去請杜幼麟出馬,他暗自哂然冷笑,心想這果然是個直來直去的書呆子,嘴上卻什麼都沒說。直到人一走,他立刻召來一個內侍,吩咐其到天子面前稟告房琯的自作主張,等到安排好了,他方纔得意地計算起房琯還能在政事堂多少天。

“相國,賀蘭相國!”

眼見得外間一個令史猶如火燒屁股一般奔了進來,認出那是樞機房諸小吏的首領,賀蘭進明登時意識到又出了大事。一想到如今十六王宅那邊還亂着,他只覺得太陽穴一陣隱隱作痛,卻還是儘量沉着地問道:“什麼事?”

“延王……不,是庶人李玢兒孫衆多,流放嶺南之後,不少都還活着,於是這些人竟派人送了書信去給各鎮節度使,請求主持公道!還有儀王和東宮一系倖存的皇孫甚至皇曾孫,也都散發出去很多檄文!”

那令史氣急敗壞說到這裡,見賀蘭進明已經震驚得無以復加,他卻又不得不硬着頭皮說下去:“其中有幾張檄文送了過來,檄文中說,陛下本來就不是復推之後得臣子擁戴登上大寶的,也不僅僅是因爲運氣,而是本來就設計了南陽王和儀王,又用花言巧語擠兌了平原王退出,這才最終撿到了皇位。”

賀蘭進明只覺得渾身汗毛根都立了起來。他噌的起身,快步到了外頭,見廊下院內都無人,他方纔稍稍放下一點心,畢竟,李璬最忌諱的便是別人提到他如何得位的問題。等到重新回到座位上,他搶過那令史手中的幾張紙,一目十行匆匆掃了一遍,登時想到了當年則天皇后武氏執政期間,那些大唐宗室因反對和叛亂而遭到的殘酷清洗。

難不成現如今當年那場慘劇又要重演?不,當年和現在情勢不同,現在的情勢更糟糕!

“先不要奏報,等十六王宅那邊有結果再說。”

賀蘭進明終於做出了決定,吩咐那令史注意蒐集這方面的所有消息,管控中書門下五房的輿論,他方纔把人打發了下去。可是,有這樣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橫插一腳,他再也沒心思算計房琯何時去職,更多的是擔憂時局。可就在他枯坐等消息,度時如日甚至如年的時候,等來的卻是房琯因爲沒請得聖命在杜幼麟那碰了個釘子回來,又被李璬召去了紫宸殿的消息。

這一次,作爲始作俑者的他即便再希望房琯滾蛋,自己能夠援引盟友入政事堂,卻不得不硬着頭皮前去雪中送炭。因爲他很清楚,如果房琯真的因爲自作主張而被罷相,又或者是遭到更嚴厲的處分,但使衆多被流放的宗室四面亂寫信亂髮檄文的消息傳開,李璬勃然大怒,未必會按照自己的心意往政事堂裡頭加設一個人,到時候難不成他這個宰相一個人頂缸?此時此刻,他唯一慶幸的是李璬登基之後就大多呆在大明宮,自己從政事堂趕過去路途不長。

即便這段路不算最長,可宮中不得騎馬,當他最終來到紫宸殿,已經是大約兩刻鐘之後的事了。在那高高的臺階前,他迎面撞上了兩個臉上帶着幾分煙熏火燎的焦黑,衣衫上還有斑斑血跡的男子下來,看那服色,他立刻認出是楚王李仿和齊王李代。儘管在從前,宰相的實際地位往往高過親王,可李璬這些兒子趾高氣昂驕橫跋扈,沒有一個省油燈,賀蘭進明不得不在禮數上更恭敬一些,可李仿和李代卻連還禮都不屑,只微微頷首就撂下他揚長而去。

賀蘭進明好歹也是士林中有名的人物,受到這樣的輕視,他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隨即便招手叫來一個內侍,低聲問道:“兩位大王這是從十六王宅回來見陛下的?”

“是。”那內侍見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走得遠了,這纔敢悄聲多解釋兩句,“御史臺大牢已經被填滿了,陛下大發雷霆,可兩位大王卻一意孤行……這裡來了兩位大王,御史臺那邊還有三位大王。唉,怪不得御史中丞年前換人,換上的都是這些大王的應聲蟲啊!”

賀蘭進明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更多的還是悲哀。李璬這天子當得實在是太窩囊了。既然有君臨天下的名分,真的痛下決心收拾幾個逆子,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用得着如今這樣只能在宮中跳腳?他沒有再問什麼,撩起袍角就開始沿着一級級臺階上去,等到了紫宸殿外,他便聽到了裡頭房琯那招牌大嗓門。

“陛下若是再姑息下去,沸騰的絕不只是十六王宅和百孫院,而會是長安城內幾十萬軍民百姓!”房琯見李璬仍只是雙手掩面不做聲,他簡直急得快瘋了,“陛下,剛剛楚王和齊王都已經說了,御史臺中關了一二十宗室!除了當年則天皇后諸武專權的時候,大唐何曾有過這樣的先例!”

“住口,不要再說了!”李璬終於勉強恢復了過來,瞪着房琯怒喝道,“你不得朕命便擅自去飛龍廄調飛龍騎,你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天子?下去,朕現在不想聽你這些利弊之說,這是朕的家事,不用宰相插嘴!”

這不是家事,是國事!

房琯很想來上這麼一句當頭棒喝,可是眼前發黑,渾身無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紫宸殿的,心裡第一次體味到李適之當年的感受。直到被冷風迎面一激,他腦袋稍稍清醒了幾分,這才注意到身邊扶了自己一把的,赫然是同在政事堂卻不怎麼和睦的賀蘭進明。

“我正好進殿,陛下卻沒心思說話,我見房公你臉色不好,便索性拽了你出來。”賀蘭進明壓根不提是自己打的小報告,又如同摯友似的寬慰了房琯好一番話,見對方情緒稍好,一回到政事堂,他就把那個沒有稟報上去的超級重量級大消息給抖露了出來。下一刻,他就只見房琯面如死灰,若不是他還幫扶了一把手,只怕這位侍中轉瞬之間就會坐到地上去。

“陛下真的是做錯了!現在他處置幾位大王,大不了幽禁,最多奪爵便可以平息衆怒,可一旦民憤由天下各處席捲而來,到那時候,縱使金枝玉葉也將碎爲齏粉!陛下啊陛下,爲何如此執迷不悟!”

賀蘭進明見房琯竟是如此情緒激動,他登時眉頭大皺。現在要緊的不是悲憤,而是想出辦法來!可是,等到房琯終於平靜了下來,他與其相對而坐的時候,來自樞機房的消息接踵而至,卻全都是糟糕得無以復加。房琯雙手顫抖地看過了這些急報,最後擡頭看着賀蘭進明說道:“陛下既然是執迷不悟,那麼,就把這些東西送去給楚王齊王等這幾位大王去看。知道天下民怨沸騰,民心不穩,他們怎麼也應該知道利害纔對!”

儘管賀蘭進明很懷疑這樣做是否有用,可眼下死馬當做活馬醫,主意又是房琯出的,他想想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默然點了點頭。他就只見房琯把所有文書一股腦兒全都揣在了懷裡,竟是親自往外走去,分明是打算和楚王李仿等人來上一場正面交鋒。儘管往日很討厭這個執拗的老頭,可此時此刻,賀蘭進明卻忍不住爲房琯默默禱祝了一聲。

希望這次能讓那幾個被權力衝昏腦袋的皇子迷途知返!

帝都長安的街頭,早已沒有了數年前叛軍圍城的任何痕跡,只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箇中年白衣書生策馬緩緩走在朱雀大街上,目光看着來來往往的行人,第一次懷疑自己出山回京,打算上書諫言是否有意義。要說朝中無賢臣?賀蘭進明在士林之中名聲很高,房琯亦不是無能之輩,三省和各臺監之中亦有不少能人,可是,御座上坐着什麼樣的天子,決定了帝都就是什麼樣的氣象。否則,豈會他昨日剛到長安,今日十六王宅便是那般亂象?

“房相國在御史臺被楚王打昏過去了!”

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嚷嚷聲,白衣書生有些難以置信地蹙緊了眉頭,可隨着他往大明宮的方向趕去,一路上的消息就越發詳盡。當他來到丹鳳門時,赫然就只見這裡圍攏了少說也有成百上千人!當這密集的人羣終於讓開了一條通路,容得一輛顯然是載了房琯的牛車通過之後,四面八方便呈現出了死一般的寂靜。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他陡然聽到了一聲憤怒的呼喊。

“諸王殘暴,天子不仁!”

縱使李泌曾經是少年神童,博覽羣書,看慣了各種史書上的奇聞異事,聽到這陡然一聲之後,赫然一呼百應,他也不禁硬生生打了個寒噤。他下意識地扭頭便走,卻是徑直前往郭子儀宅邸。然而,遠遠看見那座豪宅的時候,他也同時看清楚了門前那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禁軍,看清楚了過往行人全都要遭受盤查,一顆心登時沉到了無底深淵。

郭子儀放棄兵權留京,爲的還不是大局,結果,換來的便是天子的如此“看重”!

“想當初杜士儀離開長安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算到了今天?”

李泌喃喃自語了一句,終究撥馬回頭,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之下拖得老長。他從未有過那麼清晰的預感,長安城,又或者說大唐,就要變天了!

1165.第1165章 當頭一棒向天子84.第84章 臨終囑聯姻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674.第674章 衣錦還洛陽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872.第872章 心狠手辣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913.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431.第431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995.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596.第596章 無地之縣,一窮二白305.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193.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277章 終章 一華年不再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237.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248.第248章 護犢情切,何官最清要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263.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390.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740.第740章 隴右軍威808.第808章 分家901.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1090.第1090章 廢物利用1081.第1081章 雙殺1215.第1215章 大勝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981.第981章 滅國之功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1135.第1135章 烏合之衆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976.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32.第32章 暗鬥689.第689章 大考之爭39.第39章 訪少林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249.第249章 鳳求凰31.第31章 手足連心199.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歸604.第604章 口蜜腹劍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506.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240.第240章 阿姊1022.第1022章 願爾白頭偕老565.第565章 敲山震虎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28.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938.第938章 司馬昭之心320.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1026.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566.第566章 雲州招商39.第39章 訪少林778.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254.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840.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324.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1127.第1127章 兵鋒何指665.第665章 飛黃騰達449.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233.第233章 豪俠之道,飄零金枝747.第747章 恩威並濟1220.第1220章 非戰之罪1140.第1140章 絕情絕義60.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872.第872章 心狠手辣639.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340.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283.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606.第606章 雲州集第1279章 終章 三天下易主941.第941章 拖延之計1115.第1115章 漠北新聯盟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581.第581章 大局已定709.第709章 夤夜廢太子387.第387章 輕鬆逆轉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886.第886章 第一名將90.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138.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142.第142章 不死不休1184.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444.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113.第113章 近鄉情怯916.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173.第173章 誰人得利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993.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
1165.第1165章 當頭一棒向天子84.第84章 臨終囑聯姻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674.第674章 衣錦還洛陽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872.第872章 心狠手辣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913.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431.第431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995.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596.第596章 無地之縣,一窮二白305.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193.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277章 終章 一華年不再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237.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248.第248章 護犢情切,何官最清要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263.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390.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740.第740章 隴右軍威808.第808章 分家901.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1090.第1090章 廢物利用1081.第1081章 雙殺1215.第1215章 大勝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981.第981章 滅國之功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1135.第1135章 烏合之衆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976.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32.第32章 暗鬥689.第689章 大考之爭39.第39章 訪少林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249.第249章 鳳求凰31.第31章 手足連心199.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歸604.第604章 口蜜腹劍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506.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240.第240章 阿姊1022.第1022章 願爾白頭偕老565.第565章 敲山震虎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28.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938.第938章 司馬昭之心320.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1026.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566.第566章 雲州招商39.第39章 訪少林778.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254.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840.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324.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1127.第1127章 兵鋒何指665.第665章 飛黃騰達449.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233.第233章 豪俠之道,飄零金枝747.第747章 恩威並濟1220.第1220章 非戰之罪1140.第1140章 絕情絕義60.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872.第872章 心狠手辣639.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340.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283.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606.第606章 雲州集第1279章 終章 三天下易主941.第941章 拖延之計1115.第1115章 漠北新聯盟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581.第581章 大局已定709.第709章 夤夜廢太子387.第387章 輕鬆逆轉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886.第886章 第一名將90.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138.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142.第142章 不死不休1184.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444.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113.第113章 近鄉情怯916.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173.第173章 誰人得利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993.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